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苁蓉

《中国药典》:肉苁蓉

拼音注音
Ròu Cōnɡ Rónɡ
英文名
HERBA CISTANCHES
来源

本品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
多于春季苗未出土或刚出土时采挖,除去花序,切段,晒干。

性状

本品呈扁圆柱形,稍弯曲,长3~15cm,直径2~8cm。
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叶,通常鳞叶先端已断,体重,质硬,微有柔性,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有淡棕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波状环纹。
气微,味甜、微苦。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炮制

肉苁蓉片: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为不规则形切片,厚约3mm。
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
有的可见肉质鳞叶。
切面黄棕色、灰棕色或棕褐色,有淡棕色或棕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不规则的波状环纹,或排成条状而散列。
气微,味甜、微苦。
取本品1.5g,照上述[鉴别]、、项试验,应显相同的结果。

酒苁蓉: 取净肉苁蓉片,照酒炖或酒蒸法炖或蒸至酒吸尽。

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含0.5% 盐酸的乙醇溶液8ml,加热回流10分钟,趁热滤过,滤液加氨试液调节至中性,蒸干,残渣加1% 盐酸溶液3ml 使溶解,滤过。
取滤液1ml,加碘化铋钾试液1~2滴,生成橘红色或红棕色沉淀。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麦角甾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9%醋酸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取本品粉末1g,加80%乙醇10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肉苁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甜菜碱对照品,加80%乙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醇-水-醋酸为展开

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改良碘化铋钾试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红色斑点。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甲醇-1%醋酸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4nm。
理论板数按麦角甾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麦角甾苷对照品4mg,置25ml棕色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约1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精密称定,置100ml棕色量瓶中,精密加甲醇 50ml,密塞,摇匀,称定重量,浸泡0.5小时,超声处理40分钟,取出,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取上清液用微孔滤膜滤过,滤液置棕色量瓶中,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μl与供试品溶液5~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麦角甾苷不得少于0.080%。

归经

归肾、大肠经。

性味

甘、咸,温。

功能主治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用于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6~9g。

摘录
《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肉苁蓉

拼音注音
Ròu Cōnɡ Rónɡ
别名

肉松蓉,纵蓉,地精,金笋,大芸。

出处

《本经》

来源

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苁蓉、迷肉苁蓉等的肉质茎
春、秋均可采收。
但以3~5月间采者为好,过时则中空。
春季采者,通常半埋于沙土中晒干,商品称为"甜大芸"、"淡大芸"或"淡苁蓉"。
秋采者,因水分多,不易晒干,须投入盐湖中1~3年后,取出晒干,称为"盐大芸"、"咸大芸"或"咸苁蓉"。

原形态

①肉苁蓉

多年生寄生草本,高15~40厘米。
茎肉质肥厚,圆柱形,黄色,不分枝或有时从基部分2~3枝。
被多数肉质鳞片状叶,黄色至褐黄色,覆瓦状排列,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2.5厘米,宽4~8毫米,在茎下部者较短且排列较紧密,上部者较长,排列较疏松。
穗状花序圆柱形,长8~25厘米;宽6~8厘米,花多数而密集;每花的基部有1枚火苞片和2枚对称的小苞片,大苞片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尖,小苞片长圆状披针形,与花萼几等长;花萼钟形,淡黄色或白色,长1~1.3厘米,5浅裂,裂片近圆形,无毛或多少被有绵毛;花冠管状钟形,5浅裂,裂片近圆形,紫色,管部白色;雄蕊4,花药倒卵圆形,先端有短尖的药隔,花药与花丝基部被皱曲的长柔毛;子房上位,长椭圆形,花柱细长。
蒴果椭圆形,2裂。
种子多数。
花期5~6月。
果期6~7月。

生于盐碱地、干河沟沙地、戈壁滩一带。
寄生在红沙、盐爪爪、着叶盐爪、珍珠、西伯利亚白刺等植物的根上。
分布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地。

②苁蓉

多年生寄生草本,高可达1米。
形与肉苁蓉相似,但茎上鳞片状叶呈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4厘米,宽4~8毫米,先端渐尖。
花黄色,大苞片线状披针形,近于光滑,小苞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稍长于花萼;花萼光滑无毛,裂片边缘有细圆齿。

生于湖边、沙地、琐琐林中,寄生在琐琐的根上。
分布内蒙古等地。

③迷肉苁蓉

多年生寄生草本。
茎基部特别肥厚,直径30~45厘米,鳞片状叶;呈卵状披针形;茎中部较细,直径15~25厘米,鳞片状叶呈长团状披针形。
穗状花序长圆形或圆柱形;苞片边缘密被绵毛;花冠裂片边缘具细毛。

生于沙地、琐琐林中,寄生在琐琐根上。

分布内蒙古等地

性状

①甜苁蓉呈圆柱状而稍扁,一端略细,稍弯曲,长10~30厘米,直径2~6厘米。
表面灰棕色或褐色,密被肥厚的肉质鳞片,呈覆瓦状排列。
质坚实,微有韧性,肉质而带油性,不易折断,断面棕色,有花白点或裂隙。
气微弱,味微甜。

②盐苁蓉形状较不整齐,黑褐色,质较软,外面带有盐霜。
断面黑色,气微,味咸。
以上均以肉质、条粗长、棕褐色、柔嫩滋润者为佳。

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等地。
以内蒙古产量最大。

化学成分

肉苁蓉含有微量生物碱及结品性中性物质。
迷肉苁蓉含有生物碱。

药理作用

肉苁蓉稀酒精浸出物加入饮水中饲养幼大鼠,其体重增长较对照组快。
水浸剂、乙醇-水浸出液和乙醇浸出液试验于狗、猫及兔等麻醉动物,证明有降血压作用。
肉苁蓉对小鼠有促进唾液分泌及呼吸麻痹作用,促进唾液分泌的成分为某种有机酸样物质,呼吸麻痹的成分可能力甙类。

炮制

肉苁蓉:拣净杂质,清水浸泡,每天换水1~2次,润透,切片,晒干。
酒苁蓉:取苁蓉片,用黄酒拌匀,置罐内密闭,坐水锅中,隔水加热蒸至酒尽为度,取出,晾干。

《雷公炮炙论》:"凡使,先须用清酒浸一宿,至明,以棕刷刷去沙土浮甲尽,劈破中心,去白膜一重如竹丝草样,却蒸,从午至酉出,又用酥炙得所。
"

归经

入肾、大肠经。

①《本草经疏》:"入肾、心包络、命门。
"

②《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
"

③《玉楸药解》:"入足厥阴肝、足少阴肾、手阳明大肠经。
"

性味

甘酸咸,温。

①《本经》:"味甘,微温。
"

②《别录》:"酸咸,无毒。
"

③《本草正》:"味甘咸微辛酸,微温。
"

④《玉楸药解》:"甘咸,气平。
"

注意

胃弱便溏,相火旺者忌服。

①《本草蒙筌》:"忌经铁器。
"

②《本草经疏》:"泄泻禁用,肾中有热,强阳易兴而精不固者忌之。
"

③《药品化义》:"相火旺,胃肠弱者忌用。
"

④《得配本草》;"忌铜、铁。
火盛便闭、心虚气胀,皆禁用。
"

功能主治

补肾,益精,润燥,滑肠。
治男子阳痿,女子不孕,带下,血崩,腰膝冷痛,血枯便秘。

①《本经》:"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妇人症瘕。
"

②《别录》:"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
"

③《药性论》:"益髓,悦颜色,延年,治女人血崩,壮阳,大补益,主亦白下。
"

④《日华子本草》:"治男绝阳不兴,女绝阴不产,润五脏,长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遗沥,带下阴痛。
"

⑤《本草经疏》:"白酒煮烂顿食,治老人便燥闭结。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剂。

复方

①治男子五劳七伤,阴痿不起,积有十年,痒湿,小便淋沥,溺时赤时黄:肉苁蓉、菟丝子、蛇床子、五味子、远志、续断、杜仲各四分。
上七物,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平旦服五丸,日再。

②治下部虚损,腹内疼痛,不喜饮食,平补:肉苁蓉二斤,酒浸三日,细切,焙干,捣罗为末,分一半,醇酒煮作膏,和一半入臼中,捣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温酒或米饮下,空心食前。

③补精败,面黑劳伤:苁蓉四两,精羊肉,分为四度,下五味,以米煮粥,空心服之。

④强筋健髓:苁蓉、蝉鱼。
为末,黄精酒丸服之。

⑤治虚损,暖下元,益精髓,利腰膝:肉苁蓉、蛇床子、远志、五味子、防风、附子、菟丝子、巴戟、杜仲各一两。
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日空心,以温酒下二十丸,盐汤下亦得,渐加至四十丸为度。

⑥治肾虚白浊:肉苁蓉、鹿茸、山药、白茯苓等分。
为末,米糊丸梧子大。
枣汤每下三十丸。

⑦治发汗利小便亡津液,大腑秘结,老人、虚人皆可服:肉苁蓉二两,沉香一两。
上为细末,用麻子仁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米饮送下。

⑧治高年血液枯槁,大便燥结,胸中作闷:大肉苁蓉三两,白酒浸,洗去鳞甲,切片,白汤三碗,煎一碗,顿服。

⑨治消中易饥:肉苁蓉、山茱萸、五味子。
为末,蜜丸梧子大。
每服盐汤下二十丸。

⑩劳伤,精败面黑。
用肉苁蓉四两,水煮烂,切薄研细,炖羊肉吃。

⑾肾虚白浊。
用肉苁蓉、鹿茸、山药、白茯苓,等分为末,加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枣汤送下。

⑿汗多便秘。
用肉苁蓉二两、沉香末一两,共研为末。
加麻子杜汁糊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七、八丸。
白开水送下。

⒀消中易饥。
用肉苁蓉、山萸、五味子等分,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盐酒送下。

⒁破伤风。
用肉苁蓉切片晒干,烧成烟熏伤处,累效。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肉苁蓉

拼音注音
Ròu Cōnɡ Rónɡ
别名

肉松蓉、黑司令、纵蓉、地精、马足、马芝、大芸、寸芸

英文名
all-grass of Desertliving Cistanche
出处

1.出自《神农本草经》2.《本草图经》:《本经》云,五月五日采,五月恐已老不堪,故多三月采之。
西人多用作食品啖之,刮去鳞甲,以酒净洗去黑汁,薄切,合山芋、羊肉作羹,极美好,益人,食之胜服补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肉质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stanche deserticola Y. C. Ma.

采收和储藏:4-5月上旬采挖刚出土的肉苁黄,留小采大。
去掉花序或苁蓉头,晾晒于干将沙滩上或房顶上,1个多月后曲黄白色变成肉质棕褐色,即为甜大芸。
秋季采收者因水分大,不易干燥,故把肥大者投入盐湖中,腌1-3年,用时洗去盐分,叫盐大芸。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25-1150m的荒漠中,寄生在藜科植物梭梭、白梭梭等植物的根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

原形态

肉苁蓉 多年生寄生草本,高40-160cm。
茎肉质,单一或由基部分为2或3枝,下部宽5-15cm,上部渐变细,宽2-5cm。
叶多数,鲜片状,螺旋状排列,淡黄白色,无叶柄;下部叶排列紧密,宽卵形或三勿状卵形,长0.5-1cm,宽1-2cm,上部叶稀疏,线状披针形,长1-4cm,宽0.5-1cm,宽1-2cm,上部叶稀疏,线状披针形,长1-4cm,宽0.5-1cm,两面无毛。
穗状花序,长15-50cm;苞片1,线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4cm,宽0.5-0.8cm,被疏绵毛或近无毛;小苞片2,卵状披针形,与花萼等长或稍长,被疏绵毛或无毛;花萼钟状,长1-1.5cm,5浅裂,裂片近圆珠笔形;花冠筒状钟形,长3-4cm,裂片5,展开,近半圆形;花黄白色、淡紫色,干后变棕褐色,管内有2条纵向的鲜黄色凸起;雄蕊4,二强,近内藏,花丝上部稍弯曲,基部被皱曲长柔毛,花药箭形,被长柔毛;子房上位,基部有黄色密腺,花柱细长,顶端内折,柱头近球形。
蒴果卵形,2裂,褐色。
种子多数,微小,椭圆状卵形,表面网状,有光泽。
花期5-6月,果期6-7月。

栽培

1.生物学特性 肉苁蓉为寄生植物,寄主为梭梭和白梭等。
适于生长沙漠环境。
土壤为中细砂,呈中性或偏碱性,含盐分较高。
种子多,小而轻,千粒重0.086-0.091g,种子寿命较长。

2.栽培技术 用种子毓殖:可选沙土或半流沙沙漠地带,适宜寄生梭梭生长,利用天然梭梭林较集中的沙不墓了,或培育人工梭梭林,在梭梭林东侧或东南侧方向约50-80cm处挖苗床,苗床大小不等,长1-2m,宽1m左右,深50-80cm,或寄生密集处,可挖一条大苗床沟围线许多株寄生,将种子穴播于苗床上,施骆驼粪、牛羊粪等,覆土30-40cm,上面留沟或苗床坑,以便浇水,播种后保持苗床湿润,诱导寄主根延伸苗床上,春、秋播种,2年间部分床内即有肉苁蓉寄生,少数出土生长,大部分在2-4年内出土,形花结实。

3.田间管理 沙漠风大,要注意对被风吹裸露的寄主根,进迁培土或用树枝围在寄主根附近防风,苗床要经常浇水保墒,除掉其他植物。
肉苁蓉5月开花时,要进行人工授粉,提高结实率。

4.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白粉病,可用Bo-10生物制剂300倍液或25%粉锈宁4000倍液喷雾防治。
根腐病,可松土,发生期用50%多菌灵1000倍液灌根。
虫害有种蝇,可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或浇灌根部。
大沙鼠可用磷化锌或大隆毒铒于洞外诱杀。

性状

1.性状鉴别 茎肉质,长圆柱形,有时稍扁,略弯曲,长3-15cm,直径5-15cm,向上渐细,直径2-5cm,有的切成段,上下直径相近。
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纵沟,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叶,鳞叶菱形或三角形,宽0.5-1.5cm,厚约2mm,尚可见鳞叶脱落后留下的弯月形叶迹。
质坚实,不易折断。
断面棕色,有淡棕色维管束小点,环列成深波状或锯齿状。
木部约占4/5,有时中空。
表面和断面在光亮处有时可见结晶样小亮点。
气微,味甜,略苦。

以条粗壮、密生鳞叶、质柔润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为1列扁平细胞,外被角质层。
皮层由数十列薄壁细胞组成,排列紧密,近维管束处的细胞具纹孔,散有叶迹维管束。
维管束处韧型,常16-22个排列成深波状或锯齿状圆环;韧皮部薄壁细胞排列紧密,有时产分成颓废状;形成层不甚明显;木质部可见非木化纤维。
射线明显。
髓部多分形。
皮层及髓部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鳞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扁长方形,外被薄角质层。
下皮细胞1列,稍大。
叶肉组织均为海绵组织,细胞类圆形,壁薄,含叶绿体,细胞间隙小。
维管束5-7,外韧型,切向排列。

化学成分

肉质茎含肉苁蓉甙A、B、C、H,洋丁香酚甙,2-乙酰基洋丁香酚甙,海胆甙七种苯乙醇甙成分,还含鹅掌楸甙,8-表马钱子甙酸,胡萝卜甙,甜菜碱,β-谷甾醇,甘露醇[1],N,N-二甲基甘按酸甲酯[2]和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苏氨酸等十五种氨基酸[3]及琥珀酸,三十烷醇,多糖类[4]。

药理作用

1.对小白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肉苁蓉水溶液50mg/kg或100mg/kgig给于小鼠观察各项免疫功能指标。
结果:脾脏和胸腺重量从85±12和37±6mg/kg增加到140±12和53±6mg/kg;巨噬细胞吞噬率从53±5%增加至78±3%;溶血素和溶血空斑值分别从147±47和0.05±0.1增加为361±62和0.18±0.01;腹腔巨噬细胞内的CAMP含量从100±8.6pmol/ml增加到152±10.9,cGMP含量从62±12降低为39±7;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使3H一TdR的参入淋巴细胞的量从178±19增加为589±139;使迟发性超敏反应从0.54±0.15增加力0.82±0.12。
表明本品的水溶性成分对小鼠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均有增强作用。

2.对人淋巴细胞E花结形成和酸性a-醋酸萘酚酶酯酶活性的影响: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药物在体外37℃共温1小时后测定活性E和总E花结率。
花结涂片作ANAE染色。
结果表明,阳性对照药猪胸腺素F5、左旋咪唑和黄芪低浓度时,补肾药肉苁蓉低浓度时均能增加Ea花结率,但对Et花结率无影响。
而肉苁蓉高浓度时均可降低Et花结率。
实验中未见猪胸腺素F5和左旋咪唑能增高ANAE+淋巴细胞百分率,但肉苁蓉在高浓度或低浓度时可降低ANAE+淋巴细胞百分率。
可以看出补肾药肉苁蓉在一定浓度下能促进Ea花结形成,E花结试验是测定人T细胞数量的常用方法,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3.肉苁蓉对小鼠迟发性足垫反应的影响:小鼠ig中药煎液连续8天,给药d4ipSRBC攻击,24小时后测量足垫肿胀数值。
结果表明,肉苁蓉组在攻击后24小时的足垫反应相对强度高于对照组,肉苁蓉在体内有促进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4.对消化系统的作用:4.1.促进排便作用:肉苁蓉各组均能显着缩短小鼠的通便时间,具有促进排便作用。
实验同时观察排出粪便的形态,给肉苁蓉各组多为正常或稍大粪粒,个别小鼠有稀水便发生。

4.2.对小鼠小肠推动功能的影响:体重33±39雌性小鼠,所用药液及蒸馏水对照液均于给药前混入炭末。
小鼠断食供水16小时后按0.6ml/只ig各供试液,20分钟后处死。
剖腹取出小肠测量。
以幽门至炭末行进最远处为推进度,幽门至回盲瓣为全长,前者除以后者为推进度。
肉苁蓉各组能显着提高小鼠小肠推进度,证明该药能增强肠蠕动,有改善肠肌运动功能的作用。

4.3.肉苁蓉对阿托品抑制排便的对抗作用:取体重42±39雄性小鼠和体重46±4g雌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雌雄各半。
断食供水16小时后,单纯给水组按0.15ml/10g体重ig各供试液。
记录ip阿托品时间、ig各供试液时间和小鼠排出第一粒红色粪便时间,计算通便时间。
结果表明0.025%阿托品对小鼠有明显的抑制排便作用,肉苁蓉能有效地对抗阿托品的这种抑制排便作用,其对抗强度与胃复安相比无显着差异。

4.4.肉苁蓉对小鼠大、小肠水分吸收的影响:选取体重43±3g雄性小鼠20只,体重43±3g雌性小鼠2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雌雄各半。
断食供水16小时后对照组按0.15ml/10g体重ig蒸馏水,肉苁蓉组ig等量50%肉苁蓉原药材水煎液。
给药后3小时、5小时各处死一半小鼠,剖腹,用止血夹夹住大、小肠两端,将大、小肠分离剪下,分别置称量纸上,松开止血夹,立即于天平上称湿重。
再于烘箱内105℃干燥2小时后,称取大小肠的干重。
表4结果显示给药5小时后,肉苁蓉组大肠含水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着,说明肉蓉对大肠的水分吸收具有抑制作用。

5.炮制品的药理作用:不同炮制方法制成的肉苁蓉,以0.5g/只剂量给于小鼠,共10天,与阳虚小鼠肝脾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率进行比较。
结果阳虚组的DNA合成率减少,给药治疗组DNA合成率增加,P值分别为

炮制

1.肉苁蓉:拣净杂质,清水浸泡,每天换水1-2次,润透,切片,晒干。

2.酒苁蓉:取苁蓉片,用黄酒拌匀,置罐内密闭,坐水锅中,隔水加热蒸至酒尽为度,取出,晾干。
3.黑豆制:取肉苁蓉用米泔水漂泡3天,每天换水1次,去尽咸味,刮去表面鳞叶,切1.5cm厚的片;然后取黑豆5kg炒香,分成3份,每次取1份掺水和肉苁蓉用微火煮干,取出至半干,再蒸透后晒干,另取黑豆1份同煮,蒸晒,反复3次,晒干即可,每肉苁蓉500kg,用黑豆50kg。

4.《雷公炮炙论》:凡使,先须用清酒浸一宿,至明,以棕刷刷去沙土浮甲尽,劈破中心,去白膜一重如竹丝草样,却蒸,从午至酉出,又用酥炙得所。

鉴别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5g,加70%乙醇5ml,水浴温热10min,滤过。
滤液蒸干,加冰醋酸1ml倾入试管中,沿管壁加硫酸1ml,两液界面有棕红色环。
取本品粉末0.5g,加1%盐酸溶液5ml,水浴温热20min,滤过。
滤液加碘化铋钾试剂,生成棕红色沉淀。
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浸渍2h,滤过。
滤液蒸干,以1ml乙醇溶解,作供试液。
另取甘露醇,加乙醇溶使成每毫升含1mg的溶液,作对照品溶液。
取上述二溶液各10μm,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H薄板上,用正丁醇-冰醋酸乙醇-水展开,展距12cm,取出晾干后,喷雾10%硝酸铈铵乙醇溶液显色。
供试液色谱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有相同的棕黄色斑点。

归经

归肾;大肠经

性味

味甘;咸;性温

注意

胃弱便溏,相火旺者忌服。

1.《本草蒙筌》:忌经铁器。

2.《本草经疏》:泄泻禁用,肾中有热,强阳易兴而精不固者忌之。

3.《药品化义》:相火旺,胃肠弱者忌用。

4.《得配本草》:忌铜、铁。
火盛便闭、心虚气胀,皆禁用。

功能主治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道。
主肾阳虚衰;精血不足之阳痿;遗精;白浊;尿频余沥;腰痛脚弱;耳鸣目花;月经衍期;宫寒不孕;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或浸酒。

复方

1.济川煎,主治肾虚气弱,大便不通,小便清长,腰酸背冷。
2.3.无比山药丸,健脾益胃,培元滋肾,主治虚劳损伤,肌体消瘦,腰酸膝软,目暗耳鸣,饮食无味。
4.加味四斤丸,主治肝肾不足,热淫于内,筋骨痿软,行走无力,腰膝酸软,潮热时作,饮食无味。
5.菟丝子丸,主治肾气虚损,五劳七伤,少腹拘急,四肢气短、夜梦惊恐,精神困倦,喜怒无常,小便清长,房室不举等。
6.菟丝子散,主治膀胱虚寒,小便不禁或过多。
7.肉苁蓉丸,主治男子五劳七伤,阳痿不起,小便淋漓,尿色赤黄。
8.参茸丸,主治体虚神疲,耳鸣心悸,遗精早泄,贫血萎黄,神经衰弱。
9.润肠丸,主治津液亏少,大便秘结。

各家论述

1.《本经》: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妇人症瘕。

2.《别录》: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

3.《药性论》:益髓,悦颜色,延年,治女人血崩,壮阳,大补益,主赤白下。

4.《日华子本草》:治男绝阳不兴,女绝阴不产,润五脏,长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遗沥,带下阴痛。

5.《本草经疏》:白酒煮烂顿食,治老人便燥闭结。

6.《本草经疏》:肉苁蓉,滋肾补精血之要药,气本微温,相传以为热者误也。
甘能除热补中,酸能入肝,咸能滋肾,肾肝为阴,阴气滋长,则五脏之劳热自退,阴茎中寒热痛自愈。
肾肝足,则精血日盛,精血盛则多子。
妇人症瘕,病在血分,血盛则行,行则症瘕自消矣。
膀胱虚,则邪客之,得补则邪气自散,腰痛自止。
久服则肥健而轻身,益肾肝补精血之效也,若曰治痢,岂滑以导滞之意乎,此亦必不能之说也。

7.《本草汇言》:肉苁蓉,养命门,滋肾气,补精血之药也。
男子丹元虚冷而阳道久沉,妇人冲任失调而阴气不治,此乃平补之剂,温而不热,补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故有从容之名。

8.《本经逢原》:肉苁蓉,《本经》主劳伤补中者,是火衰不能生土,非中气之本虚也。
治妇人症瘕者,咸能软坚而走血分也。
又苁蓉止泄精遗溺,除茎中热痛,以其能下导虚火也。
老人燥结,宜煮粥食之。

9.《玉楸药解》:肉苁蓉,暖腰膝,健骨肉,滋肾肝精血,润肠胃结燥。
凡粪粒坚小,形如羊屎,此土湿木郁,下窍闭塞之故。
谷滓在胃,不得顺下,零星传送,断落不联,历阳明大肠之燥,炼成颗粒,秘涩难通,总缘风木枯槁,疏泄不行也。
一服地黄、龟胶,反益土湿,中气愈败矣。
肉苁蓉滋木清风,养血润燥,善滑大肠,而下结粪,其性从容不迫,未至滋湿败脾,非诸润药可比。
方书称其补精益髓,悦色延年,理男子绝阳不兴,女子绝阴不产,非溢美之词。

10.《本草求真》:肉苁蓉,诸书既言峻补精血,又言力能兴阳助火,是明因其气温,力专滋阴,得此阳随阴附,而阳自见兴耳。
惟其力能滋补,故凡症瘕积块,得此而坚即消。
惟其滋补而阳得助,故凡遗精茎痛,寒热时作,亦得因是而除。
若谓火衰至极,用此甘润之品,同于桂、附,力能补阳,其失远矣。
况此既言补阴,而补阴又以苁蓉为名,是明因其功力不骤,气专润燥,是亦宜于便闭,而不宜于胃虚之人也。
谓之滋阴则可,谓之补火正未必然。

11.《本草正义》:肉苁蓉,《本经》主治,皆以藏阴言之,主劳伤补中,养五脏,强阴,皆补阴之功也。
茎中寒热痛,则肾脏虚寒之病,苁蓉厚重下降,直入肾家,温而能润,无燥烈之害,能温养精血而通阳气,故曰益精气。
主症瘕者,咸能软坚,而入血分,且补益阴精,温养阳气,斯气血流利而否塞通矣。
《别录》除膀胱邪气,亦温养而水府寒邪自除。
腰者肾之府,肾虚则腰痛,苁蓉益肾,是以治之。
利,今木皆作痢,是积滞不快之滞下,非泄泻之自利,苁蓉滑肠,痢为积滞,宜疏通而不宜固涩,滑以去其着,又能养五脏而不专于攻逐,则为久痢之中气己虚,而积滞未尽者宜之,非通治暑湿热滞之痢疾也。
苁蓉为极润之品,市肆皆以盐渍,乃能久藏,古书皆称其微温,而今则为咸味久渍,温性已化除净绝,纵使漂洗极淡,而本性亦将消灭无余,故古人所称补阴兴阳种种功效,俱极薄弱,盖已习与俱化,不复可以本来之质一例论矣。
但咸味能下降,滑能通肠,以主大便不爽,颇得捷效,且性本温润,益阴通阳,故通腑而不伤津液,尤其独步耳。
自宋以来,皆以苁蓉主遗泄带下,甚且以主血崩溺血,盖以补阴助阳,谓为有收摄固阴之效。
要知滑利之品,通导有余,奚能固涩,《本经》除阴中寒热痛,正以补阴通阳,通则不痛耳。
乃后人引申其义,误认大补,反欲以通利治滑脱,谬矣。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087203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