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内金

《中国药典》:鸡内金

拼音注音
Jī Nèi Jīn
别名

鸡肫皮

来源

本品为雉科动物家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干燥沙囊内壁
杀鸡后,取出鸡肫,趁热立即剥下内壁,洗净,干燥。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卷片,厚约2mm。
表面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薄而半透明,具明显的条状皱纹。
质脆,易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
气微腥,味微苦。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炮制

鸡内金:洗净,干燥。

炒鸡内金:取净鸡内金,照清炒或烫法炒至鼓起。
本品表面暗黄褐色至焦黄色,用放大镜观察,显颗粒状或微细泡状。
轻折即断,断面有光泽。

醋鸡内金:取净鸡内金,照清炒法炒至鼓起,喷醋,取出,干燥。
每100kg鸡内金,用醋15kg。

归经

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健胃消食,涩精止遗。
用于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遗尿,遗精。

用法用量

3~9g。

摘录
《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鸡内金

拼音注音
Jī Nèi Jīn
别名

鸡毗胫里黄皮,鸡肶胵,鸡肫内黄皮,鸡肫皮,鸡黄皮,鸡食皮,鸡嗉子,鸡合子,鸡中金、化石胆、化骨胆。

出处

《本草蒙筌》

来源

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砂囊内膜
将鸡杀死后,取出砂囊,剖开,趁热剥取内膜,洗净晒干。

性状

为不规则的长椭圆形的片状物,有明显的波浪式皱纹,长约5厘米,宽约3厘米,表面金黄色、黄褐色或黄绿色,老鸡的鸡内金则微黑。
质薄脆,易折断,断面呈胶质状,有光泽。
气微腥,味淡微苦。
以干燥、完整、个大、色黄者为佳。

化学成分

含胃激素、角蛋白等。

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砂囊的角蛋白样腆含一种糖蛋白,它的半胱氨酸的含率低于一般上皮角蛋白。

出生4~3星期的小鸡砂囊内膜,含蓝绿色素和黄色素,分别为胆汁三烯和胆绿素的黄色衍生物。

砂囊含维生素:维生素B1-100微克,B2-200微克,尼克酸7.0毫克,抗坏血酸5毫克。
又抗坏血酸含量,每克砂囊含还原型的0.11毫克,总抗坏血酸0.12毫克;总抗坏血酸中,还原型占92%,氧化型占8%。

药理作用

人口服鸡内金后胃液分泌量、酸度及消化力均见增高,其中消化力之增加出现较迟缓,维持也较久。
服药后胃运动机能明显增强,表现在胃运动期之延长及蠕动波之增强,由于胃运动之增强,故胃排空率也大大加快。
鸡内金本身内并不含有任何消化酶,其对胃分泌及运动的影响,并非服药后立即产生,而必需经过一段时间,故其作用是由药物被消化后进入血液内之某种体液因素引起的。

炮制

鸡内金:拣去杂质,漂净晒干。
炙鸡内金:先将砂子放入锅内炒热,再把洗净之鸡内金放入锅中,用文火拌炒至棕黄色或焦黄色鼓起,取出,筛去砂子。

归经

入脾、胃经。

①《本草经疏》:"大肠、膀胱二经。
"

②《本草再新》:"入脾、胃二经。
"

性味

甘,平。

①《别录》:"微寒。
"

②《日华子本草》:"平,无毒。
"

③《本草备要》:"甘,平,性涩。
"

功能主治

消积滞,健脾胃。
治食积胀满,呕吐反胃,泻痢,疳积,消渴,遗溺,喉痹乳蛾,牙疳口疮。

①《本经》:"主泄利。
"

②《别录》:"主小便利,遗溺,除热止烦。
"

③《日华子本草》:"止泄精,并尿血、崩中、带下、肠风、泻痢。
"

④《滇南本草》:"宽中健脾,消食磨胃。
治小儿乳食结滞,肚大筋青,痞积疳积。
"

⑤《纲目》:"治小儿食疟,疗大人淋漓、反胃,消酒积,主喉闭、乳蛾,一切口疮,牙疳诸疮。
"

⑥《本草述》:"治消瘅。
"

⑦《本经逢原》:"治眼目障翳。
"

⑧《本草再新》:"化痰,理气,利湿。
"

⑨《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痃癣癥瘕,通经闭。
"

⑩《陆川本草》:"生肌收口。
治消化性溃疡。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外用:焙干研末调敷或生贴。

复方

①治食积腹满:鸡内金研末,乳服。

②治痞气积:黄牛脑子一个,公鸡毗腥一个,朴硝一碗,轻粉、沉香、砂仁、木香~_---钱.上件牛脑用铜锅焙干,将各项药入杵千下,焙。
每服一钱,烧酒调下,日三服。

③治反胃,食即吐出,上气:鸡肶胵烧灰,酒服。

④治脾胃湿寒,饮食减少,长作泄泻,完谷不化:白术四两,干姜二两,鸡内金二两,熟枣肉半斤。
上药四味,白术、鸡内金各自轧细焙熟;再将干姜轧细,共和枣肉,同捣如泥,作小饼,木炭火上炙干。
空心时,当点心,细嚼咽之。

⑤治噤口痢疾:鸡内金焙研,乳汁服之。

⑥治小儿疳病:鸡肫皮廿个,车前子四两。
二物和匀,以米糖溶化,拌入与食。
忌油腻、面食、煎炒。

⑦治痟肾,小便滑数白浊,令人羸瘦:鸡肶胵一两,黄耆半两,五味子半两。
上药,粗捣,以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半,去滓,食前分温三服。

⑧治虚劳,上焦烦热,小便滑数,不可禁止:鸡肶胵黄皮二两,菟丝子二两,鹿茸一两,桑螵蛸半两。
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沮清粥饮调下二钱。

⑨治小便淋沥,痛不可忍:鸡肫内黄皮五钱。
阴干,烧存性。
作一服,白汤下。

⑩治遗精:鸡内金六钱,炒焦研末,分六包,早晚各服一包,以热黄酒半盅冲服。

⑾治走马牙疳:鸡肫黄皮五枚,枯矾五钱。
研搽。

⑿治一切口疮:鸡内金烧灰,敷之。

⒀治喉闭乳蛾:鸡肫黄皮勿洗,阴干烧末,用竹管吹之。

⒁治小儿温疟:烧鸡肶胵中黄皮,末,和乳与服。

⒂治发背已溃:鸡肫黄皮,同绵絮焙末搽之。

⒃治骨结核,肠结核:鸡内金炒焦研末,每次三钱,日服三次,空腹用温黄酒送下。

各家论述

①《本草经疏》:"肫是鸡之脾,乃消化水谷之所。
其气通达大肠、膀胱二经。
有热则泄痢遗溺,得微寒之气则热除,而泄痢遗溺自愈矣。
烦因热而生,热去故烦自止也。
今世又以之治诸疳疮多效。
"

②《要药分剂》:"小儿疳积病,乃肝脾二经受伤,以致积热为患。
鸡肫皮能入肝而除肝热,入脾而消脾积,故后世以此治疳病也。
"

③《医学衷中参西录》:"鸡内金,鸡之脾胃也。
中有瓷石、铜、铁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积可知。
……居中焦以升降气化,若有瘀积,气化不能升降,是以易致胀满,用鸡内金为脏器疗法。
若再与白术等分并用,为消化瘀积之要药,更为健补脾胃之妙品,脾胃健壮,益能运化药力以消积也。
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是以男子痃癖,女子癥瘕,久久服之,皆能治愈。
又凡虚劳之证,其经络多瘀滞,加鸡内金于滋补药中,以化其绎络之疾滞,而病始可愈。
至以治室女月信一次未见者,尤为要药。
盖以能助归、芍以通经,又能助健补脾胃之药,多进饮食以生血也。
"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鸡内金

拼音注音
Jī Nèi Jīn
别名

鸡肶胵里黄皮、鸡肶胵、鸡盹内黄皮、鸡盹皮、鸡黄皮、鸡食皮、鸡合子、鸡中金、化石胆、化骨胆

英文名
Chickens Gizzard-membrane, Membrane of Chicken Gizzard
出处

出自《蜀本草》。

《蜀本草》:鸡肶胵,以乌雄为良。

来源

药材基源:为雉科动物鸡的沙囊内膜。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将鸡杀死后,立即取出砂囊,剥下内膜,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家鸡因饲养杂交的关系,口种繁多,形体大小及毛色不一。
食物主要为植物的种子、果实及昆虫等。
雄鸡善啼。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原形态

家鸡,家禽。
嘴短而坚,略呈圆锥状,上嘴稍弯曲。
鼻孔裂状,被有鳞状瓣。
眼有瞬膜。
头上有肉冠,喉部两侧有肉垂,通常呈褐红色;肉冠以雄者为高大,雌者低小;肉垂亦以雄者为大。
翼短;羽色雌、雄不同,雄者羽色较美,有长而鲜丽的尾羽;雌者尾羽甚短。
足健壮,跗、跖及趾均被有鳞板;趾4,前3趾,后1趾,后趾短小,位略高,雄者跗跖部后方有距。

性状

性状鉴别,本品呈不规则囊片状,略卷曲。
大小不一,完整者长约3.5cm,宽约3cm,厚约0.5cm。
表面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薄而半透明,有多数明显的条棱状波纹。
质脆,易碎,断面色质样,有光泽。
气微腹,味微苦。

化学成分

鸡内金含胃激素,角蛋白,微量胃蛋白酶,淀粉酶,多种维生素。
出生4-8星期的小鸡砂囊内膜还含有胆汁三烯和胆绿素的黄色衍生物,并含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色氨酸等18种氨基酸及铝、钙、铬、钴、铜、铁、镁、锰、钼、铅、锌等微量元素。

药理作用

1.对人体胃功能的影响:健康人口服炙鸡内金粉未5g,经45-60分钟,胃液分泌量比对照值增高30-37%,2小时内恢复正常。
胃液酸度也明显增高。
游离酸或总酸度在服药1小时后一般开始上升,于1-2小时达最高值,以后逐渐下降,3小时后恢复正常。
其中游离酸的最高值为0.19-0.24%,比对照值增加32-113%;总酸度的最高值为0.2-0.32%,比正常值增加25-75%。
消化力的增强虽较迟缓,但维持时间较久。
胃运动机能明显增强,表现在胃运动延长及蠕动波增强,因此胃排空速率加快。
鸡内金本身只含微量的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服药后能使胃液的分泌量增加和胃运动增强,认为可能是鸡内金消化吸收后通过体液因素兴奋胃壁的神经肌肉所致。
亦有认为是胃激素促进了胃分泌机能。

2.加速放射性锶的排泄:鸡内金水煎剂对加速排除放射性锶有一定的作用。
其酸提取物效果较煎剂为好,尿中排出的锶比对照高2-3倍,并认为鸡内金中的氯化铵为促进锶排出的有效成分之一。

3.鸡内金不同炮制品对小鼠肠胃推进功能的影响:鸡内金生品和不同炮制品:清炒品、砂烫品、醋制品、烘制品灌胃0.2m1/10g对小鼠肠胃推进功能情况并与生理盐水比较。
虽各种炮制品的推进功能有增强的趋势,但并不显着(P<0.05)。
结果提示鸡内金的消食作用并不是药物在胃内的局部作用或直接刺激肠胃运动引起的,可能是药物消化后进入血液刺激胃腺分泌增加而起到间接助消化作用。

4.抗癌作用:体外试验;鸡内金有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
口服本品后,胃液分泌量、酸度和消化能力均提高,胃运动加强,排空率加快,催泌作用甚至强于肉粉,作用途经似是经消化吸收后进入血液内,通过体液因素而兴奋胃壁的神经肌肉装置。

炮制

鸡内金:拣去杂质,漂净晒干。
炙鸡内金:先将砂子放入锅内炒热,再把洗净之鸡内金放入锅中,用文火拌炒至棕黄色或焦黄色鼓起,取出,筛去砂子。

归经

脾;胃;肾;膀胱经

性味

味甘;性平

注意

脾虚无积者慎服。

功能主治

健脾消食;涩精止遗;消症化石。
主消化不良;饮食积滞;呕吐反胃;泄泻下痢;小儿疳积;遗精;遗尿;小便频数;泌尿系结石及胆结石;症瘕经闭;喉痹乳蛾;牙疳口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研末,每次1.5-3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生贴。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肫是鸡之脾,乃消化水谷之所。
其气通达大肠、膀胱二经。
有热则泄痢遗溺,得微寒之气则热除,而泄痢遗溺自愈矣。
烦因热而生,热去故烦自止也。
今世又以之治诸疳疮多效。

2.《要药分剂》:小儿疳积病,乃肝脾二经受伤,以致积热为患。
鸡肫皮能入肝而除肝热,入脾而消脾积,故后世以此治疳病也。

3.《医学衷中参西录》:鸡内金,鸡之脾胃也。
中有瓷石、铜、铁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积可知。
居中焦以升降气化,若有瘀积,气化不能升降,是以易致胀满,用鸡内金为脏器疗法。
若再与白术等分并用,为消化瘀积之要药,更为健补脾胃之妙品,脾胃健壮,益能运化药力以消积也。
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是以男子痃癖,女子症瘕,久久服之,皆能治愈。
又凡虚劳之证,其经络多瘀滞,加鸡内金于滋补药中,以化其经络之瘀滞,而病始可愈。
至以治室女月信一次未见者,尤为要药。
盖以能助归、芍以通经,又能助健补脾胃之药,多进饮食以生血也。

4.《神农本草经》:主泄利。

5.《名医别录》:主小便利,遗溺,除热止烦。

6.《日华子本草》:止泄精,并尿血、崩中、带下、肠风、泻痢。

7.《滇南本草》:宽中健脾,消食磨胃。
治小儿乳食结滞,肚大筋青,痞积疳积。

8.《本草纲目》:治小儿食疟,疗大人淋漓、反胃,消酒积,主喉闭、乳蛾,一切口疮,牙疳诸疮。

9.《本草述》:治消瘅。

10.《本经逢原》:治眼目障翳。

11.《本草再新》:化痰,理气,利湿。

12.《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痃癖症瘕,通经闭。

13.《陆川本草》:生肌收口。
治消化性溃疡。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066007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