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珊瑚,观音茶,接骨木《植物名实图考》),九节风,驳节茶,嫩头子,草珠兰,山石兰、按骨兰,山鸡茶、鸡膝风、山胡椒,骨风消,大威灵仙、九节兰、青甲子、满山香,来年红、九节红、十月红、九节蒲,鸡骨香,接骨茶,鱼子兰。
《生草药性备要》
为金粟兰科植物接骨金粟兰的枝叶。
夏季采收。
生长于丛林阴湿处。
分布四川、云南、贵州、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等地。
产四川、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常绿亚灌木。
茎高70~100厘米,绿色,无毛,节膨大,节间有纵行的脊和沟。
叶对生,革质,卵状长圆形至披针状长圆形,长6~16厘米,宽3~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尖或楔形,边缘除基部外有粗锯齿,齿端为硬骨质;叶柄长0.5~1.5厘米,无毛;托叶鞘状。
花小,黄绿色,单性,雌雄同株;雌雄花合生,生于一极小的苞片的腋内,组成顶生短穗状花序;雄蕊1,药隔膨大成卵形,花药2室;子房1,卵形,柱头无柄。
核果球形,直径约3毫米,熟时红色。
花期6月。
果期8~9月。
干燥的嫩枝叶,茎枝有明显的节,圆形,棕色。
叶对生,薄革质,卵状长圆形或披针状长圆形,棕色或绿褐色,边缘除基部外有粗锯齿,齿尖有硬骨质。
气微味淡。
叶含香豆酮、内酯、黄酮甙、氰甙、挥发油及鞣酸。
果实含蹄纹天竺素鼠李葡糖甙。
辛,平。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劫,性平。
"
②《南宁市药物志》:"辛温而苦。
"
阴虚火旺及孕妇忌服。
抗菌消炎,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治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菌痢,风湿疼痛,跌打损伤,骨折。
①《生草药性备要)):"煲水饮,退热。
"
②《分类草药性》:"治一切跌打损伤,风湿麻木,筋骨疼痛。
"
③《峨嵋药植》:"叶,可止呕吐。
"
④《陆川本草》:"接骨,破积,止痛。
治跌打骨折,损伤肿痛,风湿骨痛,烂疮,毒蛇咬伤。
"
⑤《湖南药物志》:"通经。
治产后腹痛。
"
⑥《闽东本草》:"健脾,活血,止渴,消肿胀。
治产后外感.寒热往来,头身疼痛,口渴,肿胀。
"
内服:煎汤,2~5钱;或浸酒。
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①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性关节炎:鲜接骨金粟兰草捣烂,洒炒敷患处,或用根五钱至一两,浸酒服。
②治劳伤腰痛:接骨茶、四块瓦、退血草各五钱,煨酒服。
③治胃癌:接骨茶五钱,煨水服。
④治外伤出血鲜接骨金粟兰叶,捣烂敷患处。
⑤治伤口溃烂:接骨金粟兰茎、叶适量,煎水外洗。
⑥治汤、火伤:九节茶干叶,研末一份,茶油二份调匀,涂抹患处。
①治疗各种炎症性疾患
如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脓肿等。
通常采用口服煎剂,每天2两,3次分服。
或全草加工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含生药2克或4克,每次肌肉注射1~4克,每天4次,连续2~3天或更长时间。
对球菌和杆菌均有较高的抑制作用。
治疗250例,有效244例,占97.6%;其中痊愈181例,占72.4%。
有些患者体温在1~2天即降至正常。
用药后未发生不良反应。
②治疗丝虫病
用浓度1:3的注射液,成人每天肌注2~4毫升,7天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3天以上血检未转阴者,再给第2~3个疗程。
治疗28例,以3次检查阴性为有效者18例。
另有22例先用海群生治疗未阴转而再用此药治疗后,17例有效。
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试用4例,每次肌注4毫升,每天3次,连续1~2周。
初步观察,有一定的近期疗效。
④预防感冒
用九节茶3钱、防风2钱、沙氏鹿茸草1钱,加白砂糖适量制成糖浆5毫升,为一次量。
日服1次,连服3天。
预防服药组2417人,结果感冒者241人,发病率为9.97%;而对照组1226人中感冒者253人,发病率为19.84%。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别。
服药后发病者病情较对照组轻。
服药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