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砂草、金锁匙、瓜子草、挂米草、竹叶地丁、金牛草
为远志科远志属植物瓜子金Polygala japonica Houtt.或卵叶远志P. sibirica L.的全草。
秋季采集全草,洗净,晒干。
微辛,微温。
活血散瘀,祛痰镇咳,解毒止痛。
用于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咳嗽,小儿肺炎,小儿疳积,泌尿系结石,乳腺炎,骨髓炎;外用治毒蛇咬伤,疔疮疖肿。
2~5钱;鲜用1~2两。
金锁匙、神砂草、地藤草,远志草,小远志,辰砂草、惊风草、瓜米细辛、鱼胆草,蓝花草,产后草,山黄连、瓜子草,银不换,拦路枝、小金盆、鸡拍翅,竹叶地丁,铁线风、瓜子莲、女儿红,歼疟草、小英雄、散血丹,通性草、黄瓜仁草,接骨红、二月花
《植物名实图考》
为远志科植物瓜子金的全草或根。
夏、秋间采集,洗净晒干。
生长于山坡或荒野。
分布东北、华北、西南、华东、中南及陕西。
产广东、广西、四川、江西、湖南、福建、安徽、云南、浙江等地。
多年生草本,高约15厘米。
茎被灰褐色细柔毛,叶互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0~20毫米,宽5~10毫米,先端短尖,全缘;叶柄短;叶柄、叶脉、叶缘均具细柔毛。
总状花序腋生,最上一花序低于茎的顶端;萼片5。
前面1萼片卵状披针形,呈囊状,两侧2萼片大形,花瓣状,广卵形或椭圆形,后面2萼片呈线状披针形;花瓣3,紫白色,下部愈合,背面近顶端处有流苏状附属物;雄蕊8;雌蕊1,子房倒卵形而扁。
蒴果广卵形而扁,直径约5毫米,先端凹,具膜状宽翅,表面平滑无毛,萼片宿存。
种子卵形而扁。
花期4~5月。
果期5~6月。
干燥带根全草,长约20厘米。
根圆柱形而弯曲,长短不一,多折断,粗约2~3毫米,外表灰褐色、暗黄棕色,有纵皱、横裂纹及结节,支根纤细。
茎细,径不及1毫米,自基部丛生,灰褐色或稍带紫色,质脆易断。
叶上面绿褐色,下面色浅或稍带红褐色,稍有毛茸。
气微,味稍辛辣而苦。
以全株完整、连根、干燥、无杂草泥沙者为佳。
根含三萜皂甙、树脂、脂肪油、远志醇。
辛苦,平.
①《植物名实图考》:"气味甘。
"
②《分类草药性》:"性热。
"
③《贵阳民间药草》:"辛苦,平,无毒。
"
④《江西草药》:"性寒,味苦。
"
镇咳,化痰,活血,止血,安神,解毒。
治咳嗽痰多,吐血,便血,怔忡,失眠,咽喉肿痛,痈疽疮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①《植物名实图考》:"破血,起伤,通关。
"
②《分类草药性》:"走表散寒。
治头风,开胃进食。
"
③《中国药植志》:"根:镇咳祛痰,与远志同类;全草:治蛇咬。
"
④《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小儿惊风,伤风感冒。
"
⑤《江苏植药志》:"酒泡,治产后风。
"
⑥《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除湿健胃。
治怔忡,黄疸;外用捣涂,消疮毒红肿。
"
⑦《南宁市药物志》:"清热,润燥,解毒。
治蛇伤,咳嗽,吐血,疳积,眼结膜炎。
"
⑧《四川中药志》:"止血崩;治跌打损伤,肠风下血,淋病,痨伤咳嗽。
"
⑨《中国药植图鉴》:"根为镇静、祛痰剂,能益智安神,散郁化痰,消赤肿。
治支气管炎,肺炎,咳嗽多痰,惊悸,健忘痈疽疮肿,喉痹。
"
⑩《江西草药》:"清热解毒,活血止血。
治牙痛,下肢溃疡,白喉,子宫出血,便血,毒蛇咬伤,白膜遮睛,流脑,风湿性关节炎,痢疾。
"
内服:煎汤,3~5钱;捣汁或研末。
外用:捣敷。
①治疟疾:瓜子金六钱至一两。
酒煎,于疟发前二小时服。
②治痰咳:瓜子金根二两,酌加水煎,顿服。
③治百日咳:辰砂草五钱。
煎水兑蜂糖吃。
④治小儿惊风:辰砂草二钱,佛顶珠一钱。
煎水服。
⑤治小儿感冒:辰砂草一钱,蓝布正五钱,射干五分。
煎水服。
⑥治头痛:辰砂草五饯,青鱼胆四钱,蓝布正三钱,水皂角五钱。
煎水服。
⑦治吐血:辰砂草五钱。
煎水服。
⑧治妇女月经不调,或前或后:瓜子金全草七株,加白糖二两,捣烂绞汁,经后三天服之。
⑨治产后风:瓜子金晒干研末,每次二钱,泡温酒服。
⑩治急性扁桃体炎:瓜子金五钱,白花蛇舌草五钱,车前二钱。
水煎服,每日一剂。
⑾治跌打损伤,疔疮痈疽:瓜子金晒干,研粉,每天三次,每次二钱,用黄酒送服。
另取药粉适量,用黄酒调匀,敷患处。
⑿治刀伤,接骨:辰砂草研末或捣绒,敷刀伤处。
骨折时,辰砂草一两捣绒,拌酒糟外包患处。
⒀治脱皮癞:辰砂草、旱莲草、车前草各等分,煎水内服;外用红色的杠板归煎水洗。
⒁治毒蛇咬伤:鲜瓜子金一至二两。
切碎捣烂,加泉水擂汁服,并以渣外敷于肿处。
⒂治关节炎:瓜子金根二至三两。
酌加水煎,日服一、二次。
⒃治血栓炎,皮肤现紫块,一身痛:辰砂草根捶绒,兑淘米水服。
①治疗骨髓炎、骨关节结核、多发性脓肿
取瓜子金干草半斤,加酒4斤,蒸制成药酒,日服2次,每次0.5~1两;亦可服药片,每次5片,或流浸膏每次20毫升,每日3次。
据21例骨髓炎患者观察,治愈11例,显效l例,好转7例,有效率为94.47%;骨关节结核16例,治愈4例,显效3例,好转6例,有效率为81.25%;多发性脓肿7例,全部治愈。
药物本身无明显副作用,药酒及流浸膏服后偶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头昏、心悸,一般可行对症处理,严重者停药;粗制片剂有时刺激咽喉,局部觉痛。
实践证明,配合抗痨药物及手术治疗,疗效较著;药酒的效果似优于其他制剂:治疗骨髓炎时如配合五枝膏。
效果更好。
②治疗毒蛇咬伤
用新鲜瓜子金1两捣烂,外敷于咬伤处,每日换药1次。
曾治疗蝮蛇咬伤4例,用药后3~4天消肿,7天症状消失。
③治疗小儿疳积
取瓜子金1两,猪肝2两,蒸热去药渣,食肝及汁,连服3剂。
共治72例,有一定疗效。
④治疗失眠症
取全草干品1两或鲜品2两,用砂锅武火煎煮2次,药液过滤合并,文火浓缩再过滤,加单糖浆适量使成60毫升,临睡前顿服。
治疗各种精神病引起的失眠症160例次,有效者146例次,其中睡眠时间达6小时以上者114例次。
多数在服药半小时后入睡。
未见不良副作用。
丁蒿、苦远志、金锁匙、神砂草、地藤草、远志草、山黄连、瓜子草、小金盆、鸡拍翅、叶地丁、银不换、铁线风、瓜子莲、女儿红、歼疟草、散血丹、小叶地丁草、小叶瓜子草、高脚瓜子草、铁铣草、通性草、黄瓜位草、接骨红、地风消、铁箭风、小丁香、小万年青、蓝花地丁、火草杆、慢惊药、地丁、金牛草、直立地丁、紫花地丁、苦草、辰砂草、惊风草、瓜米细辛、鱼胆草、七寸金、蚋仔草、铁钓竿、铁甲草、紫金花、小远志。
出自《植物名实图考》:瓜子金,江西、湖南多有之,高四、五寸,长根短茎,数茎为丛,叶如瓜子而长,唯有直纹一线,叶间开小圆紫花,中有紫蕊。
云南名紫花地丁。
药材基源:为远志科植物瓜子金的根及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ala japonic Houtt.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集全草,洗净,晒干。
生态环境:生长于海拔800-2100m的山坡或田梗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和台湾等地。
瓜子金 多年生草本,高15-20cm。
茎直立或斜生,绿褐色或绿色。
枝圆柱形,具纵棱,被卷曲短柔毛。
单叶互生;叶柄长约1mm,黄褐色,被短柔毛;叶纸质至近革质,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2.3cm,宽5-9mm,绿色,先端钝,基部圆形至阔楔形,全缘,反卷,两面近无毛或被短柔毛;主脉在上表面凹陷,并被卷曲短柔毛,侧脉3-5对。
花两性,总状花序与叶对生,叶腋外生;花少,长约7mm,具早落披针形小苞片;萼片5,宿存,外面3枚少,披针形,长4mm,外面被短柔毛,里面2枚大,花瓣状,卵形至长圆形,长约6.5mm,基部具爪;花瓣3,白色至紫色,基部合生,侧生花瓣长圆形,长约6mm,基部内侧被短柔毛,龙骨瓣舟状,顶端背部具条裂鸡冠状附属物;雄蕊8,长达6mm,花丝几乎全部合生成鞘,1/2以下与花瓣贴生,鞘之两侧具缘毛,花药卵形,顶孔开裂;子房倒卵形,直径约2mm,具翅,花柱肥厚,弯曲,长约5mm,柱头2,间隔位于花柱先端。
蒴果圆形,绿色,直径约6mm,具阔翅,无毛。
种子卵形,长约3mm,直径约1.5mm,黑色,密被白色短柔毛。
花期4-5月,果期5-7月。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
是一种既喜阳而又具较耐旱的植物。
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肥沃而疏松的砂质壤土上生长较好。
重粘性土栽培生长不良。
栽培技术 用种子或根状茎繁殖。
夏末秋初,种子成熟,可随采随播。
将采回的鲜果,除去果皮,即可秋播。
撒播,覆土1cm,上盖一层稻草。
第2年春开始出苗时取去稻草,并注意浇水保湿,出苗1个半月左右,当苗高15cm时,选阴雨天或每日午后移栽,行株距30cm×15cm。
根状茎繁殖,可于春、秋进行。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稍弯曲,直径可达4mm,表面黄褐色,有纵皱纹,质硬,断面黄白色。
茎少分枝,长10-30cm,灰绿色或灰棕色,被细柔毛。
叶皱缩,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3cm,宽0.5-1cm,侧脉明显,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灰绿色;叶柄短,有柔毛。
总状花序腋生,最上的花序低于茎的顶端;花多皱缩。
蒴果圆而扁,长约7mm,具较宽翅,边缘无缘毛,萼片宿存。
种子扁卵形;褐色,密被柔毛,基部有3长裂的种阜。
气微,味微辛苦。
以叶多、有根为佳。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平周壁具角质纹理,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4-6个。
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稍波状弯曲,平周壁具角质纹理,气孔极少。
非腺毛单细胞,少数有2细胞,长66-206μm,常弯曲,外壁有疣状突起,顶端常具有一凸头。
叶肉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直径20-33μm。
根含三萜皂甙,树脂,脂肪油,远志醇及四乙酸酯。
地上部分含瓜子金皂甙甲、乙、丙、丁与瓜子金皂甙I-XIX。
叶含山柰酚-3-O-6〃-O-葡萄糖甙[kaempferol-3-O-6”-gluco-sode],紫云英甙,山柰酚3-葡萄糖甙[kaempferol 3-glucoside],山柰酚3,7-二葡萄糖甙。
已开花植株的根及地上部分的5%浸液均有溶血作用。
根的溶血作用与远志根的溶血作用相当。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0.5g,置带塞试管中,加热水10ml,用力振摇1min,即生成持续性泡沫,放置30min仍不消失。
肺;胃;心经
味苦;微辛;性平
祛痰止咳;散瘀止血;宁心安神;解毒消肿。
主咳嗽痰多;跌打损伤,风湿痹痛;吐血;便血;心悸;失眠;咽喉肿痛;痈肿疮疡;毒蛇咬伤
内服:煎汤,6-15g,鲜品30-60g;或研末;或浸酒。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1.《植物名实图考》:破血,起伤,通关。
2.《分类草药性》:走表散寒。
治头风,开胃进食。
3.《中国药植志》:根:镇咳祛痰,与远志同类;全草:治蛇咬。
4.《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小儿惊风,伤风感冒。
5.《江苏植药志》:酒泡,治产后风。
6.《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除湿健胃。
治怔忡,黄疸;外疸;外用捣涂,消疮毒红肿。
7.《南宁市药物志》:清热,润燥,解毒。
治蛇伤,咳嗽,吐血,疳积,眼结膜炎。
8.《四川中药志》:止血崩;治跌打损伤,肠风下血,淋病,痨伤咳嗽。
9.《中国药植图鉴》:根为镇静、祛痰剂,能益智安神,散郁化痰,消痈肿。
治支气管炎,肺炎,咳嗽多痰,惊悸,健忘,痈疽疮肿,喉痹。
10.《江西草药》:清热解毒,活血止血。
治牙痛,下肢溃疡,白喉,子宫出血,便血,毒蛇咬伤,白膜遮睛,流脑,风湿性关节炎,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