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草

《中药大辞典》:韩信草

拼音注音
Hán Xìn Cǎo
别名

大力草、耳挖草,金茶匙,大韩信草,顺经草,调羹草、红叶犁头尖,大叶半枝莲、笑花草,虎咬癀、向天盏。

出处

《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韩信草带根全草

生境分布

生长于路边、山坡。
分布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各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体被毛,高10~37厘米。
茎四方形,直立,基部倾卧,有分枝。
叶对生,圆形、卵圆形或肾形,长8~29毫米,宽10~28毫米,先端钝圆,基部心脏形,边缘有圆锯齿,两面密生细毛;叶柄长5~15毫米。
花轮有花2朵,集成偏侧的顶生总状花序;苞片卵圆形,两面都有短柔毛;小梗基部有1对刚毛状小苞片;花萼钟状,长2毫米,外面被粘柔毛,具2唇,全缘,萼筒背上生1囊状盾片;花冠紫色,2唇形,长约19毫米,外面被有腺体和短柔毛,上唇先端微凹,下唇有3裂片;雄蕊2对,不伸出,药室靠合;花柱着生子房底,先端2裂,小坚果横生,卵圆形,有小瘤状突起。
花期4~5月。
果期6~9月。

化学成分

全草含黄芩素等黄酮类、酚性成分、氨基酸、有机酸。

归经

《泉州本草》:"入心、肝、肺三经。
"

性味

辛苦,平。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平。
"

②《岭南采药录》:"味苦辛,性平。
"

③《贵阳民间药草》:"苦,寒,无毒。
"

注意

《广西中草药》:"孕妇慎服。
"

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解毒,止痛。
治跌打损伤,吐血,咳血,痈肿,疔毒,喉风,牙痛。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蛇伤,祛风散血,壮筋骨,消肿,浸酒妙。
"

②《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止痛,祛风散瘀。
治跌打,蛇伤,疮疡。
"

⑧《贵阳民间药草》:"平肝清热。
治肝火旺,烦躁。
"

④《泉州本草》:"清热解毒,消肿退癀,逐血破瘀,排脓消痈,凉血止血,利咽喉。
主治一切喉癀,亦治肺火高热喘咳,吐血,咳血咯血,瘀血作痛,刀伤出血,恶疮痈肿,虎、犬咬伤。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
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跌打损伤,吐血:鲜韩信草二两。
捣,绞汁,炖酒服。

②治吐血、咯血:鲜韩信草一两。
捣,绞汁,调冰糖炖服。

③治劳郁积伤,胸胁闷痛;韩信草一两。
水煎服。
或全草半斤。
酒-斤,浸三天。
每次一两,日二次。

④治痈疽,无名肿毒:鲜韩信草捣烂,敷患处。

⑤治一切咽喉诸症:鲜韩信草一至二两。
捣,绞汁,调蜜服。

⑥治牙痛:韩信草、入地金牛各二钱。
水煎服。

⑦治白浊、白带:韩信草一两。
水煎或加猪小肠同煎服。

⑧治毒蛇咬伤:鲜韩信草二两。
捣烂绞汁冲冷开水服,渣敷患处。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韩信草

拼音注音
Hán Xìn Cǎo
别名

大力草、耳挖草、金茶匙、大韩信草、顺经草、调羹草、红叶犁头尖、印度黄芩、大叶半枝莲、笑药草、虎咬癀、向天盏、半枝莲、合耳花、龙游香草、钩头线

英文名
Indian Skullcap Herb
出处

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韩信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utellaria indica L.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山地或丘陵地、疏林下,路旁空地及草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体被毛,高10-37cm。
叶对生;叶柄长5-15mm;叶片草质至坚纸质,心状卵圆形至椭圆形,长1.5-3cm,宽1.2-3.2cm,先端钝或圆,两面密生细毛。
花轮有花2朵,集成偏侧的顶生部状花序;苞片卵圆形,两面都有短柔毛;小梗基部有1对刚毛状小苞片;花萼钟状,长2mm,外面被粘柔毛,具2唇,全缘,萼筒背生1囊状盾鳞;花冠蓝紫色,2唇形,长约19mm,外面被腺体和短柔毛,上唇先端微凹,下唇有3裂片,中裂片圆状卵圆形;雄蕊2对,不伸出;花柱细长,子房光滑,4裂。
小坚果横生,卵形,有小瘤状突起。
花期4-5月,果期6-9月。

性状

性状鉴别 全草长10-25cm,全体被毛,叶上龙多。
根纤细。
茎方柱形,有分枝,表面灰绿以。
叶对生,叶片灰绿色或绿褐以,多皱缩,展平后呈卵圆形长1.5-3cm,宽1-2.5cm,先端圆钝,基部浅心形或平截,边缘有钝齿;叶柄长0.5-2.5cm。
总状花序顶生,花偏向一侧,花冠蓝色,二唇形,多已脱落。
长约1.5cm。
宿萼钟形,萼筒背部有一囊状看鳞,呈“耳挖”状。
小坚果圆形,淡棕色,气微,味微苦。

以茎枝细匀、叶多、色绿、带“耳挖”状果枝者为佳。

化学成分

根含黄酮类成分:高分黄芩甙(scutellarein),异高山黄芩素(isoscutel-larein),高山黄芩甙,白杨素7-O-葡萄糖醛酸甙(apigenin7-O-glucuronide),异高山黄芩素8-O-葡萄糖醛酸甙(isoscutellarein 8-O-glucu-ronide),高山黄芩素7-O-β-D-吡喃葡萄糖甙(sutellarein7-O-β-D-glucopyranoside),5,6,7,2,4,5-七甲氧基黄烷酮(5,6,7,2,3,4,5-heptamethoxyflavanone)。
此外还含5种查耳酮:2-羟基-2,3,4,5,6-七甲氧基查耳酮(2-hydroxy-2,3,4,5,4′,5′,6′-heptamethoxychalcone),2,3,4,5,2′,4′,5′,6′-八甲氧基查耳酮(2,3,4,5,2′,4′,5′,6′-octamethoxychalcone),2′-羟基-2,3,4,5,6-五甲氧基-4,5-亚甲二氧基查耳酮(2-hydroxy-2,3,4,5,6-pentametyhoxy-4,′,5′-methylenedioxy chalcone),2,3,4,5,2′,6′-六甲氧基-4′,5′-亚甲二氧基查耳酮(2,3,4,5,2,6-hex-amethoxy-4′,5′-methylenedioxychalcone),2,2′-二羟基-3,4,5′,6′-四甲氧基-4′,5′-亚甲二氧基查耳酮(2,2′-dihydroxy-3,4,5′,6′-tetramethoxy-4′,5′-methylenedioxychalcone)[3]。
还含酚性成分,氨基酸,有机酸[4]。

归经

归心;肝;肺经

性味

味辛;苦;怀寒

注意

《广西中草药》:孕妇慎服。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止血消肿。
主痈肿疔毒;肺痈;肠痈;瘰疬;毒蛇咬伤;肺热咳喘;牙痛;喉痹;咽痛;筋骨疼痛;吐血;咯血;便血;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捣汁,鲜品30-60g;或浸酒。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复方

①治跌打损伤,吐血: 鲜韩信草二两。
捣,绞汁,炖酒服。
②治吐血、咯血: 鲜韩信草一两。
捣,绞汁,调冰糖炖服。
③治劳郁积伤,胸胁闷痛: 韩信草一两。
水煎服。
或全草半斤。
酒一斤,浸三天。
每次一两, 日二次。
④治痈疽,无名肿毒: 鲜韩信草捣烂,敷患处。
⑤治一切咽喉诸症: 鲜韩信草一至二两。
捣,绞汁,调蜜服。
⑥治牙痛: 韩信草、入地金牛各二钱。
水煎服。
⑦治白浊、白带: 韩信草一两。
水煎或加猪小肠同煎服。
⑧治毒蛇咬伤: 鲜韩信草二两。
捣烂绞衬冲冷开水服,渣敷患处。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蛇伤,祛风散血,壮筋骨,消肿,浸酒妙。

2.《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止痛,祛风散瘀。
治跌打,蛇伤,疮疡。

3.《贵阳民间药草》:平肝清热。
治肝火旺,烦躁。

4.《泉州本草》:清热解毒,消肿退癀,逐血破瘀,排脓消痈,凉血止血,利咽喉。
主治一切喉癀,亦治肺火高热喘咳,吐血,咳血咯血,疯血作痛,刀伤出血,恶疮痈肿,虎、犬咬伤。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044233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