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腿子、巨陡头、口蘑
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雷蘑Clitocybe gigantea Quel.,以子实体入药。
生于草原上。
分布于河北、内蒙古、新疆。
甘,平。
宣肠益气,散血热,透发麻疹。
主治小儿麻疹欲出不出,烦躁不安。
1两,水浸软后切碎,水煎服,1次服完,日服2次。
雷菌、口蘑、青腿子、巨陡头、大青蘑
始载于《广菌谱》。
1.《广菌谱》:雷蕈出广西横州,遇雷过即生,须疾采之,稍迟则腐,或老不堪用矣。
作羹甚美,亦如鸡纵之属,其价并珍。
2.《吴蕈谱》:雷惊蕈一名戴沙,一名石蕈。
二月应惊蛰节候而产,故曰雷惊,时东风解冻,土松气暖,菌花如蕊,菌质外深褐色如赭,褶白如玉,莹洁可爱。
3.《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甘,性平。
有宣肠益气、散热解表,以及抗菌等功能。
《纲目》鸡纵条下载
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大白桩菇和白桩菇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eucopaxillus giganteusSing.[Agaricus giganteus Sow.;Clitocybe giganteaQuel.]2.Leucopaxillus candidusSing.[Clitocybecandida Bre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在子实体幼小时采摘,晒干。
生态环境:1.大白桩菇 生于林中草地上,夏、秋季单生或群生,常形成蘑菇圈,子实体产生在圈带的外缘,地下形成黄褐色、不规则的菌核。
2.白桩菇 生于云杉林中地上。
资源分布:1.大白桩菇 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新疆、青海、浙江、福建、广西、云南、西藏等地。
2.白桩菇 分布于黑龙江、山西、青海等地。
1.大白桩菇 子实体大型,菌盖宽7-36cm。
扁半球形至近平展,中部下凹至漏斗状,污白色、青白色或稍带灰黄色,光滑,边缘内卷至渐伸展。
菌肉白色,厚。
菌褶白色至污白色,老后青褐色,延生,稠密,窄,不等长。
菌柄较粗,长5-13cm,粗2-6cm,基部膨大,向上较细。
白色至青白色,光滑,肉质。
孢子印白色。
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μm×μm。
褶缘囊状体棍棒状,μm×μm。
2.白桩菇 子实体较大。
菌盖宽7-15cm,扁半球形,平展后中部下凹,白色,光滑,边缘平滑内卷。
菌肉白色,较厚。
菌褶白色,稠密,窄,近延生,不等长。
菌柄近柱状,白色,长5-7cm,粗2-3cm,光滑,内实。
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μm×μm。
性状鉴别 1.大白桩菇 菌盖扁半球形,或中央下凹呈漏斗形,直径7-36cm,污白色、青白色或微灰黄色,表面光滑,边缘内卷或平展。
菌肉白色。
菌褶稠密,不等长,白色、黯污白色或青褐色。
菌柄圆柱形,基部膨大。
长5-13cm,直径2-6cm,白色或青白色。
气微,味淡。
2.白桩菇 菌盖直径7-15cm,类白色,表面光滑,边缘内卷。
菌肉白色。
菌褶白色。
菌柄长5-7cm,直径2-3cm,类白色,内实。
气微,味淡。
含甾体化合物如 5α-胆甾-7-烯-3β-醇,麦角甾醇,5,7-麦角甾二烯-3β-醇。
其培养液中含聚乙炔等化合物。
肺经
甘;性平
解表清热;透疹;消食;抗痨。
主感冒咳嗽;麻疹透发不畅;食积停滞;脘腹胀满;肺结核
内服:煎汤,9-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