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飞雉、奶蓟、老鼠簕
菊科水飞蓟属植物水飞蓟Silybum marianum Gaertn.[Carduus marianus L.],以瘦果入药。
水飞蓟自5月初至7月初陆续开花,一个头状花序从开花至果熟需25~30天,当苞片枯黄向内卷曲成筒、顶部冠毛微张开时,标志种子已经成熟,应及时采收。
用剪刀将果序剪下。
苦,凉。
清热解毒,保肝、利胆,保脑,抗X射线。
对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代谢中毒性肝损伤、胆石症、胆管炎及肝胆管周围炎等肝、胆炎病均有良好疗效,可使肝脏病患者自觉症状和某些生化指数如血清胆红素、白皖及球皖系数、凝血酶元、谷丙转氨酶等迅速改善。
用水飞蓟宾治疗肝炎,口服每次70~140毫克,每日3次,至少服5~6周,症状改善后,给予维持量,每次35~70毫克,每日3次。
用糖衣丸亦可。
水飞雉、奶蓟、老鼠勒
为菊科植物水飞蓟Silybum marianum Gaerth的全草及瘦果。
春季采收叶,夏季采收种子。
江苏、陕西、北京等地有引种栽培。
一二年生草本。
茎直立,高30~200cm,多分枝,光滑或被蛛丝状毛,有纵棱槽。
叶互生,基部叶常平铺地面,成莲座状,长椭圆状披针形,深或浅羽状分裂,缘齿有尖刺,长40~80cm,宽10~30cm,表面亮绿色,有乳白色斑纹,基部抱茎;中部、上部叶片渐小,上部叶披针形。
头状花序直径3~6 cm,单生枝顶,总苞宽球形,总苞片革质,顶端有长刺;管状花紫红色、淡红色或少有白色。
瘦果长椭圆形,暗褐色或黑色。
有纵条纹及白色斑纹;冠毛多数,白色,不等长,基部合生成环。
花期5~6月,果期6~7月。
全草含有黄酮类及延胡索酸;种子含水飞蓟宾、异水飞蓟宾、脱氢水飞蓟宾、水飞蓟宁、水飞蓟亭、水飞蓟宾聚合物及肉桂酸、肉豆蔻酸、棕榈烯酸、花生酸等。
性寒,味苦。
全草用于肿疡及丹毒;果实及提取物用于肝脏病、脾脏病胆结石、黄疸和慢性咳嗽。
水飞雉、奶蓟、老鼠簕
始载于《拉汉种子植物名称》。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水飞蓟的瘦果。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lybum marianum Gaertn.[Carduus marianus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生于通风、凉爽、干燥和阳光充足的荒滩地、盐碱地等处。
现华北、西北地区有引种栽培。
原产南欧至北非。
水飞蓟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120cm。
茎直立,多分枝,有棱长。
基生叶大,莲座状,具柄,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5-40cm,宽6-14cm,羽状深裂,缘齿有硬刺尖,叶上面具光泽,有很多乳白色斑纹,下面短毛,脉上被长糙毛,中脉于叶背显着凸出;茎生叶较小,基部抱茎。
头状花序,直径4-6cm,顶生或腋生,弯垂;总苞宽,近球形;总苞片多层,质硬,具长刺,或外层的先端估尖;花托肉质,具硬托毛;花全为管状花,两性;淡紫色或紫红色,赤有白色。
瘦果,椭圆形,长约7mm,宽约3mm,棕色或深棕色,表面有纵纹,腺体突起;冠毛白色,刚毛状。
花果期5-10月。
本品果中含二氢出柰酚,水飞蓟素,3-羟基水飞蓟莫林,次水飞蓟素,亚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水飞蓟莫林,水飞蓟兰君,异次水飞蓟素,槲皮素。
种子中含水飞蓟醇,槲皮素。
种子中含水飞蓟醇,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花旗松素,去氢水飞蓟素,次水飞蓟素,水飞蓟素。
3-羟基水飞蓟莫林,2,3-去氢水飞蓟马林,2,3-去氢次水飞苞素,盐酸甜菜碱,半胱氨酸,甘氨酸,谷氨酸,2-氨基丁酸,亮氨酸,酪胺,亚油酸。
另外,在种子油中含脂肪酸主要为C16:0、C18:1、C18:2,生育酚和甾醇含量分别为38mg/g和670mg%g,甾醇部分中含胆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醇,4-甲基-24-亚乙基-7-胆甾烯醇,粗蛋白。
水飞蓟素,又名西马利灵,有保肝和治疗肝病的作用,能对抗肝脏中毒,并有抗x-光射线的作用,没有毒性,即使长期服用也无不良反应。
该成分日本已合成。
味苦;性凉
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主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胆石症;胆管炎
内服:煎汤,,6-15g;或制成冲剂、胶囊、丸剂。
《新华本草纲要》:有解毒的功能。
用于黄疸、肝硬化、肝肿大及其他肝病、胆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