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叶,蒟叶,橹叶,青荖叶。
《唐本草》
为胡椒科植物蒟酱的叶,夏秋间采,洗净晒干。
主产于广东。
干燥叶常皱编成团。
叶片卵状长圆形,先端尖,基部倾斜,全缘;秃净,表面灰绿色或黄色,带有银灰色斑点,背面浅黄绿色,纸质,老叶近革质而稍厚,主脉5条,侧脉网状。
叶柄甚长,稍扭曲,有纵皱及抽沟。
气香,味稍咸微辣,略有茶叶味。
叶含挥发油,内含胡椒酚7.2~16.7%,蒌叶酚2.7~6.2%,烯丙基焦性儿茶酚0~9.6%,香荆芥酚2.2~5.6%,丁香油酚26.8~42.5%,对-聚伞花素1.2~2.5%,1,8-桉叶素2.4~4.8%,丁香油酚甲醚4.2~15.8%,石竹烯3.0~9.8%,毕澄茄烯2.4~8.8%,以及未定倍半萜4.5~6、8%等。
叶中尚含多种游离氨墓酸、抗坏血酸、苹果酸、草酸、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葡萄糖醛酸等。
每百克含铁25毫克。
①抗菌作用
叶的水提取物及酒精浸膏水提取物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枯草杆菌及某些真菌有明显抑菌作用,其所含挥发油亦有较弱的抗菌作用。
抗菌有效成分可能是其中所含的蒌叶酚。
②抗寄生虫作用
挥发油在试管内对原虫有杀灭作用,对蚯蚓的杀死作用与同剂量土荆芥油相当。
③其他作用
对麻醉狗,低剂量挥发油产生暂时性血压降低,切断两侧迷走神经或预先应用阿托品后,降压作用仍存在。
大剂量则使血压持久下降,呼吸先兴奋而后突然停止。
对两栖类和哺乳类动物心脏,抑制其收缩力及频率。
对大鼠及兔离体肠管、大鼠子宫均有松弛作用,并能抑制乙酰胆碱起的收缩,对蛙腹直肌亦有抗乙酰胆碱作用。
麻醉狗静脉住射挥发油亦可使小肠松弛,并可拮抗乙酰胆碱和氯化钡引起的离体兔肠收缩。
挥发油对家兔、豚鼠的皮肤及粘膜有刺激作用,皮下或肌肉注射可引起发炎。
对大鼠和豚鼠可引起中枢抑制。
辛,温。
①《唐本草》:"味辛。
"
④《本经逢原》:"辛,温,无毒。
"
祛风燥湿,杀虫止痒。
治风寒咳嗽、胃痛,风毒脚气,子肿,疥癞,湿疹,脚癣,烫伤。
①《纲目》,"解瘴疠,去胸中邪恶气,温脾燥湿。
"
②《本经逢原》:"下气温中,破痰,散结气。
"
③《本草求原》:"洗风毒脚肿,疥癞。
"
④《龄南采药录》:"治风寒咳嗽,胞衣不下,马嘴疔及汤火伤。
"
⑤《陆川本草》:"驱虫,消肿,止痒,去腐生肌。
治疳疔,溃疡,虫牙痛。
"
⑥《岭南草药志》:"敷疮毒,熏痔疮,理跌打。
"
⑦《广东中草药》:"治妊娠水肿,疖疮,皮肤湿疹,香港脚,胃寒痛。
"
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
外用:捣敷,研末撒或煎水洗。
①治风寒咳嗽:青荖叶数块,和北杏、猪肉煎汤饮之。
②治胞衣不下:青荖叶自然汁一小杯,与产妇服之,其胞衣即缩小而下。
③能杀螆,治马嘴疔及汤火伤:青荖叶为末掺之。
④治汤火伤:青蒟叶汁,蜜糖。
和匀搽患处。
萎叶、蒟叶、槽叶、青着叶、青蒟叶。
出自《本纲目拾遗》:萎,即 蒟酱也。
岭南人取其叶合摈榔食。
今人名橹叶,用其叶封固,晒半载收贮待用,可留数十年。
非独疏积滞,消瘴疠,治病亦伙。
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蒟酱Piper betle L.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per betle L.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洗净晒干。
生态环境:生长于阴湿的森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蒟酱 藤本,长达数米。
枝梢近木质,茎无毛,常绿,攀援,节上常生根。
叶互生,大而厚,纸质至革质,背面及嫩叶脉上有密细腺点;叶柄长2-5cm,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叶片阔形至卵状长圆形,上部的有时为椭圆形,长7-15cm,宽5-11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浅心形或上部的有时钝圆,两侧相等至稍不等,腹面无毛,背面沿脉上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叶脉7条,最上1对通常对生,少有互生,离基0.7-2cm从中脉发出,余者均基出,网状脉明显。
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雄花序开花时几与叶片等长;总花梗与叶柄等长,花序轴被短柔毛;苞片圆形或近圆形,稀倒卵殂,近无柄,盾状,直径1-1.3mm;雄蕊2,花药肾形,2裂,花丝粗,与花药等长或较长;雌花序长约3-5cm,于果期延长,直径约10mm,花序轴密被毛,苞片与雄花序的相同;子房下部嵌生于肉质花序中并与其合生,先端被柔毛,柱头通常4-5,披针形,长约0.6mm,被绒毛。
浆果,先端稍凸,有绒毛,下部与花轴合生成为一柱状、肉质、带红色果穗。
花期5-7月。
性状鉴别叶片常皱缩成团,展平后卵状长圆形,长8-13cm,宽3-8cm,先端尖,基部偏斜,全缘,上面灰绿色或黄色,带有银灰色斑点,下面浅黄绿色,主脉5条,侧脉网状;叶柄甚长,稍扭曲,有纵绩及纵沟。
纸质,老叶近革质而稍厚。
常杂有少量茎技,浅棕褐色,节膨大,有不定根痕。
气香,味稍咸微辣,略有茶叶味。
叶含酚性物 82.8%及非酚性物 17.2%,其酚性物主要为胡椒酚,萎叶酚以及烯丙基儿茶酚。
此外,叶尚含亮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精氨酸,羟丁氨酸,丝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酪氨酸Y-氨基丁酸等氨基酸以及抗坏血酸,草酸,葡萄糖,果糖和葡萄糖醛酸等,其挥发油的成分主要为香荆芥酚,丁香油酚,胡椒酚,烯丙基儿茶酚,对聚伞花素,1,8-桉叶素,丁香油酚甲醚,丁香烯,荜澄茄烯,萎叶酚乙酸酯,烯丙基儿茶酚二乙酸酯(allylcatechol diacetate)。
萎叶根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
1.抗菌作用:叶的水提取物及酒精浸膏水提取物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枯草杆菌及某些真菌有明显抑菌作用,其所含挥发油亦有软弱的抗菌作用。
抗菌有效成分可能是其中所含的萎叶酚。
2.抗寄生虫作用:挥发油在试管内对原虫 Protozoa caudatum有杀灭作用,对蚯蚓的杀死作用与同剂量土荆芥油相当。
3.其他作用:对麻醉狗,低剂量挥发油产生暂时性血压降低,切断两侧迷走神经或预先应用阿托品后,降压作用仍存在。
大剂量则使血压持久下降, 呼吸先兴奋而后突然停止。
对两栖类和哺乳类动物心脏,抑制其收缩力及频率。
对大鼠及兔离体肠管、大鼠子宫均有松弛作用,并能抑制乙酰胆碱引起的收缩,对腹直肌亦有抗乙酰胆碱作用。
麻醉狗静脉注射挥发油亦可使小肠松弛,并可搐抗乙酚胆碱和氯化钡引起的离体兔肠收缩。
挥发油对家兔、肠鼠的皮肤及粘膜有刺激作用,皮下或肌肉注射可引起发炎。
对大鼠和豚鼠可引起中抠抑制。
肺;胃经
辛;温
疏风散寒,行气化痰,解毒消肿,燥温止痒。
。
主风寒咳嗽,哮喘,百日咳,院腹胀痛,食滞纳呆,水肿,跌打伤肿,风湿骨痛,疮疡肿毒,痔疮肿痛,汤火伤,风毒脚气,疥癞,湿疹疫痒。
内服:煎汤,10-15g;或鲜品捣汁。
外用:适量,研末掺;煎汤洗或鲜品捣敷。
①治风寒咳嗽: 青LA)叶数块,和北杏、猪肉煎汤钦之。
②治胞衣不下: 青LAO叶自然汁一小杯,与产妇服之,其胞衣即缩小而下。
治马嘴厅及汤火伤: 青LAO叶为末掺之。
④治汤火伤: 青 蒟酱叶汁,蜜糖。
和匀搽患处。
1.《纲目》:解瘴疠,去胸中邪恶气,温脾燥湿。
2.本经逢原:下气温中,破痰,散结气。
3.《本草求原》:洗风毒脚肿,疥癞。
4.《岭南采药录》:治风寒咳嗽,胞衣不下,马嘴疔及汤火伤。
5.《陆川本草》:驱虫,消肿,止痒,去腐生肌。
治疳疔,溃疡,虫牙痛。
6.《岭南草药志》:敷疮毒,熏痔疮,理跌打。
7.《广东中草药》:治妊娠水肿,疖疮,皮肤湿疹,香港脚,胃寒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