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杏

《全国中草药汇编》:番杏

拼音注音
Fān Xìnɡ
别名

白番杏

来源

番杏科番杏Tetaragonia expansa Murr.,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台湾、福建、浙江、江苏。

功能主治

主治胃癌,食管癌,子宫颈癌。

用法用量

鲜番杏3两,菱茎4两,薏苡仁1两,决明子4钱,水煎服,每日1剂。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番杏

拼音注音
Fān Xìnɡ
别名

白番杏、白红菜、白番苋,滨莴苣。

出处

《质问本草》

来源

为番杏科植物番杏全草
夏、秋间开花时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

野生或栽培。
分布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云南等地。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全体肉质无毛。
茎疏分枝,下部偃卧,长达60厘米,成长后呈蔓状。
叶互生,三角卵形或菱状卵形,长3~6厘米,钝头,全缘,嫩叶上有银色粉状物。
花2朵腋生,黄色,花梗短;萼筒钟形,裂片4,广卵形,黄色;无花瓣;雄蕊9~16,花丝、花药均为黄色;子房下位,短倒卵形,3~8室,花柱与子房室同数,黄色,柱头先端呈乳头状。
坚果样核果,菱形,外围有宿萼变形的角状突起4~5个,内含种子数粒。
花期9~10月。

化学成分

全草含丰富的铁、钙、维生素A和各种维生素B。
磷脂部分中有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
并含抗菌素物质番杏素,主对酵母菌属有抗菌作用。

药理作用

嫩枝富于皂甙,但此种皂甙毒性不大。
叶在煮熟后,并无毒性,可作蔬菜食用。
有人认为有抗坏血病作用。

性味

《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辛,平。
"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消肿。
治肠炎,败血病,疔疮红肿,风热目赤。

①《福建民间草药》:"祛风除热,消肿解毒。
"

②《中国药植图鉴》:"治癌病,肠炎,败血病。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两。
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胃癌、食道癌、子宫颈癌:番杏三两,菱茎四两,薏仁-两,马蹄决明四钱。
煎服。

②治眼风火赤肿:白番杏鲜叶,洗净,用银针密刺细孔,加入乳汁少许,炖半小时,敷贴眼部,日换三、四次。

③治疔疮红肿:鲜白番杏叶一握。
洗净,和少量的冷饭食盐共捣烂贴患处,日换两次。
并可治刀伤出血后红肿。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番杏

拼音注音
Fān Xìnɡ
别名

滨莴苣、白番杏、白红菜、白番觅

出处

出自《质问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番杏科植物番杏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tragonia tetragonioides四两, 薏仁一两,马蹄决明四钱。
煎服。
②治眼风火赤肿: 白番杏鲜叶,洗净,用银针密刺细孔,加人乳汁少许,炖半小时,敷贴眼部,日换三、四次。
③治疗疮红肿: 鲜白番杏叶一握。
洗净,和少量的冷饭、食盐共捣烂贴患处, 日换两次。
并可治刀伤出血后红肿。

各家论述

1.《福建民间草药》:祛风除热,消肿解毒。

2.《中国药植图鉴》:治癌病,肠炎,败血病。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041408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