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鞭,阿黎树、羊不揩、龙骨刺,火虹、火巷、美泽大戟,杨丫,金刚树、纯阳草、千年剑,火焰、臭松、苔哥刺。
《生草药性备要》
为大戟科植物金刚纂的茎。
全年可采。
生于村舍附近或园边,多栽培作观赏及绿篱用。
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等地。
直立、肉质、秃净灌木或乔木,高可达7米,含白色乳汁。
树皮灰白色,有浅裂纹;老枝圆柱状,或钝三至六角形;小枝有3~5条厚而作波浪形的翅,翅的凹陷处有一对利刺。
单叶耳生;少而小,具短柄,由翅边发出,肉质;倒卵形,先端浑圆,长8~12厘米,宽3~4厘米,全缘,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较浅。
聚伞花序由3个总苞构成。
具短柄,生于翅的凹陷处;总苞半球形,直径约1厘米,黄色;花单性,无花被,雌雄花同生于总苞内;雄花多数,有1具柄的雄蕊,通常有极小的苞片;雌花无柄,生于总苞的中央,仅有1个3室的上位子房,花柱分离,2裂。
蒴果球形,径约1厘米。
花期3~4月。
去青皮,切片,炒透至焦黄。
苦,寒,有毒。
①《生草药性备婴》:"味苦。
"
②《本草求原》:’涩,温。
"
③《闽南民间草药》:"苦,寒,有毒。
"
消肿,通便,杀虫.治臌胀,急性胃肠炎,肿毒,疥癞。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无名肿毒,大疮,割开两边,用火焙热贴之。
"
②《本草求原》:"其汁胶治大小便闭,调白蜜服。
二便通,即食精肉汤以解其毒。
"
③《岭南采药录》:"杀虫,蚀腐肉,凡患牛程蹇捣敷之。
"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去湿热,消肿拔毒。
治急性胃肠炎,恶疮痈肿,疥癣,皮肤病。
"
内服:煎汤,1~2钱;入丸剂,外用:研末调敷。
①治臌胀:火秧竻胶、炒米粉、百草霜。
上三味和匀为小丸,晒干,朱砂为衣。
大人服-钱,小孩服七分,用山楂、砂仁、白芍煎水送服,隔日清晨服一次。
服后待泻四、五次时,可服温白粥则泻止。
戒盐及盐制食品一百天。
②治大便秘结:火秧竻汁,加适当番薯粉,为小丸如绿豆大,用新瓦焙干侯用,每服一丸。
③治疟疾:火秧芳心,切成黄豆大,用龙眼肉包裹,于发病前五小时吞服。
)
④治疥癞:火秧竻,以香油二两,贮瓦器,煎至笼焦黑色,去竻存油,和入川连、枯矾、樟脑、三仙丹、雄黄、蛇床子,为末,带热敷之。
⑤治癣:火秧竻鲜枝茎去皮,捣烂绞汁涂抹。
⑥治足底挫伤瘀血或脓肿:火秧竻鲜茎捣汁,加入面粉调匀,煮热外敷;或茎、叶捣烂,加热外敷。
纯阳草、阿黎树、羊不揩、龙骨刺、杨丫、火虹、火巷、美泽大截、金刚树、千年剑、火焰、臭松、苔哥刺、小青龙、紫木通、百步回阳、圆金刚、龙骨树、羊不挨、霸王鞭。
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金刚纂的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phorbia antiquorum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去皮、刺,鲜用;或切片,晒干,炒成焦黄。
生态环境:生于村舍附近或园地,多栽培作观赏或绿篱。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金刚纂 灌木,高达1m。
含白色乳汁;分枝圆柱状或具不明显的3-6棱,小枝肉质,绿色,扁平或有3-5个肥厚的翅,翅的凹陷处有一对利刺。
单叶互生;具短柄;托叶皮刺状,坚硬;叶片肉质,倒卵形,卵状长圆形至匙形,长4-6cm,宽1.5-2cm,先端钝圆有小尖头,基部渐狭,两面光滑无毛。
杯状聚伞花序,每3枚簇生或单生,总花梗短而粗壮,长约4mm;总苞半球形,直径约1cm,黄色,5浅裂,裂片边缘撕裂;雌雄花同生于总苞内;雄花多数,有一具柄雄蕊,鳞片倒披针形,边缘撕裂,中部以下合生;腺体4枚,2唇形,下唇大,宽倒卵形,无花瓣状附属物;雌花无柄,生于总苞中央,仅有一个3室的上位子房,花柱分离,基部多少合生,先端2裂。
蒴果球形,光滑无毛,直径约1cm,分果爿稍压扁。
花期4-5月。
性状鉴别 茎枝肥厚,圆柱,或有3-6钝棱,棕绿色;小枝肉质,绿色,扁平,有3-5翅状纵棱。
气微,味苦。
茎含蒲公英赛醇,3a-无羁萜醇,3β-无羁萜醇,蒲公英赛酮,茎皮含蒲公英赛醇。
根含蒲公英赛醇。
乳汁含大戟二烯酸,β-香树脂酸乙酸酯,大戟醇,环木菠萝烯酸,3-O-当归酰巨大戟萜醇。
去青皮,切片,炒透至焦黄。
心;大肠经
苦;寒;有毒
利尿通便;拔毒去腐;杀虫止痒。
主水肿;臌胀;泄泻;痢疾;食积;痞块;疔疮;痈疽;疥癣
内服:煎汤,1-3g;或入丸剂。
外用:适量,剖开焙热内贴;或取汁涂。
1.《生草药性备要》:治无名肿毒,大疮,割开两边,用火焙热贴之。
2.《本草求原》:其汁胶治大小便闭,调白蜜服。
二便通,即食精肉汤以解其毒。
3.《岭南采药录》:杀虫,蚀腐肉,凡患牛程蹇捣敷之。
4.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去湿热,消肿拔毒。
治急性胃肠炎,恶疮痈肿,疥癣,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