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血飞

《中药大辞典》:见血飞

拼音注音
Jiàn Xuè Fēi
别名

散血飞、黄椒,刺三加,红三百棒。

出处

《贵州草药》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刺异叶花椒根皮
春、夏、秋三季均可采挖,晒干,或取根皮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丛林阴湿处,有时见于空旷地。
分布陕西、湖北、贵州、四川等地。

原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2~6米。
枝粗糙,只稀疏皮刺。
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3,稀3~5片,革质,宽卵形至长圆形,长4~12厘米,宽2~5厘米,先端短渐尖,有时微凹,基部狭楔形,边缘有锯齿或针刺。
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2~6厘米;花小形,单性,同株;花被7~8,有时其中2片合生,先端分叉,大小不等;雄花雄蕊4~6,退化心皮圆球形;雌花具退化雄蕊4~5,心皮2,分离。
蒴果紫红色。
种子球形,直径4~5毫米,黑色,有光泽。

性味

辛,温。

①《贵州草药》:"辛,温。
"

②《陕西中草药》:"涩辛,平。
"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活血舒筋,镇痛。
治风寒咳嗽,风湿麻木,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大便秘结。

①《贵州草药》:"驱风,散寒。
"

②《陕西中草药》:"舒筋活血,止血,消肿,镇痛。
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瘀血肿痛。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冲服。
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复方

①治风寒咳嗽:黄椒三至五钱。
煨水服。

②治跌打损伤,风湿麻木:黄椒一两,泡酒服;域加大风藤、大血藤、小血藤各五钱,泡酒服。

③治刀伤出血:黄椒适量,捣缄,外敷患处。

④治大便秘结:见血飞干根三钱。
水煎服。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见血飞

拼音注音
Jiàn Xuè Fēi
别名

散血飞、刺三加、红三百棒。

英文名
Root of Spinyleaf Pricklyash
出处

出自《贵州草药》。
《陕西中草药》:刺异叶花椒的叶,性味功能亦同根皮。
多配伍外敷,用于接骨。

来源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刺异叶花椒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anthoxylum dimorphophyllum Hemsl.var.spinifolium Rehd.et Wils.[Z.trifolium Wight var.spinifolium Huan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片晒干备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400m的丛林阴湿处,有时可见于旷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原形态

刺异叶花椒 灌木或小乔木,高2-6m。
枝粗糙,具稀疏皮刺。
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比叶片短;小叶1-3,稀为5,宽卵形至长圆形,长4-12cm,宽2-5cm,先端渐尖或急尖,有时微凹,基部狭楔形,边缘具钝锯齿和针刺,两面无毛,密生细小腺点,革质。
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2-6cm;花单性,小型,雌雄同株;花被片7-8,一轮。
有时其中2片合生,先端分叉;雄花雄蕊4-6,退化心皮圆球形;雌花具退化雄蕊4-5,插生于花盘基部四周,心皮2,分离。
蓇葖果球形,成熟时紫红色,上有细小腺点。
种子球形,直径4-5mm,黑色,有光泽。

性状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略弯曲,长短不一,直径0.8-3cm。
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具浅纵沟,色较深。
质坚硬,折断时栓皮易碎,外侧黄棕色,内侧橙黄色;横断面皮部深棕色,木部淡黄色。
气特异,味微苦,麻舌。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细胞近方形或长方形,多数径向延长,排列整齐。
皮层和韧皮部散有石细胞和纤维束,并有油细胞,数个成群散在;韧皮纤维和晶纤维单个或数个成束,与颓废组织伴存;薄壁细胞内含橙皮甙结晶。
导管小而密,单个或2-5个相连,多数径向排列。

化学成分

薄层色谱表明本品含木兰花碱。

鉴别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冷浸过夜,回收甲醇至成2ml作供试品溶液。
另取木兰花碱,以甲醇溶解成每1ml含1mg的对照溶液。
取上述两种溶液各约10μl点于同一硅胶H0.3%CMC板上,以氯仿-甲醇-氨水展开,展距1.2cm。
在紫外光灯下观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亮蓝色斑点,喷雾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显橙红色。

归经

肝;肺经

性味

辛;微苦;温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散瘀定通;止血生肌。
主风寒湿痹;风寒咳嗽;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或研末,或浸酒。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粉撒。

各家论述

1.《贵州草药》:驱风,散寒。

2.《陕西中草药》:舒筋活血,止血,消肿,镇痛。
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瘀血肿痛。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041596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