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民间草药》
为茄科植物白英的根。
夏、秋采收。
①《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辛,无毒。
"
②《重庆草药》:"味甘,性平微寒,无毒。
"
治风火牙痛,头痛,瘰疬,痈肿,痔漏。
①《分类草药性》:"治瘰疬,崩带,风火牙痛。
"
②《重庆草药》:"治头痛,流涕。
"
内服:煎汤,0.5~1两。
①治火牙虫牙痛:白毛藤根,地骨皮、枸骨根、龙胆草、白牛膝。
炖内服。
②治痔疮、漏管:白毛藤根,鲜的一两至一两五钱,干的八钱至一两二钱。
和猪大肠一斤,清水同煎,饭前分两次吃下。
③治乳痛:白毛藤根一两,酒,水各半煎服,取渣加酒糟调敷患处。
排风藤根
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白英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 lyratum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多年生蔓生草本,高达5m。
基部木质化,上部草质,茎、叶和叶柄密被具节的长柔毛。
叶互生;叶柄长1-3cm;叶片多戟形或琴形,长3-8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上部全缘或波状,下部常有1-2对耳状或戟状裂片,少数为全缘,中脉明显。
聚伞花序顶生或腋外侧生;花萼5浅裂,宿存;花冠蓝紫色或白色,5深裂,裂片自基部向下反折;雄蕊5,花丝极短,花药顶孔开裂;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小,头状,子房卵形,2室。
浆果球形,径约1cm,熟时红色。
种子近盘状,扁平。
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味苦;辛;性平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风炎牙痛;头痛;瘰疬;痔漏
内服:煎汤,15-30g。
1.《分类草药性》:治瘰疬,崩带,风火牙痛。
2.《重庆草药》:治头痛,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