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蒙筌》
为五倍子同茶叶等经发酵制成的块状物。
为灰褐色之小方块,表面间有黄白色斑点,微具香气。
①《本草求真》:"入肺、胃。
"
②《要药分剂》:"入心、肺二经。
"
酸甘,平。
①《医学入门》:"味酸,无毒。
"
②《纲目》:"酸咸微甘,无毒。
"
③《要药分剂》:"味酸咸,无毒。
"
外感咳嗽,湿热泻痢及积滞未清者均忌服。
润肺化痰,生津止渴。
治久咳痰多,咽痛,便血,久痢脱肛,口疮,牙疳,痈肿疮疡。
①《本草蒙筌》:"治肺胀喘咳不休。
"
②《医学入门》:"润肺治嗽,化痰,止渴。
疗肠风下血;为末糁诸疮,干水敛口。
"
③《纲目》:"清肺化痰,定嗽解热,生津止渴,收湿消酒。
止下血,久痢,脱肛,牙齿宣匿,面鼻疳蚀,口舌糜烂,风湿诸疮。
"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调敷或泡汤含漱。
①治劳咳:诃子、百药煎、荆芥穗。
上为末,姜、蜜丸。
噙化。
②定嗽化痰:百药煎、片黄芩、橘红、甘草各等分。
共为细末,蒸饼丸,绿豆大。
时时干嚼数丸佳。
③治咽痛:百药煎五钱,硼砂一钱五分,甘草二钱。
为末。
每服一钱,米饮调,食后细细咽之。
④消暑止渴:百药煎,腊茶等分。
为末,乌梅肉捣和丸,芡子大。
每含一丸。
⑤治大肠便血:百药煎、荆芥穗等分。
为末,糊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米饮下。
⑥治肠风脏毒:百药煎、乌梅、白芷等分。
为末,米糊为丸,如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米饮送下。
⑦治下痢脱肛:百药煎一块,陈白梅三个,木瓜一握。
以水一碗,煎半碗,日二服。
⑧治牙龈疳蚀:百药煎、五倍子、青盐各一钱半,铜绿一钱。
为末。
日掺二、三次。
⑨治乳结硬痛:百药煎末,每服三钱,酒一盏,煎数沸服之。
⑩治肠痈内痛:大枣、百药煎等分。
为末。
每服一钱,温酒服,日一。
⑾治脚肚生疮,初起如粟米大,搔之不已,成片,黄水出,痒不可忍,久成痼疾:百药煎末,清水调,逐疮周围涂之,自外入内。
先以贯仲煎汤洗之,日一次,
将五倍子捣碎,研末过筛,每斤加入茶叶末1两,酵糟4两,同置容器中拌匀捣烂,摊平,切成约1寸见方的小块,俟发酵至表面长出白霜时取出,晒干,贮藏于干燥处。
①《本草蒙筌》:㈠新鲜五倍子十斤,捣烂,细磁缸盛,稻草盖盦七昼夜,取出复捣,加桔梗、甘草末各二两,又盦一七,仍捣仍盦。
务过七次,捏成饼,晒干任用。
"
②《医学入门》:"用五倍子十斤,乌梅、白矾各一斤,酒曲四两。
将水红蓼三斤,煎水去渣,入乌梅煎,不可多水,要得其所,却入五倍子粗末并矾、曲和匀,如作酒曲样,入磁器内。
遮不见风,候生白,取出晒干听用。
"
③《纲目》:"五倍子一斤,生糯米一两,滚水浸过,细茶一两同炒,共研末,入罐内封固六月,要一七取开,配合用。
又:五倍子一斤研末,酒曲半斤,细茶一把研末,右用小蓼汁调匀,入钵中按紧,上以长稻草封固,另用箩一个,多着稻草,将药钵坐草中,上以稻草盖,置净处,过一七后,看药上长起长霜,则药已成矣。
或捏作丸,或作饼。
晒干,才可收用。
"
出自《本草蒙筌》
药材基源:为五倍子同茶叶等经发酵制成的块状物。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ss Galla chinesis et camelliae Fermentata
为灰褐色之小方块,表面间有黄白色斑点,微具香气。
心;肺;胃经
酸;涩;微甘;平
外感咳嗽,湿热泻痢及积滞未清者均忌服。
润肺化痰;止血止泻;解热生津。
主久咳劳嗽;咽痛;口疮;牙疳;便血;血痢;泄泻;脱肛;暑热口渴
内服:煎汤,布包;或为丸,噙化;或作散。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煎汤含漱。
1.《本草蒙筌》:治肺胀喘咳不休。
2.《医学入门》:润肺治嗽,化痰,止渴。
疗肠风下血;为末糁诸疮,干水敛口。
3.《纲目》:清肺化痰,定嗽解热,生津止渴,收湿消酒。
止下血,久痢,脱肛,牙齿宣NI,面鼻疳蚀,口舌糜烂,风湿诸疮。
4.《纲目》:百药煎,功与五倍子不异。
但经酿造,其体轻虚,其性浮收,且味带余甘,治上焦心肺咳嗽,痰饮热渴诸病,含噙尤为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