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乌龟[云南]、地乌龟、白地胆、荷叶暗消
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地不容Stephania delavayi Diels,以块根入药。
四季均可采,以秋季采为佳,洗净切片,晒干用。
或煮2小时,去皮晒干,研粉备用。
注:桐叶千金藤Stephania hernandifoli Walp.;短蕊千金藤Stephania brachyandra Diels;在有些地区与地不容同样入药。
苦,寒。
有小毒。
孕妇及体弱者忌服。
用量过大会引起呕吐。
清热解毒,利湿,止痛。
用于胃痛,腹痛,急性肠胃炎,风湿性关节炎,疟疾;外用治痈疖肿毒,湿疹。
1~2钱,水煎服,或研粉每次2~5分,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外用适量,研粉调蜂蜜或鸡蛋清敷患处,或煎水外洗。
解毒子,地不荣,地芙蓉,乌龟梢、金丝荷叶,地乌龟,金线吊乌龟、山乌龟、地胆,抱母鸡、一文钱、荷叶暗消、乌龟抱蛋,金不换。
《唐本草》
为防己科植物地不容的块根。
喜生于石灰岩区、篱落间或多石小山及多刺灌木丛中,分布云南及四川等地。
多年生秃净草质藤本,长达数米。
块根盘状,皮层厚、暗灰褐色,表面粗糙,肉黄白色,坚厚,粉质。
茎上部缠绕,圆筒形,或略具角棱,红色,密布淡绿色细点;下部多埋地中,木质化,灰褐色,多瘤节。
叶革质,盾状着生,近圆形,先端钝圆、微凹,有一小尖突,基部略呈截形,或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略有光泽,下面淡绿白色;叶柄纤细,红色,长8厘米以上。
花单性,异株;花序腋生,由少数小聚伞花序集合而成平顶状伞形花序;花暗紫色,具白粉,细小;雄花萼片5~6,倒卵形,先端尖;花瓣3~5,长不及萼片之半,阔倒楔状圆形;雄蕊合生成盾状,聚药雄蕊,黄色;雌花序外部的花具1倒卵形的萼片及2~3片同色短楔形之花瓣,内部花多数仅具花瓣,心皮单一,柱头5~7裂,基部有1绿色圆形之腺盘。
核果圆形,由绿色而红色;种子环状,白色。
花期5~6月。
果期8~9月。
全草含生物碱0.4~0.7%,块根含生物碱2.2%,系地不容碱和16-氧地不容碱。
苦、辛,寒,有毒。
①《唐本草》:"味苦,大寒,无毒。
"
②《云南中草药选》:"辛苦,凉,有小毒。
"
内服宜慎。
①《滇南本草》:"气血虚者禁忌。
"
②《滇南本草图说》:"热毒采其叶贴患处,若服即中其毒,慎之。
"
清热解毒,消痰,截疟,止痛。
治痈疽肿毒,喉闭,疟疾,胃痛。
①《唐本草》:"主止烦热,辟瘴疠,利喉闭及痰毒。
"
②《滇南本草》:"截疟,吐痰,倒食。
"
③《南岳总胜集》:"取汁同雄黄末调服之,大解蛇毒,以其滓敷伤处。
"
④《纲目》:"消痰降火,利咽喉,退目赤。
"
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内服:煎汤,0.5~1钱;或研末2~5分。
①治痈疽疔毒发背、无名肿毒,不出头者:地不荣,用鸡蛋清调搽,留顶,一夜即出头。
出头后,切勿妄敷。
②治热毒攻眼,头痛眉痛,壮热不止:解毒子、木香、川大黄各三分。
为末,浆水调膏摊贴,干即易之。
③治胃痛,气胀腹痛:地不容根研末,每用五分,姜汤送下。
④催吐:地不容根,生用一至三钱,水煎服。
⑤治急性肠胃炎:地不容根干粉二至三分,吞服。
⑥治神经衰弱:地不容根一钱,煎服。
⑦治疟疾:地不容末五分,开水送服,或水煎服。
治疗胃痛:取地不容块根研粉压片,每片0.3克,每次2~4片,日服3次。
48例胃痛患者服后均有止痛效果。
此外,尚有同属植物短芯千斤藤,功用与本种相似。
地芙蓉、乌龟梢、金丝荷叶、地乌龟、金线吊乌龟、山乌龟、地胆、抱母鸡、一文钱、荷叶暗消、乌龟抱蛋、金不换。
出自《唐本草》《滇南本草》:地不容,吐痰甚于常山、白垩,恐伤人命。
常山吐痰,有转达之能,地不容无转达之能,故尔忌用。
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地不容和去南地不容等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tephania epigaea H.S.Lo[S.delavayi Diels]2.Stephania yunnanensis H.S.Lo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去除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生态环境:1.生于山地灌木丛中、林缘或岩石缝等处。
2.生于湿热河浴的石灰岩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贵州、云南及四川南部等地。
2.分布于云南。
地不容 多年生草质落叶藤本,长达数米;全株无毛。
块根硕大,扁球形,直径右达30cm,外皮暗灰褐色,通常露于地面。
茎下部稍木质化,嫩枝稍肉质,常紫红色,干时显直线纹。
叶互生;叶柄长4-6cm,有时达11cm,盾状着生于距叶片基部1-2cm处;叶片遍圆形或近圆形,长3-5(-7.5)cm,宽5-6.5cm,先端圆或偶有小突尖,基部略圆,全缘,上面深绿色,略有光泽,下面呈白粉状;掌状脉向上的5条,向下的5-6条,纤细,纸质。
花小,单性,雌雄异株;雄株为单伞形聚伞花序,总花序梗长1-4cm,有时有5mm,簇生数个至10多个小聚伞花序,每个聚伞花序有2-7朵;雄花:萼片6,排成2轮,卵形或椭圆形状卵形,长1.5-1.6mm;先端短尖或短渐尖,花瓣3,紫色,稍肉质,阔楔形或近三角形,长约0.7mm,内面无腺体;雌株为单伞形聚伞花序,但较紧密,总花序梗长1-3cm;花被左右对称,萼片1,倒卵形或匙状倒卵形,长0.8-0.9mm,生于花的一侧;花瓣1或有时2,倒卵形,长0.8-1mm;子房倒卵形。
核果红色,倒卵形,果梗短,肉质;内果皮长6-7mm,宽约5mm,背部有2行小横肋状雕纹,每行16-20条,胎座迹不穿孔。
花期5-6月,果期6-8月。
2.支南地不容 多年生草质藤本,长2-3.5cm。
块根大。
块根大。
茎枝稍粗,枝、叶折断有紫红色汁液渗出。
叶互生;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或较长;叶片三角状圆形或三角状扁圆形,长3.5-11.5cm,宽4-12.5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近平截或微凹;掌状脉9-10条,网状脉稍明显,薄纸质。
花小,单性,雌雄异株;雄株为复伞形聚伞序,总花序梗长3-6.5cm,纤细,伞梗8-10余个,长1-2cm,甚细;雄花:萼片6,具紫色斑纹,排成2轮,外轮倒枝披针形或倒卵形,长1.2-1.6mm,宽0.4-0.5mm,内轮有爪,上部瓣片近菱形,长2-2.2mm,宽达1.4mm;花瓣3,橙色具紫色条纹,阔楔形,长0.8-1.3mm,宽1.5-1.8mm,稍肉质,内面近中部有2个大腺体;雄蕊柱长0.8-1mm。
雌株果序为复伞形,总果序梗长4-7cm,序梗稍纤细,伞梗多达10余个,长短不齐,长1-3cm。
核果宽倒卵形,内果皮长5-5.6mm,背部有4行短柱状雕纹,先端膨大呈头状,每行15-17颗,胎座迹近正中穿孔。
花期5-6月,果期6-9月。
性状鉴别 地不容 块根类球形或扁球形,直径4-20cm,表面棕褐色,有不规则皱纹,凹凸不平。
商品多为横切或纵切片,一般直径2-7cm,厚0.3-1cm。
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灰黄色,隐约右见筋脉纹环状排列,呈同心圆状。
气微,味苦。
云南地不容 块根略扁球形,直径4-18cm,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有不规则皱纹,可见突起的类圆形皮孔。
商品切片直径2-6cm,厚3-5mm,卷曲不平。
折断面黄色或灰黄色,略可见筋脉纹环状排列,呈同心圆状。
向微,味苦。
显微鉴别 块根横切面:地不容 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
皮层外侧有单个或成群的石细胞散在,石细胞椭圆形、类圆形或类方形,短径17-52μm,长径35-140μm,壁厚4-14μm。
中柱占根的大部分,有多数外韧型三生维管束环状排列呈数轮;导管直径21-52μm。
本品薄壁细胞含多数草酸钙棒状结晶或方晶,方晶长7-18μm,宽7-12μm;并含淀粉粒,单粒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33μm,脐点裂缝状或点状,复粒由2分粒组成。
云南地不容 皮层外侧有细胞2-20个成群散在,大多类圆形,直径42-87μm,壁厚,有的呈长条形或类长方形,长径77-245μm,短径35-49μm,少数石细胞较薄本品薄壁细胞含针晶及棒晶,长7-17μm;淀粉粒单粒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10μm,脐点少数呈点状。
地不容含轮环藤宁碱,头花千金藤碱,左旋箭毒碱,异紫堇定,荷包牡丹碱,青藤碱,橄榄形暗罗醇碱,小檗胺,异谷树碱,黄心树宁碱。
云南地不容块根含青风藤碱,左旋四氢掌叶防已碱,右旋光千金藤碱,左旋光千金藤定碱,左旋紫堇达明碱,千金藤碱,掌叶防已碱,及斑点亚洲罂粟碱。
其中青风藤碱的含量为0.48%,左旋四氢掌叶防已碱为0.51%,右旋光千金藤碱为0.10%,去氢紫堇达明碱为0.02%。
此外尚含头花千金藤碱。
1.升白作用:从地不容中分得成分头花千金藤碱,其盐酸盐给小鼠20mg/只腹腔注射、狗100mg/只肌内注射,对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升提作用;给狗100mg/只或20mg/只静脉注射,对60Coγ射线引起的白细胞减少也有对抗作用。
2.毒性:千金藤素游离碱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260mg/kg。
1.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10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盐酸4ml溶解,滤过。
取滤液1ml,加改良碘化铋钾试液2滴,产生大量橙色沉淀。
另取滤液1ml,加碘化汞钾试液2滴,产于大量黄白色沉淀。
加改良碘化铋钾试液,发生大量橙色沉淀;加碘化汞钾试液,产生大量黄白色沉淀。
2.块片的新断面世界形或粉末,置紫外光灯下观察:地不容显淡亮色荧光;云南地不容显淡蓝色并有黄色荧光点。
3.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4g, 加0.1%硫酸80ml冷浸,放置过夜,滤过,将滤液倾入经预处理过的苯乙烯磺酸钠型树脂柱,调节适度的流速,缓缓流出。
样品液流完以后,将树脂倒出,用蒸馏水洗数次,滤去水分,置盘中干燥。
加入适量10%氨水碱化,静置20min,置索氏提取器中,加氯仿回流洗脱,氯仿液用水洗至中性,加无水硫酸钠少量,滤过。
滤液蒸干,加氯仿1ml溶解,此液代表脂溶性总生物碱。
上述用氯仿回流过的树脂挥尽氯仿后,加乙醇回流洗脱,收集乙醇液减压蒸干,加甲醇1ml溶解,此液代表水溶性总生物碱。
吸取供试液0.6μl, 另以高阿罗莫宁碱、异粉防己碱、小檗胺、轮环藤宁碱、头花千金藤碱、木兰花碱、轮环藤酚碱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碱性硅胶G薄层板上。
脂溶性总生物碱部分用氯仿一甲醇,水溶性生物碱部分用氯仿一甲醇一氨水作展开剂,展开18m,在紫外光灯下观察斑点情况;另用改良碘化铋钾一碘化钾混合试液显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肺;胃;肝经
苦;寒;有毒
内服宜慎。
1.《滇南本草》:气血虚者禁忌。
2.《滇南本草图说》:热毒采其叶贴患处,若服即中其毒,慎之。
涌吐痰食品店;截疟;解疮痛。
主疟疾;食积腹痛;痈肿疔毒
内服:煎汤,1.5-3g;研末,0.5-1g。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
1.《唐本草》:主止烦热,辟瘴疠,利喉闭及痰毒。
2.《滇南本草》:截疟,吐痰,倒食。
3.《南岳总胜集》:取汁同雄黄末调服之,大解蛇毒,以其滓敷伤处。
4.《纲目》:消痰降火,利咽喉,退目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