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蚕豆Vicia faba L.,以花、果实、豆荚、叶、梗入药。
全国各地均栽培。
叶含有N-氨基-甲醇-2甘氨酸及有机酸。
新鲜叶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等。
花:甘,凉。
花:凉血止血,止带降压。
主治咯血,吐血,便血,白带,高血压病。
用量0.5~1两。
豆:健脾利湿。
主治脚气水肿。
用量2~3两。
豆荚:敛疮。
主治天疱疮,脓疱疮,烧烫伤。
外用炒炭研末,用麻油调敷患处。
梗:止血止泻。
主治各种内出血,腹泻。
用量1两,水煎服或干粉1钱吞服,每日3次。
叶:解毒。
主治蛇咬伤。
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佛豆,胡豆,南豆,马齿豆,竖豆、仙豆、寒豆、湾豆,罗泛豆,夏豆。
《救荒本草》
为豆科植物蚕豆的种子。
夏季豆荚成熟呈黑褐色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扬净后再晒干。
通常栽培于田中或田岸旁。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植。
一年生草本,全体无毛,高30~180厘米。
茎直立,不分枝,方形,中空,表面有纵条纹。
双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基部两侧具大而阴显的半箭头状托叶,先端尖,边缘白色膜质,具疏锯齿,基部下沿呈尖耳状;小叶2~6个,椭圆形或广椭圆形乃至矩形,长5~8厘米,阔2.5~4厘米,先端圆形,具细尖,全缘,基部楔形;顶端小叶中央有很不发达的狭线形卷须。
花1至数朵,腋生于极短的总花梗上;萼钟状,无毛,长约1厘米,先端5裂,裂片狭披针形,上面2裂片稍短;花冠蝶形,旗瓣白色,有淡紫色脉纹,倒卵形,长约3.5厘米,先端圆而有一短尖头,基部渐狭;翼瓣边缘白色,中央有黑或紫色大斑,椭圆形,长约1.8厘米,顶端圆形,基部作耳状三角形,一侧有爪;龙骨瓣白绿色,三角状半圆形而作掌合状,长约5毫米,基部耳状,一侧亦有爪;雄蕊10,2体;雌蕊1,子房无毛、无柄,花柱细,顶端背部有一丛白色1C毛。
荚果长圆形,稍扁,大而肥厚,长5~10厘米,阔约2厘米。
种子矩圆形而扁。
花期3~5月。
种子含巢菜碱甙0.5%,蛋白质28.1~28.9%,及磷脂、胆碱、哌啶酸-2,尚含植物凝集素。
巢菜碱甙是6-磷酸葡萄糖的竞争性抑制物,为引起蚕豆黄病发作的原因之一。
极少数人在食入蚕豆或吸入其花粉后,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症状有血色素尿、休克、乏力、眩晕,胃肠紊乱及尿胆素的排泄增加;更重者有苍白、黄疸、呕吐、腰痛、衰弱。
一般吃生蚕豆后5~24小时后即发生,但有时食炒热的也可发生。
如系吸入其花粉,则发作更快。
发生蚕豆黄病的原因,是少数人有一种先天性的生化缺陷,即其血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因而其还原型的谷胱甘肽含量也很低,在巢菜碱甙侵入后,可发生血细胞溶解。
将巢菜碱甙混于食物中饲喂大鼠或小鸡可抑制其自然生长。
有人还认为,除巢菜碱甙外,蚕豆中还有其他因子也能引起类似的溶血作用。
根含5羟-尿嘧啶,为一种代谢拮抗剂,并含有2,6-二胺嘌呤,可抑制乳酸杆菌,此种抑制可被腺甙所翻转;上述物质可使骨髓耗竭,并伤害犬及大鼠结肠、空肠的上皮细胞,是-种致癌物质。
DAP之作用并非通过戊糖核酸,而是由于干扰了腺甙、胍的基本代谢功能所致。
入脾、胃经。
①《本草求真》:"入脾、胃。
"
②《本草再新》:"心、脾二经。
"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
甘,平。
①《纲目》:"甘微辛,平,无毒。
"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咸辛,平,无毒。
"
《本经逢原》:"性滞,中气虚者食之,令人腹胀。
"
健脾,利湿。
治膈食,水肿。
①汪颖《食物本草》:"快胃,和脏腑。
"
②《本草从新》:"补中益气,涩精,实肠。
"
③《湖南药物志》:"健脾,止血,利尿。
"
内服:煎汤或研末。
外用:捣敷。
①治膈食:蚕豆磨粉,红糖凋食。
②治水胀,利水消肿:虫胡豆一至八两。
炖黄牛肉服。
不可与菠菜同用。
③治水肿:蚕豆二两,冬瓜皮二两,水煎服。
④治秃疮:鲜蚕豆捣如泥,涂疮上,于即换之。
如无鲜者,用干豆以水泡胖,捣敷亦效。
佛豆、胡豆、南豆、马齿豆、竖豆、仙豆、寒豆、秬豆、湾豆、罗泛豆、夏豆、罗汉豆、川豆。
出自《救荒本草》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蚕豆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cia faba L.
采收和储藏:夏季果实成熟呈黑褐色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扬净后再晒干。
或鲜嫩时用。
生态环境:通常栽培于田中或田岸旁。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广为栽培。
蚕豆 越年或一年生草本,高30-180cm。
茎直立,不分枝,无毛。
偶数羽状复叶;托叶大,半箭头状,边缘白色膜质,具疏锯齿,无毛,叶轴顶端具退化卷须;小叶2-6枚,叶片椭圆形或广椭圆形至长形,长4-8cm,宽2.5-4cm,先端圆形或钝,具细尖,基部楔形,全缘。
总状花序腋生或单生,总花梗极短;萼钟状,膜质,长约1.3cm,5裂,裂片披针形,上面2裂片稍短;花冠蝶形,白色,具红紫色斑纹,旗瓣倒卵形,先端钝,向基部渐狭,翼瓣椭圆形,先端圆,基部作耳状三角形,一侧有爪,龙骨瓣三角状半圆形,有爪;雄蕊10,二体;子房无柄,无毛,花枝先端背部有一丛白色髯毛。
荚果长圆形,肥厚,长5-10cm,宽约2cm。
种子2-4颗,椭圆形,略扁平。
花期3-4月,果期6-8月。
性状鉴别 种子扁矩圆形,长1.2-1.5cm,直径约1cm,厚7mm。
种皮表面浅棕褐色,光滑,做有光泽,两面凹陷;种脐位于较大端,褐色或黑褐色。
质坚硬,内有子叶2枚,肥厚,黄色。
气微,味谈,嚼之有豆腥气。
种子含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半乳糖基甘油二酯和磷脂。
尚含胆碱,哌啶-2-酸,腐胺,精味,精胺,去甲精胺,抗坏血酸,巢菜碱甙和伴巢菜碱甙。
根含延胡索酸,白桦脂醇,D-甘油酸和聚β-羟基丁酸。
极少数人在食入蚕豆或吸入其花粉后,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症状有血色素尿、休克、乏力、眩晕、胃肠紊乱及尿胆素的排泄增加;更重者有苍白、黄疸、呕吐、腰痛、衰弱。
一般吃生蚕豆后5-24小时后即发生,但有时食炒熟的也可发生。
如系吸入其花粉,则发作更快。
发生蚕豆黄病的原因,是少数人有一种先天性的生化缺陷,即其血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因而其还原型的谷胱甘肽含量也很低,在巢菜碱甙侵入后,可发生血细胞溶解。
将巢菜碱甙混于食物中饲喂大鼠或小鸡可抑制其自然生长。
有人还认为,除巢菜碱甙外,蚕豆中还有其他因子也能引起类似的溶血作用。
根含5羟-尿嘧啶,为一种代谢拮杭剂,并含有2,6-二胺嘌呤,可抑制乳酸杆菌,此种抑制可被腺甙所翻转:上述物质可使骨髓耗竭,并伤害犬及大鼠结肠、空肠的上皮细胞,是一种致癌物质。
DAP之作用并非通过戊糖核酸,而是由于干扰了腺甙、胍的基本代谢功能所致。
脾;胃;心经
味甘;微辛;性平
《本经逢原》: 性滞,中气虚者食之,令人腹胀。
健脾利水;解毒消肿。
主膈食;水肿;疮毒
内服:煎汤,30-60g;或研末;或作食品。
外用:适量,捣敷;或烧灰敷。
①治膈食:蚕豆磨粉,红糖调食。
②治水胀,利水消肿:虫胡豆一至八两。
炖黄牛肉服。
不可与菠菜同用。
③治水肿:蚕豆二两,冬瓜皮二两。
水煎服。
④治秃疮:鲜蚕豆捣如泥,涂疮上,干即换之。
如无鲜者,用干豆以水泡胖,捣敷亦效。
]1. 汪颖《食物本草》:快胃,和脏腑。
2.《本草从新》:补中益气,涩精,实肠。
3.《湖南药物志》;健脾,止血,利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