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虱[华南]、粘粘草、破子衣
伞形科窃衣属植物窃衣Torilis japonica DC. [Torilis anthriscus Gmel.],以果实入药。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集,去杂质。
苦、辛,微温。
有小毒。
活血消肿,收敛杀虫。
用于慢性腹泻,蛔虫病;外用治痈疮溃疡久不收口,阴道滴虫。
2~3钱,外用适量,水煎冲洗。
华南鹤虱、水防风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窃衣和小窃衣的果实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orilis scabra DC. [Chaero-phyllum scabrum Thunb.]Torilis japonica DC.
采收和储藏:夏末秋初采收,晒干或鲜用。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河边、芒地及草丛中。
生于海拔150-3060m的杂木林下、林缘、路旁、沟边及溪边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分布几遍全国。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0-70cm。
全株有贴生短硬千周。
茎单生,有分枝,有细直纹和刺毛。
叶卵形,一至二回羽状分裂,小叶片披针状卵形,羽状深裂,末回裂片披针形至长圆形,长mm,宽2-5mm,边缘有条裂状粗齿至缺刻或分裂。
复伞形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序梗长2-8cm;总苞片通常无,很少1,钻形或线形;伞辐2-4,长1-5cm,粗壮,有纵棱及向上紧贴的硬毛;小总苞片5-8,钻形或线形;小伞形花序有花4-12;萼齿细小,三角状披针形,花瓣白色,倒圆卵形,先端内折;花柱基圆锥状,花柱向外反曲。
果实长圆形,长4-7mm,宽2-3mm,有内弯或呈钩状的皮刺,粗糙,每棱槽下方有油管1。
花、果期4-10月。
本种与窃衣的植物形态基本相似,区别点在于:总苞片3-6,伞辐4-12,果实圆卵形,长1.5-4mm,宽1.5-2.5mm。
花、果期4-10月。
性状鉴别:小窃衣为长圆形的双悬果,多裂为分果,分果长3-4mm,宽1.5-2mm。
表面棕绿色或棕黄色,顶端有微突的残留花柱,基部圆形,常残留有小果柄。
背面隆起,密生钩刺,刺的长短与排列均不整齐,状似刺猬。
接合面凹陷成槽状,中央有1条脉纹。
体轻。
搓碎时有特异香气。
味微辛、苦。
显微鉴别:小窃衣分果中部横切面:背面有多数长短不等钩刺和厚壁性枕状毛,毛的主体为一个具疣状突起的窄长细胞,其基部有多数表皮细胞组成的枕状垫。
外果皮及钩刺外的角质层有齿状突起,背面有4个油管,两油管间均有一小型维管束。
接合面凹陷,有大型油管2个;内果皮为1列狭长的薄壁细胞。
种皮为1列薄壁细胞,内含红棕色物质。
外胚乳由多角形薄壁细胞组成,壁较厚,内含脂肪油及糊粉粒。
窃衣的挥发性成分中含α-侧柏烯0.3%,α-蒎烯0.9%,β-蒎烯2.1%,樟烯1.4%,蒈烯-32.3%,α-水芹烯4.1%,柠檬烯2.4%,β-水芹烯1.7%,γ-松油烯1.9%,对-聚伞花素0.4%,β-丁香烯4.4%,乙酸龙脑酯16.2%,乙酸牻牛儿酯31.1%。
种子中含窃衣素。
果实中含律草烯,左旋大牻牛儿烯D, 左旋大牻牛儿-4,5,10-三烯-1β-醇[germacra-4,5,10-trien-1β-ol],窃衣内酯,氧化窃衣内酯,窃衣醇酮,以及多种倍半萜成分。
归脾;大肠经
味苦;辛;性平
杀虫止泻;收湿止痒。
主虫积腹痛;泄痢;疮疡溃烂;阴痒带下;风湿疹
内服:煎汤,6-9g。
外用:适量,捣汁涂;或煎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