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藤

《中药大辞典》:黄藤

拼音注音
Huánɡ Ténɡ
别名

土黄连,藤黄连,黄连藤,伸筋蘑、山大王,大黄藤。

出处

《本草图经》

来源

为防己科植物黄藤
秋后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生境分布

生密林中。
分布云南、广西、广东等地。
产广西、广东。

原形态

肇援状灌木,长10余米。
枝淡灰色,小枝有纵条纹。
叶互生,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0~20厘米,宽4~10厘米,先端锐尖,全缘,基部圆形,革质,上面绿色,下面色较淡;叶柄长4~12厘米,具细纵棱,基部膨大。
复总状花序,腋生,雌雄异株;花被6,绿白色,外有3片小形的苞;雄花有雄蕊3,花丝短棒状,花药椭圆形,短粗;雌花有退化雄蕊,子房3室,柱头头状。
果穗长30厘米许,木质,果柄长3~4厘米,核果长2~3厘米,顶端有柱头遗迹。
种子长圆形,横切面呈肾脏形,胚乳角质,丰富,子叶片状。
花期4~5月。
果期10~11月。

性状

①干燥根呈圆柱形,弯曲扭转,长15~75厘米,粗0.5~2厘米。
外表土棕色,去栓皮后呈棕黄色,皮孔不明显;皮部易剥落。
横切面木栓层极薄,暗棕色;韧皮部发达;木质部放射状排列,多空隙,坚硬,韧皮部与木质部均鲜黄色。
味极苦,能使唾液成黄色。

②干燥茎呈圆柱形,稍弯曲,粗达3厘米以上。
外表土灰色,节微隆起,具多数细纵沟和横裂。
横切面木栓层较根部稍厚,约0.7~1毫米,暗棕色;皮层及韧皮部厚约2~9毫米,黄色,有空隙;木质部黄色至棕黄色,中心有小形髓部,辐射线色较暗。
气味同根。
以条大、色黄、断面有菊花纹,味苦者为佳。

化学成分

根含掌叶防己碱、药根碱、非洲防己碱、黄藤素甲、黄藤素乙、黄藤内酯、甾醇。

归经

《广西中药志》:"入心、肝二经。
"

性味

甘苦,寒,有毒。

①《纲目》:"甘苦,平,无毒。
"

②《陆川本草》:"苦,寒。
"

③《广西植物名录》:"有小毒。
"

注意

《广西中药志》:"体质虚寒者忌用。
"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通便。
治饮食中毒,热郁便秘,痢疾,传染性肝炎,疮痈,赤眼,咽喉肿痛。

①《纲目》:"治饮食中毒,利小便,煮汁频服。
"

②《陆川本草》:"泻热解毒,通便,去水毒,消肿。
治热郁便秘,痢疾,石水,疮痈,天泡疮,赤眼。
"

③《广西中药志》:"治阳黄,枪炮伤,烫伤。
"

④《中国药植图鉴》:"煎水服治发热头痛;磨碎敷疔疮。
"

⑤《广西中草药》:"清心火,利小便。
治痢疾,急性胃肠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结膜炎,肺结核,疮疖,汤火伤;可预防流脑。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
外用:磨汁或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传染性肝炎:黄藤一至二两,酸咪咪五钱。
煮猪骨或鸡肉服,也可蒸甜酒服。

②治天泡疮:黄藤五钱,山东管五钱。
共研末,开茶油调涂患处。

临床应用

①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取黄藤1斤,加水5斤,煮沸半小时。
每次服煎液1~3匙,每日2次。
也可滴鼻喷喉。
有一定预防作用。

②治疗瘤型麻风反应

将黄藤根制成20%的黄藤露。
第1天服一次50毫升,第2天加至100毫升,分2次服。
10天为一疗程。
一般服2个疗程,重者3个疗程。
治疗13例,麻风反应均消失,仅1例于3个月后复发。
初步观察,对结节红斑效果最为显着,一般5天左右即可消退、脱皮;对神经痛在7天内亦可减轻或消失。
此外,还能使病人食欲增加,睡眠转好,精神欣慰和降低细菌指数等作用。
黄藤的每日剂量应控制在生药20克左右,一般只有口腔干燥,四肢末端发胀等副作用,无需药物处理,只要注意补充水分和休息即可自行消失。
如服用过量可出现中毒反应。

③其他

取黄藤0.5斤,加水5斤煮沸15分钟,过滤。
用于洗涤伤口,有防止发炎化脓的作用。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黄藤

拼音注音
Huánɡ Ténɡ
别名

土黄连、 黄连藤、伸筋藤、山大王、大黄藤、天仙藤、金锁匙。

英文名
Common Fibraurea Stem
出处

出自《广西中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黄藤的根茎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braurea recisa Pierre[F.tincruria Lour.]

采收和储藏:根、茎全年均可采,切片,晒干;叶春、夏季采,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谷密林中或石壁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原形态

藤黄连 木质大藤本,长达10m。
根和茎的木质部均鲜黄色,甚苦。
茎粗壮,常扭曲,灰棕色,具深沟状理解纹。
叶柄长5-14cm,两面三刀端明显膨大;叶片革质,长圆状卵形或长圆状椭圆形,有时阔卵形长10-25cm,宽4-ll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回或钝,两面均有光泽,高基3-5脉,侧脉及网脉均在背面凸起。
圆锥花序生于无叶的老枝或老茎上,阔大而疏散,长达30cm;花单性异株,花被片8-12自外向内渐大,最里面的长约2.5mm;雄花雄蕊3,分离,花丝肥厚;雌花具3心皮。
核果长圆状椭圆形,长1.8-3cm,黄色,内果皮木质。
花期春末夏初,果或秋冬季。

性状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少数扭曲,偶有分枝,直径0.5-3cm。
表面黄棕色,具不规则纵棱,皮孔横向,有支根痕,栓皮易脱落。
质硬,断面鲜黄色,有菊花状纹理和裂隙。

气微,味极苦。
茎圆柱形,少数弯曲,直径可达3cm或更祖。
表面暗灰黄色至灰绿色,节徽隆起,断面鲜黄色,中心有髓。
味苦。
叶卵形或长圆形,长11-23cm,宽5.5-14cm。
暗灰绿色至暗黄棕色,先端具短尖,基部圆钝,全缘,两面无毛,离基3-5脉,叶脉两面突出,下面较明显;叶柄长5-14cm,两端肿胀,近基部盾状着生。
革质而脆。
气、味微弱。
根、茎以条粗、断面色黄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多已脱落,残留部分为数至 10余列木柱细胞。
中柱鞘为石细胞环带。
韧皮射线宽阔,呈漏斗状,有石细胞。
木质部发达,周围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茎横切面:木栓层通常由数条宽窄相间的木栓细胞带组成,皮层狭窄。
中柱鞘纤维间有石细胞,并与射线部位的石细胞群相连成波浪形环。
维管束双韧型皮层、射线及髓有单个大型石细胞散在,石细胞壁厚,层纹、孔沟明显。
根、茎的石细胞含草酸钙方晶,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
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多边形,垂周壁较平直;气孔不定式。
上下表皮细胞均含细小的草酸钙棱晶。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长方形或方形。
外被角质层。
栅栏细胞1列。
支柱细胞大型,多分枝,壁厚,层纹明显,贯穿于叶肉组织中。

化学成分

黄藤根含黄藤内酯,掌叶防已碱,药根碱,伪非洲防已碱,黄藤素甲,黄藤素乙。

药理作用

1.掌叶防己碱及药根碱对蛙中枢神经纟统有麻痹作用:掌叶防己碱对哺乳类动物亦有此作用,并能使呼吸中枢麻痹;二者静脉注射都有降压作用,以掌叶防己碱作用较强;麻醉兔静脉注射掌叶防己碱10mg/kg,立即出现血压下降,其降压幅度达16%-72%,持续1.5-5小时,无快速耐受性;灌胃给药亦有效;大鼠皮下注射掌叶防己碱5mg/kg,半小导时后耳壳潮红,前后爪出现明显水肿,此作用可被苯海拉明及双苄胺对抗;掌叶防己碱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36mg/kg;14mg/kg每天给兔灌胃一次,连给10天,一般状态、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皆无显着改变。

2.大黄藤素对福氏及宋内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亚洲甲型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药根碱对离体豚鼠左心房有正性肌力作用,此作用与细胞外钙内流有关。
药根碱对兔离体主动动脉和鼠离体输精管的实验表明能阻断肾上腺素α1受体,对α2受体呈现部分激动作用。
药根碱10mg/kg静脉注射对大鼠心肌缺血和复灌性损伤有保护作用。

鉴别

理化鉴别 取根粗粉1g,用适量乙醇回流1h,取滤液浓缩至少量备用。
取上述溶液,滴加改良碘化铋钾试液,产生红棕色沉淀。
薄层色谱取上述乙醇液作供试品,以掌叶防已碱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
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多边形,垂周壁较平直;气孔不定式。
上下表皮细胞均含细小。

的草酸钙棱晶。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长方形或方形。
外被角质层。
栅栏细胞1列。
支柱细胞大型,多分枝,壁厚,层纹明显,贯穿于叶肉组织中。
甲醇-氨水和氯仿丙酮-甲醇为展开剂作二次展开,展距13cm。
以改良碘化铋钾试液显色,供试品色谱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们置均显橘红色。

归经

心;肝经

性味

苦;性寒

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服。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
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结膜炎;黄疸;胃肠炎;痢疾;小儿消化不良;饮食中毒;输卵管炎;急慢性子宫内膜炎;急性盆腔炎;阴道炎;疮疖;烧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复方

①治传染性肝炎: 黄藤一至二两,酸咪咪五钱。
煮猪骨或鸡肉服,也可蒸甜酒服。
②治天泡疮: 黄藤五钱,山东管五钱。
共研末,开茶油调涂患处。

临床应用

1.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取黄藤1斤,加水5斤,煮沸半小时。
每次服煎液1-3匙,每日2次。
也可摘鼻喷喉。
有一定预防作用。

2.治疗瘤型麻风反应:将黄藤根制成20%的黄藤露。
第1天服一次50ml,第2天加至100ml,分2次服。
10天为一疗程。
一般服2个疗程,重者3个疗程。
治疗13例,麻风反应均消失,仅 1例于3个月后复发。
初步观察,对结节红斑效果最为显着,一般5天左右即可消退、脱皮;对神经痛在7天内亦可减轻或消失。
此外,还能使病人食欲增加,睡眠转好,精神欣慰和降低细菌指数等作用。
黄藤的每日剂量应控制在生药20g左右,一般只有口腔干燥,四肢末端发胀等副作用,无需药物处理,只要注意补充水分和休息即可自行消失。
如服用过量可出现中毒反应。

3.其他:取黄藤0.5斤,加水5斤煮沸15分钟,过滤。
用于洗涤伤口,有防止发炎化脓的作用。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046395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