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子,水蓼子。
《本经》
为蓼科植物水蓼的果实。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置通风干燥处。
植物形态详"水蓼"条。
《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足厥阴经。
"
辛,温。
①《本经》:"味辛,温。
"
②《别录》:"无毒。
"
③《本经逢原》:"咸,微温,无毒。
"
①《药性论》:"蓼实,多食吐水,拥气损阳。
"
②张寿颐:"蓼实,破瘀消积,力量甚峻,最易堕胎,妊妇必不可犯;亦有血气索虚,而月事涩少,非因于瘀滞者,亦不可误与。
"
温中利水,破瘀散结。
治吐泻腹痛,症积痞胀,水气浮肿,痈肿疮疡,瘰疬。
①《本经》:"主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面目浮肿,痈疡。
"
②《药性论》:"归鼻,除肾气,兼能去疬疡。
"
③孟诜:"通五脏拥气。
"
④《本经逢原》:"治消渴去热,及瘰疬、癖痞、腹胀,皆取其散热消积之功。
"
内服:煎汤、研末或绞汁。
外用:煎水浸洗或研末调涂。
①治交接劳复,阴卵肿,或缩入腹,腹中绞痛,或便绝:蓼子一大把。
水按取汁,饮一升。
干者浓取汁服之。
②治霍乱烦渴:蓼子一两,香豉二两。
每服二钱,水煎服。
③治小儿头疮:蓼实捣末,和白蜜、鸡子白涂上。
④治蜗牛虫咬,毒遍身者:蓼子煎水浸之。
蓼子、水蓼子
出自《神农本草经》;1.《别录》:蓼实,生雷泽川泽。
2.《本草衍义》:蓼实,即《神农本经》第十一卷中水蓼之子也。
彼言蓼,则用茎,此言实,即用子,此复论子之功,故分为二条。
春初以葫芦盛水浸湿,高挂于火上,昼夜使暖,逐生红芽,取以为蔬,以备五辛盘。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水蓼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hydropiper L.[Persicaria hy-dropiperSpach]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
生态环境:生于水边、路旁湿地。
资源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一年生草本,高20-60cm。
茎直立或斜升,不分枝或基部分枝,无毛,基部节上有不定根。
单叶互生;有短叶柄;托叶鞘筒形,长约1cm,褐色,膜质,疏生短伏毛,先端截形,有短睫毛;叶片披针形,长4-8cm,宽0.8-2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有黑色腺点,叶缘具缘毛。
总状花序穗状,顶生或腋生,细长,上部弯曲,下垂,长4-10cm,苞片漏斗状,有褐色腺点,先端具短睫毛或近无毛;花被4-5深裂,裂片淡绿色或淡红色,密被褐色腺点;雄蕊6,稀8,比花被短;花柱2-3,基部合生,柱头头状。
瘦果卵形,侧扁,暗褐色,具粗点。
花、果期6-10月。
水蓼种子中含水蓼醇醛,水蓼二醛,异水蓼二醛,异十氢三甲基萘并呋喃醇和密叶辛木素[1]。
肺;脾;肝经
辛;性温
1.《药性论》:蓼实,多食吐水,拥气损阳。
2.张寿颐:蓼实,被瘀消积,力量甚峻,最易堕胎,妊妇必不可犯;亦有血气素虚,而月事涩少,非因于瘀滞者,亦不可悮与。
化湿利水;破瘀散结;解毒。
主吐泻腹痛;水肿;小便不利;症积痞胀;痈肿疮疡;瘰疬
内服:煎汤,6~15g;或研末,或绞汁。
外用:适量,煎汤浸洗;或研末调敷。
①治交接劳复,阴卵肿,或缩入腹,腹中绞痛,或便绝:蓼子一大把。
水挼取汁,饮一升。
干者浓取汁服之。
②治雹乱烦渴:蓼子一两,香豉二两。
每服二钱,水煎服。
③治小儿头疮:蓼实捣末,和白蜜、鸡子白涂上。
④治蜗牛虫咬,毒遍身者:蓼子煎水浸之。
1.《本经》:主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面目浮肿,痈疡。
2.《药性论》:归鼻,除肾气,兼能去疬疡。
3.孟诜:通五脏拥气。
4.《本经逢原》;治消渴去热,及瘰疡、癖痞、腹胀,皆取其散热消积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