山楂核

《中药大辞典》:山楂核

拼音注音
Shān Zhā Hé
出处

《滇南本草》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山楂野山楂等的种子

功能主治

治食积,疝气。

①《纲目》:"吞之化食磨积,治癫疝。
"

②《本草从新》:"治疝,催生。
"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

复方

①治胃积坚久,嘈杂吞酸,胁间积块作痛:山楂核五钱,沙蒺藜五钱,鸡内金五钱,共为细末。
每服一钱,白滚水送下。
忌生冷。

②治难产:山楂核七七粒,百草霜为衣,酒吞下。

③治阴肾癫肿:橄榄核、荔枝核、山楂核等分。
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空心,茴香汤调下。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山楂核

拼音注音
Shān Zhā Hé
英文名
Howthorn Seed
出处

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野山楂云南山楂等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 var.major N.E.Br.2.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

采收和储藏:加工山楂或山楂糕时,收集种子,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山楂生于海拔100-1500m的溪边、山谷、林缘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1.山里红 分布于华北及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地。

2.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浙江、江南等地。

原形态

1.山里红 落叶乔木,高达6m。
枝刺长1-2cm,或无刺。
单叶互生;叶柄长2-6cm;叶片阔卵形或三角卵形稀菱状卵形,长6-12cm,宽5-8cm,有2-4对羽状裂片,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上面有光泽,下面沿叶脉被短柔毛,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
伞房花序,直径约4-6cm;萼筒钟状,5齿裂;花冠白色,直径约1.5cm,花瓣5,倒卵形或近圆形;雄蕊约20,花药粉红色;雌蕊1,子房下位,5室,花柱5。
梨果近球形,直径可达2.5cm,深红色,有黄白色小斑点,萼片脱落很迟,先端留下一圆形深洼;小核3-5,向外的一面稍具棱,向内面侧面平滑。
花期5-6月。
果期8-10月。

2.山楂 本种与山里红极为相似,仅果形较小,直径1.5cm;叶片亦较小,且分裂较深。

性状

种子呈橘瓣状椭圆形或卵形,长3-5mm,宽2-3mm。
表面黄棕色,背面稍隆起,左右两面平坦或有凹痕。
质坚硬,不易碎,气微。

化学成分

山楂核含10-二十九烷醇,熊果酸,齐墩果酸,胡罗卜甙,豆甾醇,香草醛,琥珀酸,延胡索酸,金丝桃甙槲皮素。

北山楂核中的脂溶性成分有29种,其中以3-甲基已烷44.9%和庚烷34.7%为主要成分,含量较高的还有2,3,4-三甲基已烷,3-乙基-2,3-二甲基戊烷,癸烷,2-甲基庚烷,乙基环已烷,3,3-二甲基丁苯,丙基环已烷等。
核中的脂肪酸有:亚油酸60.48%-75.25%,棕榈酸4.93%-10.45%,硬脂酸1.12%-2.63%,油酸15.70%-20.88%,亚麻酸1.24%-5.34%。

归经

胃;肝经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消食,散结,催生。

主食积不化,疝气,睾丸偏坠,难产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研末。

各家论述

1.《纲目》:吞之化食磨积,治颓疝。
2.《本草从新》:治疝,催生。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044933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