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仁

《中国药典》:酸枣仁

拼音注音
Suān Zǎo Rén
别名

山枣仁、山酸枣

英文名
SEMEN ZIZIPHI SPINOSAE
来源

本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spinosa Hu ex H.F.Chou的干燥成熟种子
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收集种子,晒干。

性状

本品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长5~9mm,宽5~7mm,厚约3mm。
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的有裂纹。
一面较平坦,中间有1条隆起的纵线纹;另一面稍凸起。
一端凹陷,可见线形种脐;另端有细小凸起的合点。
种皮较脆,胚乳白色,子叶2,浅黄色,富油性。
气微,味淡。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炮制

酸枣仁除去残留核壳。
用时捣碎。

炒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照清炒法炒至鼓起,色微变深。
用时捣碎。

鉴别

本品粉末棕红色。
种皮栅状细胞棕红色,表面观多角形,直径约15μm,壁厚,木化,胞腔小。
内种皮细胞棕黄色,表面观长方形或类方形,壁连珠状增厚,木化。
子叶表皮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簇晶及方晶。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 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酸枣仁皂苷A、B对照品,分别加甲醇制成每 1ml各含1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水饱和的正丁醇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 香草醛硫酸溶液,立即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归经

归肝、胆、心经。

性味

甘、酸,平。

功能主治

补肝,宁心,敛汗,生津。
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

用法用量

9~15g。

摘录
《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酸枣仁

拼音注音
Suān Zǎo Rén
别名

枣仁,酸枣核。

出处

《雷公炮炙论》

来源

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种子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将果实浸泡一宿,搓去果肉,捞出,用石碾碾碎果核,取出种子,晒干。

生境分布

生长于阳坡或干燥瘠土处,常形成灌木丛。
分布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江苏等地。
主产河北、陕西、辽宁、河南。
此外,内蒙古、甘肃、山西、山东、安徽、江苏等地亦产。

原形态

酸枣,又名:棘,槭,山枣,野枣。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
老枝褐色,幼枝绿色;枝上有两种刺,一为针形刺,长约2厘米,一为反曲刺,长约5毫米。
叶互生;叶柄极短;托叶细长,针状;叶片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5~5厘米,宽1.2~3厘米,先端短尖而钝,基部偏斜,边缘有细锯齿,主脉3条。
花2~3朵簇生叶腋,小形,黄绿色;花梗极短1萼片5,卵状三角形;花瓣小,5片,与萼互生;雄蕊5,与花瓣对生,比花瓣稍长;花盘10浅裂;子房椭圆形,2室,埋于花盘中,花柱短,柱头2裂。
核果近球形,直径1~1.4厘米,先端钝,熟时暗红色,有酸味。
花期4~5月。
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根皮、棘刺、叶、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性状

干燥成熟的种子呈扁圆形或椭圆形,长5~9毫米,宽5~7毫米,厚约3毫米,表面赤褐色至紫褐色,未成熟者色浅或发黄,光滑。
一面较平坦,中央有一条隆起线或纵纹,另一面微隆起,边缘略薄,先端有明显的种脐,另一端具微突起的合点,种脊位于-侧不明显。
剥去种皮,可见类白色胚乳粘附在种皮内侧。
子叶两片,类圆形或椭圆形,呈黄白色,肥厚油润。
气微弱,味淡。
以粒大饱满、外皮紫红色、无核壳者为佳。

毒性

酸枣仁150克/公斤给予小鼠灌胃无毒性症状,大鼠慢性毒性实验证明其毒性极低,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14.33±2.015克/公斤。
但极大剂量亦可有毒性表现。

化学成分

含多量脂肪油和蛋白质,并有两种甾醇:一种为C26H42O2,熔点288~290℃,易溶于醇;另一种的熔点为259~260℃,易溶于氯仿。
又谓本品主含两种三萜化合物:白桦脂醇、白桦脂酸。
另含酸枣皂甙,甙元为酸枣甙元,水解所得到的厄北林内酯是皂甙的第二步产物。
还含多量维生素C。

药理作用

①镇静、催眠作用

酸枣仁煎剂给大白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均表现镇静及嗜眠,无论白天或黑夜,正常状态或咖啡,因引起的兴奋状态,酸枣仁均能表现上述作用,小白鼠口服时的镇静指数为1.95,与巴比妥类药物表现协同作用,酸枣仁连续应用6天,可使动物睡眠变浅,持续时间缩短,即产生耐受性,但停药1周后可消失。
口服酸枣仁可使防御性运动性条件反射次数显着减少,内抑制扩散,条件反射消退,抑制猫由吗啡引起的躁狂现象。
生枣仁与炒枣仁的镇静作用并无区别,但生枣仁作用较弱,久炒油枯后则失效,有认为其镇静的有效成分可能与油有关,另有认为与水溶性部分有关。

②镇痛、抗惊厥、降温作用

用热板法证明酸枣仁煎剂5克/公斤注射于小白鼠腹腔有镇痛作用,对小鼠无论注射或口服均有降温作用,但不能拮抗实验性电休克。

③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酸枣仁可引起血压持续下降,心传导阻滞。
对大白鼠以两肾包膜法形成的高血压,在手术前或手术次日给酸枣仁,均有显著的降压作用,但大白鼠吃酸枣仁时将外层薄皮留下,并未见镇静现象。

④对烧伤的影响

酸枣仁单用或与五味子合用,均能提高烫伤小白鼠的存活率,延长存活时间,还能推迟大白鼠烧伤性休克的发生和延长存活时间,并能减轻小白鼠烧伤局部的水肿。

⑤其他作用

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对狗因去水吗啡引起的呕吐无抑制作用。
不能拮抗家兔的咖啡因中毒。

炮制

酸枣仁:原药放入竹箩内,沉入清水缸中,使仁浮在水面,壳沉水底,将枣仁捞出、晒干。
炒酸枣仁:取洁净的酸枣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外皮鼓起并呈微黄色,取出,放凉。
焦酸枣仁:取洁净的酸枣仁,置锅内用武火炒至有五成变黑红色,取出,放凉。

归经

入心、脾、肝、胆经。

①《纲目》:"足厥阴、少阳。
"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肝、胆四经。
"

性味

甘,平。

①《本经》:"味酸,平。
"

②《别录》:"无毒。
"

③《本草衍义》:"微温。
"

④《饮膳正要》:"味酸甘,平。
"

注意

凡有实邪郁火及患有滑泄症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防己。
"

②《本草经疏》:"凡肝、胆、脾三经有实邪热者勿用,以其收敛故也。
"

③《得配本草》:"肝旺烦躁,肝强不眠,禁用。
"

④《本草求真》:"性多润,滑泄最忌。
"

功能主治

养肝,宁心,安神,敛汗。
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

①《本经》:"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
"

②《别录》:"主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令人肥健。
"

③《药性论》:"主筋骨风,炒末作汤服之。
"

④《本草拾遗》:"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
"

⑤王好古:"治胆虚不眠,寒也,炒服;治胆实多睡,热也,生用。
"

⑥《本草汇言》:"敛气安神,荣筋养髓,和胃运脾。
"

⑦《本草再新》:"平肝理气,润肺养阴,温中利湿,敛气止汗,益志定呵,聪耳明目。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或入丸、散。

复方

①治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芎劳二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②治骨蒸,心烦不得眠卧:酸枣仁二两。
以水二大盏半,研滤取汁,以米二合煮作粥,候临熟,入地黄汁一合,更微煮过,不计时候食之。

③治胆虚睡卧不安,心多惊悸:酸枣仁一两。
炒熟令香,捣细罗为散。
每服二钱,以竹叶汤调下,不计时候。

④治心脏亏虚,神志不守,恐怖惊惕,常多恍惚,易于健忘,睡卧不宁,梦涉危险,一切心疾:酸枣仁、人参各一两,辰砂半两,乳香

⑤治胆风毒气,虚实不调,昏沉睡多:酸枣仁一两,全梃蜡茶二两,以生姜汁涂炙,令微焦,捣罗为散。
每服二钱,水七分,煎六分,无时温服。

⑥治睡中盗汗:酸枣仁、人参、茯苓各等分。
上为细末,米饮调下半盏。

各家论述

①《本草图经》:"酸枣仁,《本经》主烦心不得眠,今医家两用之,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生熟便尔顿异。
而胡洽治振悸不得眠,有酸枣仁汤,酸枣仁二升,茯苓、白术、人参、甘草各二两,生姜六两。
六物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四服。
深师主虚不得眠,烦不可宁,有酸枣仁汤,酸枣仁二升,蝭母、干姜、茯苓、芎藭各二两,甘草一两炙,并切,以水一斗,先煮枣,减三升,后纳五物煮,取三升,分服。
一方,更加桂一两。
二汤酸枣并生用,疗不得眠,岂便以煮汤为熟乎。
"

②朱震亨:"血不归脾而睡卧不宁者,宜用此大补心脾,则血归脾而五藏安和,睡卧自宁。
"

③《纲目》:"酸枣仁,甘而润,故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生用疗胆热好眠。
皆足厥阴、少阳药也,今人专以为心家药,殊昧此理。
"

④《本草经疏》:"酸枣仁,实酸平,仁则兼甘。
专补肝胆,亦复醒脾。
熟则芳香,香气入脾,故能归脾。
能补胆气,故可温胆。
母子之气相通,故亦主虚烦、烦心不得眠。
其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及四肢酸疼湿痹者,皆脾虚受邪之病,脾主四肢故也。
胆为诸脏之首,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五脏之精气,皆禀于脾,故久服之,功能安五脏。
"

⑤《本草切要》:"酸枣,性虽收敛而气味平淡,当佐以他药,方见其功,如佐归、参,可以敛心;佐归、芍,可以敛肝;佐归、术,可以敛脾;佐归、麦,可以敛肺;佐归、柏,可以敛肾;佐归、苓,可以敛肠、胃、膀胱;佐归、芪,可以敛气而灌溉营卫;佐归、地,可以敛血而营养真阴。
又古方治胆气不和,甚佳。
如胆气空虚,心烦而不得眠,炒用可也。
"

⑥《本草汇言》:"酸枣仁,均补五藏,如心气不足,惊悸怔忡,神明失守,或腠理不密,自汗盗汗;肺气不足,气短神怯,干咳无痰;肝气不足,筋骨拳挛,爪甲枯折;肾气不足,遗精梦泄,小便淋沥;脾气不足,寒热结聚,肌肉羸瘦;胆气不足,振悸恐畏,虚烦不寐等症,是皆五藏偏失之病,得酸枣仁之酸甘而温,安平血气,敛而能运者也。
"

⑦《药品化义》:"枣仁,仁主补,皮益心血,其气炒香,化为微温,藉香以透心气,得温以助心神。
凡志苦伤血,用智损神,致心虚不足,精神失守,惊悸怔忡,恍惚多忘,虚汗烦渴,所当必用。
又取香温以温肝、胆,若胆虚血少,心烦不寐,用此使肝、胆血足,则五脏安和,睡卧得宁;如胆有实热,则多睡,宜生用以平服气。
因其味甘炒香,香气入脾,能醒脾阴,用治思虑伤脾及久泻者,皆能奏效。
"

⑧《本经逢原》:"酸枣仁,熟则收敛精液,故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生则导虚热,故疗胆热好眠,神昏倦怠之证。
按酸枣本酸而性收,其仁则甘润而性温,能散肝、胆二经之滞,故《本经》治心腹寒热,邪气结聚,酸痛血痹等证皆生用,以疏利肝、脾之血脉也。
盖肝虚则阴伤而烦心,不能藏魂,故不得眠也。
伤寒虚烦多汗,及虚人盗汗,皆炒熟用之,总取收敛肝脾之津液也。
"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酸枣仁

拼音注音
Suān Zǎo Rén
别名

枣仁、酸枣核。

英文名
Spina Date Seed
出处

出自《雷公炮炙论》;1.《别录》:酸枣,生河东川泽。
八月采实,阴干,四十日成。
棘刺实,主明目,心腹痿痹,除热,利小便。

2.陶弘景:酸枣,今出东山间,云即是山枣树,子似武昌枣,而味极酸,东人啖之以醒睡,与此疗不得眠正反矣。

3.《唐本草》:此即枣实也,树大如大枣,实无常形,但大枣中味酸者是。
《本经》唯用实,疗不得眠,不言用仁,今方用其仁补中益气。
自补中益肝已下,为酸枣仁之功能。

来源

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 Hu ex H.F.Chow [Z.vulgaris Lam.var.spinosa Bunge]

采收和储藏:栽后7-8年9-10月果实呈红色时,摘下浸泡1夜,搓去果肉,捞出,碾破核壳,淘取酸枣仁,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向阳或干燥的山坡、山谷、丘陵、平原、路旁以及荒地。
性耐干旱,常形成灌木丛。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西北及辽宁、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

原形态

酸枣 落叶灌木,稀为小乔木,高1-3m。
老枝灰褐色,幼枝绿色;于分枝基部处具刺1对,1枚针形直立,长达3cm,另1枚向下弯曲,长约0.7cm。
单叶互生;托叶针状;叶片长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钝,基部圆形,稍偏斜,边缘具细锯齿。
花小,2-3朵簇生于叶腋;花萼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花瓣5,黄绿色,与萼片互生,雄蕊5,与花瓣对生;花盘明显,10浅裂;子房椭圆形,埋于花盘中,花柱2裂。
核果肉质,近球形,成熟时暗红褐色,果皮薄,有酸味。
花期6-7月,果期9-10月。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干燥气候,耐旱,耐寒,耐碱。
适于向阳干燥的山坡、丘陵、山谷、平原及路旁的砂石土壤栽培,不宜在低洼水涝地种植。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
种子繁殖:9月采收成熟果实,堆积,沤烂果肉,洗净。
春播的种子须进行砂藏处理,在解冻后进行。
秋播在10月中、下旬进行。
按行距33cm开沟,深7-10cm,每隔7-10cm播种1粒,覆土2-3cm,浇水保湿。
育苗1-2年即可定植,按m×1m开穴,穴深宽各30cm,每穴1株,培土一半时,边踩边提苗,再培土踩实、浇水。
分株繁殖:在春季发芽前和秋季落叶后,将老珠根部发出的新株连根劈下栽种,方法同定植。

田间管理 育苗田在南出齐后进行浅锄松土除草,冬至前要进行2-3次。
苗高6-10cm时每1hm2追施硫酸按225kg,苗高30cm时每1hm2追施过磷酸钙180-225kg。
为提高酸枣座果率,春季须进行合理的整形修剪,或进行树形改造,把主干1m以上的部位锯去,使抽生多个侧枝,形成树冠;也可进行环状剥皮,在盛花期,离地面10cm高的主干上环切一圈,深达木质部,隔0.5-0.6cm再环切1圈,剥去2圈间树皮即可,20d左右伤口开始愈合,1个月后伤口愈合面在70%以上。

病虫害防治 虫害有黄刺蛾,幼虫期可喷青虫菌粉500倍液。

性状

性状鉴别 种子扁圆形或扁椭圆形,长5-9mm,宽5-7mm,厚约3mm。
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的具纵裂纹。
一面较平坦,中间有1条隆起的纵线纹;另一面稍凸起。
一端凹陷,可见线形种脐;另端有细小凸起的合点。
种皮较脆,胚乳白色,子叶2,浅黄色,富油性。
气微、味淡。
以粒大、饱满、有光泽、外皮红棕色、种仁色黄白者为佳。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种皮最外为1列黄色或棕黄色的栅状细胞,长70-90μm,壁厚,木化,靠外侧有1条明显的光辉带,外被厚约5μm的角质层;营养层细胞颓废,棕色;最内1列细胞方形或长方形,垂周壁增厚,稍木化。
于一端有1较大的种脊维管束。
胚乳细胞类多角形,含大量糊粉粒及脂肪油。
粘液层厚20-30μm。
子叶表皮细胞及其附近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小簇晶,直径3-5μm;薄壁细胞均充满糊粉粒及脂肪油。

粉末特征:棕红色。
①种皮栅状细胞棕红色,表面观多角形,直径约15μm,壁厚,木化,胞腔小。
②内种皮细胞棕黄色,表面观长方形或类方形,壁连珠状增厚,木化。
③子叶表皮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簇晶双方晶。

毒性

毒性: 酸枣仁150g/kg给予小鼠灌胃无毒性症状,大鼠慢性毒性实验证明其毒性极低,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14.33±2.015g/kg。
但极大剂量亦可有毒性表现。

化学成分

酸枣仁含生物碱:酸枣仁碱A、B、D、E、F、G1、G2、Ia、Ib、K,其中碱A就是欧鼠李叶碱,碱E就是荷叶碱,碱Ia就是原荷叶碱,碱Ib就是去甲异紫堇定,碱K就是右旋的衡州乌药碱,N-甲基巴婆碱,酸李碱,5-羟基-6-甲氧基去甲阿朴啡,安木非宾碱D。
还含酸枣仁环肽。
还含三萜类:白桦脂酸,白桦脂醇,美洲茶酸,麦珠子酸,酸枣皂甙A、B,以及胡萝卜甙。
又含黄酮类:斯皮诺素,即是2”-O-β-D-吡喃葡萄糖基当药素,酸枣黄素,6'''-芥子酰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6'''-对香豆酰斯皮诺素,当药素,6,8-二-C-葡萄糖基芹菜素,芹菜素-6-C-[-β-D-吡喃葡萄糖基]-β-D-吡喃葡萄糖甙[apigenin-6-C-[-β-D-gluc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等。
还含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等17种氨基酸和钾、钠、钙、锌、铁、铜、锰等多种金属元素。
又含阿魏酸,维生素C及植物甾醇,环磷酸腺苷等。

药理作用

1.镇静催眠作用:酸枣仁水溶性提取物,每ml相当于7.5g生药,将原液稀释为1:1,l:0.5,1:0.25 3种浓度,pH=9,用量每20g用1.0ml。

1.1.对小白鼠一般活动的影响:1.1.1.直接观察法试验:取体重18.0±1.0g小白鼠,各半,给药前先观察其正常活动情况,然后给予不同浓度酸枣仁水溶性提取物1.0ml/20g ig。

1.1.2.光电镇静法试验:用十字交叉光束的二个光导管串联组成光电镇静器,用积数器记录10分钟内小鼠自发活动次数。
在药物浓度为1:1与1:0.7组小鼠活动显着减少。

1.1.3.排水量法试验:参考Komlos等的抖笼排水装置用单位时间内的排水量表示小白鼠的活动情况。
小白鼠分为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和对照组,1次ig给药,30分钟后开始观察15、30分钟内排水量,1:0.5药物组比对照组排水量显着减少②治骨蒸,心烦不得眠卧: 酸枣仁二两。
以水二大盏半,研滤取汁,以米二合煮作粥,候临熟,入地黄汁一合,更微煮过,不计时候食之。
③治胆虚睡卧不安,心多惊悸: 酸枣仁一两。
炒熟令香,捣细罗为散。
每服二钱,以竹叶汤调下,不计时候。
④治心脏亏虚,神志不守,恐怖惊惕,常多恍惚,易于健忘,睡卧不宁,梦涉危险,一切心疾: 酸枣仁、人参各一两,辰砂半两,乳香一分。
上四味研和停,炼蜜丸如弹子大。
每服一粒,温酒化下,枣汤亦得,空心临卧服。
⑤治胆风毒气,虚实不调,昏沉睡多:酸枣仁一两,全梃蜡茶二两,以生姜汁涂炙,令微焦,捣罗为散。
每服二钱,水七分,煎六分,无时温服。
⑥治睡中盗汗: 酸枣仁、人参、茯苓各等分。
上为细末,米饮调下半盏。

各家论述

1.《本草图经》:酸枣仁,《本经》主烦心不得眠,今医家两用之,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生熟便尔顿异。
而胡洽治振悸不得眠,有酸枣仁汤,酸枣仁二l,茯苓、白术、人参、甘草各二两,生姜六两。
六物切,以水八l煮取三l,分四服。
主虚不得眠,烦不可宁,有酸枣仁汤,酸枣仁二l,干姜、茯苓、芎穷各二两,甘草一两炙,并切,以水一斗,先煮枣,减三l,后纳五物煮,取三l,分服。
一方,更加桂一两。
二汤酸枣并生用,疗不得眠,岂便以煮汤为熟平。

2.血不归脾而睡卧不宁者,宜用此大补心脾,则血归脾而五藏安和,睡卧自宁。

3.《纲目》:酸枣仁,甘而润,故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生用疗胆热好眠。
皆足厥阴、少阳药也,今人专以为心家药,殊昧此理。

4.《本草经疏》:酸枣仁,实酸平,仁则兼甘。
专补肝胆,亦复醒脾。
熟则芳香,香气入脾,故能归脾。
能补胆气,故可温胆。
母子之气相通,故亦主虚烦、烦心不得眠。
其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及四肢酸疼湿痹者,皆脾虚受邪之病,脾主四肢故也。
胆为诸脏之首,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五脏之精气,皆禀于脾,故久服之,功能安五脏。

5.《本草切要》:酸枣,性虽收敛而气味平淡,当佐以他药,方见其功,如佐归、参,可以敛心;佐归、芍,可以敛肝;佐归、术,可以敛脾;佐归、麦,可以敛肺;佐归、柏,可以敛肾;佐归、苓,可以敛肠、胃、膀胱;佐归、芪,可以敛气而灌溉营卫;佐归、地,可以敛血而营养真阴。
又古方治胆气不和,甚佳。
如胆气空虚,心烦而不得眠,炒用可也。

6.《本草汇言》:酸枣仁,均补五藏,如心气不足,惊悸怔仲,神明失守,或腠理不密,自汗盗汗;肺气不足,气短神怯,干咳无痰;肝气不足,筋骨拳挛,爪甲枯折;肾气不足,遗精梦泄,小便淋沥;脾气不足,寒热结聚,肌肉羸瘦;胆气不足,振悸恐畏,虚烦不寐等症,是皆五藏偏失之病,得酸枣仁之酸甘而温,安平血气,敛而能运者也。

7.《药品化义》:枣仁,仁主补,皮益心血,其气炒香,化为微温,藉香以透心气,得温以助心神。
凡志苦伤血,用智损神,致心虚不足,精神失守,惊悸怔忡,恍惚多忘,虚汗烦渴,所当必用。
又取香温以温肝、胆,若胆虚血少,心烦不寐,用此使肝、胆血足,则五脏安和,睡卧得宁;如胆有实热,则多睡,宜生用以平服气。
因其味甘炒香,香气入脾,能醒脾阴,用治思虑伤脾及久泻者,皆能奏效。

8.《本经逢原》:酸枣仁,熟则收敛精液,故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生则导虚热,故疗胆热好眠,神昏倦怠之证。
按酸枣本酸而性收,其仁则甘润而性温,能散肝、胆二经之滞,故《本经》治心腹寒热,邪气结聚,酸痛血痹等证皆生用,以疏利肝、脾之血脉也。
盖肝虚则阴伤而烦心,不能藏魂,放不得眠也。
伤寒虚烦多汗,及虚人盗汗,皆炒熟用之,总取收敛肝脾之津液也。

9.《本经》: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

10.《别录》:主烦心不得眼,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令人肥健。

11.《药性论》:主筋骨风,炒末作汤服之。

12.《本草拾遗》: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

13.王好古:治胆虚不眠,寒也,炒服;治胆实多睡,热也,生用。

14.《本草汇言》:敛气安神,荣筋养髓,和胃运脾。

15.《本草再新》:平肝理气,润肺养阴,温中利湿,敛气止汗,益志,聪耳明目。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110532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