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果

《中国药典》:罗汉果

拼音注音
Luó Hàn Guǒ
英文名
FRUCTUS MOMORDICAE
来源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Momordica grosvenori Swingle 的干燥果实
秋季果实由嫩绿变深绿色时采收,晾数天后,低温干燥。

性状

本品呈卵形、椭圆形或球形,长4.5~8.5cm,直径3.5~6cm。
表面褐色、黄褐色或绿褐色,有深色斑块及黄色柔毛,有的有6~11条纵纹。
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有果梗痕。
体轻,质脆,果皮薄,易破。
果瓤海绵状,浅棕色。
种子扁圆形,多数,长约1.5cm,宽约1.2cm;浅红色至棕红色,两面中间微凹陷,四周有放射状沟纹,边缘有槽。
气微,味甜。

贮藏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鉴别

本品粉末棕褐色。
果皮石细胞大多成群,黄色、方形或卵圆形,直径7~38μm,壁厚,孔沟明显。
种皮石细胞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壁薄,具纹孔。
纤维长梭形,直径16~42μm,胞腔较大,壁孔明显。
可见梯纹和螺纹导管。
薄壁细胞不规则形,具纹孔。

取本品粉末2g,加稀乙醇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至约5ml,用正丁醇提取2 次,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罗汉果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归经

归肺、大肠经。

性味

甘,凉。

功能主治

清热润肺,滑肠通便。
用于肺火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9~15g。

摘录
《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罗汉果

拼音注音
Luó Hàn Guǒ
别名

拉汗果、假苦瓜。

出处

《岭南采药录》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果实
9~10月间果熟时采摘,置地板上,使其后熟,约8~10天果皮由青绿转黄,用火烘炕,经5~6天,成为叩之有声的干燥果实,然后刷毛,纸包,装箱。

生境分布

多为栽培品,广西有大量栽培。
主产广西。

原形态

多年生攀援藤本。
嫩茎被白色柔毛和红色腺毛,茎暗紫色,具纵棱。
叶互生,卵形或长卵形,长11~16厘米,宽10~13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心形,全缘,上面绿色,被短柔毛,沿叶脉分布较密,下面暗绿色;嫩叶呈暗棕红色,密布红色腺毛,沿叶脉密被短柔毛;叶柄长4~5厘米,卷须侧生,先端二又。
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柄、花柄、萼片、花瓣均被柔毛及腺毛;雄花腋生,5~7朵排列成总状;苞片1,矩圆形;萼5浅裂,裂片具线状尖尾;花瓣5,淡黄色,微带红色,卵形,长约2厘米,先端具尖尾;雄蕊3,花药分离。
1枚1室,其余2枚2室;雌花单生于叶腋,萼管先端5裂;花瓣5,倒卵形,先端短尖,子房下位,与萼管合生,花柱3,柱头2歧,有退化雄蕊3。
瓠果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幼时深棕红色,成熟时青色,被茸毛。
花期6~8月。
果期8~10月。

本品随着果形不同,有茶山子、长单果、拉江子、红毛果等园艺品种。

性状

干燥果实,圆形至长圆形,径5~8厘米,外表黄褐色至深棕色,较光泽,微具残留毛茸,少数有较深色的纵条纹。
顶端膨大,中央有一圆形的花柱基痕,基部略狭,有果柄痕。
质脆易碎,破碎后内表面黄白色,疏松似海绵状。
除去中果皮,可见明显的纵脊纹10条。
种子扁平,矩圆形或类圆形,棕色,边缘较厚,中央微凹,内有子叶2枚。
味甜。
以形圆、个大、坚实、摇之不响、色黄褐者为佳。

化学成分

含多量葡萄糖等。

归经

《广西中药志》:"入肺、脾二经。
"

性味

①《岭南采药录》:"味甘。
"

②《广西中药志》:"味甘,性凉,无毒。
"

功能主治

清肺润肠。
治百日咳、痰火咳嗽,血燥便秘。

①《岭南采药录》:"理痰火咳嗽,和猪精肉煎汤服之。
"

②《广西中药志》:"止咳清热,凉血润肠。
治咳嗽,血燥胃热便秘等。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复方

治百日咳:罗汉果一个,柿饼五钱。
水煎服。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罗汉果

拼音注音
Luó Hàn Guǒ
别名

拉汗果、假苦瓜、光果木鳖、金不换、罗汉表、裸龟巴。

英文名
Grosvener Siraitia, Fruit of Grosvenor Momordica,Grosvenor Momordica
出处

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罗汉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raitia grosuenorii C. Jeffrey ex Lu et Z. Y. Zhang [Monordica grosuenorii Swingle]

采收和储藏:9-10月间果熟时采摘,团龄地板上,使其后熟,约8-10d果皮由表绿转黄,用火烘炕,经5-6d,叩之有声时,即成干燥果实,然后刷毛,纸包,装箱,存放干燥处。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生长于海拔400-1400m以上的山坡林下及河边湿地、薄丛。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广西部分地区已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栽培。

原形态

多年生攀援草本。
具肥大的块根,纺锤形或近球形。
茎稍粗壮,有棱沟,初被黄褐色柔毛和黑色疣状腺鳞,后毛渐脱攻或变的无毛。
叶柄长3-10cm,被同枝条一样的毛被和腺鳞;叶片膜质,卵状心形、三角状卵或阔卵状心形,长12-23cm,,宽5-17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边缘微波状,由于小脉伸出而具小齿,有缘毛,一面绿色,被稀疏柔毛和黑色疣状腺鳞,老后逐渐脱落变近无毛,下面淡绿色,被短毛和混生黑色疣状腺鳞,老后渐脱落。
郑须稍粗壮,初时被短柔毛,后渐变无毛,2歧,在分叉点上下面时旋卷。
雌雄异株;雄花序总状,6-10朵花生于花序轴上部,也具有短柔毛和黑色疣状腺鳞,花梗细,花萼筒钏状,喉部常具有3枚长圆形的膜质鳞片,花萼裂片5,三角形,先端钻状尾尖,具3脉,脉稍隆起,花冠黄色,被黑色腺点,裂片5,长圆形,常具5脉,雄蕊5,插生于筒下近基部;两基部靠合,而1枚分离,花丝基部膨大;雌花单生或2-5朵集生在6-8cm的总花梗顶端,花萼、花梗均比雄花天,退化雄蕊5,子房长圆形,长10-12mm,密生黄褐色茸毛,花柱粗短,柱头3,膨大,镰形,2裂。
果实球形或长圆形,长6-11cm,径4-8cm,初密被黄褐色的茸毛,果皮较薄,干后易脆。
种子多数,淡黄色,近圆形或阔卵形,扁压状,长15-18mm,宽10-12mm,基部钝圆,先端稍稍变狭,两面中内稍凹陷,周围有放射状的沟纹,边缘微波状,幼时深红棕色,成熟时表色。
花期2-5月,果期7-9月。

栽培

性状鉴别 果产圆球形或长圆形,长6-8cm,直径4-6.5cm。
表面棕绿色或黄褐色,有时可见深棕色斑纹和木栓斑点,全体被白色毛茸,以果实两端较密,并陷约可见8-10条纵纹。
果实顶端有圆点状柱基,基部有果柄痕。
体轻,果皮薄,质脆易碎,果瓢干缩,淡黄色至淡棕色,质松如海绵。
具圆形,中内有一长形凹陷,边缘呈不规则缺刻状,长1.5-2cm,宽0.7-1.5cm,厚0.3-0.4cm,表面黄色,先端一小突尖微凹,为珠孔所在,种仁位于中内,长卵形,质坚硬,周围具放射状沟纹。
质松脆,味甜。

以个大、完整,摇之不响,色黄褐者为佳。

显微鉴别 果皮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扁小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厚4-12μm,气孔微向外突;有时可见多细胞非腺毛或基殖基。
中果皮外侧为4-6列圆形或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向内为6-9列石细胞层,细胞呈圆形、长圆形、类方形或不规则多角形。
紧贴石细胞层内侧,为数列大形不规则的多角形细胞,壁略厚、具壁孔。
其内数列薄壁细胞常皱缩或颓废;维管束多韧型常两个内外相连稀疏散布。
内果皮为1列扁小的薄壁细胞。

种子横切面:表皮在种子扁平向的上下部位,为1列栅状细胞,长205-280μm,宽12-30μm,左右两侧表皮细胞粘液化,其内为数层切向延长的薄壁组织。
在栅状细胞下层为数层厚壁纤维和大型石细胞层,近种仁处排列成环。
内表皮为1列扁小细胞。
胚乳细胞1-2列。
子叶细胞含脂肪油滴。

粉末特征:黄褐色或棕黑色、味极甜。
①石细胞众多,方形或不规则多角形,长20-53μm,宽13-16μm。
壁孔、孔沟及层纹均明显。
②纤维梭形,长短不一,长76-305μm,直径16-42μm,胞腔较大。
③非腺毛6-10细胞,长148-480μm,直径30-43μm,胞腔内有时含有棕色物质。
④栅状细胞长达300μm,外被薄层角质层,侧壁呈不规则弯曲。
⑤薄壁细胞大,圆形或不规则多角形,具单纹孔。
⑥导管螺纹及梯纹。

性状

干燥果实,圆形至长圆形,径5-8cm,外表黄褐色至深棕色,较光泽,微具残留毛茸,少数有较深色的纵条纹。
顶端膨大,中央有一圆形的花柱基痕,基部略狭,有果柄痕。
质脆易碎,破碎后内表面黄白色,疏松似海绵状。
除去中果皮,可见明显的纵脊纹10条。
种子扁平,矩圆形或类圆形,棕色,边缘较厚,中央微凹,内有子叶2枚。
味甜。
以形圆、个大、坚实、摇之不响、色黄褐者为佳。
本品以个大、完整、色黄褐、摇之不响者为佳。

显微鉴别 果皮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扁小表皮细胞,外果皮为1列扁小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厚4-12μm,气孔微向外突;有时可见多细胞非腺毛或基残基。
中果皮外侧为4-6列圆形或切向延长的确良薄壁细胞;向内为6-9列石细胞层,细胞呈圆形、长圆形、类方形或不规则多角形。
紧贴石细胞层内侧,为数列大形不规则的多角形细胞,壁略厚、具壁孔。
其内数列七壁细胞常皱缩或颓废;维管束双韧型,常两个内外相连稀疏散布。
内果皮为1列扁小的落地壁细胞。

种子横切面:表皮在种子扁平向的上下部位,为1列棚状细胞,长205-280μm,宽12-30μm,左右两侧表皮细胞粘液化,其内为数层切向延长的薄壁组织。
在栅状细胞下层为数层厚壁纤维和大型石细胞层,近种仁处排列成环。
内表皮为1列扁小细胞。
胚乳细胞1-2列。
子叶细胞含脂肪油滴。

粉末特征:黄褐或棕黑色、味甜。
①石细胞众多,方形或不规则多角形,长20-53μm,宽13-16μm。
壁孔、孔沟及层纹均明显。
②纤维梭形,长短不一,长76-305μm,直径16-42μm,胞腔内有时含有棕色物质。
④栅状细胞长达300μm,外被薄层角质层,侧壁呈不规则弯曲。
⑤薄壁细胞大,圆形或不规则多角形,具单纹孔。
⑥导管螺纹及梯纹。

毒性

罗汉果健身茶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其毒性较小。

化学成分

果中含非糖甜味的成分,主要是三萜甙类:罗汉果甙对小白鼠离休小肠自发活动无明显影响,但可加强家兔和狗离体小肠自发活动。
对乙酰胆碱或氯化钡引起的肠管强直性收缩均有拮抗作用,使肠管松弛而解痉;对肾上腺素引起的肠管松弛也有拮抗作用,使肠管恢复自发性活动。
表明罗汉果健身茶对肠管运动机能有双向调节作用。

3.其它作用:罗汉果健身茶对正常家兔胃生物电无影响,即不影响正常的消化道运动机能。
罗汉果健身茶给麻醉狗灌胃,血压和心电图均无明显影响。

炮制

果实烘干、备用。

归经

归肺;脾经

性味

味甘;性凉

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

功能主治

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
主肺热痰炎咳嗽;咽喉炎;扁挑体炎;急性胃炎;便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炖肉;或开水泡。

各家论述

1.《岭南采药录》:理痰火咳嗽,和猪精肉煎汤服之。

2.《广西中药志》:止咳清热,凉血润肠。
治咳嗽,血燥胃热便秘等。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048566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