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叶、楠木香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为樟科植物少花新樟的叶。
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备用。
野生于灌丛中。
乔木或灌木,高2~4.6米。
小枝稍有毡状毛。
叶不规则互生,具主脉3条,揉之有香气,革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8厘米,宽2~4厘米,先端突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密生绢丝状毛,有时几无毛;叶柄长5~8毫米,稍有丝状毛。
伞形花序腋生,有花4~6朵;花小,淡黄色;花被6裂;花梗长4~8毫米,有2腺体。
浆果卵状球形,长约1厘米,熟后红色,花被管漏斗状,宿存。
花期秋季。
性热,味辛涩。
祛风湿,舒筋络,止血。
治风湿痹症,跌打伤痛,刀伤出血。
内服:研末,1~3钱;或浸酒。
外用:研末撒。
香叶,楠木香、梅叶香、羊角香、香叶子
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新樟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ocinnamomum delavayiLiou[N.parvifoliumLiou]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备用。
生态环境:生于灌丛、林缘、疏林或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及西藏等地。
少花新樟,乔木或灌木,高2-4.5米。
小枝稍有毡状毛。
叶不规则互生,具主脉3条,揉之有香气,革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8cm,宽2-4cm,先端突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密生绢丝状毛,有时几无毛;叶柄长5-8mm,稍有丝状毛。
伞形花序腋生,有花4-6朵;花小,淡黄色;花被6裂;花梗长4-8mm,有2腺体。
浆果卵状球形,长约1cm,熟后红色,花被管漏斗状,宿存。
树皮含挥发油,内含桂皮醛等。
叶含挥发油,内含水芹烯、丁香油酚等。
肝;脾经
辛;涩;温
祛风湿;舒筋络;散寒止痛;外用止血。
主风湿感冒;风湿痹痛;胃寒疼痛;跌打伤痛,刀伤出血。
内服:煎汤,3-9g;或研末酒送服,或浸酒服。
外用:适量,研粉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