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矾、皂矾、绛矾、滥矾、水绿矾
为含硫酸亚铁矿石或化学制品。
为类方形之结晶体组成不规则的团块,或为柱状结晶体,呈淡绿色,其中杂有部分褐色斑点,遇空气日久变为淡黄色或生黄色的锈粉。
内面晶体多排列成柱形,透明或微透明,具玻璃光泽。
质较硬脆,易砸碎,入水易溶化,有铁锈气。
挖出矿石,打碎,加水加热溶化,继续加热蒸发部分水份,放冷待自然结晶,取出结晶块即得。
酸,寒。
除湿,解毒,收敛,止血。
用于黄疸,贫血,胃肠出血;外用治湿疹疥癣,口疮。
0.5~1.5钱。
外用适量,多入丸散剂用。
青矾,皂荚矾,皂矾。
《日华子本草》
为硫酸盐类矿物水绿矾的矿石或化学合成品。
采得后,除去杂质。
宜密闭贮藏,防止变色或受潮。
产山东、湖南、甘肃、新疆、陕西、安徽、浙江、河南等地。
单斜晶系。
晶体短柱状,但不多见。
通常为毛发状、纤维状、钟乳状、雪花状及土状等。
颜色为各种不同之绿色。
条痕白色。
光泽呈玻璃状。
透明至微透明,断口呈贝壳状。
硬度2。
比重1.8~1.9。
性脆。
常产于氧化带以下富含黄铁矿半分解矿石的裂隙中。
为棱柱状结晶或颗粒,半透明,显各种不同绿色。
质较坚硬而脆。
无臭,味涩而甜。
以绿色、无杂质者为佳。
易溶于水,不溶于酒精。
在干燥空气中即风化。
在湿空气中迅速氧化,表面生成黄棕色的碱式硫酸铁。
红灼则分解,放出无水亚硫酸及无水硫酸气体而残留氧化铁。
本品的水溶液显亚铁盐与硫酸盐的各种特殊反应。
天然绿矾主要含硫酸亚铁,因产地不同,常含或多或少的铜、铝、镁、锌等夹杂物。
煅绿矾:将绿矾和米醋同放在砂锅内,盖好,放炭炉上烧煅,待绿矾溶化时,即用竹片搅拌均匀,使矾、醋充分混和,然后加热再煅,至全部呈绛色为度,取出放冷。
①《玉楸药解》:"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
"
②《本草求真》:"入脾、肝。
"
酸涩,凉。
①《日华子本草》:"凉,无毒。
"
②《品汇精要》:"味酸,性寒,无毒。
"
③《本草再新》:"味酸而涩,性凉,有毒。
"
多服能引起呕吐腹痛,胃弱者慎服。
①《纲目》:"畏醋。
"
②《本草经疏》:"令人作泻,胃弱人不宜多用。
"
燥湿化痰,消积杀虫,止血补血,解毒敛疮。
治黄肿胀满,疳积久痢,肠风便血,血虚萎黄,湿疮疥癣,喉痹口疮,烂弦风眼。
①《唐本草》:"疗疳及诸疮。
"
②《日华子本草》:"治喉痹,钟牙,口疮及恶疮,疥癣;酿鲫鱼烧灰和服,疗肠风泻血。
"
③《医学入门》:"消水肿黄疸,小儿疳积,治甲疽肿痛出水。
"
④《纲目》:"消积滞,燥脾湿,化痰涎,除胀满黄肿、疟利、风眼、口齿诸病。
"
⑤《现代实用中药》:"用其小量,能补血,用于贫血及萎黄病,并治胃肠出血,配合他药为丸剂用之。
生用大量作催吐剂。
外用,火煅透,治结膜炎,白癣,脓疱疹,腋臭等,系用本品之稀薄液,有收敛作用。
"
内服:入丸、散,0.5~1.5钱。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或为溶液涂洗。
①治黄肿病:五倍子半斤,绿矾四两,针砂四两,神曲半斤。
上为细末,生姜汁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六、七十丸,温酒下,不能饮酒米饮汤亦可。
终身忌食荞麦面,犯了再发难治。
②治食劳黄病,身目俱黄:青矾,锅内煅赤,米醋拌为末,枣肉和丸梧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食后姜汤下。
③治钩虫病方:青矾半斤,米醋四两,黑豆四两,米饭适量。
先将青矾放新瓦上煅为红色,分两次淬入米醋,煅至干透,取出秤取四两,研细末;另将黑豆炒熟磨成细粉,与青矾混合拌匀,用米饭捣和搓成丸子如黄豆大,焙干。
成人每次服六至八分,儿童酌减,每早晚各服-次,连服五至十天。
休息数天后再服。
以十至二十天为一疗程。
服药期忌饮茶。
④治小儿疳疾有虫,爱食泥土:绿矾为末,以猪胆汁和丸绿豆大。
每服五、七丸,米饮下,无时。
⑤治大人小儿赤白痢,肠滑不止:绿矾、白矾、石灰、铅丹、龙骨、赤石脂、缩砂仁各半两。
上捣研为散,更合研匀。
每服-钱匕,小儿半钱匕或一字匕,并米饮调下。
肠滑极有效,作丸服亦得。
⑥治积年肠风下血,面色萎黄,下部肿疼,或如鼠奶,或如鸡冠,常似虫咬,痒痛不息:绿矾四两,捣碎安瓶子内,以瓦子盖口,用大火烧一食间,侯冷取出,研细如粉,更用白盐一两,硫黄一两合研,再入瓶内,准前烧一食间,候冷取出,研令极细,入附末一两,都研令匀,用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日空心及晚食前,暖生地黄汁下二十丸。
⑦治妇人赤白带下,连年不瘥:绿矾一两,釜底墨一两,乌贼鱼骨一两。
上药细研为末,以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于食前,以暖酒下十五丸。
⑧治耳生拦疮:枣子去核,包青矾煅研,香油调敷之。
⑨治甲疽:绿矾五两,烧至汁尽,为末。
先以盐汤洗疮拭干,用散敷疮上,惟多为佳,著药讫,以软帛缓裹,若患急痛,即涂少酥令润,每日一遍,盐汤洗濯,有脓处则洗使净,其痴干处不须近,每洗讫,敷药如初,似急痛即涂酥,五、六日即觉疮上痂渐剥起,但依前洗敷药,十日即疮渐渐总剥痂落,软处或更生白脓泡,即擦破敷药。
⑩治趾甲内生疮,恶肉突出,久不愈,名臭田螺:皂矾日晒夜露,每以一两,煎汤浸洗,仍以矾末一两加雄黄二钱,硫黄一钱,乳香、没药各一钱,研匀搽之。
⑾治疥疮:绿矾、花椒各一文,冰片、樟脑各七文。
上药用鸡子一枚,滤去黄存白,将药纳壳中,同煅成灰,疮湿者干掺,干者莱油调敷。
)
⑿治钩虫病初期感染:皂矾适量,研细泡冷开水中,擦洗患处,可止痒、止痛、消炎。
⒀治白秃头疮:皂矾、楝树子。
烧研搽之。
⒁治喉痹:取皂荚矾入好米醋,或常用酽醋亦通。
二物同研,咽之,如苦喉中偏一傍痛,即侧卧就痛处含之勿咽。
⒂治喉风肿闭:皂矾一斤,米醋三斤。
拌晒干,末,吹之,痰涎出尽,用良姜末少许入茶内漱口,咽之。
⒃治喉疮毒盛或有虫者:雄黄七分,绿矾三分,硼砂五分。
上研极细,吹入,如热甚用生硼砂。
⒄治舌忽硬肿,即时气绝,名曰痿舌:绿矾不拘多少,于新瓦上煅红,放地上凉透,研细,将牙刷脚撬开牙关,搽舌上。
⒅治烂弦风眼:青矾火煅出毒,细研,泡汤澄清点洗。
⒆治汤火灼伤:皂矾和凉水浇之,其痛即止,肿亦消。
⒇治狐臭:绿矾半生半煅,为细末,入少量轻粉研细,每半钱,浴后以生姜汁调擦,候十分热痛即止
治疗钩虫病:青矾1斤,桐油2两,混和,放在锅内用火炒至青矾成酱油色小块和粉末为止。
研粉过100目筛,加少量稀盐酸,装入胶囊备用。
成人每次2粒,每日2次,饭前服,连服5~7天。
小孩酌减。
服药期间禁喝茶。
妊娠、严重胃溃疡与3月内有呕血史者禁服。
治疗35例,服药1个月后大便沉淀镜检1~2次,结果除3例仍为阳性外,其余均转阴。
服药1、2天内反应较大,如上腹烧灼、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晕等,一般不需处理,2天后自行消失;较严重者,采用针刺处理,反应可很快消失。
如改为每晚睡前服1.5克,连服10天,则反应较小。
①《纲目》:"绿矾,酸涌涩收,燥湿解毒,化涎之功,与白矾同而力差缓。
按《张三丰仙传方》载伐木丸云,治脾土衰弱,肝木气盛,肝乘脾土,病心腹中满,或黄肿如土色,服此能助土益元。
用苍术二斤,米泔水浸二宿,同黄酒面曲四两,炒赤色,皂矾一斤,醋拌晒干,入瓶火煅。
为末,酣糊丸,梧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好酒米汤任下,日二、三服。
时珍尝以此方加平胃散,治中满腹胀,果有效验。
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既能入血分伐木,又能燥湿化涎,利小便,消食积,故胀满、黄肿、疟痢、疳疾方往往用之。
其源则自张仲景用矾石、消石治女劳黄疸方中变化而来。
"
②《本草经疏》:"绿矾,《本经》主喉痹者,酸涌化涎之功也。
蚛牙口疮,恶疮疥癣者,燥湿除热解毒之功也。
肠风泻血者,消散湿热之后,复有收涩之功也。
然而诸治之外,又善消积滞,凡腹中坚,肉积,诸药不能化者,以矾红同健脾消食药为丸,投之辄消。
"
③《本经逢原》:"皂矾,专除垢腻,同苍术、酒曲醋丸,治心腹中满,或黄肿如土色,甚效。
盖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用以破血分之瘀积,其效最速。
《金匮》治女劳黑疸,消石矾石丸,专取皂矾以破瘀积之血,缘其未经注明,尝有误用白矾涩收,殊昧此理。
"
④《医林纂要》:"矾红,功亦略同白矾。
色赤入心入血分,治诸血病,从容平缓而有奇功。
尤消水肿血胀,治劳疸,合苍术及神曲用之,治中满鼓胀,胜于鸡矢醴及他攻破之药。
又能敛气,且不必忌盐,盖平肝即以和脾,补心即以生土也。
"
青矾、皂荚矾、皂矾
出自《日华子本草》。
1.《唐本草》: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
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绛矾矣。
出瓜州。
2.《本草图经》:矾石,生河西山谷及陇西武都石门,今白矾则晋州慈州无为军,绿矾则隰州温泉县,池州铜陵县,并煎矾处出焉。
初生皆石也,采得碎之,煎炼乃成。
绿矾形似朴消而绿色,取此一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
又有
药材基源:为硫酸盐类水绿矾族矿物水绿矾或其人工制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anterite
采收和储藏:采得后,除去杂质。
宜密闭贮藏,防止变色或受潮。
采得后,除去杂质。
宜密闭贮藏,防止变色或受潮。
绿矾经煅制后即成绛矾,参见"炮制"项。
生态环境:广泛分布于干旱地区,含铁硫化物矿物的风化带。
资源分布:除古代产区山西、甘肃、安徽、湖北、四川外,陕西、新疆、山东、浙江、河南、湖南等地均有产出。
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
晶体为短柱状、厚板状、细粒状或纤维状,集合体呈粒块状、纤维放射状块体或皮壳、被膜。
呈各种色调的绿色;含铜时呈浅绿蓝色,失水、羟基化或氧化为黄绿、绿黄到金丝雀黄、黄褐、红褐、褐红等色;完全脱水的纯净绿矾为白色。
条痕浅于颜色。
新鲜晶体透明,罕见;通常半透明,风化表面不透明。
玻璃状、丝绢状光泽或为土状光泽。
晶体解理完全,断口呈贝壳状;风化者见不到清晰解理。
硬度2;失水或羟基化者硬度稍增大;纤维状、土状者硬度更低。
性脆,易碎。
相对密度1.90左右。
易溶于水;味觉先涩而后甜。
性状鉴别 绿矾 为柱状或粒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
蓝绿色、绿色;条痕白色。
透明至微透明。
表面不平坦,粗糙,露值空气中日久,则变为淡黄色。
质硬脆,用指甲可刻划出痕,易砸碎,断面具玻璃样光泽。
无臭,味先涩后甜。
以色绿、质脆、无杂者为佳。
绛矾 为细粒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
表面不平坦,有的一面较平整,一面具大小不一的小孔洞。
绛红色、褐红色或砖红色;条痕绛红色或黄红色。
不透明;具土样光泽。
体较轻,质硬脆,但用指甲至小刀可以刻划出痕。
砸碎后,断面有时可见夹有白色小斑点。
气微,味极涩后微甜。
以体轻、色绛红者为佳。
显微鉴别 绿矾 ①取本品碎屑少许,水合氯醛装置,于生物显微镜下观察:无色透明,可见到贝壳状断口。
②透射偏光镜下:无色或微带绿色。
折光率:Ng=1.486,Nm=1.478,Np=1.471,低负突起。
干涉色为绿-黄色。
斜消光,Ng∧C=43°。
正延长符号。
二轴晶。
正光性。
绛矾 透射偏光镜下:形状不规则,细粒边缘呈红色。
小于0.025mm者半透明、高倍镜下近无色,带黄色调。
正高突起,浸油中检查不出以上物质的光性特征。
天然绿矾主要含硫酸亚铁。
因产地不同,常含有量比不同的杂质成分如铜、钙、镁、铝、锌、锰等。
煅烧成绛矾则主要为氧化铁,尚可出现含水不同的硫酸铁组成。
煅绿矾:将绿矾和米醋同放在砂锅内,盖好,放炭炉上烧煅,待绿矾溶化时,即用竹片搅拌均匀,使矾、醋充分混和,然后加热再煅,至全部呈绛色为度,取出放冷。
1.绿矾:《增广验方新编》:研末。
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碾碎。
生品多用于喉疮、趾甲疮等。
2.煅绿矾:《疮疡经验全书》:煅通红,取出放地上,出火毒。
《万病回春》:一斤用瓦一片,两头用泥作坝,再用香油制,瓦上焙干,再着皂绿矾瓦上煅枯去砂为末。
《本草述》:入砂锅内新瓦盖定盐泥固济,煅赤取出。
《类证治裁》:面包煅。
现行,取净绿矾,打碎后置适宜的容器内,用无烟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研粉。
内服多煅用,可用于黄肿胀满,血虚萎黄,疳积久痢,肠风便血等。
3.醋制绿矾:《集验方》:用火煅通赤,取出,用酽醋淬过复煅,如此三度,细研。
《卫生宝鉴》:砂锅子木炭烧通赤,用米醋内点之赤红。
《寿世保元》:用醋煮过。
《串雅内编》:八两,用红醋二茶杯,锻至红色,放地上出火毒。
《增广验方新编》:醋泡晒干,入瓶内煅存性。
现行,3.1.取净绿矾与醋同放铁锅内,置炉火上烧煅,待绿矾熔化时,用竹片搅匀,使矾、醋充分混合,再煅至全部呈绛色为度,取出,放凉,研粉。
每绿矾100kg,用醋25kg。
3.2.取净绿矾,用明煅法煅至红透,趁热用醋淬透。
每绿矾100kg,用醋30kg。
据研究:分析比较炮制前后的性质和含量变化,结果证明,炮制前铁含量为20.13%,醋制后含铁量为24.86%,提高近5%。
醋制后加强脆性,质地疏松,而研末制成丸剂,人体易于吸收,增强疗效,同时绿矾通过醋制,使其强烈的酸涩之性味大部分消失而减轻对舌喉部粘膜的刺激性。
4.饮片性状:绿矾为不规则碎块,浅绿色或黄绿色,半透明,具玻璃光泽。
质脆,入水易溶化。
有铁锈气,味涩。
煅绿矾呈粉状、绛色,味涩。
醋制绿矾形如煅绿矾,微具醋气,味微酸。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尘。
绿矾 取本品约2g,置闭口试管中,灼烧,管壁有水生成。
取本品约0.5g,加水约5ml,使溶解,滤过,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①取滤液1ml,滴加铁氰化钾试液,即生成深蓝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稀盐酸中不溶,但加氢氧化钠试液,即分解成棕色沉淀。
②取滤液1ml,滴加氯化钡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
⑶X射线衍射分析曲线 水绿矾为4.90,3.78,3.23;或4.87,3.78;可含有多种脱水产物:Fe[SO4]·5H2O为5.57,3.73;Fe[SO4]·4H2O为2.97或2.93;Fe[SO4]·H2O为3.12,2.52以及Fe[SO4]为5.98,4.36或3.56,3.41。
绛矾 取本品粉末约0.1g,加水约2ml,振摇,再加稀盐酸约1ml,使其溶解,滤过,滤液近无色。
①取滤液1ml,滴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显蓝色沉淀,分离,沉淀不溶解于盐酸。
②取滤液1ml,滴加氯化钡试液,显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盐酸、硝酸中均不溶。
⑵X射线衍射分析曲线 赤铁矿3.66,2.71,2.51,2.20,1.84,1.69,1.59。
⑶热分析曲线特征 吸热145℃, 530℃,760℃。
20-70℃增重1%;70-530℃失重24%,530-770℃失重26%;770℃后分解。
在300℃前仍失水20%,在770℃前失去SO2,则证明绛矾尚含大量硫酸盐。
此与X射线分析结果吻合。
肺;肝;脾;大肠经
酸;涩;寒;无毒
多服能引起呕吐腹痛,胃弱者慎服。
1.《纲目》:畏醋。
2.《本草经疏》:令人作泻,胃弱人不宜多用。
3. 本品多服能引起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等不良反应,胃弱及孕妇慎服。
内服多用绛矾,对肠胃刺激作用较轻。
服药期间禁饮茶水。
4.《纲目》:畏醋。
5.《本草经疏》:绿矾虽能消肉食坚积,然能令人作泻,胃弱人不宜用。
6.《玉楸药解》:未可轻服。
7.《现代实用中药》:多服有碍胃肠,起消化不良及便秘之弊。
生用大量作催吐剂,但易起胃肠炎,宜慎用。
燥湿杀虫;补血消积;解毒敛疮。
主血虚萎黄;疳积;腹胀痞满;肠风便血;疮疡溃烂;喉痹口疮;烂弦风眼;疥癣瘙痒
内服:入丸、散,0.2-0.6g。
不入汤剂。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为2%水溶液涂洗。
①治黄肿病:五倍子半斤,绿矾四两,针砂四两,神曲半斤。
上为细末,生姜汁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六、七十丸,温酒下,不能饮酒米饮汤亦可。
终身忌食荞麦面,犯了再发难治。
②治食劳黄病,身目俱黄:青矾,锅内煅赤,米醋拌为,枣肉和丸梧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食后姜汤下。
。
③治钩虫病方:青矾半斤,米醋四两,黑豆四两,米饭适量。
先将青矾放新瓦上煅为红色,分两次淬入米醋,煅至干透,取出秤取四两,研细末;另将黑豆炒熟磨成细粉,与青矾服六至八分,儿童酌减,每早晚各服一次,连服五至十天。
休息数天后再服。
以十至二十天为一疗程。
服药期忌饮茶。
④治小儿疳疾有虫,爱食泥土:绿矾为末,以猪胆汁和丸绿豆大。
每服五、七丸,米饮下,无时,⑤治大人小儿赤白痢,肠滑不止:绿矾、白矾、石灰、铅丹、龙骨、赤石脂、缩砂仁各半丙。
上捣研为散,更合研匀。
每服一钱匕,小儿半钱匕或一字匕,并米饮调下。
肠滑极有效,作丸服亦得。
⑥治积年肠风下血,面色萎黄,下部肿疼,或如鼠奶,或如鸡冠,常似虫咬,痒痛不息:绿矾四两,捣碎安瓶子内,以瓦子盖口,用大为烧一食间,候冷取出,研细如粉,更用白盐一两,硫黄一两合研,再入瓶内,准前烧一食间,候冷取出,研令极细,入附末一两,都研令匀,用粟料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日空心及晚食前,暖生地黄汁下二十丸。
⑦治妇人赤白带下,连年不瘥:绿矾一两,釜底墨一两,乌贼鱼骨一两。
上药细研为末,以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于食前,以暖酒下十五丸。
⑧治耳生烂疮:枣子去核,包青矾煅研,香油调敷之。
⑨治甲疽:绿矾五两,烧至汁尽,为末。
先以盐汤洗疮拭干,用散敷疮上,惟多为佳,着药讫,以软帛缓裹,若患急痛,即涂少酥令润,每日一遍,盐汤洗濯,有脓处则洗使净,其痂干处不须近,每洗讫,敷药如初,似急痛即涂酥,五、六日即觉疮上痂渐剥起,但依前洗敷药,十日即疮渐渐总剥痂落,软处或更生白脓泡,即捺破敷药。
⑩治趾甲内生疮,恶肉突出,久不愈,名臭田螺:皂矾日晒夜露,每以一两,煎汤浸洗,仍以矾末一两加雄黄二钱,硫黄一钱,乳香、没药各一钱,研匀搽之。
治疥疮:绿矾、花椒各一文,冰片、樟脑各七文。
上药用鸡子一枚,滤去黄存白,将药纳壳中,同煅成灰,疮湿者干掺,干者菜油调敷。
治钩虫病初期感染:皂矾适量,研细泡冷开水,擦洗患处,可止痒、止痛、消炎。
治白秃头疮:皂矾、楝树子。
烧研搽之。
治喉痹:取皂荚矾入好米醋,或常用酽醋亦通。
二物同研,咽之,如苦喉中偏一傍痛,即侧卧就痛处含之勿咽。
治喉风肿闭:皂矾一斤,米醋三斤。
拌晒干,末,吹之,痰涎出尽,用良姜末少许入茶内漱口,咽之。
治喉疮毒盛或有虫者:雄黄七分,绿矾三分,硼砂五分。
上研极细,吹入,如热甚用生硼砂。
治舌忽硬肿,即时气绝,名曰痿舌:绿矾不拘多少,于新瓦上煅红,放地上凉透,研细,将牙刷脚撬开牙关,搽舌上。
治烂弦风眼:青矾火煅出毒,细研,泡汤澄清点洗。
治汤火灼伤:皂矾和凉水浇之,其痛即止,肿亦消。
治狐臭:绿矾半生半煅,为细末,入少量轻粉研细,每半钱,浴后以生姜汁调 擦,候十分热痛即止。
1.治疗钩虫病。
青矾1斤,桐油2两,混和,放在锅内用火炒至青矾成酱油色小块和粉末为止。
研粉过100目筛,加少量稀盐酸,装入胶囊备用。
成人每次2粒,每日2次,饭前服,连服,连服5-7天。
小孩酌减。
服药期间禁喝茶。
妊娠、严重胃溃疡与3月内有呕血史者禁服。
治疗35例,服药1个月后大便沉淀镜检1-2次,结果除3例仍为阳性外,其余均转阴。
服药1、2天内反应较大,如上腹烧灼、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晕等,一般不需处理,2天后自行消失;较严重者,采用针刺处理,反应可很快消失。
如改为每晚睡前服1.5g,连服10天,则反应较小。
1.1.生血片:绿矾480g,紫河车252g,阿胶96g,肉桂72g,海螵蛸72g。
取紫河车、肉桂、海螵蛸用水洗净,烘干,粉碎成细粉,与已过筛的绿矾、淀粉适量混匀。
另分别取蔗糖适量和阿胶加水制成糖浆和胶浆后混合,加入上述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加硬脂酸镁,压片,每片重0.25g,包糖衣。
本品除去糖衣后呈棕褐色,味腥,微涩。
质检参见"药材鉴别"项。
功能补气助阳,益精生血。
用于贫血。
口服,每次4-5片,每日2-3次。
儿童酌减。
服药期间忌茶及碳酸钠。
1.2.黄病绛矾丸:皂矾360g,苍术180g, 厚朴180g,甘草60g,陈皮120g,大枣240g。
以上六味,除皂矾、大枣外,其余4味粉碎成细粉;将大枣煮熟去皮、核,制成枣泥,与上述粉末拌匀,烘干,加入皂矾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本品为赭红色水丸。
气特殊,味酸、微涩。
功能祛湿,健脾,消胀。
用于钩虫病贫血,湿热黄疸,腹胀浮肿。
口服,每次3-6g,每日2次。
散;治疗风热毒邪所致烂弦风眼,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则可以本品热汤泡洗,亦可与清热解毒的黄连浸水洗。
2.用于疥癣瘙痒。
绿矾不仅能解毒燥湿,又能杀虫止痒,故为疥癣瘙痒等证所常用。
治疥疮,用本品配花椒、冰片、樟脑同为末,干撒,或菜油调敷。
治湿癣瘙痒,可以本品火煅为末,用猪胆汁调搓;治鹅掌风皮肤枯厚,破裂作痛,则可以本品配白矾、儿茶、侧柏叶煎水熏洗,如《外科大成》二矾散。
1.《新修本草》:"其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绛矾矣。
出瓜州。
"2.《本草图经》:"绿矾出隰州温泉县、池州铜陵县,并煎矾处出焉,初生皆石也,采得碎之,煎炼乃成矾。
其形色似朴消而绿色,取此一物置铁板上,聚炭封之,矾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
看沸定,汁尽,去火待冷,取出授为末,则色如黄丹。
又有皂荚矾,或云即绿矾也。
"3.《纲目》:"绿矾,晋地、河内、西安、沙州皆出之,状如焰消。
其中拣出深青莹净者,即为青矾;煅过变赤,则为绛矾。
入圬墁及漆匠家多用之,然货者亦杂以沙土为块。
昔人往往以青矾为石胆,误矣。
"》)③张石顽:"皂矾,专除垢腻,同苍术、酒曲醋丸,治心腹中满,或黄肿如土色,甚效。
盖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用以破血分之瘀积,其效最速。
《金匮》治女劳黑疸,消石矾石丸专取皂矾以破瘀积之血,缘其未经注明,尝有误用白矾涩收,殊昧此理。
""妇人白沃经水不利,子脏坚癖,中有干血,下白物,用矾石杏仁蜜丸纳阴中,日一易之。
" ④汪级:"矾红功亦略同白矾,色赤入心入血分,治诸血病,从容平缓而有奇功。
尤消水肿血胀食蛊,治劳疸,合苍术及神曲用之,治中满鼓胀,胜于鸡矢醴及他攻破之药。
又能敛气,且不必忌盐,盖平肝即以和脾,补心即以生土也。
"1.《新修本草》:其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绛矾矣。
出瓜州。
2.《本草图经》:绿矾出隰州温泉县、池州铜陵县,并煎矾处出焉,初生皆石也,采得碎之,煎炼乃成矾。
其形色似朴消而绿色,取此一物置铁板上,聚炭封之,矾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
看沸定,汁尽,去火待冷,取出授为末,则色如黄丹。
又有皂荚矾,或云即绿矾也。
3.《纲目》:绿矾,晋地、河内、西安、沙州皆出之,状如焰消。
其中拣出深青莹净者,即为青矾;煅过变赤,则为绛矾。
入圬墁及漆匠家多用之,然货者亦杂以沙土为块。
昔人往往以青矾为石胆,误矣。
4. 张石顽:皂矾,专除垢腻,同苍术、酒曲醋丸,治心腹中满,或黄肿如土色,甚效。
盖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用以破血分之瘀积,其效最速。
《金匮》治女劳黑疸,消石矾石丸专取皂矾以破瘀积之血,缘其未经注明,尝有误用白矾涩收,殊昧此理。
妇人白沃经水不利,子脏坚癖,中有干血,下白物,用矾石杏仁蜜丸纳阴中,日一易之。
5.汪级:矾红功亦略同白矾,色赤入心入血分,治诸血病,从容平缓而有奇功。
尤消水肿血胀食蛊,治劳疸,合苍术及神曲用之,治中满鼓胀,胜于鸡矢醴及他攻破之药。
又能敛气,且不必忌盐,盖平肝即以和脾,补心即以生土也。
6.《纲目》:绿矾,酸涌涩收,燥湿解毒,化涎之功,与白矾同而力差缓。
按《张三丰仙传方》载伐木丸云,治脾土衰弱,肝木气盛,肝乘脾土,病心腹中满,或黄肿如土色,服此能助土益元。
用苍术二斤,米泔水浸二宿,同黄酒面曲四两,炒赤色,皂矾一斤,醋拦晒干,入瓶火煅。
为末,醋糊丸,梧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好酒米汤任下,日二、三服。
时珍以此方加平胃散,治中满腹胀,果有效验。
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既能入血分伐木,又能燥湿化涎,利小便,消食积,故胀满、黄肿、疟痢、疳疾方往往用 之。
其源则自张仲景用矾石、消石治女劳黄疸方中变化而来。
7.《本草经疏》:绿矾,《本经》主喉痹者,酸涌化延之功也。
蚛牙口疮,恶疮疥癣者,燥湿除热解毒之功也。
肠内泻血者,消散湿热 之后,复有收涩 之功也。
然而诸 治之外,又善消积滞,凡腹中坚,肉积,诸药不能化者,以矾红同健脾消食药为丸,投之辄消。
8.《本经逢原》:皂矾,专除垢腻,同苍术,酒曲醋丸,治心腹中满,或黄肿如土色,甚效。
盖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用以破血分之瘀积,其效最速。
《金匮》治女劳黑疸,消石矾石丸,专取皂矾以破瘀积之血,缘其未经注明,尝有误用白矾涩收,殊昧此理。
9.《医林纂要》:矾红,功亦略同白矾。
色赤入心入血分,治诸血病,从容平缓而有奇功。
尤消水肿血胀,治劳疸,合苍术及神曲用之,治中满鼓胀,胜于鸡矢醴及他攻破之药。
又能敛气,且不必忌盐,盖平肝即以和脾,补心即以生土也。
10.《唐本草》:疗疳及诸疮。
11.《日华子本草》:治喉痹,蚛牙,口疮及恶疮,疥癣;酿鲫鱼烧灰各服,疗肠风泻血。
12.《医学入门》:消水肿黄疸,小儿疳积,治甲疽肿痛出水。
13.《纲目》:消积滞,燥脾湿,化痰涎,除胀满黄肿、疟利、风眼、口齿诸病。
14.《现化实用中药》:用其小量,能补血,用于贫血及萎黄病,并治胃肠出血,配合他药为丸剂用之。
生用大量作催吐剂。
外用,火煅透,治结膜炎,白癣,脓疱疹,腋臭等,用本品之稀薄液,有收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