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甘,白草子,排风子,毛藤果。
《别录》
为茄科植物白英的果实。
植物形态详"白毛藤"条。
《别录》:"酸,平,无毒。
"
治目赤,牙痛。
①《别录》:"明目。
"
②《四川中药志》:"治虫牙。
"
③《重庆草药》:"治眼雾,见风流泪,白雾遮瞳及痘风眼。
"
①治风热上攻,目赤头旋,眼花面肿:排风子、甘草、菊花各一两。
为末。
每服二钱,卧时温水下。
②治牙虫:鬼目研成细粉,放在烧红的瓦片上,再滴酒少许,趁热以酒漏斗罩着熏牙患处。
来甘、白草子、排风子、毛藤果
出自《名医别录》
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白英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 lyratum Thunb.
采收和储藏: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多年生蔓生草本,高达5m。
基部木质化,上部草质,茎、叶和叶柄密被具节的长柔毛。
叶互生;叶柄长1-3cm;叶片多戟形或琴形,长3-8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上部全缘或波状,下部常有1-2对耳状或戟状裂片,少数为全缘,中脉明显。
聚伞花序顶生或腋外侧生;花萼5浅裂,宿存;花冠蓝紫色或白色,5深裂,裂片自基部向下反折;雄蕊5,花丝极短,花药顶孔开裂;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小,头状,子房卵形,2室。
浆果球形,径约1cm,熟时红色。
种子近盘状,扁平。
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味酸;性平
明目;止痛。
主眼花目赤;迎风流泪;翳障;牙痛
内服:煎汤,6g;或研末服。
外用:适量,研末涂。
①治风热上攻,目赤头旋,眼花面肿:排风子、甘草、菊花各一两。
为末。
每服二钱,卧时温水下。
②治牙虫:鬼目研成细粉,放在烧红的瓦片上,再滴酒少许,趁热以酒漏斗罩着熏牙患处。
1.《别录》:明目。
2.《四川中药志》:治虫牙。
3.《重庆草药》:治眼雾,见风流泪,白雾遮瞳及痘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