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桃草、仙桃草[云南、四川]、水接骨丹、接骨仙桃草、虫虫草、水莴苣、水对叶莲
为玄参科婆婆纳属植物水苦荬Veronica anagalis aquatica L.和芒种草V. undulata Wall.,以带虫瘿果的全草入药。
夏季采集有虫瘿果的全草,洗净,切碎,晒干或鲜用。
苦,平。
活血止血,解毒消肿。
用于咽喉肿痛,肺结核咯血,风湿疼痛,月经不调,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跌打损伤。
外用治骨折、痈疖肿毒。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半边山,谢婆菜,水莴苣,水菠菜,大仙桃草,水仙桃草,仙桃草、鸭儿草、虫虫草,仙人对座草,水对叶莲、水泽兰,蚊子草、蚧蛙草、接骨桃、水上浮萍、水波浪、水窝窝、芒种草、二代草。
《本草图经》
为玄参科植物水苦荬的全草。
春、夏采收。
生长于水田或溪边。
分布河北、江苏、安徽、浙江、四川、云南、广西、广东等地。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全体无毛,或于花柄及苞片上稍有细小腺状毛。
茎直立,高25~90厘米,富肉质,中空,有时基部略倾斜。
叶对生;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圆形,长4~7厘米,宽8~15毫米,先端圆钝或尖锐,全缘或具波状齿,基部呈耳廓状微抱茎上;无柄。
总状花序腋生,长5~15厘米;苞片椭圆形,细小,互生;花有柄;花萼4裂,裂片狭长椭圆形,先端钝;花冠淡紫色或白色,具淡紫色的线条;雄蕊2,突出;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1枚,柱头头状。
蒴果近圆形,先端微凹,长度略大于宽度,常有小虫寄生,寄生后果实常膨大成圆球形。
果实内藏多数细小的种子,长圆形,扁平;无毛。
花期4~6月。
本植物的根、果实或带有虫瘿的果实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苦,凉。
①《救荒本草》:"叶:味微苦,性寒。
"
②《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苦,无毒。
"
③《贵州草药》:"性平,味甘。
"
清热利湿,止血化瘀。
治感冒,喉痛,劳伤咳血,痢疾,血淋,月经不调,疝气,疔疮,跌打损伤。
①《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利尿。
"
②《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损伤,劳伤咳血,咳嗽,虚弱及疝气。
"
③《贵州草药》:"和血止痛,通经止血。
治吐血,经闭,跌打红肿。
"
④《陕西中草药》:"止血,止痛,活血消肿,清热利尿,降血压。
治咯血,风湿痛,胃痛,跌打损伤,骨折,疖痈,无名肿毒,痛经,月经不调,咽喉肿痛,高血压。
"
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冲服。
外用:捣敷或研末吹喉。
①治妇女产后感冒:水苦荬煎水,加红糖服。
②治闭经:水仙桃草一两,血巴木根一两。
泡酒温服。
③治小儿疝气:仙桃草五钱,双肾草、八月瓜根、小茴香根各一钱。
煎水,煮耢糟服。
④治喉蛾:水莴苣菜,阴干,研成细末,吹入喉内。
⑤治跌打损伤,痨伤咳嗽,腰痛,下部出汗:仙桃草,磨粉,兑酒,每次一至二钱。
⑥治痈肿、无名肿毒:水仙桃草、蒲公英各适量共捣烂外敷;或本品配独角莲、生地,加鸡蛋清捣如泥状,外敷患处。
半边山、谢婆菜、水莴苣,水菠菜、大仙桃草、水仙桃草、仙桃草、鸭儿草、虫虫草、仙人对座草、水对叶莲、水泽兰、蚊子草、蚧蛙草、接骨桃、水上浮萍、水波浪、水窝窝、芒种草、二代草
出自《本草图经》。
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北水苦荬有水苦荬的带虫瘿果实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Veronica anagallis-aquatca L.2.Veronica undulata Wall.
采收和储藏:夏季果实中红虫未逸出前采收有虫瘿的全草,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
生态环境:1.生于水边及沼地。
2.生于水边及沼泽。
资源分布:1.分布于长江以北及西南各地。
2.分布于除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外的各地。
1.北水苦荬 多年生草本,高10-100cm。
通常无毛,有的在花序轴、花梗、花萼、蒴果上有疏腺毛。
根茎斜走。
茎直立,中空,富肉质,基部略假斜。
叶对生;无柄,上部的叶半抱茎;叶片多为卵圆形或长卵形,少为卵状长圆形,长2-10cm,宽13.5cm,先端钝圆或锐尖,全缘或具波状齿。
总状花序腑生,长于叶,多花;花梗与苞片近等长,上升与花序轴成锐角;花萼4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急尖,长约3mm;花冠浅蓝色、淡紫色或白色,直径4-5mm,筒部极短,裂片宽卵形;雄蕊2,短于花冠;子房上位,柱头头状。
蒴果近圆形,先端微凹,长宽近相等,常有小虫寄生,寄生后果实膨大成圆球形。
种子细小,长圆形,扁平,无毛。
花期4-9月。
2.水苦荬 本种与上各在体太上极个似,惟植株稍矮。
叶片有时为条状披针形,通常叶缘有尖锯齿;茎、花序轴、花梗、花萼和蒴果上多少有大头针状腺毛,花梗在果期挺直,横叉开与花序轴几乎成直角,因而花序宽过1cm,可达1.5cm;花柱也较短,长1-1.5mm。
北水苦荬全草含苯甲酸,原儿茶酸,咖啡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对-香豆酸,阿魏酸,异阿魏酸,桃叶珊瑚甙,梓醇,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葡萄糖,果糖,蔗糖[1],4-甲氧基高山黄芩素-7-O-D葡萄糖甙,6-羟基木犀草素-7O-D-葡萄糖甙,6-羟基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甙,大波斯菊甙和木犀草素-7-O-吡喃葡萄糖甙[2]。
归肺;肝;肾经
味苦;性凉
清热解毒;活血止血。
主感冒;咽痛;劳伤咯血;痢疾;血淋;月经不调;疮肿;跌打损伤
内服:煎汤,10-30g;或研末。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1.《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利尿。
2.《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损伤,劳伤咳血,咳嗽,虚弱及疝气。
3.《贵州草药》:和血止痛,通经止血。
治吐血,经闭,跌打红肿。
4.《陕西中草药》:止血,止痛,活血消肿,清热利尿,降血压。
治咯血,风湿痛,胃痛,跌打损伤,骨折,疖痈,无名肿毒,痛经,月经不调,咽喉肿痛,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