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头草、狭叶韩信草、牙刷草、四方马兰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on [S. rivularis Wall]的干燥全草。
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洗净,晒干。
本品长15~35cm,无毛或花轴上疏被毛。
根纤细。
茎丛生,较细,方柱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绿色。
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三角状卵形或披针形,长1。
5~3cm,宽0。
5~1cm;先端钝,基部宽楔形,全缘或有少数不明显的钝齿;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灰绿色。
花单生于茎枝上部叶腋,花萼裂片钝或较圆;花冠二唇形,棕黄色或浅蓝紫色,长约1。
2cm,被毛。
果实扁球形,浅棕色。
气微,味微苦。
置干燥处。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
归肺、肝、肾经。
辛、苦,寒。
清热解毒,化瘀利尿。
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水肿,黄疸。
15~30g;鲜品30~60g。
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本品原用于毒蛇咬伤及疮痈肿毒等症;近年来在临床上用于肝炎、肝肿大、肝硬化腹水、癌肿及吐血损伤出血等症。
用于肺癌,常与蜀羊泉、寻骨风、鱼腥草等配合应用;用于胃肠道癌症,常与白花蛇舌草、石见穿、八月礼、半边莲等同用。
通经草、紫连草、并头草,牙刷草,小韩信草、水韩信,小耳挖草,溪边黄芩、金挖耳,野夏枯草、方草儿、半向花、半面花、偏头草、四方草,耳挖草,小号向天盏、虎咬红、再生草,赶山鞭,狭叶向天盏。
《江苏植药志》
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全草。
开花时采收,去根,鲜用或晒干。
生长于池沼边、田边或路旁潮湿处。
分布江苏、广西、广东、四川、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贵州、云南、台湾、河南等地。
产江苏、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半枝莲,又名:狄叶韩信草。
多年生草本。
根须状。
茎直立,四棱形,高15~50厘米。
叶对生;卵形至披针形,长约7~32毫米,宽4~15毫米,基部截形或心脏形,先端钝形,边缘具疏锯齿;茎下部的叶有短柄,顶端的叶近于无柄。
花轮有花2朵并生,集成顶生和腋生的偏侧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上面及边缘有毛,背面无毛;花柄长1~15毫米,密被粘液性的短柔毛;花萼钟形,顶端2唇裂,在花萼管一边的背部常附有盾片;花冠浅蓝紫色,管状,顶端2唇裂,上唇盔状、3裂,两侧裂片齿形,中间裂片圆形,下唇肾形;雄蕊4,2强,不伸出;子房4裂,花柱完全着生在子房底部,顶端2裂。
小坚果球形,横生,有弯曲的柄。
花期5~6月。
果期6~8月。
干燥全草,叶片多已脱落,为带有花穗的茎与枝,长15~25厘米,四棱形,表面黄绿色或紫棕色,光滑,质柔软,折断面纤维状,中空;残留的叶片深黄绿色,多破碎不全,皱缩卷曲,质脆而易脱落;花穗着生在枝端,黄绿色。
臭微弱,味微咸苦。
全草含生物碱、黄酮甙、酚类、甾体。
用美蓝试管法筛选试验,对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血细胞有很轻度的抑制作用;于细胞呼吸器法筛选实验,对上述白血病血细胞的抑制率大于75%。
辛,平。
①《广西药植图志》:"味辛微腥,性平,无毒。
"
②《南宁市药物志》:"甘,平,无毒。
"
③《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性平,味辛微苦,无毒。
"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微苦,凉。
"
血虚者不宜,孕妇慎服。
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定痛。
治吐血,衄血,血淋,赤痢,黄疸,咽喉疼痛,肺痈,疔疮,瘰疬,疮毒,癌肿,跌打刀伤,蛇咬伤。
①《南京民间药草》:"破血通经。
"
②《广西药植图志》:"消炎,散瘀,止血。
治跌打伤,血痢。
"
③《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止痛。
治跌打,刀伤,疮疡。
"
④《泉州本草》:"清热,解毒,祛风,散血,行气,利水,通络,破瘀,止痛。
内服主血淋,吐血,衄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痈疽,疔疮,无名肿毒。
"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
治癌见到改善症状的效果;阑尾炎,肝炎。
"
⑥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治食道癌、胃癌、子宫癌。
"
内服:煎汤,0.5~1两;或捣汁。
外用:捣敷。
①治吐血、咯血:鲜狭叶韩信草一至二两,捣烂绞汁,调蜜少许,炖热温服,日二次。
②治尿道炎,小便尿血疼痛:鲜狭叶韩信草一两,洗净,煎汤,调冰糖服,日二次。
③治热性血痢:小韩信草二两,煎服。
④治痢疾:鲜狭叶韩信草三至五两,捣烂绞汁服;或干全草一两,水煎服。
⑤治肝炎:鲜半枝莲五钱,红枣五个。
水煎服。
⑥治胃气痛:干狭叶韩信草一两,和猪肚或鸡一只,水、酒各半炖热,分二、三次服。
⑦治咽喉肿痛:鲜狭叶韩信草八钱,鲜马鞭草八钱,食盐少许。
水煎服。
⑧治咽喉炎、扁桃体炎:半枝莲、鹿茸草、一枝黄花各三钱。
水煎服。
⑨治肺脓疡:半枝莲、鱼腥草各一两。
水煎服。
⑩治蛇头疔、淋巴腺炎:鲜狭叶韩信草-至二两,调食盐少许,捣烂外敷。
⑾治淋巴结核:半枝莲二两,水煎服。
或半枝莲、水龙骨各一两,加瘦猪肉适量,煮熟,吃肉和汤。
⑿治背痈:鲜半枝莲根捣烂外敷。
要留出白头,一天敷二次。
另取全草一两,水煎服,服四、五次即可排脓。
排脓后,用根捣汁滴入孔内,并用纱布包扎,一天换二次。
⒀治癌症:半枝莲、蛇葡萄根各一两,藤梨根四两,水杨梅根二两,白茅根、凤尾草、半边莲各五钱。
水煎服。
⒁治跌打损伤:小韩信草捣烂,同酒糟煮热敷。
⒂治一切毒蛇咬伤:鲜狭叶韩信草,洗净捣烂,绞汁,调黄酒少许温服,渣敷患处。
⒃治毒蛇咬伤:鲜半枝莲、观音草各-至二两,鲜半边莲、鲜一包针各四至八两。
水煎服。
另取上述鲜草洗净后加食盐少许,捣烂取汁外敷。
用于癌瘤:取半枝莲1两,水煎两次,上、下午分服,或代茶。
据36例食管癌、肺癌患者的观察,用药后部分患者有近期症状的改善,但尚未见有根治疗效。
另有用半枝莲、白英各1两,水煎服,每日1剂。
用于肺癌,对改善症状亦有一定效果。
狭叶韩信草、通经草、紫连草、并头草、牙刷草、水韩信、溪边黄芩、金挖耳、野夏枯草、言草儿、半向花、偏头草、四方草、耳挖草、小号向天盏、狭叶向天盏
出自《江苏植药志》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ytekarua barbvata D. Don
采收和储藏:种子繁殖的,从第2年起,每年的5月、7月、9月都可收获一次。
分株繁殖的,在当年9月收获第1次,以后线年可收获3次。
用刀齐地割取全株,拣除杂草,捆成小把,晒干或阴干。
生态环境:生于溪沟边、田边或湿润草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有河北、陕西南部、湖南、湖北、湖南。
多年生草本,高15-50cm。
茎四棱形,无毛或在花序轴上部疏被紧贴小毛,不分枝或具或多或少的分枝。
叶对一;叶柄长1-3mm;叶片卵形、三角状卵形或披针形,长1-3cm,宽0.4-1.5cm,先端急尖或稍钝,基部宽楔形或近截形,边缘具疏浅钝齿,上面橄榄绿色,下面带紫色,两面沿脉疏生贴伏短毛或近无毛,侧脉2-3对,与中脉在下面隆起。
花对生,偏向一侧,排列成4-10的顶生或腑生的总状花序;下部苞叶叶状,较小,上部的逐渐变得更小,全缘;花梗长1-2mm,有微柔毛,中部有1对长约0.5mm的针状小苞片;花萼长2-2.5mm,果时达4mm,外面沿脉有微柔毛,裂片具短缘毛,盾片高约1mm,果时高约2mm;花冠蓝紫色,长1-1.4cm,外被短柔毛,花冠筒基部囊状增大,宽1.5mm向上渐宽,至喉部3.5mm,上唇盔太,长约2mm,下唇较宽,中裂片梯形,长约3mm,侧裂片三角状卵形;雄蕊4,前对较长,具能育半药,退化半药不明显,后对较短,具全药,花丝下部疏生短柔毛;花盘盘状,前方隆起,后方延伸成短子房柄;子房4裂,花柱细长。
小坚果褐色,扁球形,径约1mm,具小疣状突起。
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宜选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或分株繁殖,以种子繁殖为主。
种子繁殖:多采用直播,北方春季3-4月播种,南方以秋播10月上旬播种为好。
条播或穴播,条播,按行距25cm开条沟,沟内先浅透水,将种子与草木灰拦成种子灰均匀播入,薄覆细土0.7-1cm,穴播者按行株距25cm×25cm开穴,播种。
播种量每1hm2需种子4.5-6.0kg。
分株繁殖:在春、秋季进行。
先将老株挖起,选健壮无病者分成3-4根茎为一株丛,穴栽于整好的畦上,行株距为25cm×25cm。
田间管理 直播在苗高5-7cm时进行匀苗,补苗需带土移栽,以利成活。
施肥可结合中耕进行,可施用清淡人畜粪水。
从第2年起,分别在3月和5,7,9月收获后进行追肥1次,可施人畜尿或硫酸铵等。
久旱要浇水,多雨季节要清理墒沟。
性门面鉴别 全草长15-30cm。
根纤细。
茎四棱形,直径2-5mm,表面黄绿色至暗紫色。
叶对生,皱缩或卷栩,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长1.5-3cm,宽0.5-1cm,被疏柔毛,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叶柄短或近无机柄。
枝顶有偏于一侧的总状花序,具残存的宿萼,有时内藏四个小坚果。
茎质软,易折断。
气微,味苦涩。
以色绿、味苦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表皮细胞长角形,垂周壁波状弯曲,上表皮细胞较大,有的细胞含橙皮甙结晶,以气孔周围为多见;气孔直轴式。
非腺毛1-4细胞,壁具疣状突起,基部细胞有入射状纹理。
腺鳞较多,头部类圆形,4-10余细胞,直径25-47μm,形大者类圆形或椭圆形,有的边缘凹凸,由数十个细胞组成,直径140-266μ。
另有小腺毛,头部类圆形,1-2细胞,直径约28μm,柄短,单细胞。
半边莲煎剂小鼠iv的LD50为6.10±0.26g/kg。
浸剂大鼠ig的LD50与75.1±13.1g/kg。
大鼠每日ip0.1、0.3和1.0g/kg,连续3mo,体重、尿沉渣及尿蛋白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病理检查,除部分大鼠肾脏有轻度浊肿外,未见显着器质性变化。
黄芩素甙小鼠po最大耐受量为10g/kg,iv的LD50为1314mg/kg。
全草含红花素可抑制小鼠胸腺指数,对脾指数无影响。
5.其它作用:5.1. 抑制ATP生成:本品所含的黄芩素具有抑制吲哚-3-乙酸氧化酶与ATP生成。
5.2. 抑制幼虫的生长:并能Heliothiszea幼虫的生长。
5.3.对血管作用:黄芩素甙有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提高血脑屏障通透性,以及对抗由二磷酸腺工苷引起的血小板凝聚作用。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0g,加80%乙醇50ml,置水浴上回流0.5h,趁热滤过。
取滤液1ml,加镁粉少许及浓盐酸数滴,渐显绯红色。
取项滤液1ml,加1%三氯化铁试液1-2滴,溶液显墨绿色。
取项滤液4ml,置水浴上蒸干,残潭加5%盐酸5ml,搅拦溶解,滤过。
滤液分置3支试管内分别加碘化铋钾试液、碘化汞钾试液、硅钨酸试液各1-2滴,各试管均产生沉淀。
归肺;肝;肾经
味辛;苦;性寒
血虚者不宜,孕妇慎服。
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消肿。
主热毒痈肿;咽喉疼痛;肺痈;肠痈;瘰疬;毒蛇咬伤;跌打损伤;吐血;衄血;血淋;水肿;腹水及癌症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1.《南京民间药草》:破血通经。
2.《广西药植图志》:消炎,散瘀,止血。
治跌打伤,血痢。
3.《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止痛。
治跌打,刀伤,疮疡。
4.《泉州本草》:清热,解毒,法风,散血,行气,利水,通络,破瘀,止痛。
内服主血淋,吐血,衄血;外用冶毒蛇咬伤,痈疽,疔疮,无名肿毒。
5.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
治癌见到改善症状的效果;阑尾炎,肝炎。
6.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治食道癌、胃癌、子宫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