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骨
犬科动物犬Canis familiaris L.的骨骼。
药用以四肢骨为佳,四季可收,悬挂当风处晾干。
质坚实,不甚沉重,白色或微黄色,断面不平整,骨髓不明显。
辛、咸,温。
祛风湿,强筋骨。
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腿酸软。
散剂2~3钱;酒剂1~2两。
《别录》
为犬科动物狗的骨头。
狗杀死后,剔去骨胳上的筋肉,将骨挂于当风处晾干。
不能曝晒,以免走油变色。
骨质坚实,不甚沉重,白色或微黄色,断面不平正,内心网状髓质不明显。
以四肢骨为佳。
狗骨的化学组成,因骨的种类等而有差异。
新鲜的骨约含:水分50%,脂肪16%,骨胶原12%,无机物22%。
无机物中大约一半以上是磷酸钙,次之是碳酸钙和磷酸镁;又氟化钙含率虽低,但仍是骨的重要成分。
甘,温。
①《纲目》:"甘,平,无毒。
"
②《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咸,无毒。
"
健脾和络,活血生肌。
治风湿痛,腰腿无力,四肢麻木,久痢,疮瘘,冻疮。
①《别录》:"烧灰疗下利,生肌。
"
②陶弘景:"烧屑疗诸疮瘘及妒乳痈肿。
"
③《本草拾遗》:"煎为粥,热补,令妇人有子。
"
④《蜀本草》:"主补虚,小儿惊痫,止下利。
"
⑤《纲目》:"烧灰,米饮日服,治休息久痢;猪脂调,敷鼻中疮。
"
⑥《四川中药志》:"治风湿关节痛,冷骨风痛,腰腿无力及四肢麻木。
"
内服:浸酒或烧存性研末,3~5钱。
外用:烧灰研末调敷。
①治产后烦闷不食:白犬骨烧之,捣筛,以水和服方寸匕。
②治冻疮:犬骨焙灰研末,芝麻油调涂患处。
出自《名医别录》。
药材基源:犬科动物狗的骨骼。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is familiari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宰杀后,剖开,剔去骨骼上的筋骨,将骨挂于通风处晾干,不可曝晒。
生态环境:狗的繁殖每年1-2次,仔数因品种而有所不同。
一般2-3只,多至12只。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家狗,狗是家畜之一。
体形大小毛色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的狗,体格匀称。
鼻吻部较长,眼呈卵圆形,两耳或坚或垂。
四肢科研矫健,前肢5趾,后肢4趾。
具爪,但爪不能伸缩。
尾呈环形或镰刀形。
狗为肉食性动物,因长期驯化的结果,已变为杂食性动物,其嗅觉与听觉都很灵敏,记忆力很强,奔跑迅速。
性状鉴别,全身骨骼约300块,其中头骨46块脊柱50-53块,肋骨和胸骨27块,附肢骨骼176块。
狗的头骨近似长卵形多为扁骨,其牙齿为42枚;枕骨1块,蝶状。
狗的脊柱由50-53块椎骨组成,除荐骨由3块荐椎愈合成1块骨外,其余脊椎均是分开的,颈柱7块,环椎无椎体和棘突。
枢椎椎体最长,棘突机时扁而高,呈长薄板状。
胸椎13块,椎体半圆形,各胸椎体近相等,椎体前端略凸,后端凹陷,最后胸椎棘突稍向前倾。
腰椎7块,椎体上下明显扁,荐骨3块,骨体短宽近方形。
尾椎由20-23块尾椎骨组成,前6个尾椎有完整椎弓,以后渐消失。
肋骨13对,其中真肋9对,假肋4对,肋骨体窄而厚,弯度很大。
胸骨8块,第1胸骨节最长,前端略钝圆,最后1节前阔后窄。
肩胛骨长椭圆形,两侧肩胛骨呈V字形排列。
肱骨为稍螺旋形扭转的长骨,骨体两侧稍扁。
前臂由桡骨的尺骨组成,两骨的上端和下端紧密联接,两骨之间很窄的肌间隙。
桡骨向后压扁,体部有两个弯曲,上端较小,有桡骨头呈不规则形,下端粗大,为不整齐四边形。
尺骨比桡骨长,上端较粗大,下端渐细小。
腕骨7块,掌骨5块,指骨也为5列,除第1指骨有两个骨节外,其他4指骨均由3个骨节组成。
髂骨1对,髂骨包括髂骨、耻骨和坐骨,均尾于扁骨。
股骨呈圆柱形,两髁较粗大,前后面扁平,上端有球面状肌骨头,两髁之间为一滑车面。
小腿骨包括胫骨、腓骨和髌骨。
胫、腓两骨与股骨近于等长,胫骨较粗大,与腓骨相平行,其上部骨体与胫骨之间有间隙,而下部骨体扁平,密集胫骨。
后足骨包括附骨、跖骨和趾骨。
跗骨7枚,排成2列。
跖骨与趾骨在排列上与前足的掌骨、指骨相似,趾骨多为4列,第1趾骨缺少。
狗骨的骨质坚实,不甚沉重,白色或微黄白色。
断面不平坦,骨腔内网状髓质不明显,骨质显油润。
火烧有腥臭味。
化学组成,因骨的种类等而有差异新鲜的骨约含:水分50%,脂肪16%,骨胶原12%,无机物22%,无机物中大约一半以上是磷酸钙,次之是碳酸钙和磷酸镁;又氟化钙含率虽低,但仍是骨的重要成分。
取狗骨用温水洗净泥土,闷润,刮净残余筋肉,晾干,砸成小块。
脾;肝;肾经
味甘;咸;性温
补肾暗无天日骨;祛风止痛;止血止痢;敛疮生肌;。
主内湿关节疼痛;腰腿无力;四肢麻木;崩漏带下;久痢不止;外伤出血;小儿解颅;痈肿疮瘘;冻疮
内服:浸酒或烧存性研末,每次1.5-3g 。
外用:适量,煅黄研末调敷。
1.《名医别录》:烧灰疗下利,生肌。
2.陶弘景:烧屑疗诸疮痿及妒乳痈肿。
3.《本草拾遗》:煎为粥,热补,令妇人有子。
4.《蜀本草》:主补虚,小儿惊厥,止下利。
5.《本草纲目》:烧灰,米饮日服,治休息久痢;猪脂调,敷鼻中疮。
6.《四川中药志》:治风湿关节痛,冷骨风痛,腰腿无力及四肢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