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蓄子,畜蓄子、拿子,桴棪子,覆子,木通子,八月瓜,八月炸,野毛蛋,冷饭包,野香蕉,羊开口、玉支子,腊瓜。
《饮片新参》
为本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白本通的果实。
8~9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用沸水泡透后晒干。
①木通
落叶或半常绿缠绕藤本,高达3米以上。
枝灰色,有条纹,皮孔突起。
掌状复叶,通常3~5叶簇生于枝端,或互生;叶柄细长;小叶5枚,革质,椭圆形,长3~6厘米,宽1.5~2.6厘米,先端圆而微凹,并具一细短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全缘,下面稍呈粉白色。
花雌雄同株,总状花序腋生,长约10厘米;花紫色;雌花1~2朵生于花序下部,苞片线状披针形,花被3,宽椭圆形,钝头,退化雄蕊6,雌蕊6,圆筒状,子房1室,柱头头状;雄花密生于花序上部,较小,具小苞片,花被3,雄蕊6,花丝扁,花药2室,退化雌蕊3或4.菁荚状浆果,长筒形,两端圆,长达8厘米,宽达3厘米,成热时紫色,沿腹缝线开裂。
种子黑色,甚多,卵状长方形,稍扁,有光泽。
花期4~6月。
果热期8月。
生长于山林间。
分布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广东、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陕西等地。
②三叶木通
落叶本质藤本,茎、枝都无毛。
三出复叶,小叶卵圆形、宽卵圆形或长卵形,长宽变化很大,先端钝圃、微凹或具短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有时微呈心形,边缘浅裂或呈波状,侧脉通常5~6对;叶柄细瘦,长6~8厘米。
花序总状,腋生,长约8厘米;花单性;雄花生于上部,雄蕊6;雌花花被片紫红色,具6个退化雄蕊,心皮分离,3~12。
果实肉质,长卵形,成熟后沿腹缝线开裂;种子多数,卵形,黑色。
生于山坡、灌丛或沟缘。
分布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浙江、安徽、湖北等地。
③白木通
本变种形态与三叶木通相近,但小叶全缘,质地较厚。
参见"木通"条。
以上三种植物的根、木质茎、种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干燥的肉质浆果呈卵状圆柱形,稍弯曲,长3~8厘米,直径2.5~3.5厘米,顶端钝圆,基部具果柄痕。
表面浅黄棕色至土棕色,皱缩,成熟者皱纹粗大而疏,未熟者皱纹细小而密。
果皮厚,革质或微角质。
种子多数,包被在絮状果瓤内,形状不规则,呈圆形、长圆形或卵圆形,略扁平,外表红棕色或棕黑色,有光泽,皱纹细密。
果肉气微香,味涩而淡。
以肥壮、皮皱者为佳。
产江苏、浙江、安徽、陕西等地。
西藏地区使用的八月札,为同科植物五风藤的果实;四川地区除用白木通的果实外,还使用狭叶八月瓜的果实。
洗净,稍浸,闷润至透,切片晒干,或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甘,寒。
①孟诜:"平。
"
②《食性本草》:"寒,无毒。
"
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平,味苦涩辛,无毒。
"
舒肝理气,活血止痛,除烦利尿。
治肝胃气痛,胃热食呆,烦渴,亦白痢疾,腰痛,胁痛,疝气,窟经,子宫下坠。
①崔禹锡《食经》:"食之去淡水,止赤白下利。
"
②孟诜:"厚肠胃,令人能食,下三焦,除恶气,和子食之更好。
""通十二经脉。
"
③《本草拾遗》:"利大小便,宣通,去烦热,食之令人心宽,止渴,下气。
"
④《食性本草》:"主胃口热闭,反胃不下食,除三焦客热。
"
⑤《本草汇言》:"以蜜水煮食之,治噤口热痢。
"
⑥《南京民间草药》:"治腰痛。
"
⑦《四川中药志》:"疏肝,纳肾气。
治膀胱疝气,吐血。
"
⑧《药材学》:"利气,活血,杀虫,解毒,止痛。
用于肝胃气痛,胁痛,月经痛等症。
"
⑨《陕西中草药》:"疏肝益肾,健脾和胃。
治消化不良,腹痛,泻痢,疝气,子宫下坠。
"
内服:煎汤,0。
5~1两;或浸酒。
①治淋巴结核:八月札、金樱子、海金砂根各四两,天葵子八两。
煎汤分三天服。
②治胃肠胀闷:三叶木通根或果一两,水煎服。
治疗输尿管结石取腊瓜、屎珠子各2两,加水6碗,煎成2碗,去渣,加糖,分2次服。
治疗30例,治愈19例,进步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排石率63.3%。
为了加速输尿管结石的排出,可定期综合采用新针,内服654-2、双氢克尿塞及大量饮水,加强活动等措施,以促使结石排出。
治疗20例,治愈10例,进步5例,无效5例。
有效率为75%,排石率50%。
若输尿管结石并发尿路感染、输尿管粘膜水肿者,除上述综合措施外,可在腊瓜、尿珠子方内加入蛇莓、杠板归各5钱。
治疗15例,治愈12例,无效3例,排石率为80%。
在输尿管结石绞痛发作时,表明结石的位置有移动,此时采用综合措施,可加速排石;这些综合措施有时须反复多次采用,才能发挥作用。
对并发高血压的患者,在服腊瓜、尿辣子煎剂同时,可同时服用降压药物,待血压恢复正常后,再定期采用综合措施。
一般结石直径在1厘米以下者,排石的可能性较大。
畜葍子、拿子、桴棪子、覆子、八月楂、木通子、压惊子、八月瓜、预知子、八月炸、八月果、百日瓜、牵藤瓜、冷饭包、拉拉果、野香交、羊开口、腊瓜。
出自《饮片新参》
药材基源: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Decne、三叶木通A.trifoliataKoidz.var.australis.Rehd.的成熟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kebia quinata Decne.2.Akebia trifoliata Koidz.[Clematistrifoliata Thunb.]3.Akebia trifoliataKoidz.var.australisRehd.Trifoliata Koidz.var. Australis Rehd., Akebia trifoliata Koidz., Akebia quinata Decne.
采收和储藏:8-9月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采摘,用绳穿起晾干,切忌堆放,以免发热霉烂,或用沸水泡透后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山沟、溪旁等处的乔木与灌木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陕西、山东、江苏、安微、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等地。
2.分布于河北、陕西、山西、甘肃、山东、河南、和长江流域各地。
3.分布于西南及山西、陕西、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地。
1.木通 落叶木质缠绕灌本,长3-15cn,全株无毛。
幼枝灰绿色,有纵纹。
掌状复叶,小叶片5,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6cm,先端圆常微凹至具一细短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
短总状花序腋生,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序基部着生1-2朵雌花,上部着生密而较细的雄花;花补3片;雄花具雄蕊6个;雌花较大,有离生雌蕊2-13。
果肉质,浆果状,长椭圆形,或略呈肾形,两端圆,长约8cm,直径2-3cm,熟后紫色,柔软,沿腹缝线开裂。
种子多数,长卵而稍扁,黑色或黑褐色。
花期4-5月,果熟期8月。
2.三叶木通 与前种相近。
主要区别点:叶为三出复叶;小叶卵圆形、宽卵圆形或长卵形,长宽变化很大,先端钝圆、微凹或具短尖,基部圆形或楔形,有时微呈心形,边缘浅裂或呈波装,侧脉5-6对。
3.白木通 本变种形态与三叶木通相近,但小叶全缘,质地较厚。
本品野生
性状鉴别木通 果实肾形或长椭圆形,稍弯曲,长3-9cm,直径1.5-3.5cm;表面土棕色,有不规则纵皱网纹,先端钝圆,基部有果梗痕;质坚实而重,果瓤白色,粉性;种子多数,略呈三角形,紫红色,表面略平坦。
气微香,味苦。
三叶木通果实长椭圆形或略呈肾形,长3-8cm,直径2-3cm;表面浅灰棕色或黄棕色,有不规则纵向网状皱纹,未熟者皱纹细密,先端钝圆,有时可见圆形柱头残基,基部具圆形稍内凹的果柄痕;果皮革质,较厚。
断面淡灰黄色,内有多数种子,包理在灰白色果瓤内;果肉气微香,味微涩。
种子扁长卵形或不规则三角形,略扁平,宽约5mm,厚约2mm;表面红棕色或深红棕色,有光泽,密布细网纹,先端稍尖,基部钝圆,种脐略偏向一边,其旁可见白色种阜;种皮薄,油质;胚细小,长约1mm,位于靠近基部一端;气微弱,味苦,有油腻感。
白木通果实卵形或椭圆形,长约8cm,直径3-3.5cm;表面微显褐色,光滑或具粗纵皱网纹,多细小龟裂。
商品有时切成纵片,果皮略光滑,微向内凹,果瓤土灰色,木质;种子长三角状,紫红色,表面有致密细纵纹。
以完整、肥壮、质重、土黄色、皮皱、大小均匀不开裂者为佳。
显微鉴别三叶木通果实横切:外果皮表皮细胞1列,偶见气孔;下有切向延长的黄棕色下皮细胞3-5列,壁稍增厚。
中果皮外方为大小不等的石细胞及纤维,成群排成环层,石细胞较小,胞腔内常有草酸钙方晶;向内薄壁组织间亦有石细胞群,并有少数维管束散在。
内果皮为1列扁平细胞。
种皮表皮细胞棕黄色,壁厚,外有较厚角质层;其下为数列切向延长的黄棕色椭圆形厚壁细胞和数列薄壁细胞。
胚乳细胞含油滴及糊粉粒。
子叶细胞含油滴。
粉末特征:黄棕色。
①石细胞多角形、类圆形或圆形,直径30-106μm,胸腔内常含草酸钙棱晶,长6-13μm,宽约8μm。
②纤维壁厚.腔窄细,常与石细胞相伴。
③淀粉粒众多,单粒类球形,直径6-14μm,脐点点状。
④种皮细胞棕黄色,短纤维状,纹孔明显细密。
⑤胚乳细胞多角形,内含糊粉粒。
果皮含齐缴果酸-3-鼠李糖基阿拉伯糖甙[oleanolic acid-3-O-a-L-rha-a-L-arabinopyranoside],常春藤皂甙元-3-木糖基阿拉伯糖甙〔hederagenin-3-O-β-D-xyl-a-L-arabinopyranoside],常春藤皂甙元-3-鼠李糖基阿拉伯糖甙[hederagenin-3-O-a-L-rha-a-L-arabinopyranoside],齐墩果酸-3-葡萄糖基阿拉伯糖甙[oleanolic acid-3-O-β-D-glu-a-L-arabinpyoside],常春藤皂甙元-3-阿伯糖-28-鼠李糖基二葡萄糖忒 [3-O-a-L-ara-hederagenin-28-O-a-L-rha-β-D-glu-β-D-glucopyranoside],齐墩果酸-3-鼠李糖基阿拉伯糖-28-鼠李糖基二葡萄糖甙[3-O-a-L-rha-L-rhaa-L-ara-oleanolicacid-28-O-a-L-rha-β-D-glu-β-D-glucopyranoside]常春藤皂甙元-3-鼠李糖基阿拉伯糖-28-鼠李糖基二葡萄糖甙[3-O-a-L-rha-a-L-ara-hederagenin-28-O-a-L-rha-β-D-glu,20(29)去氢-30-降阿江榄仁酸[20(29)-dehydro-30-norarjunolic acid],降阿江榄仁酸-28-鼠李糖基二葡萄糖式norarjunolic acid-28-O-a-L-rha(1→4)-β-D-glu(l→6)-β-D-glucopyranoside,阿江榄仁酸-28-木糖基鼠李糖基二葡萄糖甙[arjunolic acid-28-O-β-D-xyl-a-L-rha(1→4)-β-D-glu2.治胃肠胀闷:三叶木通根或果一两,水煎服。
治疗输尿管结石:取腊瓜、尿珠子各2之两,加水5碗,煎成2之碗,去渣,加糖,分2之次服。
治疗30例,治愈19例,进步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排石率63.3%。
为了加速输尿管结石的排出,可定期综合采用新针,内服654-2、双氢克尿塞及大量饮水,加强活动等措施,以促使结石排出。
治疗20例,治愈10例,进步5例,无效5例。
有效率为75%,排石率50%。
若输尿管结石并发尿路感染:输尿管粘膜水肿者,除上述综合措施外,可在腊瓜。
尿珠子方内加入蛇莓、杠板归各5钱。
治疗15例,治愈12例,无效3例,排石率为80%。
在输尿管结石绞痛发作时,表明结石的位置有移动,此时采用综合措施,可加速排石;这些综合措施有时须反复多次采用,才能发挥作用。
对并发高血压的患者,在服腊瓜、尿珠子煎剂同时,可同时服用降压药物,待血压恢复正常后,再定期采用综合措施。
一般结石直径在1cm以下者,排石的可能性较大。
1.崔禹锡《食经》:食之去淡水,止赤白下利。
2.孟诜:厚肠胃,令人能食,下三焦,除恶气,和子食之更好。
通十二经脉。
3.《本草拾遗》:利大小便,宣通,去烦热,食之令人心宽,止渴,下气。
4.《食性本草》:主胃口热闭,反胃不下食,除三焦客热。
5.《本草汇言》:以蜜水煮食之,治噤口热痢。
6.《南京民间草药》:治腰痛。
7.《四川中药志》:疏肝,纳肾气。
治膀胱疝气,吐血。
8.《药材学》:利气,活血,杀虫、解毒,止痛。
用于肝胃气痛,胁痛,月经痛等症。
9.《陕西中草药》:疏肝益肾,健脾和胃。
治消化不良,腹痛,泻痢,疝气,子宫下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