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的花。
夏季花盛开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甘,温。
有小毒。
孕妇忌服。
活血通经,祛风止痛,外用解毒。
用于闭经,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性关节炎,痈疖疔疮,蛇咬伤,手癣。
1~2钱;外用适量,鲜花捣烂敷患处。
全草在南方地区作透骨草用。
金凤花,灯盏花,好女儿花,指甲花,海莲花,指甲桃花,金童花,竹盏花。
《救荒本草》
凤仙花科植物风仙的花蕾。
开花期间,每日下午采收,拣去杂质,晾干。
一般认为以红、白二色者入药较佳。
甘微苦,温。
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
,
②《纲目》:"甘,温,无毒。
"
③《本草汇言》:"味苦,气寒,有毒。
"
④《本草正》:"味微苦,性微温。
"
祛风,活血,消肿,止痛。
治风湿偏废,腰胁疼痛,妇女经闭腹痛,产后瘀血未尽,跌打损伤,痈疽,疔疮,鹅掌风,灰指甲。
①《滇南本草》:"治小儿脓耳。
"
②《纲目》:"活血消积。
治蛇伤,腰胁引痛。
"
③《本草求原》:"治偏废。
"
④《天宝本草》:"治鼻血不止。
"
⑤《西藏常用中草药》:"通经活血,利尿。
治经闭腹痛,产后瘀血不尽,下死胎,小便不利,疔毒痈疽。
"
内服:煎汤,0.5~1钱;研末或浸酒。
外用:捣汁滴耳、捣敷或煎水熏洗。
①治风湿卧床不起:金凤花、柏子仁、朴硝、木瓜,煎汤洗浴,每日二、三次。
内服独活寄生汤。
②治腰胁引痛不可忍者:凤仙花,研饼,晒干,为末,空心每酒服三钱。
③治跌扑伤损筋骨,并血脉不行:凤仙花三两,当归尾二两,浸酒饮。
④治骨折疼痛异常,不能动手术投接,可先服本酒药止痛:干凤仙花一钱,泡酒,内服一小时后,患处麻木,便可投骨。
⑤治蛇伤:凤仙花,擂酒服。
⑥治百日咳,呕血,咯血:鲜凤仙花七至十五朵,水煎服,或和冰糖少许炖服更佳。
⑦治白带:凤仙花五钱,墨鱼一两。
水煎服,每日一剂。
⑧治鹅掌风:鲜风仙花外擦。
⑨治灰指甲:白凤仙花捣烂外敷。
西藏地区使用的风仙花,其植物形态为锐齿凤仙花,分布西藏、云南等地。
金凤花、灯盏花、好女儿花、指甲花、海莲花、指甲桃花、金童花、竹盏花
出自《救荒本草》
药材基源: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mpatiens balsamin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开花时采收,鲜用或阴、烘干。
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凤仙花 一年生草本,高40-100cm。
茎肉质,直立,粗壮。
叶互生;叶柄长约1-3cm,两侧有数个腺体;叶片披针形,长4-12cm,宽1-3cm,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锐锯齿,侧脉5-9对。
花梗短,单生或数枚簇生叶腋,密生短柔毛;花大,通常粉红色或杂色,单瓣或重瓣;萼片2,宽卵形,有疏短柔毛;旗瓣圆,先端凹,有小尖头,背面中肋有龙骨突;翼瓣宽大,有短柄,2裂,基部裂片近圆形,上部裂片宽斧形,先端2浅裂;唇瓣舟形,被疏短柔毛,基部突然延长成细而内弯的距;花药钝。
蒴果纺锤形,熟时一触即裂,密生茸毛。
种子多数,球形,黑色。
西藏地区使用的凤仙花,其原植物为锐齿凤仙花ImpatiensargutaHook.F.EtThoms.,分布西藏、云南等地。
花含各种花色甙,由此分得矢车菊素、飞燕草素、蹄纹天竺素、锦葵花素。
又含山柰酚、槲皮素,以及一种萘醌成分。
1.对癣菌作用:凤仙花的鲜花汁,对红色表皮癣菌,堇色毛癣菌及腹股沟表皮癣菌,专夫曼高尔夫表皮癣菌均有抑制作用。
2.对细菌抑制作用:本品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和痢疾也有不同的抑制作用。
拣去杂质,筛去灰屑、备用。
味甘;苦;性微温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解毒杀虫。
主风湿肢体痿废;腰胁疼痛;妇女闭腹痛;产后瘀血未尽;跌打损伤;骨折;痈疽疮毒;毒蛇咬伤;白带;鹅掌风;灰指甲
内服:煎汤,1.5-3g,鲜品可用至3-9g;或研末;或浸洒。
外用:适量,鲜品研烂涂;;或煎水洗。
外洗方《扶寿精方》:风湿证;凤仙花散剂《本草纲目》:腰胁引痛不可忍者。
兰台集选方《兰台集》:跌仆伤损骨,血脉不行者
1.《滇南本草》:治小儿脓耳。
2.《纲目》:活血消积。
治蛇伤,腰胁引痛。
3.《本草求原》:治偏废。
4.《天宝本草》:治鼻血不止。
5.《西藏常用中草药》:通经活血,利尿,治经闭腹痛,产后瘀血不尽,下死胎,小便不利,疔毒痈疽。
6.《本草汇言》:凤仙花,活血气,利筋脉之药也。
李氏方治腰胁引痛不可忍,因瘀血为患者宜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