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芋

《全国中草药汇编》:菊芋

别名

洋姜

来源

菊科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以块根、茎、叶入药。

生境分布

华北、华东有栽培。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接骨。
主治热病,肠热泻血,跌打骨伤。

用法用量

块根1只,生嚼服下;外用鲜茎、叶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菊芋

拼音注音
Jú Yù
别名

洋姜、番羌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菊芋的块茎或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anthus tuberosus 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块茎,夏、秋季采收茎叶;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现我国大多数地区有栽培。
原产北美。

原形态

菊芋 多年生草本,高1-3m。
具块状地下茎。
茎直立,上部分枝,被短糙毛或刚毛。
基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有叶柄,叶柄上部有狭翅;叶片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10-15cm,宽3-9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锯齿,上面粗糙,下面被柔毛,具3脉。
头状花序数个,生于枝端,直径5-9cm,有1-2个线状披针形的苞叶;总苞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开展;舌状花中性,淡黄色,特别显着;管状花两性,阴云育,花冠黄色、棕色或紫色,裂片5。
瘦果楔形;冠毛上端常有2-4个具毛的扁芒。
花期8-10月。

性状

性状鉴别:根茎块状。
茎上部分枝,被短糙毛或刚毛。
基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长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10-15cm,宽3-9cm,3脉,上表面粗糙,下表面有柔毛,叶缘具锯齿,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叶柄上都具狭翅。

化学成分

块根含菊糖,蔗糖1F-β-D-果糖转移酶,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多酚氧化酶,旋覆花酶,果糖低聚糖。
叶含向日葵精,肿柄菊内酯E,密花绵毛叶菊素。
叶的腺毛含勒普妥卡品,14-羟基勒普妥卡品,巴德来因A,巴德来因A巴豆酸酯,巴德来因A2-甲基丁酸酯,巴德来因 A异丁酸酯,巴德来因A甲基丙烯酸酯,4,5-异-巴德来因A异丁酸酯,4,15-异-阿吹坡利西内酯醇异丁酸酯,4,15-异阿吹坡利西内酯醇甲基丙烯酸酯,4,15-异阿吹坡利西内酯醇当归酸酯,3-羟基-阿吹坡利西内酯醇巴豆酸酯,8β-14二羟基木香烯内酯,去乙酰锯齿泽兰内酯,14-乙酰氧基替替佛灵环氧当归酸酯, 1α, 2-二羟基羽状半裂素,棘壳孢菌素A、B,茉莉酮酸,甲基β-D-吡喃葡萄糖块茎酮酸酯,甲基β-D-吡喃葡萄糖向日葵酸酯A、B、C、D、E、F,甲基块茎酮酸葡萄糖甙。
地上部分的挥发油含向日葵醇A、芳香性成分中主要含有β-甜没药烯。

性味

味甘;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消肿。
主热病;肠热出血;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块根1个,生嚼服。

复方

本品为菊科植物,自国外引种栽培,块茎可食,形如芋头、生姜,故有菊芋、洋姜等名。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046091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