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经集注》
为马鞭草科植物豆腐木的茎、叶。
春、夏、秋均可采收。
生长于山地、路边。
分布安徽、浙江、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豆腐木,又名:满山香、小退赤、知时木、早禾柴、黑毛列、臭常山、铁箍散、臭联胆、狐臭树、追风散、凉粉叶、早禾树子、六月冻、豆腐柴、观音柴、糊拌子、臭茶、虱麻柴、土常山、小青树。
落叶灌木,高2~6米。
嫩枝有多细胞的柔毛。
叶对生,卵圆形或矩圆形,长2.5~7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叶缘上半部有疏锯齿,叶两面均有短柔毛;主脉隆起,侧脉5~7对;叶柄长约7~12毫米,被短毛。
圆锥花序顶生或近顶腋生。
小苞片1,针状,长2~3毫米;花小,萼杯状,具浅5齿,齿缘被短毛;花冠淡黄色,漏斗状,呈二唇形,有4裂片;雄蕊4,2强,短于花冠,花丝下部有短毛,药2室,基部分离;雌蕊1,柱头2裂,子房上位。
核果圆形,径约6毫米,红色,具宿存萼。
花期5~6月。
果期6~7月。
①《湖南药物志》:"苦,寒,无毒。
"
②《福建中草药》:"微辛,凉。
"
清热,消肿。
治疟疾,泻痢,痈,疔,肿毒,创伤出血。
①《本草经集注》:"疗疟疾有效。
亦酒渍皮,疗心腹痛。
"
②《湖南药物志》:"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治泄痢,消渴病,痰疟。
"
③《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清凉解热,败毒消痈。
治疟疾;外敷刀斧创伤。
"
内服:煎汤,3~5钱。
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①治疟:腐婢叶三至五钱。
开水冲泡,于疟发前二小时预服。
②治痢疾:腐婢茎叶五钱,海金沙藤五钱。
水煎,去渣,用白糖或红糖调服。
③治肝火头痛,烫伤:腐婢茎、叶七钱,车前草五钱。
水煎服。
④治肿毒:腐婢叶,晒干,研末,黄醋调敷。
⑤治丹毒:腐婢叶四至五两。
水煎,待温,洗患处。
洗时须避免当风。
⑥治无名肿毒:新鲜腐婢叶捣烂,外敷;或晒干,研细末,用蜂蜜调敷患处。
初起未化脓者,连敷二、三天可消散。
局部不红不肿的阴症忌用。
⑦治刀斧创伤:新鲜庸婢叶,捣烂如泥,敷于伤处,能止血止痛。
⑧治痈:腐婢鲜叶加红糖捣烂外敷。
⑨治疔:腐婢鲜叶捣烂调蜜外敷。
⑩治毒蛇咬伤:腐婢鲜叶、马兰鲜根、星宿菜鲜根各一两。
同捣烂加些百革霜调匀敷枕骨处及伤口。
⑾治蜂蟹伤:腐婢鲜叶擦患处。
⑿治钩蚴侵入皮肤作痒:腐婢鲜叶、根煎汤洗。
治疗烧伤:取小青树根皮或叶,晒干研成细末,以棉油或菜油调涂创面,每天1~2次。
治疗60例,对小面积烧伤一般搽药后半小时止痛,1周左右痊愈。
土常山、臭娘子、臭常山、凉粉叶、铁箍散、六月冻、臭黄荆、观音柴、虱麻柴、臭茶、小青树、糯米糊、捏担糊、墨子稔、豆腐木
出自《本草经集注》
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豆腐柴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emna microphylla Turcz.[P.microphylla Turcz.var.glabra Nakai; P.japonica Miq.;P.formosana Maxim.]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或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及四川、贵州。
豆腐柴,直立灌木,植被高 2-6m。
幼枝有柔毛,老枝渐无毛,老枝渐无毛。
单叶对生;叶柄长 0.5-2cm ;叶片卵状披针形、倒卵形、椭圆形或形,有臭味,长3-13cm,宽 1.5-6cm,基部渐狭,全缘或具不规则粗齿,先端急尖至长渐尖,无毛或有短柔毛。
聚伞花序组成塔形的圆锥花序,顶生;花萼杯状,绿色或有时带紫色,密被毛至几无毛,边缘常有睫毛,5浅裂;花冠淡黄以,呈二唇形,裂片4,外被柔毛和腺点,内面具柔毛,尤以喉部较密;雄蕊 4,2长2短,着生于花冠管上。
核果球形至倒卵形,紫色,径约6mm。
花期5-6月,时期6-10月。
性状鉴别 茎枝圆柱形,淡棕色,具纵沟,嫩枝被黄色短柔毛。
叶对生,皱缩,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长2-7cm或更长,宽 1.5-4cm ,先端尾状急尖或近急尖,基部渐狭,下延;边缘中部以上具不规则的粗锯齿,淡棕黄色,两面均有短柔毛;叶柄长约1cm。
偶见残留黑色圆形小果。
气臭,味苦。
含有臭梧桐碱或其喃葡萄糖基衍生物。
肝;大肠经
味苦;微辛;性寒
清热解毒。
主疟疾;泄泻;痢疾;醉酒头痛;痈肿,疔疮;丹毒;蛇虫咬伤;创伤出血
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①治疟:腐婢叶三至五钱。
开水冲泡,于疟发前二小时预服。
②治痢疾:腐婢茎叶五钱,海金沙藤五钱。
水煎,去渣,用白糖或红糖调服。
③治肝火头痛,烫伤:腐婢茎、叶七钱,车前草五钱。
水煎服。
④治肿毒:腐婢叶,晒干,研末,黄醋调敷。
⑤治丹毒:腐婢叶四至五两。
水煎,待温,洗患处。
洗时须避免当风。
⑥治无名肿毒:新鲜腐婢叶捣烂,外敷;或晒干,研细末,用蜂蜜调敷患处。
初起末化脓者,连敷二、三天可消散。
局部不红不肿的阴症忌用。
⑦治刀斧创伤:新鲜腐婢叶,捣烂如泥,敷于伤处,能止血止痛。
⑧治痈:腐婢鲜叶加红糖捣烂外敷。
⑨治疔:腐婢鲜叶捣烂调蜜外敷。
⑩治毒蛇咬伤:腐婢鲜叶、马兰鲜根、星宿菜鲜根各一两。
同捣烂加些百草霜调匀敷枕骨处及伤口。
治蜂螫伤:腐婢鲜叶擦患处。
治钩蚴侵入皮肤作痒:腐婢鲜叶、根煎汤洗。
治疗烧伤:取小青树根皮或叶,晒干研成细末,以棉油或菜油调涂创面,每天1-2次。
治疗60例,对小面积烧伤一般搽药后半小时止痛,1周左右痊愈。
1.《本草经集注》:疗疟疾有效。
亦酒渍皮,疗心腹痛。
2.《湖南药物志》: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治泄痢,消渴病,痰疟。
3.《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清凉解热,败毒消痈。
治疟疾;外敷刀斧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