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足草、狗牙齿、直立石松、矮松、山芝、虱子草[贵州]、金不换[福建]
为石松科石松属植物蛇足石松Lycopodium serratum Thunb.,以全草入药。
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多年生草本,全株暗绿色,高15~40厘米。
根须状。
茎直立或下部平卧,顶端常具生殖芽,落地成新苗。
叶纸质,椭圆状披针形。
孢子囊肾形,横生叶腋,两端超出叶缘,淡黄色,全株上下均有。
苦、微甘,平。
有小毒。
孕妇忌服。
散瘀消肿,解毒,止痛。
用于跌打损伤,淤血肿痛,内伤吐血;外用治痈疖肿毒,毒蛇咬伤,烧烫伤。
1~3钱;外用鲜品适量。
捣烂敷患处。
中毒时可出现头昏,恶心,呕吐等症。
内服不宜过量。
蛇交子、毛青杠、虱子草,生扯拢,蛇足草,千金榨,矮杉树,万年杉,铁板草,千金虫,刘果奴、矮罗汉、狗牙菜,金不换、金锁匙、横纹草、充天松,打不死。
《植物名实图考》
为石松科植物蛇足石松的全草。
9~10月采。
生于林荫下湿地或沟谷石上。
分布东北、长江流域及华南、西南各地。
多年生草本。
根须状。
茎直立或下部平卧,高约15~40厘米,1至数回两叉分枝。
顶端常具生殖芽,落地成新苗。
叶纸质,略成四行疏生,具短柄;叶片披针形,长1~3厘米,宽2~4毫米,先端锐尖,基部渐狭,楔形,边缘有不规则尖锯齿,中脉明显。
孢子叶和营养叶同形,绿色。
孢子囊横生于叶腋,肾形,淡黄色,光滑,横裂。
孢子同形。
辛,平,有毒。
①《贵州民间药物》:"性凉,味甘,无毒。
"
②《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有小毒。
"
③江西《草药手册》:"酸,平。
"
④《福建中草药》:"辛甘微苦,微温。
"
孕妇内服宜慎。
退热,除湿,消瘀,止血。
治肺炎,肺痈,劳伤吐血,痔疮便血,白带,跌打损伤,肿毒。
①《植物名实图考》:"洗肿毒、跌打及鼻孔作痒。
"
②《贵州民间药物》:"治汤火伤。
"
③《四川中药志》:"收敛,止血。
治虫疮,痨伤,妇女白带,痔疮出血。
"
④《重庆草药》:"止血,破积,固肾益气。
治痨伤吐血,气血积滞,痔血,带下。
"
⑤《贵州草药》:"清热,解毒,生肌。
治汤、火伤,无名肿毒。
"
⑥《常用中草药配方》:"退热止血,消肿止痛。
治肺热吐血,脓肿,溃烂,创伤久不愈合。
"
⑦《福建中草药》:"行瘀,除湿,消肿。
治劳伤咳血胸闷。
"
内服:煎汤,0.5~1两;或炖肉。
外用: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敷。
①治肺炎、肺脓肿等吐血:千层塔一两,山莓果实五钱,水杨柳二钱。
水煎,一日二次分服。
②治肺痈吐脓血:千层塔鲜叶一两,捣烂绞汁,蜂蜜调服,日一、二次。
③治劳伤咳血、胸闷:千层塔鲜全草一两,水煎服。
④治痨伤吐血及痔疮大便出血:虱子草二至四两,炖杀口肉服。
⑤治水湿臌胀:千层塔六至七钱,加醉鱼草根等量,再加前胡、紫苏,老姜各三至五钱。
水煎,早、晚空腹各服一次。
⑥治产后腹内有包块:虱子草、清酒缸、无娘藤、梨根、板栗根、红花各一两。
用一色黄毛母鸡,置药于母鸡腹内,炖服。
服药前应先去风寒外感,可以连服二、三月。
⑦治白带:千层塔五钱至一两,蛇莓五钱,茅莓根五钱。
水煎服。
⑧治无名肿毒:虱子草一把,水煎成膏,适量外敷。
⑨治汤、火伤破皮:千层塔炕干为细末,调青油涂上,或先涂青油后撒上药粉亦可,每日换药二次。
⑩治创口久不愈合:千层塔五斤,煎汁浓缩成膏约半斤,加硼砂三钱,熬熔外用。
⑾治跌打扭伤肿痛:鲜千层塔和酒糟、红糖,捣烂加热外敷。
⑿治阴虱:千层塔,煎水洗。
蛇交子、毛青杠、虱子草、生扯拢、蛇足草、千金榨、矮杉树、万年杉、铁板草、千金虫、刘果奴、矮罗汉、狗牙菜、金不换、金锁匙、横纹草、充天松、打不死、矮松、跌打损伤草、杀蛆药、,山芝、直立石松
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蛇足石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uperzia serrataTrev.[Lycopodium serratum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末、秋初采收全草,去泥土,晒干。
7-8月间采收孢子,干燥。
生态环境:生于林荫下湿地或沟谷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东北、长江流域、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
蛇足石松,多年生草本。
根须状。
茎直立或下部平卧,高约15-40cm,1至数回两叉分枝。
顶端常具生殖芽,落地成新苗。
叶纸质,略成四行疏生,具短柄;叶片披针形,长1-3cm,宽2-4mm,先端锐尖,基部渐狭,楔形,边缘有不规则尖锯齿,中脉明显。
孢子叶和营养叶同形,绿色。
孢子囊横生于叶腋,肾形,淡黄色,光滑,横裂。
孢子同形。
千层塔草含生物碱:石松碱,石松定碱,蛇足石松碱,石松灵碱,棒石松宁碱,千层塔碱,千层塔宁碱,千层塔尼定碱,千层塔它宁碱,千层塔它尼定碱,石松文碱,石杉碱A、B,光泽石松灵碱,N-甲基石杉碱B,蛇足石杉碱,8-去氧千层塔宁碱等;三萜类:千层塔烯二醇,千层塔烯二醇-3-乙酸酯,21-表千层塔烯二醇,16-氧千层塔烯二醇,16-氧代千层塔烯三醇,千层塔三醇,千层塔四醇,21-表千层塔烯二醇-3-乙酸酯,16-氧代双表千层塔稀二醇,千层塔烯二醇-21-乙酸酯等。
同属植物虱婆草含生物碱:石松碱,蛇足石松碱,石松灵碱,千层塔宁碱,千层塔碱,蛇足石松胺,石松丢宁碱,石松佛利星碱及8-去氧千层塔宁碱等。
肺;大肠;肝;肾经
辛;甘;微苦;平;温;凉;酸;小毒
孕妇禁服。
本品有毒,中毒时可出现头昏、恶心、呕吐等症,内服不宜过量。
清热解毒;燥湿敛疮;止血定痛散瘀;消肿。
主肺炎;肺痈;劳伤吐血;痔疮便血;白带;跌打损伤;肿毒;水湿膨胀;溃疡久不收口;烫火伤
内服:煎汤,5-15g;或捣汁。
。
外用:适量,煎水洗,捣敷,研末撒或调敷。
1.《植物名实图考》:洗肿毒、跌打及鼻孔作痒。
2.《贵州民间药物》:治汤火伤。
3.《四川中药志》:收敛,止血。
治虫疮,痨伤,妇女白带,痔疮出血。
4.《重庆草药》:止血,破积,固肾益气。
治痨伤吐血,气血积滞,痔血,带下。
5.《贵州草药》:清热,解毒,生肌。
治汤、火伤,无名肿毒。
6.《常用中草药配方》:退热止血,消肿止痛。
治肺热吐血,脓肿,溃烂,创伤久不愈合。
7.《福建中草药》:行瘀,除湿,消肿。
治劳伤咳血胸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