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工蜂用以填塞和光滑蜂巢的分泌物。
呈黄褐色或黑褐色,具粘性,有芳香气味。
辛、温。
软化角化组织、止痛。
用于鸡眼、胼胝、寻常疣。
外用适量,涂敷患处。
江西《中草药学》
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所分泌的黄褐色或黑褐色的粘性物质。
在暖和季节每隔十天左右开箱检查蜂群时刮取,刮取后紧捏成球形,包上一层蜡纸。
放入塑料纸袋内,置凉爽处收藏。
含树脂约50~60%,蜂蜡30%,芳香挥发油10%和一些花粉等夹杂物。
①《中华皮肤科杂志》:"治鸡眼、肼胝、跖疣和寻常疣。
"
②《东北动物药》:"治恶性肿瘤和创伤有效。
"
③江西《中草药学》:"保护肉芽组织,利于伤口愈合,对皲裂亦有疗效。
"
治鸡眼:蜂胶适量。
先将患部用热水浸泡,并以刀片削去表层病变组织,然后将一小块比病变范围稍大的小饼状蜂胶紧贴患处,用胶布或洁净布条数层固定。
约六、七天后鸡眼从它的穴窝中自行脱落,此后还需再贴上药六、七天,待患处皮肤长好为止。
:240~241,1959)
出自江西《中草药学》。
药材基源:为蜜蜂科动物中华蜜蜂等修补蜂巢所分泌的黄褐色或黑褐色的粘性物质。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pis cerana Fabr
采收和储藏:在暖和季节每隔10天左右开箱检查蜂群时刮取,刮取后紧捏成球形,包上一层蜡纸,放入塑料纸袋内,置凉爽处收藏。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
1.中华蜜蜂,蜂群由工蜂、蜂王及雄蜂组成。
工蜂全体被黄褐色毛。
头略呈三角形。
胸部3节。
翅2对,膜质透明。
足3对,有采集花粉的构造。
腹部圆锥状,有毒腺和螫针。
腹下有蜡板4 对,内有蜡腺,分泌蜡质。
蜂王体最大,翅短小,腹部特长,生殖器发达,专营生殖产卵。
雄蜂较工蜂稍大,头呈球形,尾无毒腺和螫针,足上无采贮花粉构造,腹无蜡板及蜡腺。
2.意大利蜜蜂,体似中华蜜蜂,但较之为大。
性状鉴别,本品为树脂状团块,黄褐色或灰褐色,具芳香气味,有粘住,低温下变硬、变脆,加热可熔化。
易溶于丙酮、苯、20%氢氧化钠溶液及乙醇。
蜂胶含树脂约50%-60%,蜂蜡30%芳香挥发油10%和一些花粉等夹杂物。
主要有黄酮类、酚类、内酯、香豆精类、醛、酮、甾类化合物,还含有维生素B1、烟酸、维生素A原和多种氨基酸、糖、多糖等,及必需元素34种:氧、碳、氢、钙、磷、氮、钾、硫、钠、氯、镁、铁、钴、铜、钼、氟、铝、锡、硅、砷、硒、钛、钒、铬、镍、钡、锆、锑、镉、银、铅、锶等。
杨树型蜂胶含黄酮有:白杨素,杨芽素,山姜英杰酮醇等;桦树型蜂胶含有: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对-甲氧基苯甲酸,对-香豆酸,北美乔松黄烷酮,樱花素,5-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芹菜素,刺槐素,山柰素,鼠李柠檬素,3,5-二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岳桦素,4,5,7-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柳穿鱼素,桦木酚,5,7-二羟基-3,4,6-三甲氧基黄酮,异鼠李素,3-甲基鼠李素,山柰酚,乙酰氧基-a-桦木烯醇等。
蜂胶还含对-香豆醇苯甲酸酯,高良姜素,咖啡酸酯,咖啡酸,肉桂酸,姜黄素,槲皮素,生松黄烷酮等。
苏联蜂胶含挥发油:α桦木烯醇,α-甜没药萜醇,苯甲醇,2,5-二甲氧基苯甲醇,肉桂醇,桦柏醇,苯甲醛,邻-香豆醛,松柏醛,苯甲酸,茴香酸,水杨酸甲酯,环已醇苯酸酯,环已二醇苯酸酯,松柏醇苯酸酯,异香草醛,对-香豆醇香草酸酯,萘,苯乙烯醚, 对-甲氧基苯乙烯醚。
肝;脾经
味微甘;性平
润肤生肌;消炎止痛。
主胃溃疡;口腔溃疡;宫颈糜烂;带状疱疹;牛皮屑;银屑病;皮肤裂痛;鸡眼;烧烫伤
外用:适量,制成酊剂或软膏涂敷。
内服:制成片剂或醇浸液,1-2g。
治鸡眼: 蜂胶适量。
先将患部用热水浸泡,并以刀片削去表层病变组织,然后将一小块比病变范围稍大的小饼状蜂胶紧贴患处,用胶布或洁净布条数层固定。
约六、七天后鸡眼从它的穴窝中自行脱落,此后还需再贴上药六、七天,待患处皮肤长好为止。
〔《中华皮肤科杂志》:240~241,1959〕
1.《中华皮肤科杂志》:治鸡眼、胼胝、疣和寻常疣。
2.《东北动物药》:治恶性肿瘤和创伤有效。
3.江西《中草药学》:保护肉芽组织,利于伤口愈合,对皲裂亦有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