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星

天南星
天南星

《中国药典》:天南星

拼音注音
Tiān Nán Xīnɡ
别名

南星、白南星、山苞米、蛇包谷、山棒子

英文名
RHIZOMA ARISAEMATIS
来源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 Schott.、异叶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ume或东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的干燥块茎
秋、冬二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干燥。

性状

本品呈扁球形,高1~2cm,直径1.5~6.5cm。
表面类白色或淡棕色,较光滑,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有麻点状根痕,有的块茎周边有小扁球状侧芽。
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不平坦,白色,粉性。
气微辛,味麻辣。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炮制

生天南星: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制天南星:取净天南星,按大小分别用水浸泡,每日换水 2~3 次,如起白沫时,换水后加白矾,泡一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切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
将生姜片、白矾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天南星共煮至无干心时取出,除去姜片,晾至四至六成干,切薄片,干燥。
每100kg天南星,用生姜、白矾各12.5kg。

鉴别

本品粉末类白色。
淀粉粒以单粒为主,圆球形或长圆形,直径 2~17μm,脐点点状,裂缝状,大粒层纹隐约可见;复粒少数,由 2~12分粒组成。
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长63~131 μm。
草酸钙方晶多见于导管旁的薄壁细胞中,直径 3~20μm。

归经

归肺、肝、脾经。

性味

苦、辛,温;有毒。

注意

孕妇慎用。

功能主治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
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一般炮制后用,3~9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以醋或酒调敷患处。

备注

天南星中毒,可致舌、喉发痒而灼热,肿大,严重的以致窒息,呼吸停止。
轻者可服稀醋或鞣酸及浓茶、蛋清、甘草水、姜汤等解之。
如呼吸困难则给氧气,必要时作气管切开。

摘录
《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天南星

拼音注音
Tiān Nán Xīnɡ
别名

虎掌,半夏精,蛇头天南星,南星、虎掌南星、虎膏,蛇芋,蛇包谷,山苞米,三棒子、药狗丹,大扁老鸦芋头,斑杖,蛇六谷,野芋头,蛇木芋。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东北天南星异叶天南星等的块茎
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及外皮,晒干。
或晒至半干时,用硫黄熏一次,则色白,易干。
亦有用明矾水浸泡,待色白后去皮晒干者,此法外皮易于脱落。

生境分布

主产四川、河南、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此外。
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安徽、陕西、甘肃、辽宁、吉林等地亦产。

原形态

①天南星

多年生草本,高40~90厘米。
块茎扁球形,外皮黄褐色,直径2.5~5.5厘米。
叶1片,基生;叶柄肉质,圆柱形,直立,长40~55厘米,下部成鞘,基部包有透明膜质长鞘,白绿色或散生污紫色斑点;叶片全裂成小叶片状,颇似掌状复叶,裂片7~23片,披针形至长披针形,长13~19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渐尖,至末端呈芒状,基部狭楔形,叶脉羽状,全缘,两面光滑无毛,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
花雌雄异株,成肉穗花序,花序柄长30~70厘米;佛焰苞绿色,偶为紫色,长11~10厘米,先端芒状;花序轴肥厚,先端附属物棍棒状;雄花有多数雄蕊,每2~4枚雄蕊聚成一簇,花药黑紫色,孔裂;雌花密聚,每花由一雌蕊组成,子房卵形,花柱短。
浆果红色。
花期5~6月。
果期8月。

生长于阴坡较阴湿的树林下。
分布河北,河南、广西、陕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

②东北天南星,又名:羹匙菜、大头参。

多年生草本,高35~60厘米。
块茎近球状或扁球状,直径约2.5厘米,上方须根放射状分布。
叶1片,鸟趾状全裂,裂片5枚,倒卵形或广倒卵形,长11~15厘米,宽6~8厘米,基部楔形,全缘或有不规则牙齿。
花序柄长20~40厘米,较叶低;佛焰苞全长11~14厘米,下部筒状,口缘平截,绿色或带紫色;花序轴先端附属物棍棒状。
浆果红色。
花期7~8月。

生长于阴坡较为阴湿的林下。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江西、湖北、四川等地。

③异叶天南星,又名:独角莲,狗爪南星、母子半夏、虎掌半夏、狗爪半夏、独叶一枝枪。

多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
块茎近球状或扁球状,直径1.5厘米左右。
叶1片,鸟趾状全裂,裂片9~17枚,通常13枚左右,长圆形、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4~12厘米,宽1.3~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中央裂片最小。
花序柄长50~80厘米;佛焰苞绿色,下部筒状,花序轴先端附属物鼠尾状,延伸于佛焰苞外甚多。
浆果红色。
花期7~8月。

生长于阴坡或山谷较为阴湿的地方。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浙江、江苏、讧西、湖北、四川、陕西等地。

此外,下列同属植物亦可入药:①拟天南星

块茎小,碟状。
叶l片,有淡绿色或红色的柄;中间小叶两端狭,中间宽。
佛焰苞开展部分的边缘很少卷曲。
②朝鲜天南星,块茎球形或扁球形。
茎具明显的紫黑色斑纹。
复叶2枚,小叶5~15片,小叶片先端尖锐,基部楔形。
肉穗花序轴顶端棍棒状。
③虎掌块茎近球形。
叶1片,叶柄深褐色;中间小叶先端长尖,下部短狭。
佛焰苞开展部分的边缘卷曲。
④鬼蒟蒻,又名日本天南星。
复叶2枚,小叶9~15片,呈鸟趾状排列;小叶片狭长椭圆形至广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略波状。
⑤多疣天甫星,块茎大而扁,干后黑色。
叶1片,叶柄粗壮,暗绿色,密生多数小疣;小叶3片,菱状圆形至宽卵形,下面紫红色,布满小点。
花茎短,亦有小疣;佛焰苞先端延长,有深紫色宽条纹。
⑥偏叶天南星,又名花南星。
复叶2枚,小叶3片,顶生小叶具柄,侧生小叶基部偏斜。
⑦象天南星,小叶3片,有柄,叶缘波状。

性状

干燥的块茎,呈扁圆形块状。
直径2~7厘米,厚1~2厘米。
表面乳白色或棕色,皱缩或较光滑,茎基处有凹人痕迹,周围有麻点状须根痕。
块茎的周围具球状侧芽的,习称"虎掌南星",亦有不带侧芽的。
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不平坦,色白,粉性。
微有辛气,味辣而麻。
以体大、色白、粉性足、有侧芽者为佳。
未去外皮者不宜入药。

化学成分

含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及氨基酸。

药理作用

天南星具有抗肿瘤作用。

炮制

天南星:拣去杂质,洗净灰屑,晒干。
制南星:取拣净的天南星,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每日换水2~3次,根据其产地、质量及大小,适当掌握浸漂日数。
至起白沫时,每南星100斤加白矾2斤,浸泡一月后,继续换水,直至口尝无麻辣感为止,捞出,与鲜姜片及白矾粉层层均匀铺入容器内,加水淹没,约经3~4星期,复倒入锅内煮至内无白心,取出,拣去姜片,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晒干。

归经

入肺、肝、脾经。

①《纲目》:"手、足太阴。
"

②《本草通玄》:"肺、脾、肝。
"

③《本草新编》:"入脾、肺、心三经。
"

性味

苦辛,温,有毒。

①《本经》:"味苦,温。
"

②《吴普本草》:"岐伯、桐君:辛,有毒。
"

③《药性论》:"味甘。
"

④《履巉岩本草》:"温,有小毒。
"

注意

阴虚燥痰及孕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蜀漆为之使。
恶莽草。
"

②《日华子本草》:"畏附子、干姜、生姜。
"

③《本草备要》:"阴虚燥痰禁用。
"

④《会约医镜》:"孕妇忌之。
"

功能主治

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
治中风痰塑,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风痰眩晕,喉痹,瘰疬,痈肿,跌扑折伤,蛇虫咬伤。

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
祛风痰,解痉痫:用于风痰壅盛之中风眩晕、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惊痫,常配半夏、天麻。
也可用于破伤风。

①《本经》:"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
"

②《别录》:"除阴下湿,风眩。
"

③《药性论》:"治风眩目转,主疝瘕肠痛,伤寒时疾,强阴。
"

④《本草拾遗》:"主金疮伤折瘀血。
碎敷伤处。
"

⑤《日华子本草》:"窨蛇、虫咬、疥癣恶疮。
"

⑥《开宝本草》:"主中风,除痰,麻痹,下气,破坚积,消痈肿,利胸膈,散血堕胎。
"

⑦《医学启源》:"去上焦痰及头眩晕。
"

⑧李杲:"主破伤风,口噤身强。
"

⑨王好古:"补肝风虚。
治痰功同半夏。
"

⑩《纲目》:"治惊痫,口眼歪斜,喉痹,口舌疮糜,结核,解颅。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复方

①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咽喉作声,痰气上壅,无问外感风寒,内伤喜怒,或六脉沉伏,或指下浮盛,并宜服之。
兼治痰厥气逆,及气虚眩晕:南星一两,木香一分,川乌、附子各半两。
上细切,每服半两,水二大盏,姜十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侯。

⑤治暴中风口眼歪斜:天南星为细末,生姜自然汁调摊纸上贴之,左歪贴右,右歪贴左,才正便洗去。

⑥治风痫:天南星为末,姜汁糊丸,梧子大。
煎人参、菖蒲汤或麦门冬汤下二十丸。

④治破伤风:㈠天南星、防风各-两。
上二味,捣罗为末,先用童子小便洗疮口,后以此药末酒调贴之。
㈡白芷、南星、白附子、天麻、羌活、防风各一两。
研末调敷伤处。
如破伤风初起,角弓反张,牙关紧急,每用三钱,热童便调服。

⑤治小儿惊风,大人诸风:生半夏七两,生天南星三两,生白附子二两,生川乌头半两。
上捣罗为细末,以生绢袋盛,用井花水摆,未出者,更以手揉令出,如有滓,更研,再入绢袋摆尽为度,放磁盆中,日晒夜露,至晓弃水,别用井花水搅,又晒,至来日早,再换新水搅,如此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去水,晒干后如玉片,研细,以糯米粉煎粥清,丸绿豆大。
每服三、五丸,薄荷汤下,大人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瘫痪风温酒下,并不以时候服。

⑥治诸风口噤:天南星,大人三钱,小儿三字,生姜五片,苏叶一钱。
水煎减半,入雄猪胆汁少许,温服。

⑦治风痰头痛不可忍:天南星、茴香。
上等分,为细末,入盐少许在面内,用淡醋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后姜汤下。

⑧治小儿走马疳,蚀透损骨:天南星大者一枚,雄黄皂子大。
上二味,先用天南星当心剜作坑子,次安雄黄一块在内,甩大麦面裹合,炭火内烧令烟尽,取出候冷,入麝香一字同研为细末。
先以新绵揾血,然后于疮上掺药。
一日三次。

⑨治喉闭:白僵蚕、天南星等分。
为末,以生姜自然汁调一字许,用笔管灌在喉中,仍咬干姜皂子大,引涎出。

⑩治头面及皮肤生窟,大者如拳,小者如栗,或软或硬,不疼不痒,不可辄用钎灸:生天南星一枚,滴醋研细如膏,将小针制病处,令气透,将膏摊贴纸上如瘤大贴之,觉痒即易,日三、五上。

⑾治痰湿臂痛,右边者:天南星、苍术等分。
生姜三片,水煎服之。

⑿治身面疣子:醋调南星末涂之。

临床应用

①治疗子宫颈癌

采取阴道局部用药与口服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于Ⅲ期及少数晚Ⅱ期的病人加用宫旁四野的体外放射治疗。
内服药:生天南星煎汤代茶,剂量由每日5钱逐渐增加到1.5两,另根据病情、体质,辨证用药。
局部用药可采用不同的剂型及用药途径:㈠药包:鲜天南星根部洗净泥砂。
每3钱加75%酒精0.5毫升,捣成浆状,用一层纱布包扎成椭圆状,塞在癌灶部位.㈡栓剂:每片含生药60克,覆盖在宫颈的癌灶上。
㈢棒剂:每根含生药10克,可塞在颈管内。
㈣针剂:每支2毫升,含生药10克,每天或隔天注入宫颈及宫旁组织4毫升。
此外,尚可用天南星提取物行盆腔离子透入法。
用上法治疗105例,近期治愈20例,显效46例,有效16例。
有效率为78%。
对Ⅰ期的疗效较好,Ⅱ、Ⅲ期疗效较差;对于溃疡型、结节型效果最好,糜烂型与菜花型次之,空洞型效果较差。
应用天南星治疗开始有显著效果,治疗一个时期会停滞不前,如应用其他药物治疗病情改善后,再用天南星治疗则又有效果。
内服或注射天南星对肝、肾功能及血象无异常改变,可能对癌细胞有特异的抑制作用。

②治疗腮腺炎

取生天南星研粉浸于食醋中,5天后外涂患处,每天3~4次。
治疗6例,当天即退热,症状减轻,平均3~4天肿胀逐渐消退。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天南星

拼音注音
Tiān Nán Xīnɡ
别名

半夏精、鬼南星、虎膏、蛇芋、野芋头、蛇木芋、山苞米、蛇包谷、山棒子

英文名
Pedate PinalliaJackinthepulpit Rhizome, Jackinthepulpit Tuber
出处

1.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天南星,全株有毒。
含毒成分:根头含有毒的生物碱;根、叶、茎都含苛辣性毒素。

2.中毒症状:皮肤与之接触发生瘙痒;误食后舌、喉发痒而灼热,肿大,严重的以致窒息,呼吸停止。
食五钱可引起中毒。

3.解救方法:3.1.皮肤中毒可用水或稀醋。
鞣酸洗涤。

3.2.误食中毒服稀醋或鞣酸或浓茶、蛋清等。
如呼吸困难则供氧气,必要时作气管切开。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虎掌、天南星、一把伞南星及东北天南星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2.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3.Arisaema erubescensSchott[Arumerubescens Wall.;A.consanguineum Schott]

采收和储藏:10月挖出块茎,去掉泥土及茎叶、须根,装入撞兜内撞搓,撞去表皮,倒出用水清洗,对未撞净的表皮再用竹刀刮净,最后用硫黄熏制,使之色白,晒干。
本品有毒,加工操作时应戴手套、口罩或手上擦菜油,可预防皮肤发痒红肿。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 生于山谷、河岸、草地、草丛及竹林下。

2.生于灌丛、草地及林下。
3.生于荒地、草坡、灌丛及林下。

4.生于海拔50-1200m的林下和沟旁。

资源分布:1.分布于华北、华东。

中南、西南及陕西等地。

2.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3.分布于除东北、内蒙古和新疆以外的大部分省区。

4.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山东、江苏、河南等地。

原形态

1.虎掌, 多年生草本。
1-2年生块茎近圆球形,三年以上块茎由于侧生2-5个乳头状小块茎而呈扁柿形,直径达6cm。
叶自芽眼抽出,2-6丛生;叶片鸟足状分裂,裂片5-13,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中裂片比例裂片长大,长15-18cm,宽约3cm。
花序便2-4,亦自芽眼抽出,长15-30cm;佛焰苞为匙状披针形,问下渐变细,色质如叶,宿存响穗花序雌花序轴部分与佛焰苞贴生,长1-3cm,外侧着花;雄花序轴部分游离,长5-7mm;小花密集,黄色;附属器形如鼠尾,长达15cm。
浆果卵形,熟时绿白色,易脱落布地,当年发芽长出新株。
花期5-7月,果期6-10月。

2.大南星,多年生草本。
块茎近圆球形,直径2-5cm。
叶常单一;叶柄卜部鞘状,下部具膜质鳞叶2-3;叶片鸟足状分裂,裂片11-19,线状长圆形或倒被外形,中裂片比两侧短小。
花序柄从叶柄中部分出;佛焰苞管部长3-6cm,绿白色,喉部截形,外线反卷,檐部卵状披针形,有时下弯呈盔状,淡绿色全淡黄色;向穗花序袖与佛焰苞完全分离;肉穗花序两性或雄花序单性;两性花序下部雌花序长约2cm,花密,上都雄花序长约3cm,花疏;单性雄花序长3-5cm,粗3-5mm;附属器基部直径0.5-1cm,长达20cm,伸出佛焰苞喉部后呈“之”字形上升。
果序近圆锥形,浆果熟时红色,佛焰苞枯萎而效果序裸露。
种子黄红色。
花期4-5月,果期6-9月。

3.一把伞南星,多年生草本。
块茎近圆球形,直径达6cm。
鳞叶紫红色或绿白色,间有褐色斑块。
叶单一;柄长达70cm,中部以下具叶鞘;叶片放射状分裂,裂片7-20,披计形或长圆形,长7-24cm ,宽1-4cm,长渐尖或延长为线尾状。
花序柄自叶辆中部分出,短于叶柄;佛焰苞颜色多样,绿色问有白色条纹或淡紫色至深紫色中夹杂着绿色、白色条纹;喉部扩展,边缘外卷,檐部宽大,三角状卵形至长圆卵形,光瑞延伸为长达15cm的线尾;肉穗花序;雌花序轮在下部,中性花序轴位于中段,紧接雄花序轴,其上为长约5cm的棒状附属器。
果序成熟时裸露,浆果红色。
种子1-2,球形,淡褐色。
花期4-6月,果期8-9月。

4.东北天南星,与天南星及一把伞南星的区别为:本叶;叶柄长17-30cm,下部1/3具鞘,紫色;叶片鸟足状分裂,裂片5,倒卵状被针形或椭圆形,先端短渐尖或锐尖,基部楔形,中裂片具长约2cm的柄,长7-12cm,宽4-7cm,例裂片具长约1cm。
共同的柄,全缘。
花序柄短于叶柄,佛焰苞绿色或紫色具白色条纹;肉穗花序单件;雄花序年约2cm,花疏;雌花序长约1cm;各附属器具短柄,棒状。
浆果红色;种子4颗,红色。
肉穗花序轴常于果期增大,果落后紫红色。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冷凉湿润气候和阴湿环境,怕强光,应适度荫蔽或与高秆作物或林木间作。
以选湿润、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上或砂质壤土栽培,粘土及洼地不宜种植。
山区可在山间沟谷、溪流两岸或疏林下的阴湿地种植。
忌连作。

栽培技术用种子或块茎繁殖。
种子繁殖:选择当年新收种子于8月上旬播种,按行距12-15cm开浅沟,把种子插入沟内,覆土约1.5cm,温度在20℃左右,约10d出苗。
翌年4、5月苗高5-10cm,按株距15cm定植。
亦可用湿沙贮藏,翌年春季播种育苗。
因种子繁殖生长期长,产量不高,故一般多不采用。
块茎繁殖:于 10-11月收获时,选无病虫害、健壮、中等大小的块茎作种茎,贮放于地窖内。
翌年4月在畦面开浅沟,沟距20-25cm,株距15cm下种,芽头向上,覆土4-5cm,浇水,每1hm2需大的种茎600-750kg,小的种茎30-40kg,裁后15d左右出苗。

田间管理 生长期间要注意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注意排水。
7月苗高15-20cm,追施人粪尿1次。
初次追肥后,直深中耕,第2次追肥在8月,施硫酸铵和过磷酸钙混合肥料,施肥后要浇足水。
花期除留种株外,其余花序全部摘除。

病虫害防治病害有病毒病,要注意选留健壮无病殊作种,并防治蚜虫为害。
虫害有短须螨,成、若虫于叶背吸食汁液,使叶变黄,脱落。
用20%双甲眯乳油1000倍液或73%克螨特3000倍喷雾。

性状

性状鉴别虎掌块茎呈扁平而不规则的类圆形,由主块茎及多数。
附着的小块茎组成,形如虎的脚掌,直径1.5-5cm。
表面淡黄色或淡棕色,每一块茎中心都有一茎痕,周围有点状须根痕。
质坚实而重,断面不平坦,色白,粉性。
气微,味辣,有麻舌感。

天南星 块茎呈稍扁的圆球形,直径1.5-4cm。
表面类白色或淡棕色,较光滑,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有1圈1-3列显着的根痕,周边偶有少数微突起的小侧芽,有时已磨平、气味同上。

一把伞南星块茎呈扁圆球形,直径2-5.5cm,表面淡黄色至淡棕色,顶端较平,中心茎痕浅凹,四周有叶痕形成的环纹,周围有大的麻点状根痕,但不明显,周边无小侧芽。
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
气味同上。

东北天南星块茎呈扁圆形,直径1.5-4cm,中心茎痕大而稍平坦,呈浅皿状,环纹少,麻点状根痕细,排列不整齐,周围有微突出的小侧芽。
气味同上。

以个大。
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虎掌 ①淀粉粒单粒呈圆球形、椭圆形或盔帽,直径3-13-21pm,长至26m,脐点圆点状、裂缝状、星状或“人”字状;复粒极多,由2-10多分粒组成。
②草酸钙针晶长20-60μm。
③粘液细胞直径60-135μm。

天南星 ①淀粉粒单粒呈圆球形、半球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18μm,脐点圆点状、星状、裂缝状、三叉状;复粒甚多,由2-10分粒组成,脐点多不明显。
②草酸钙针晶长13-64-86μm。

一把伞南星 ①淀粉粒极多。
单粒大多呈圆球形,稀椭圆形或半球形,直径2-20μm,脐点圆点状、裂缝状、“十”字状、“人”字状或星状,大粒层纹隐约可见;复粒由2-4分粒组成,脐点明显,螺纹、环纹导管直径8-27μm。
②草酸钙针晶束及外晶随处可见,草酸钙针晶长34-52μm。
此外,可见草酸钙方晶、棕色块。

东北天南星 ①淀粉粒单粒呈圆球形。
椭圆形,直径2-26μm,脐点三义状、“人”字状、“十”字状或裂缝状,大粒层纹隐约可见;复粒由2-10多分粒组成。
③草酸钙针晶长20-60μm。

毒性

天南星根茎生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口腔粘膜轻度糜烂,甚至部分坏死脱落,咽喉干燥,并有烧灼感,舌体肿大,口唇水肿,大量流涎,口舌麻木,味觉丧失,声音嘶哑,张口困难。
小鼠腹腔注射鬼蒟箬水浸液半数致死量为13.5g/kg。

1.天南星不同炮制法对饮片毒性的影响:杨守业等对天南星生品、白矾浸制片、热压片和药典法炮制品对粘膜的刺激性,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进行了比较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炮制能够使其毒性降低或消除,不同南星制品分别灌胃小鼠50g/kg,不引起死亡,生片和药典法饮片汤剂150g/kg灌胃小鼠亦未见毒性反应,且对大鼠生长及肝功能无不利影响。
在小鼠亚毒试验中热压片和药典法制品呈现一定的毒性反应,可能与炮制品中白矾存留量有关。

2.天南星不同炮制品水煎剂150g/kg灌胃大小鼠急性和亚急性试验未见毒性反应。
天南星醇浸膏给小鼠皮下注射后可使动物因惊厥而死亡。

化学成分

虎掌的根、茎含多种生物碱和环二肽类化合物成分,已经分离得到:3-异丙基吡咯并[1,2a]哌嗪-2,5-二酮[3-isopo pyl-pyrrolo[1,2a]piperazine-2,5-dione]即是L-脯氨酰-L-缬氨酸酐,3,6-二异丙基-2,5-哌嗪二酮即是L-缬氨酰-L-缬氨酸酐,3-异丙基-6-叔丁基-2,5-哌嗪二酮,3-异丙基-6-甲基-2,5-哌嗪二酮即是L-缬氨酰-L-丙氨酸酐,β-卡啉,1-乙酰基-β-卡啉,2-甲基-3-羟基吡啶,脲嘧啶,5-甲基脲嘧啶即是胸腺嘧啶,烟酰胺,双吡咯并[1,2a][1,2d]六氢吡嗪-2,5-二酮[bispyrrala[1,2a][1,2d]-hexahydropyrazine-2,5-dione]即是L-脯氨酰-L-脯氨酸酐,3-异丙基-6-异丁基-2,5-哌嗪二酮即是L-缬氨酰-L-亮氨酸酐,3-基-6-甲基-2,5-哌嗪二酮即是L-苯丙氨酰-L-丙氨酸酐,吡咯并[1,2a]六氢吡嗪1,4-二酮即是L-甘氨酰-L-脯氨酸酐,L-顺式-3--6-异丁基-2,5-哌嗪二酮[l-cis-3--6-isobutyl-2,5-piperazinedione]即是L-酷氨酰-L-亮氨酸酐,3-甲基-6-异丁基-2,5-哌嗪二酮即是L-丙氨酰-L-亮氨酸酐,3-甲基-6-仲丁基-2,5-哌唪二酮,L-苯丙氨酰-L-丝氨酸酐,L-酷氨酰-L-丙氨酸酐,L-脯氨酰-L-丙氨酸酐,3-乙酰氨基-2-哌啶酮,腺苷,以及掌叶半夏碱A、B、C、D、E。
掌叶半夏碱A的结构是5-羟基-2-吡啶甲基腺嘌呤,常叶半夏碱B京是腺嘌呤,掌叶半夏碱C的结构是1-丙烯酸乙酯-7-醛基卡啉[1--7-aldehydocarboline],掌叶半夏碱D的结构是2-甲基-3-吡嗪[2-methyl-3-pyrazine],掌叶半夏碱E的结构是2-甲基-3-吡嗪[2-methyl-3。
还含胡萝卜甙,β-谷甾醇,棕榈酸,丝氨酸,缬氨酸,赖氨酸,脯氨酸等30多种氨基酸和镁、铝、锌、铜、硒、钒、钴等20多种无机微量元素。

天南星、一把伞南星的根茎均含β-谷甾醇以及与虎掌相同的多种氨基酸和无机微量元素,只是含量有所不同。

东北天南星含植物凝集素。

药理作用

1.抗惊厥作用:腹腔注射天南星水煎剂3g/kg,可明显对抗士的宁,五甲烯四氮唑及咖啡因引起的惊厥,但不能对抗电休克的发作,且品种不同其抗惊强度有所差异,但也有报告指出,天南星不能对抗士的宁所致的惊厥和死亡,但能对抗烟碱所致的惊厥死亡,尚能消除其肌肉震颤症状;对小鼠肌肉注射破伤风毒素所致的惊厥,天南星能推迟动物死亡的效果。

2.镇静、镇痛作用:兔及大鼠腹腔注射天南星煎剂后,均呈活动减少、安静、翻正反射迟钝。
并能延长小鼠对成巴比妥纳的睡眠时间,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3.祛痰作用:采用小鼠酚红排泄法进行实验,表明天南星水剂有祛痰作用,给药组自呼吸道排出酚红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50%及170%。

4.抗肿瘤作用:鲜天南星的水提取液经醇处理的制剂,体外对Hela细胞有抑制作用,对小鼠实验性肿瘤如肉瘤S180,HCA实体型及U14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并证实d一甘露醇可能是抗癌有效成分。

5.抗氧化作用:天南星所含两种生物碱有不同程度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抑制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等活性。

6.其它作用:天南星中两种生物碱S201和S202对离体犬的心房和乳头肌收缩力及窦房节频率均有抑制作用,并能拮抗异丙肾上腺素对心脏的作用。
鲜天南星的水提醇沉制剂,体外对Hela细胞有抑制作用。
对小鼠实验性肿瘤有效,对S180、HCA实体型、U14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炮制

天南星:拣去杂质,洗净灰屑,晒于。
制南星:取拣净的天南星,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每日换水2-3次,根据其产地、质量及大小,适当掌握浸漂日数。
至起白沫时,每南星100斤加白矾2斤,浸泡一月后,继续换水,直至口尝无麻辣感为止,捞出,与鲜姜片及白矾粉层层均匀铺入容器内,加水淹没,约经3-4星期,复倒入锅内煮至内无白心,取出,拣去姜片,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晒干。

鉴别

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2g,以温水20ml浸泡4h后,滤过。
滤液浓缩点样,按纸层析法,以甲醇展开,喷以0.2%茚三酮醇溶液,80℃烘干10min,现蓝紫色斑点。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1g,以乙醇10ml浸泡24h离心后吸取上清液,挥去乙醇,加 0.5ml盐酸水解,用乙醚提取,取乙醚液浓缩点样,以3,4-二羟基苯甲醛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硅胶G薄板上,用氯仿-甲醇-甲酸展开,2%间苯三酚乙醇液一浓硫酸显色。
供试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显相同的红色斑点。

归经

肺;肝;脾经

性味

味苦;辛;性温;有毒

注意

阴虚燥咳,热极、血虚动风者禁服,孕妇慎服。
生天南星使用不当易致中毒,症状有口腔粘膜糜烂,甚至坏死脱落,唇舌咽喉麻木肿胀,运动失灵,味觉消失,大量流涎;声音嘶哑,言语不清,发热,头昏,心慌,四肢麻木,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惊厥;窒息,呼吸停止。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痉;化痰散结。
主中风痰壅;口眼歪任意;半身不遂;手足麻痹;风痰眩晕;癫闲;惊风;破伤风;咳嗽多痰;痈肿;瘰疬;跌打麻痹;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一般制后用:或入丸散。
外用:生品适量,研末以醋或酒调敷。

各家论述

1.《本草衍义补遗》:天南星,欲其下行,以黄柏引之。

2.《纲目》:虎掌天南星,味辛而麻,故能治风散血;气温而燥,故能胜湿除涎;性紧而毒,故能攻积拔肿而治口喎舌糜。
杨士赢《直指方》云,诸风口噤,宜用南星,更以人参、石菖蒲佐之。
南星得防风则不麻,得牛胆则不燥,得火炮则不毒。

3.《本草经疏》:半夏治湿痰多,南星主风痰多,是其异矣。

4.《本草汇言》:天南星,开结闭。
散风痰之药也。
但其性味辛燥而烈,与半夏略同,而毒则过之。
半夏之性,燥而稍缓,南星之性,燥而颇急;半夏之辛,劣而能守,南星之辛,劣而善行。
若风痰湿痰,急闭涎痰,非南星不能散。

5.《本经逢原》:天南星,即《本经》之虎掌也。
为开涤风痰之专药。
《本经》治心痛、寒热、结气,即《开宝》之下气、利胸膈也。
《本经》之治积聚伏梁,即《开宝》之破坚积也。
《本经》之治筋痿拘缓,即《开宝》之治中风、除麻痹也。
《本经》之利水道,即《开宝》之散血堕胎也。
盖缘一物二名,后世各执一例,是不能无两歧之说。
南星、半夏皆治痰药也。
然南星专走经络,故中风麻痹以之为向导,半夏专走肠胃,故呕逆泄泻以之为向导。

6.《本经》: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

7.《别录》:除阴下湿,风眩。

8.《药性论》:治风眩目转,主疝瘕肠痛,伤寒时疾,强阴。

9.《本草拾遗》:主金疮伤折瘀血。
碎敷伤处。

10.《日华子本草》:窨蛇、虫咬、疥癣恶疮。

11.《开宝本草》:主中风,除痰,麻痹,下气,破坚积,消痈肿,利胸膈,散血堕胎。

12.《医学启源》:去上焦痰及头眩晕。

13.李杲:主破伤风,口噤身强。

14.王好古:补肝风虚。
治痰功同半夏。

15.《纲目》:治惊癎,口眼喎斜,喉痹,口舌疮糜,结核,解颅。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118616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