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妇

《全国中草药汇编》:鼠妇

拼音注音
Shǔ Fù
别名

潮湿虫、潮虫、地虱婆

来源

为平甲虫科动物平甲虫Armadillidium vulgare 或鼠妇Porcellio scaber Latreille的干燥虫体
春、夏、秋三季捕捉,用铁锅炒干,或开水烫死,晒干或焙干。

性味

酸,温。

功能主治

利咽止痛,破瘀利水。
用于慢性气管炎,术后疼痛,牙痛,口腔炎,鹅口疮,咽喉肿痛,小便不利,闭经。

用法用量

1.5~3分,研粉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鼠妇

拼音注音
Shǔ Fù
别名

伊威,蟠、鼠负,负蟠、蛜蜮,委黍,负蠜,蜲黍,鼠姑,鼠粘,鼠赖虫、湿生虫,地鸡,地虱,肥蛀蚋,西瓜虫、蒲鞋头虫,潮湿虫,地虱婆,豌豆虫、瓢虫、潮虫子,土孵,暗板虫,鞋板虫。

出处

《本经》

来源

为鼠妇科动物平甲虫的干燥全体
一般多在4~9月间捕捉,捕得后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炒干。

生境分布

常集居于朽木、枯叶、石块等下面。
分布江苏、浙江等地。

原形态

体长椭圆形,稍扁,长约10毫米;表面灰色,有光泽。
头部前缘中央及其左右侧角突起显着。
有眼1对,触角2对,第一对触角微小。
共3节;第二对触角呈鞭状,共6节。
胸部分7个环节,每节有同形等长的足1对;第一胸节前缘延向头部前边,后侧隅向后突出,第二至第七各节侧突不显着。
腹部小,分为5个环节,第一及第二腹节狭,第三至第五腹节侧缘整齐而圆。
尾肢扁平,外肢与第五腹节嵌合齐平。

性状

干燥的虫体,多卷曲成球形或半圆形,长约7毫米,宽约6毫米;背平滑,腹向内陷。
体灰白色,有光泽。
质脆易碎。
气腥臭。
以干燥、完整、灰白色、无霉蛀者为佳。

主产江苏。

一般文献多以Porcellio scaber Latreille作鼠妇,但在目前商品中,很少使用。

化学成分

平甲虫的还元糖与糖原含量因生长时期而变化;其粘多糖含软骨素硫酸A或C,或含玻璃酸所含脂类中有不皂化物10%,丙酮不溶脂5%,皂化后的脂肪酸组成为十四酸0.7,十六酸20.6,十八酸8.3,廿酸0.7,十八碳烯酸53.7,十八碳二烯酸10.1,十八碳三烯酸2.5,其它不饱和脂酸3.2%;不皂化物含41.0%甾醇,其中主要为胆甾醇,可能还含蚁酸。

药理作用

鼠妇虫及欧洲产平甲虫以氯仿浸提,再用乙醇、丙酮、乙醚以次精制,最后作成溶液或片剂,口服或作成油膏局部应用,可治疗麻风。

炮制

拣净杂质微火焙黄。

归经

《纲目》:"厥阴经。
"

性味

酸,凉。

①《别录》:"微寒,无毒。
"

②《本经逢原》:"酸咸,无毒。
"

注意

《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

功能主治

破血,利水,解毒,止痛。
治久疟疟母,经闭症瘕,小便不通,惊风撮口,口齿疼痛,鹅口诸疮。

①《本经》:"主气癃不得小便,妇人月闭血瘕,痫、痓、寒热,利水道。
"

②《日华子本草》:"通小便,能堕胎。
"

③《纲目》:"治久疟寒热,风虫牙齿疼痛,小儿撮口惊风,鹅口疮,痘疮倒靥,解射工毒,蜘蛛毒,蚰蜒入耳。
"

④《本草求原》:"主寒热瘀积,湿痰,喉症,惊痫,血病,喘急。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亦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疟病:鼠妇、豆豉二七枚,合捣,令相和,未发时服二丸,欲发时服一丸。

②治经闭:鼠妇一钱,赤芍四钱,桃仁三钱,红花三钱,丹参五钱。
水煎服。

③治小儿撮口及发噤:鼠赖虫,绞取汁,与儿少许服之。

④治产后小便不利:鼠妇七枚。
熬为屑,作一服,酒调下。

⑤治小便不利:鼠妇一钱五分,车前子四钱,泽泻三钱,灯心一钱。
水煎服。

⑥治血淋:鼠妇九个。
焙干研细末,一次服下,日二次。

⑦治子宫功能性出血:鼠妇焙黄研末,每服二钱,童便送下。

⑧治牙齿被虫蚀,有蛀孔疼痛:湿生虫一枚。
绵裹于蛀疼处咬之。

⑨治风牙疼痛:湿生虫、巴豆仁、胡椒各一枚。
研匀,饭丸绿豆大,绵裹一丸咬之,良久涎出吐去。

⑩止痛镇静,治手术后疼痛:鼠妇虫洗净,温水杀死,干燥,研细,过筛,加入淀粉和糖,使成10%散剂,分装胶囊,每粒含鼠妇0.1克。
每次服二至四粒。

⑾治鹅口白疮:地鸡研水涂之。

临床应用

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将鼠妇粉碎,经60%酒精处理后压制成0.3、0.5克两种片剂。
0.5克片剂每次2~5片,0.3克片剂每次3~8片,均日服3次,15天为一疗程。
共治247例,近期痊愈24例,显效71例,进步107例,无效45例。
总有效率81.8%,其中喘息型有效率83.4%,单纯型79.4%。
以肺肾虚及偏寒型疗效较好。
对喘、咳、痰均有一定效果。
平喘作用一般在服药后2~4小时出现,持续4~6小时。
服10~15天后咳、痰、喘相继明显减轻,但消炎作用不满意。
治程中曾对80例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治后半数以上病例有所改善,其中有1例功能9,每日2~3次,治疗口腔炎,扁桃体炎及鹅口疮、牙龈炎等共260余例,一般在3~5天治愈。

各家论述

《本经疏证》:"鼠妇利水,白鱼亦利水,又皆气血交阻。
但白鱼所主是寒湿阻气,因而及血;鼠妇所主是气阻及血,因壅湿热,故有异云。
"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鼠妇

拼音注音
Shǔ Fù
别名

伊威、蟠、鼠负、委黍、负蟠、负攀、鼠姑、鼠粘、鼠赖虫、湿生虫、地鸡、地虱、肥蛀蚋、西瓜虫、蒲鞋头虫、潮湿虫、地虱婆、豌豆虫、瓢虫、潮虫子、土孵、暗板虫、鞋板虫

英文名
Pillbug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卷甲虫科动物普通卷甲虫或潮虫科动物鼠妇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rmadillidium vulgare 2.Porcellio scaber Latreille

采收和储藏:一般多在4-9月间捕捉,捕后用开水烫死,晒干或焙干。
本品易遭虫蛀,最好放在石灰缺中贮存。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多栖于朽木、腐叶或石声下,喜阴暗潮湿的环境,有时也出现在房屋、庭院内。
小边及海边石下也较多。

2.生境同普通卷甲虫。

资源分布:1.分布于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

2.分布于吉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西等地。

原形态

1.普通卷甲虫,体长10mm左右,长为宽的2倍。
体呈长椭圆形,背呈弓形。
头前丝中央及左右角没有显着的突起。
胸节7,第1、第2胸节的后侧板较第3、第7节的尖锐。
腹节5,第1、第2节窄,第3-5节的侧缘与尾节后缘联成半圆形。
体节上有多少不等的弯曲条纹。
第2触角短。
胸肢7对,腹肢5对。
尾肢扁平,外肢与尾节嵌合齐平,内肢细小,被尾节掩盖。
雄性第1腹肢的外肢台鳃盖状,内肢较细长,末端弯曲呈微钩状。
体色有时灰色或暗褐色,有时局部带黄色,并具有光亮的斑点。

2.鼠妇,形状与普通卷甲虫颇为相似,全体呈椭圆形,长约10mm,宽约6mm,表面有光泽,卷曲时呈球形。
胸部各节后侧锐尖,尾节呈三角形,尾枝呈棒状,长于尾节。

性状

性状鉴别,虫体多卷曲成球形或半圆形,长约7mm,宽约5mm。
背隆起,平滑,腹向内陷。
体灰白色,有光泽。
由多数近于平行的环节构成,胸部7节,每节有同形的脚1对,向前、向后逐渐变长。
腹部较短,宽圆形分5节。
质脆易碎。
气腥臭。

化学成分

普通卷甲虫,肝胰含粘多糖;硫酸软骨素A或硫酸软骨素C,透明质酸;酶有透明质酸酶,神经胺酶;还含硫、磷、钠、钙、铁、镁等。

雄性生殖器及雄性腺含雄性激素Ⅰ,雄性激素Ⅱ;雄性腺又含雄性激素;肥大肾上腺含雄性激素及雄性激素Ⅰ、Ⅱ。
雄虫含卵黄蛋白原1、2、3、4。
雌虫卵巢含卵黄磷蛋白1、2、3、4。
血淋巴含卵黄蛋白原1、2、3、4。
外皮腺含多酚氧化酶。
全体含糖原,糖,血淋巴蛋白,后内脏表皮腺三磷酸酶,胆甾醇。

药理作用

治疗麻风作用:鼠妇虫及欧洲产平甲虫Armadillidium officinarum 以氯仿浸提,再用乙醇、丙酮、乙醚以次精制,最后作成溶液或片剂,口服或作成油膏局部应用,可治疗麻风。

炮制

拣净杂质,微火焙黄。

归经

肝;肾经

性味

味酸;咸;性凉

注意

孕妇及体虚无瘀者禁服。

功能主治

破瘀消症;通经;利水;解毒;止痛。
主症瘕;疟母;血瘀经闭;小便不通;惊风撮口;牙齿疼痛;鹅口诸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疟病: 鼠妇、豆豉二七枚。
合捣,令相和,未发时服二九,欲发时服一九。
②治经闭: 鼠妇一钱,赤芍四钱,桃仁三钱,红花三钱,丹参五钱。
水煎服。
③治小儿撮口及发噤: 鼠赖虫,续取汁,与儿少许服之。
④治产后小便不利: 鼠妇七枚。
熬为屑,作一服,酒调下。
⑤治小便不利: 鼠妇一钱五分,车前子四钱,泽泻三钱,灯心一钱。
水煎服。
⑥治血淋: 鼠妇九个。
焙干研细末,一次服下,日二次。
⑦治子宫功能性出血: 鼠妇焙黄研末,每服二钱,童便送下。
⑧治牙齿被虫蚀,有蛀孔疼痛: 湿生虫一枚。
锦裹干蛀疼处咬之。
⑨治风牙疼痛: 湿生虫、巴豆仁、胡椒备一枚。
研匀,饭丸绿豆大, 锦裹一九咬之, 良久涎出吐去。
⑩止痛镇静,治手术后疼痛: 鼠妇虫洗净,温水杀死,干燥,研细,过筛,加入淀粉和糖,使成10彩散剂,分装胶囊,每粒含鼠妇0.1克。
每次服二至四粒。
治鹅口白疮: 地鸡研水涂之。

临床应用

1.治疗慢性气管炎:将鼠妇粉碎,经60%酒精处理后压制成0.3、0.5g两种片剂。
0.5g片剂每次2-5片,0.3克片剂每次3-8片,均日服3次,15天为一疗程。
共治247例,近期痊愈24例,显效71例,进步107例,无效45例。
总有效率81.8%,其中喘息型有效率83.4%,单纯型79.4%。
以肺肾虚及偏寒型疗效较好。
对喘、咳、痰均有一定效果。
平喘作用一般在服药后2-4小时出现,持续4-6小时。
服10-15天后咳、痰、喘相继明显减轻,但消炎作用不满意。
治程中曾对80例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治后半数以上病例有所改善,其中有 l例功能恢复正常。
本品一般适用于非炎症性哮喘型气管炎患者。
治疗中曾发现3名肺结核合并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患者,服药2-3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但试用于支气管哮喘,则效果不显着。
考虑鼠妇具有破疯活血作用,可能改善肺微血管的循环、促使病变恢复,从而改善肺功能,使喘息减轻。
副作用:多数服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口干反应,有3例服后出现鼻出血,停药后自行消失。

2.治疗口腔炎、扁桃体炎:取活鼠妇30-40个,置瓦上焙干研末,加冰片少许,装瓶密封。
同时取药末吹患处,每曰2-3次。
治疗口腔炎、肩挑体炎及鹅口疮、牙频炎等共250余例,一般在3-5天治愈。

各家论述

1.《本经疏证》:鼠妇利水, 白鱼亦利水,又皆气血交阻。
但白鱼所主是寒湿阻气,因而及血;鼠妇所主是气阻及血,因袭湿热,故有异云。

2.《本经》:主气癃不得小便,妇人月闭血瘕,痫、寒热、利水道。

3.《日华子本草》:通小便,能堕胎。

4.《纲目》:治久疟寒热,风虫牙齿疼痛,小儿撮口惊风,鹅口疮,痘疮倒靥,解射工毒,蜘蛛毒,蚰蜒入耳。

5.《本草求原》:主寒热瘀积,湿痰,喉症,惊痫,血病,喘急。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143908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