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柏

《全国中草药汇编》:玉柏

拼音注音
Yù Bǎi
别名

伸筋草[甘肃]

来源

蕨类石松科玉柏Lycopodium obscurum L.,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东北、甘肃和长江中上游。

性味

辛,微温。

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
主治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跌打扭伤及鸡爪风等症。

用法用量

5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玉柏

拼音注音
Yù Bǎi
别名

玉遂,千年柏、万年松。

出处

《别录》

来源

为石松科植物玉柏全草

生境分布

生于林下山坡。
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
地下茎细弱,蔓生。
地上茎直立,高20~40厘米,上部分枝繁密,多回扇状分叉,小枝的叶通常6列,钻状披针形,先端锐尖,全缘,长2~4毫米,革质。
抱子囊穗圆柱形,长5~8厘米,单生于末回分枝的顶端,黄褐色;孢子叶阔卵圆形,先端锐尖,具短柄,边缘略具不规则粗齿;孢子囊圆肾形,淡黄褐色,生于孢子叶腋;孢子四面体球形。

性味

《别录》:"酸,温,无毒。
"

功能主治

①《别录》:"益气,止渴。
"

②《本草拾遗》:"取根茎浸酒,去风血,除风瘙,宜老。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或浸酒。

备注

本品在四川、浙江、江西等地与同属植物石松的全草均称伸筋草,并同等使用。
参见"伸筋草"条。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玉柏

拼音注音
Yù Bǎi
别名

玉遂、千年柏、万年松、铬尾舒筋草、伸筋草、舒筋草

英文名
Tree Clubmoss, Herb of Tree Clubmoss, all-grass of Tree clubmoss
出处

出自1.《名医别录》:玉柏,生石上,如松,高五、六寸,紫花,用茎叶。

2.《纲目》:玉柏,即石松之小者也,人皆采置盆中养,数年不死。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松科植物玉柏石松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copodium obscurum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000m的山坡草地、灌木林或竹丛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吉林、辽宁、湖北等地。

原形态

玉柏,多年生草本。
地下茎细弱,蔓生。
地上茎直立,高20-40cm,上部分枝繁密,多回扇状分叉,小枝的叶通常6列,钻状披针形,先端锐尖,全缘,长2-4mm,革质。
孢子囊穗圆柱形,长5-8cm,单生于末回分枝的顶端,黄褐色;孢子叶阔卵圆形,先端锐尖,具短柄,边缘略具不规则粗齿;孢子囊圆肾形,淡黄褐色,生于孢子叶腋;孢子四面体球形。
在四川、浙江、江西等地与同属植物石松Lycopodium clavatum L.的全草均称伸筋草,并同等使用。
参见“伸筋草”条。

化学成分

玉柏石松含生物碱:α-玉柏碱,β-玉柏碱,玉柏宁碱,石松碱,石松定碱,棒石松宁碱,二氢石松碱,O-乙酰基二氢石松碱,扇石松碱即棒石松碱,β-洛叶碱,石松叶碱,去-N-甲基-α-玉柏碱,去-N-甲基-β-玉柏碱,尖叶石松醇碱,羟丙基石松定碱,石松诺亭醇碱,玉柏石松醇碱,表玉柏石松醇碱及乙酰玉柏石松醇碱等,并认为Hu TM等所得玉柏宁碱是分离过程中产生的人工矫作物,并非本植物原有成分;萜类化合物:α-芒柄花醇,21-表千层塔烯二醇,千层塔烯二醇,26-去甲-8-氧代-α-芒柄花醇,26,27-双去甲-8,14-二氧代-α-芒柄花醇等;甾体类化合物:3β,7α-二羟-豆甾-5-烯,3β,7β-二羟-豆甾-5-烯,3β,6β-二羟-豆甾-4-烯,3β,5α,6β-三羟豆甾烷。
此外,还含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及它们的葡萄糖甙;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甲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8-D-葡萄糖甙及大黄素-8-D-葡萄糖甙。

归经

肺;肾经

性味

酸;温;无毒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活血化瘀。
主风湿痹痛;腰腿痛;肢体麻木;跌打扭伤;小儿麻痹症后遗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

各家论述

1.《别录》:益气,止渴。

2.《本草拾遗》:取根茎浸酒,去风血,除风瘙,宜老。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Processed in 0.226936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