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蔷薇科植物玫瑰Rosa rugosa Thunb.的干燥花蕾。
春末夏初花将开放时分批采收,及时低温干燥。
本品略呈半球形或不规则团状,直径1~2.5cm。
花托半球形,与花萼基部合生;萼片5,披针形,黄绿色或棕绿色,被有细柔毛;花瓣多皱缩,展平后宽卵形,呈覆瓦状排列,紫红色,有的黄棕色;雄蕊多数,黄褐色。
体轻,质脆。
气芳香浓郁,味微苦涩。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本品萼片表面观:非腺毛较密,单细胞,多弯曲,长136~680μm,壁厚,木化。
腺毛头部多细胞,扁球形,直径64~180μm,柄部多列性,长50~340μm,基部有时可见单细胞分枝。
草钙簇晶直径9~25μm。
归肝、脾经。
甘、微苦,温。
行气解郁,和血,止痛。
用于肝胃气痛,食少呕恶,月经不调,跌扑伤痛。
1.5~6g。
徘徊花,笔头花、湖花,刺玫花。
姚可成《食物本草》
为蔷范科植物玫瑰初放的花。
4~6月间,当花蕾将开放时分批采摘,用文火迅速烘干。
烘时将花摊放成薄层,花冠向下,使其最先干燥,然后翻转烘干其余部分。
晒干者,颜色和香气均较差。
常生于我国中部以至北部的低山丛林中。
庭院或花园中多有栽培。
主产于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四川、河北等地。
玫瑰
直立灌木。
高达2米。
干粗壮,枝丛生,密生绒毛、腺毛及刺。
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9片,椭圆形至椭圆状倒卵形,长2~5厘米,宽1~2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暗绿色,无毛而起皱,下面苍白色,被柔毛;叶柄生柔毛及刺;托叶附着于总叶柄,无锯齿,边缘有腺点。
花单生或数朵簇生,直径6~8厘米,单瓣或重瓣,紫色或白色;花梗短,有绒毛、腺毛及刺;花托及花萼具腺毛;萼片5,具长尾状尖,直立,内面及边缘有线状毛;花瓣5;雄蕊多数,着生在萼筒边缘的长盘上;雌蕊多数,包于壶状花托底部。
瘦果骨质,扁球形,暗橙红色,直径2~2.5厘米。
花期5~6月。
果期8~9月。
干燥花略成半球形或不规则团状,直径1.5~2厘米。
花瓣密集,短而圆,色紫红而鲜艳,中央为黄色花蕊,下部有绿色花萼,其先端分裂成5片。
下端有膨大星球形的花托。
质轻而脆。
气苈香浓郁,味微苦。
以朵大、瓣厚、色紫、鲜艳、香气浓者为佳。
鲜花含挥发油约0.03%,主要成分为香茅醇、牻牛儿醇、橙花醇、丁香油酚、苯乙醇等。
香茅醇含量可达60%,牻牛儿醇含量次于香茅醇,橙花醇为5~10%,丁香油酚和苯乙醇约各为1%。
油又含壬醇、苯甲醇、芳樟醇、乙酸苯乙酯。
此外,花尚含槲皮甙、苦味质、鞣质、脂肪油、有机酸、红色素、黄色素、蜡质、β-胡萝卜素等。
果实含丰富的维生素C,糖类如葡萄糖、果糖、木糖、蔗糖,非挥发酸如柠檬酸、苹果酸、奎宁酸等。
黄酮类如槲皮素、异槲皮素等;又含多种色素如植物黄质、玉红黄质西红柿烃、γ-胡萝卜素等。
叶含异槲皮甙。
玫瑰花水煎剂能解除口服锑剂的毒性。
但仅以吐酒石口服法为限,且吐酒石的抗血吸虫作用亦随毒性解除而消失,据推测,此可能为玫瑰花改变了吐酒石的结构所致。
玫瑰油对大鼠有促进胆汁分泌作用。
拣去杂质,摘除花柄及蒂。
《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
甘微苦,温.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微苦,温,无毒。
"
②《随息居饮食谱》:"甘辛,温。
"
理气解郁,和血散瘀。
治肝胃气痛,新久风痹,吐血咯血,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痢疾,乳痈,肿毒。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主利肺脾,益肝胆,辟邪恶之气,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
"
②《药性考》:"行血破积,损伤瘀痛,浸酒饮。
"
③《纲目拾遗》:"和血,行血,理气。
治风痹。
"
④《本草再新》:"舒肝胆之郁气,健脾降火。
治腹中冷痛,胃脘积寒,兼能破血。
"
⑤《随息居饮食谱》:"调中活血,舒郁结,辟秽,和肝。
酿酒可消乳癖。
"
⑥《现代实用中药》:"用于妇人月经过多,赤白带下及一般肠炎下痢等。
"
⑦《山东中药》:"治盱胃气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泄泻,口舌糜破,吐血,噤口痢。
"
⑧《泉州本草》:"治肺病咳嗽痰血、吐血、咯血。
"
内服:煎汤,1~2钱;浸酒或熬膏。
①治肝胃气痛:玫瑰花阴干,冲汤代茶服。
②治肝郁吐血,月汛不调:玫瑰花蕊三百朵,初开者,去心蒂;新汲水砂铫内煎取浓汁,滤去渣,再煎,白冰糖一斤收膏,早晚开水冲服。
瓷瓶密收,切勿泄气。
如专调经,可用红糖收膏。
③治肺病咳嗽吐血:鲜玫瑰花捣汁炖冰糖服。
④治新久风痹:玫瑰花三钱,红花、全当归各一钱。
水煎去滓,好酒和服七剂。
⑤治肝风头痛:玫瑰花四至五朵,合蚕豆花三至四钱,泡开水代茶频饮。
⑥治噤口痢:玫瑰花阴干煎服。
⑦治乳痈初起,郁症宜此:玫瑰花初开者,阴干、燥者三十朵。
去心蒂,陈酒煎,食后服。
⑧治乳痈:玫瑰花七朵,母丁香七粒。
无灰酒煎服。
⑨治肿毒初起:玫瑰花去心蒂,焙为末一钱。
好酒和服。
徘徊花、笔头花、湖花、刺玫花、刺玫菊
出自姚可成《食物本草》。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玫瑰和重瓣玫瑰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Rosa rugosa Thunb.2.Rosa rugosa Thunb.f.plenaByhouw-er[R.rugose Thunb.var.plena Regel]
采收和储藏:5-6月盛花期前,采摘已充分膨大但未开放的花蕾。
文火烘干或阴干;或采后装入纸袋,贮石灰缸内,封盖,每年梅雨期更换新石灰。
生态环境:庭院或花园中多有栽培。
资源分布:原产中国北部。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以山东、江苏、浙江及广东最多。
1.玫瑰 直立灌木,高约2m。
枝干粗壮,有皮刺和刺毛,小枝密生绒毛。
羽状复叶;叶柄 及叶轴上有绒毛及疏生小皮刺和刺毛;托叶大部附着于叶柄上;小叶5-9片,椭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2-5cm,宽1-2cm,边缘有钝锯齿,质厚,上面光亮,多皱,无毛,下面苍白色,胡柔毛及腺体,网脉显着。
花单生或3-6朵聚生;花梗有绒毛和刺毛;花瓣5或多数;紫红色或白色,芳香,直径6-8cm;花柱离生,被柔毛,柱头稍突出。
果扁球形,直径2-2.5cm,红色,平滑,萼片宿存。
花期5-6月。
果期8-9月。
2.重瓣玫瑰 本变型花紫红色,重瓣,区别于上种。
生物学特性 玫瑰是喜阳植物,对气候、土壤适应性强,耐寒、耐旱,怕涝。
常先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地势较高燥平整的地块栽种。
低洼积水地不宜种植。
栽培技术 繁殖用分株、压条和扦插繁殖法。
分株法:在3月中下旬未发芽前,将取母株周围萌蘖芽长成的新株挖出,连根带土移植。
压条法:7-9月间让枝梢露出地面。
待长出新根后。
至10月中旬或次年春季与母株分离移植。
扦插法:扦插法:在早春发芽前,剪取一年生枝条,剪成15-20cm长的插条,插入苗床中,待生根发芽后移植。
大田定植时,按行株距50cm×30cm开穴栽种。
田间管理 通常用饼肥、厩肥等作基肥,植株萌动时施1次人粪尿,花苞露红至采共前夕施1次人粪或硫酸铵等。
入冬施1次以厩肥为主的越冬肥,肥源不足时,可酌施开花肥及越冬肥。
开花后,对病枝、虫咬枝、衰老枝进行修除工作,使植株不断复壮。
生长4-5年的植株,花产量逐年下降,趋于老化。
此时在腊月里,进行翻挖分切重新栽种,又可更新复壮。
用此法栽种后翌年无花,以后连续3年花较多。
若安排多地块,逐年分栽,产量可稳定上升。
入冬后将玫瑰地普遍翻一下,在近根部施越冬肥后,密情况而定。
疏者多培,促进枝条萌发;反之则少培。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锈病,通常在四季温暖多雨或多雾的地区年份发生,趱孢子终年生存,发病较重。
可于早春发芽前喷波美3-4度石硫合剂,生长季节根据病情用25%粉锈宁1000倍液喷雾防治。
虫害有黄多带天牛和蔷薇三节叶蜂。
黄多带天牛为害应抓信化蛹、羽化及爬出蛹室的时期及时防治,进行根际培土、除草和更新修剪,增加抵抗力,并注意保护天敌广喙蝽、蚂蚁和蟋蟀;冬季翻动植株周围的土,可灭部分越冬蔷薇三节叶蜂虫源,8月上旬,叶蜂幼虫幼龄期可喷2.5%敌杀死2000倍液或25%天幼脲Ⅲ号1×10-4防治。
性状鉴别 花蕾或花略呈球形、卵形或不规则团块,直径1.5-2cm。
花托壶形或半球形,与花萼基部相连,花托无宿梗或有短宿梗。
萼片5枚,披针形,黄绿色至棕绿色,伸展或向外反卷,其内表面被细柔毛,显凸起的中脉。
花瓣5片或重瓣,广卵圆形,多皱缩,紫红色,少数黄棕色。
雄蕊多数,黄褐色,着生于花托周围。
有多数花柱在花托口集成头状。
体轻、质脆。
香气浓郁,味微苦、涩。
以花朵大、完整、瓣厚、色紫、色泽鲜、不露蕊、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萼片表面观:上表面非腺毛较密,单细胞,多弯曲,长136-680μm,壁厚,木化。
下表面具多细胞腺毛,腺柄多细胞排成多列,长50-340μm,基部常有数条短小的毛状突起,腺头我细胞集成扁球形,直径64-180μm。
气孔不定式。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花粉粒:极面观略呈三角形,直径25-30μm,短轴20-25μm。
具3孔沟类圆形,直径4-4.6μm。
表面具条状雕纹。
花梗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排列整齐,有单细胞非腺毛及腺毛。
皮层外侧为数列较小的厚壁细胞,向内为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簇晶。
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相连在环状;木质部束的导管3-6个。
髓部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
花含挥发油,内主含芳樟醇,芳樟醇甲酸酯,β-香茅醇,香茅醇甲酸酯,香茅醇乙酸酯,牻牛儿醇,牻牛儿酸甲酸酯,牻牛儿酸乙酸酯,苯乙醇,橙花醇以及3-甲基-1-丁醇,反式-β-罗勒烯,十五烷,2-十三烷酮,l-戊醇,l-己醇,3-己烯醇,乙酸己酯,乙酸-3-己烯酯,苯甲醇,丁香油酚,甲基丁香油酚,牻牛儿醇乙酸酯,橙花醛,牻牛儿醛, 牛儿基丙酮,十五烷,2-十一烷酮,2-十三烷酮,2-十五烷酮,十四烷醛,十六烷醛,乙酸十四烷醇酯。
对玫瑰香气起重要作用的微量成分为:β-突厥酮,玫瑰醚。
花还含槲皮素,矢车菊双甙,有机酸,β-胡萝卜素,脂肪油等。
花托含鞣质成分:玫瑰鞣质A、B、C、D、E、F、G,木麻黄素strictinin),异小木麻黄素,长梗马兜铃素,新唢呐素Ⅰ及Ⅱ, 1, 2, 3-三-O-没食子酰葡萄糖,1,2,6-三-O-没食子酰葡萄糖;其中长梗马兜铃素和新唢呐素I具抗逆病毒作用。
果含枸橼酸,苹果酸,奎宁酸,抗坏血酸,槲皮素,异槲皮素,玉红黄质,番茄烃,γ-胡萝卜素,葡萄糖,果糖,木糖,蔗糖等。
种子油中含多星的不饱和脂肪酸,并含β-谷甾醇。
种子含维生素E及F。
茎叶含槲皮素,芸香甙等黄酮类化合物。
叶含异槲皮素,芹菜素等黄酮类成分和6-去甲氧基-4-O-甲基茵陈色原酮、6-去甲氧基茵陈色原酮A、D,表玫瑰萜醛D,玫瑰酸A、B、C、D,1,4-胡萝卜二烯醛,1,4-胡萝卜二烯酸,玫瑰没药萜醇A、B1、B2、C1、C2、D、E1、E2、F2,哈曼拉希酸A,胡萝卜烯醛,环氧胡萝卜烯醛,异胡萝卜烯酸,11-羟基-12-氢化异胡萝卜烯醛,11,12-去氢胡萝卜烯醛,异胡萝卜烯酸(isodaucenol),玫瑰醛(carotarosal)A,玫瑰螺烯酮,断玫瑰醛,胡萝卜烯,异胡萝卜 烯,1,4-胡萝卜二烯,3,8-菖蒲二烯[accra-3,8-diene],3,7-菖蒲二烯〔acora3,7-diene]。
还含酯类成分:4ˊ-羟基-顺-桂皮酸二十二 醇酯,4ˊ-羟基-2,3-二氢桂皮酸二十五醇酯, 4ˊ-羟基-顺-桂皮酸二十八烷酯。
根含糊皮素,儿茶精,胡萝卜甙,菜油甾醇葡萄糖甙,野雅椿酸-28-O-葡萄糖酯甙,异阿江榄仁酸-28-O-葡萄糖酯甙。
1.抗病毒作用 玫瑰花提取物对人免疫缺陷病病毒、白血病病毒和T细胞白血病病毒均有抗病毒作用。
其所含长梗马兜铃素和新唢呐素I对感染小鼠白血病病毒细胞的逆转录酶有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0.04μg/ml和0.10μg/ml,小鼠灌服这两种成分的LD50均大于 100mg/kg。
2.其他作用 玫瑰花水煎剂能解除小鼠口服锑剂的毒性反应,但仅对口服酒石酸锑钾有效,且同时使其抗血吸虫作用消失,故这一作用可能由于玫瑰花煎剂改变了酒石酸锑钾的结构所致。
玫瑰油对大鼠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
儿茶精类物质有烟酸样作用,可用于放射病的综合治疗,并有抗肿瘤作用。
拣去杂质,摘除花柄及蒂。
本品粗粉2g,加乙醚20ml,振摇1h,滤过。
滤液2ml置蒸发皿中,挥干乙醚,滴加数滴5%香草醛浓硫酸液,即显紫红色。
紫外光谱 取本品醇浸液,用95%乙醇配成0.05%的溶液,置1cm比色池中,在UV-265FW紫外分光亮度计上测定吸收线,扫描范围200-400nm,扫描速度60nm/min。
结果玫瑰花在λETOHmax210,264,354波段出现3个吸收蜂。
肝;脾经
甘;微苦;温;无毒
阴虚火旺慎服。
理气解郁;和血调经。
主肝气郁结所致胸膈满闷,脘胁胀痛,乳房作胀,月经不调,痢疾,泄泻,带下,跌打损伤痈肿
内服:温饮30-60g。
1.《本草正义》:玫瑰花,香气最浓,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流气活血,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断推气分药之中、最有捷效而最为驯良者,芳香诸品,殆无其匹。
2.姚可成《食物本草》:主利肺脾,益肝胆,辟邪恶之气,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
3.《药性考》:行血破积,损伤瘀痛,浸酒饮。
4.《本草纲目拾遗》:和血,行血,理气。
治风痹。
5.《本草再新》:舒肝胆之郁气,健脾降火。
治腹中冷痛,胃脘积寒,兼能破血。
6.《随息居饮食谱》:调中活血,舒郁结,辟秽,和肝。
酿酒可消乳癖。
7.《现代实用中药》:用于妇人月经过多,赤白带下及一般肠炎下痢等。
8.《山东中药》:治肝胃气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泄泻,口舌糜破,吐血,噤口痢。
9.《泉州本草》:治肺病咳嗽痰血、吐血、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