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子针线

拼音注音
Lǎo Po Zǐ Zhēn Xiàn
别名

粘人裙,毒蛆草,一马光,一抹光、一扫光、小青,药蛆、麻荆芥:250,1957)。

出处

《峨嵋药植》

来源

为透骨草科植物透骨草全草

生境分布

生林下或林边阴湿处。
分布东北、华北及长江流域各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
茎四棱形,淡紫色,具倒生短毛及紫条纹,节部膨大。
单叶对生;卵状长椭圆形,长5~10厘米,宽4~7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钝圆锯齿,两面脉上有短毛;叶柄长0.5~3厘米。
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10~20厘米;苞片及小苞片钻状;花疏生,有短柄;萼筒状,具5棱,长3~6毫米,上唇3齿呈芒状钩,下唇2齿较短,无芒;花冠筒状,粉红色或白色,长约5毫米,裂为唇形,上唇2浅裂,下唇3裂;雄蕊4,2强,着生于花冠筒部;子房上位,1室,花柱顶生,柱头2裂。
瘦果包于宿萼内,长8~10毫米。
花期6~8月。
果期9~10月。

化学成分

根含木脂体成分透骨草灵-Ⅱ及有杀虫作用的乙酸透骨草醇酯等。

性味

《贵州草药》:"根:性凉,味苦。
"

功能主治

解毒杀虫。
治疥疮,黄水疮,疮毒感染发热。

①《峨嵋药植》:"搽治疮毒。
"

②《四川中药志》:"解毒清热,治黄水疮,疥疮及虫疮。
"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内服:根:煎汤,0.5~1两。

复方

①治疮毒:老婆子针线捣烂,加猪油及花椒粉末调搽。

②治黄水疮:老婆子针线、黄蔗叶.捣绒,涂。

③治疥疮:老婆子针线、花椒、木鳖子、冰片、黄柏、硫黄。
共为末,麻油调涂。

④治虫疮:老婆子针线、雄黄、花椒、硫黄。
共研细,调猪油搽。

⑤治疮毒发烧:一抹光根五钱至一两,煎水服。

摘录
《中药大辞典》
Processed in 0.048647 Second , 5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