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天三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景天三七

拼音注音
Jǐnɡ Tiān Sān Qī
别名

土三七、墙头三七、见血散、血山草、破血丹、六月淋

来源

景天科景天属植物景天三七Sedum aizoon L.或横根费菜S. kamtschaticum Fisch.,以全草入药。
春秋采挖根部,洗净晒干。
全草随用随采,或秋季采集晒干。

性味

甘、微酸,平。

功能主治

散瘀止血,安神镇痛。
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衄血,吐血,咯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子宫出血,心悸,烦躁失眠;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烧烫伤。

用法用量

0.3~1两,或鲜品2~3两捣汁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景天三七

拼音注音
Jǐnɡ Tiān Sān Qī
别名

土三七,八仙草,蝎子草,血山草,吐血草,见血散、活血丹。

出处

《江苏药材志》

来源

为景天科植物景天三七全草
夏、秋间开花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生境分布

分布江苏、浙江、江西、安徽、辽宁、黑龙江、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福建、贵州等地。
产于山西、浙江、江苏等地。

原形态

景天三七,又名:长生景天、细叶费菜。

多年生肉质草本,无毛,高可达80厘米。
根状茎祖厚,近木质化,地上茎直立,不分枝。
叶互生,或近乎对生;广卵形至倒披针形,长5~7.5厘米,先端钝或稍尖,边缘具细齿,或近全缘,基部渐狭,光滑或略带乳头状粗糙。
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无柄或近乎无柄;萼片5,长短不一,长约为花瓣的1/2,线形至披针形,先端钝;花瓣5,黄色,长圆状披针形,先端具短尖;雄蕊10,较花瓣短;心皮5,略开展,基部稍稍相连。
蓇葖果5枚成星芒状排列。
种子平滑,边缘具窄翼,顶端较宽。
花期6~8月。
果期7~9月。

性状

干燥全草,茎呈青绿色,易折断,中间空心,叶皱缩,上、下面均灰绿色,但大多已脱落。
气无,味微涩。
亦有带根者。
以色绿、身干、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

全草含生物碱、齐墩果酸、谷甾醇、景天庚糖、蔗糖、果糖、蛋白质。
另含黄酮类和有机酸。

药理作用

景天三七注射液,景天三七白色结晶注射液给小鼠、兔注射,可使血凝时间缩短27%或54%;糖浆给兔灌胃也能缩短血凝时间及出血时间。

性味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平,味甘微酸。
"

功能主治

止血,化瘀。
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跌打损伤。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吐血。
"

②《山西中药志》:"止血。
治崩漏,便血。
"

③《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跌打损伤。
"

④《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安神补血,止血化瘀。
"

⑤《山西中草药》:"止血散瘀,消肿止痛。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吐血,咳血,鼻衄,牙龈出血,内伤出血:鲜土三七二至三两。
水煎或捣汁服,连服数日。

②治癔病,惊悸,失眠,烦躁惊狂:鲜土三七二至三两,猪心一个。
置瓦罐中炖熟,去草,当天分二次吃,连吃十至三十天。

③治白带,崩漏:鲜土三七二至三两。
水煎服。

④治跌打损伤:鲜景天三七适量。
捣烂外敷。

⑤治尿血:景天三七五钱。
加红糖引,水煎服。

⑥治蝎子螫伤:鲜景天三七适量。
加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

临床应用

治疗各种出血:观察各种类型出血共346例,总有效率为90.8%,显效率为76.9%。
临床证明,对内科各种出血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尤以对溃疡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疗效最为满意,约90%左右的病例在用药5天或7天内大便隐血即转为阴性;对妇科各种出血也有一定疗效;对外科手术出血也有些作用。
此外,对部分病人有提升血小板和白血球的作用。
制剂及用法:㈠糖浆-每毫升相当原生药2克,每日3次,每次15~20毫升。
㈡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原生药3克。
肌注2~4毫升,每日2次;静注10~20毫升,每日1~2次。
注射剂以静注疗效较好,适宜于出血量较大者;肌拄宜用于小量出血者。
注射液对手术止血有一定作用,若在术前使用,可减少术中出血。
副作用:除部分病人服糖浆剂后见上腹不适与注射剂肌肉注射后有局部疼痛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景天三七

拼音注音
Jǐnɡ Tiān Sān Qī
别名

费案、土三七、八仙草、血山草、马三七、白三七、胡椒七、晒不干、吐血草、见血散、活血丹、墙头三七、养心草回生草、九头三七。

英文名
Aizoon Stonecrop Herb
出处

出自《江苏药材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费菜、横根费菜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edum aizoon L.2.Sedum kamtschaticum Fisch.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挖根部,洗净晒干。
全草随用随采,呀秋季后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温暖向阳的山坡岩石上或草地。

2.分岂有此理于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资源分布:1.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等地。

2.生于多石的山坡上。

原形态

1.茎直立,圆柱形,粗壮,不分枝,有时从基部抽出1-3条,基部常紫色。
叶互生或近于对生;叶片长3.5-8cm,宽1.2-2cm,先端钝或稍尖,基部楔形,几无柄,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
聚伞花序顶生,花枝平展,多花,花下有苞叶;枣片5,线形至披针形,不等长,长约为花瓣的1/2;花瓣5,黄色,长圆形呈椭圆状披针形,长6-10mm,先端有短尖;雄蕊10,2轮,均较花瓣短;鳞片5,正方形或半圆形;心皮5,稍开展,卵状长圆形,长6-7mm,先端突狭成花柱,基部稍合生,腹面凸起。
蓇葖果,黄色或红棕色,呈星芒状排列。
种子细小,褐色,平滑,椭圆形,边缘有狭翅。
花期6-7月,果期8-9月。

2.横根费菜 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粗而木质,有分枝。
茎斜上,高15-40cm,有时被微乳头状突起。
叶互生或对生,稀为3叶轮生,几无柄;叶片倒披针形、匙形至倒卵形,长2.5-7cm,宽0.5-3cm,先端圆钝,基部渐狭,上部边缘有疏锯齿或疏圆齿。
聚伞花序,顶生;萼片5,披针形,长3-4cm;花瓣5,黄色或橙黄色,披针形,长6-8cm,先端有短尖,背面有龙骨状突起;雄蕊10枚,较花瓣稍短;鳞片5,细小,近正方形;心皮5,与花瓣同长或稍短,直立,基部有2mm合生。
蓇葖果,上部星芒状开裂,腹面浅囊状突起。
种子细小,倒卵形,褐色。
花期6-7月,果期8-9月。

栽培

生于多石的山坡上。
分布于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又耐严寒,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砂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生长较好。

栽培技术 采用分株和扦插繁殖。
分株繁殖:适宜于春季和秋季进行,分株后按行株距30cm×30cm栽种,每穴1株。
扦插繁殖:北方可在7-8月,截取地上茎,插于扦插床中,扦插过程中要保持土壤湿润,温度在20-30℃,约4-5d生根,生根后可移于大田。
生长期间注意松土除草,雨季宜注意排水。

性状

性状鉴别 费菜根茎短小,略呈块状;表面灰棕色,根数条,粗细不等;质硬,断面暗棕色或类灰白色。
茎圆柱形,长15-40cm,直径2-5mm;表面暗棕色或紫棕色,有纵校;质脆,易折断,断面常中空。
叶互生或近对生,几无柄;叶片皱缩,展平后呈长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3-8cm,宽l-2cm;灰绿色或棕褐色,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上部有锯齿,下部全缘。
聚伞花序顶生,花黄色。
气微,味微涩。

横根费菜 根茎横走,木质,较细长。
茎簇生。
叶匙形至倒卵形。
花橘黄色。

显微鉴别 费菜根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棕色。
皮层较薄。
韧皮部宽广。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导管类圆形,直径约至56μm,多单个散在,分布较密。
本品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

化学成分

1.-谷甾醇,熊果酸,熊果酚甙,氨醌和消旋-甲基异石榴皮碱,左旋景天宁,消旋景天胺。

2.横根费菜 全草含有杨梅树皮素-3-葡萄糖甙,杨梅树皮素-3-半乳糖甙,杨梅树皮素-3-O-β-D--葡萄糖甙[myri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和杨梅树皮素3-O-β-D--半乳糖甙[myric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熊果酚甙和氢配。

药理作用

1.对小鼠的凝血时间亦有类似影响,并谓与仙鹤草素注射液的缩短凝血时间差不多。

2.

鉴别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4g,加水适量,煮沸10min,滤过。
滤液浓缩至6ml,加等量醋酸乙酯提取,提取液置水浴上蒸干。
残渣加水2ml使溶解,溶液分为2份,一份加碳酸钾少量,片刻后显黄绿色;另一份加浓氨液2滴,显橙红色。

归经

心;肝;脾经

性味

平;甘;微酸

功能主治

散瘀;止血;宁心安神;解毒。
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紫斑;外伤出血;跌打损伤;心悸;失眠;疮疖痈肿;烫火伤;毒虫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鲜品绞汁,30-60。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撒敷。

复方

①治吐血,咳血,鼻衄,牙龈出血,内伤出血: 鲜土三七二至三两。
水煎或捣汁服,连服数日。
②治癔病,惊悸,失眠,烦躁惊狂: 鲜土三七二至三两,猪心一个,置瓦罐中炖熟,去草,当天分二次吃,连吃十至三十天。
③治白带,崩漏: 鲜土三七二至三两。
水煎服。
④治跌打损伤: 鲜景天三七适量。
捣烂外敷。
⑤治尿血: 景天三七五钱。
加红糖引,水煎服。
⑥治蝎子螫伤: 鲜景天三七适量。
加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

临床应用

治疗各种出血。
观察各种类型出血共346例,总有效率为90.8%,显效率为76.9%。
临床证明,对内科各种出血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尤以对溃疡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疗效最为满意,约90%左右的病例在用药5天或7天内大便隐血即转为阴性;对妇科各种出血也有一定疗效;对外科手术出血也有些作用。
此外,对部分病人有提升血小板和白血球的作用。

制剂及用法:1.糖浆--每毫升相当原生药2g,每日3次,每次15-20ml。

2.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原生药3g。
肌注2-4ml,每日2次;静注10-20ml,每日 1-2次。
注射剂以静注疗效较好,适宜于出血量较大者;肌注宜用于小量出血者。
注射液对手术止血有一定作用,若在术前使用,可减少术中出血。

各家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治吐血。

2.《山西中药志》:止血。
治崩漏,便血。

3.《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跌打损伤。

4.《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安神补血,止血化瘀。

5.《山西中草药》:止血散瘀,消肿止痛。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062286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