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罐子、刺头、倒挂金钩、黄茶瓶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 的干燥成熟果实。
10~11月果实成熟变红时采收,干燥,除去毛刺。
本品为花托发育而成的假果,呈倒卵形,长2~3.5cm,直径1~2cm。
表面红黄色或红棕色,有突起的棕色小点,系毛刺脱落后的残基。
顶端有盘状花萼残基,中央有黄色柱基,下部渐尖。
质硬。
切开后,花托壁厚1~2mm,内有多数坚硬的小瘦果,内壁及瘦果均有淡黄色绒毛。
无臭,味甘、微涩。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金樱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金樱子肉:取净金樱子,略浸,润透,纵切两瓣,除去毛、核,干燥。
本品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金樱子多糖以葡萄糖计,不得少于25.0%。
花托壁横切面:外表皮细胞类方形或略径向延长,外壁及侧壁增厚 ,角质化;表皮上的刺痕纵切面细胞径向延长 。
皮层薄壁细胞壁稍厚,纹孔明显,含油滴,并含橙黄色物,有的含草酸钙方晶及簇晶;纤维束散列于近皮层外侧;维管束多存在于皮层中部及内侧,外韧型,韧皮部外侧有纤维束,导管散在或呈放射状排列。
内表皮细胞长方形,内壁增厚,角质化;有木化的非腺毛或其残基。
花托粉末淡肉红色。
非腺毛单或多细胞,长505~1836μm,直径16~31μm,壁木化或微木化,表面常有略弯曲的斜条纹,胞腔内含黄棕色物。
表皮细胞多角形,壁厚,内含黄棕色物。
草酸钙方晶多见,长方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6~39μm;簇晶少见,直径27~66μm。
螺纹、网纹、环纹及具缘纹孔导管直径8~20μm。
薄壁细胞多角形,木化,具纹孔,含黄棕色物。
纤维梭形或条形,黄色,长至1071μm,直径16~20μm,壁木化。
树脂块不规则形,黄棕色,半透明。
取本品粉末5g,加水50ml,置60℃水浴上加热15分钟,立即滤过。
取滤液1ml,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4~5滴,在水浴中加热 5分钟,生成红棕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1%三氯化铁溶液1~2滴,即显暗紫色。
取项下剩余的滤液 2ml,置具塞试管中,用力振摇1 分钟,产生大量蜂窝状泡沫,放置10分钟,泡沫无明显消失。
归肾、膀胱、大肠经。
酸、甘、涩,平。
固精缩尿,涩肠止泻。
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
6~12g。
刺榆子,刺梨子,金罂子,山石榴,山鸡头子,糖莺子,棠球、糖罐,糖果,黄刺果,蜂糖罐、槟榔果,金壶瓶,野石榴、糖橘子,小石榴,黄茶瓶、藤勾子、螳螂果、糖刺果,灯笼果。
《雷公炮炙论》
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果实。
10~11月间,果实红熟时采摘,晒干,除去毛刺。
生长于荒废山野多石地方。
分布华中、华南、华东及四川、贵州等地。
主产于广东、湖南、浙江、江西等地。
此外,江苏、安徽、广西、福建、四川等地亦产。
金樱子,又名:白玉带、下山虎、刺藤棘、刺郎子树、螳螂子树、三叶勒。
常绿攀援灌木,高达5米。
茎红褐色,有倒钩状皮刺。
三出复叶互生;小叶革质,椭圆状卵圆形至卵圆状披针形,侧生小叶较小,叶柄和小叶下面中脉上无刺或有疏刺;叶柄长1~2厘米,有褐色腺点细刺;托叶中部以下与叶柄合生,其分离部线状披针形。
花单生于侧枝顶端,直径5~8厘米;花梗粗壮,长达3厘米,有直刺;花托膨大,有细刺;萼片5,卵状披针形,有些顶端扩大成叶状,被腺毛;花瓣5;雄蕊多数,花药丁字形着生;雌蕊具多数心皮,离生,被绒毛,花柱线形,柱头圆形。
成熟花托红色,球形或倒卵形,有直刺,顶端有长宿存萼,内含骨质瘦果多颗。
花期5月。
果期9~10月。
干燥果实呈倒卵形,略似花瓶,长约3厘米,直径1~2厘米。
外皮红黄色或红棕色,上端宿存花萼如盘状,下端渐尖。
全体有突起的棕色小点,系毛刺脱落后的残痕,触之刺手。
质坚硬,切开观察,肉厚约1.5毫米,内壁附有淡黄色绒毛,有光泽,内有多数淡黄色坚硬的核。
无臭,味甘微酸涩。
以个大、色红黄、去净毛刺者为佳。
金樱子含柠檬酸、苹果酸,鞣质、树脂、维生素C,含皂甙17.12%;另含丰富的糖类,其中有还原糖60%,蔗糖1.9%,以及少量淀粉。
美蔷薇果实含有糖分。
①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家兔喂食胆甾醇并加适量甲基硫氧嘧啶以产生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用金樱子治疗两周和三周,血清胆甾醇分别降低12.5%和18.67%,β-脂蛋白于给药3周后亦有明显下降。
肝脏与心脏的脂肪沉着均较对照组轻微。
粥样化程度也很轻微,对照组则十分严重。
②抗菌作用
金樱子含鞣质,用平碟法作抑菌试验,25%根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很高的抑菌作用,对绿脓杆菌也有效。
鸡胚试验证明,金樱子煎剂对流感病毒PR株抑制作用很强,而且对亚洲甲型57-4株、乙型Lee株、丙型1233株和丁型仙台株也有作用。
拣去杂质,切两瓣,用水稍洗泡,捞出,闷润后除去残留毛刺,挖净毛、核,干燥。
入肾、膀胱、大肠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肾二经。
"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肺、肾三经。
"
③《本草经巯》:"入足阳明、手阳明,兼入足少阴经。
"
④《本草汇言》:"入足太阳、少阴,手阳明经。
"
酸涩,平。
①《开宝本草》:"味酸涩,平温,无毒。
"
②《本草正》:"味涩,性平,生者酸涩,熟者甘涩。
"
有实火、邪热者忌服。
①《医学入门》:"中寒有痞者禁服。
"
②《本草经疏》:"泄泻由于火热暴注者不宜用;小便不禁及精气滑脱因于阴虚火炽而得者,不宜用。
"
固精涩肠,缩尿止泻。
治滑精,遗尿,小便频数,脾虚泻痢,肺虚喘咳,自汗盗汗,崩漏带下。
①《别录》:"止遗泄。
"
②《蜀本草》:"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
"
③《滇南本草》:"治日久下痢,血崩带下,涩精遗泄。
"
④《本草正》:"止吐血,衄血,生津液,收虚汗,敛虚火,益精髓,壮筋骨,补五藏,养血气,平咳嗽,定喘急,疗怔仲惊悸,止脾泄血痢及小水不禁。
"
⑤《南宁市药物志》:"熬膏治火伤。
"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或熬膏。
①治梦遗,精不固:金樱子十斤,剖开去子毛,于木臼内杵碎。
水二升,煎成膏子服。
②治小便频数,多尿小便不禁:金樱子和猪小肚一个。
水煮服。
③治男子下消、滑精,女子白带:金樱子去毛、核一两。
水煎服,或和猪膀胱,或和冰糖炖服。
④治白浊:金樱子、芡实肉各等分。
上以前膏同酒糊和芡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吞,食前服。
一方用妇人乳汁丸为妙。
一方盐汤下。
⑤治脾泄下利,止小便利,涩精气:金樱子,经霜后以竹夹子摘取,擘为两爿,去其子,以水淘洗过,烂捣,入大锅以水煎,不得绝火,煎约水耗半,取出澄滤过,仍重煎似稀饧。
每服取一匙,用暖酒一盏,调服。
⑥治久虚泄泻下痢:金樱子一两,党参三钱。
水煎服。
⑦治久痢脱肛:金樱子一两,鸡蛋一枚炖服。
⑧治阴挺:金樱果一两。
水煎服。
⑨补血:金樱子、缩砂一半。
蜜丸梧子大。
空心,酒或盐汤下五十丸。
治疗子宫脱垂:取金樱子干品水煎两次,去渣浓缩,使每500毫升含生药相当于1市斤。
每日120毫升,早晚分服。
连服3天为一疗程,间隔3天,再连服3天为第二疗程。
治疗203例,痊愈16例,好转138例,有效率为76%。
治程中部分有便秘、腹痛、小腹痛、下腹部胀感等,个别发生咳嗽。
经初步观察,对年青、脱垂程度较轻、没有白带的患者疗效较好。
而对脱垂程度严重、年龄大的患者,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治疗。
①《梦溪笔谈》:"金罂子,止遗泄,取其温且涩也,世之用金罂者,待其红熟时,取汁熬膏用之,大误也,红则味甘,熬膏则全断涩味,都失本性。
今当取半黄时采,干捣末用之。
"
②《本草衍义补遗》:"经络隧道,以通畅为和平,昧者取涩性为快,遂熬为煎,食之自不作靖,咎将谁执。
"
②《纲目》:"金樱子,无故而服之,以取快欲,则不可;若精气不固者服之,何咎之有。
"
④《本草经疏》:"《十剂》云,涩可去脱。
脾虚滑泄不禁,非涩剂无以固之。
膀胱虚寒则小便不禁,肾与膀胱为表里,肾虚则精滑,时从小便出,此药气温,味酸涩,入三经而收敛虚脱之气,故能主诸证也。
"
⑤《本草新编》:"金樱子,世人竞采以涩精,谁知精滑非止涩之药可止也。
遗精梦遗之症,皆尿窍闭而精窍开,不兼用利水之药以开尿窍,而仅用涩精之味以固精门,故愈涩而愈遗也。
所以用金樱子,必须兼用芡实、山药、莲子、薏仁之类,不单止遗精而精滑反涩,用涩于利之中,用补于遗之内,此用药之秘,而实知药之深也。
"
除上述正品外,尚有几种同属植物的果实,在少数地区作金樱子使用。
①美蔷薇及扁刺蔷薇,使用于河北、山西。
②大花香蔷薇,使用于云南。
③大叶蔷薇,使用于西藏。
刺榆子、刺梨子、金罂子、山石榴、山鸡头子、糖莺子、糖罐、糖果、蜂糖罐、槟榔果、金壶瓶、糖橘子、黄茶瓶、藤勾子、螳螂果、糖刺果、灯笼果、刺橄榄、灯笼果、刺兰棵子
出自《雷公炮灸论》。
《本草图经》》:金樱子,今南中州郡多有,而以江西、剑南、岭外者为胜。
丛生郊野中,大类蔷薇,有刺,四月开白花,夏秋结实,亦有刺,黄赤色,形似小石榴。
十一月、十二月采。
江南、蜀中人熬作煎,酒服云补,治有殊效。
宜州所供,云《本草》谓之营实,其注称曰,白花者善,即此也。
今校诸郡所述,与营实殊别也。
洪州、昌州皆能煮其子作煎,寄至都下,服食家用和鸡头实作水陆丹,益气补真甚佳。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osa laevigata Michx.
采收和储藏:10-11月间,果实红熟时采摘,除去毛刺,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600m的向阳的山野、田边、溪畔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金樱子 常绿攀援灌木,高达5m。
茎无毛,有钩状皮刺和刺毛。
羽状复叶,叶柄和叶轴具小皮刺和刺毛;托叶披针形,与叶柄分离,早落。
小叶革质,通常3,稀5,椭圆状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长2.5-7cm,宽1.5-4.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具细齿状锯齿,无毛,有光泽。
花单生于侧枝顶端,花梗和萼筒外面均密被刺毛;萼片5;花瓣5;白色直径5-9cm;雄蕊多数,心皮多数,柱头聚生于花托口。
果实倒卵形,长2-4cm,紫褐色,外面密被刺毛。
花期4-6月,果期7-11月。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干燥的气候。
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扦插繁殖。
以扦插繁殖为主。
种子繁殖:冬季用新鲜的种子播种,按30cm行距开浅沟,种子均匀撒入沟里,覆土1.5cm,每1h㎡播种量30-37.5kg。
第2年春季出苗,出苗2-3年后,春季移栽。
扦插繁殖:在春季发芽前,选健壮的母株,剪取1-2年生枝条作为插条,长12-15cm,斜插于砂床中,压紧,浇水,保持经常湿润,盖以芦帘遮荫。
约经2月左右即可生根发芽。
至翌年2-3月或9-10月间移植。
按行、株距各40-60cm开穴,每穴栽种1株,覆土压实,浇水。
田间管理 苗床内需浇水保持经常湿润,注意遮荫。
移植后须浇水,成活后还需浇水2-3次。
每年松土、除草3-4次,并结合培土。
春、秋各施肥1-2次。
性状鉴别 本品为花托发育而成的假果,呈倒卵形,长 2-3.5 cm,直径 1-2cm。
表面黄红色至棕红色,略具光泽,有多数刺状刚毛脱落后的残基形成棕色小突起;无端宿存花萼呈盘状,其中央稍隆起,有黄色花柱基;基部渐细,有残留果柄。
质坚硬,纵切后可见花萼筒壁厚1-2mm,内壁密生谈黄色有光泽的绒毛,瘦果数十粒,扁纺锤形,长约7mm,淡黄棕色,木质,外被淡黄色绒毛。
气微,味甘、微涩。
以个大、色红黄、有光泽、去净毛刺者为佳。
显微鉴别 花托壁横切面:外表皮细胞类方形或略径向延长,外壁及侧壁增厚,角质化;表皮上的刺痕纵切面细胞径向延长。
皮层薄壁细胞壁稍厚,纹孔明显,含油滴,并含橙黄色物,有的含草酸钙方晶及簇晶;纤维束散列于近皮层外侧;维管束多存在于皮层中部及内侧,外韧型,韧皮部外侧有纤维束,导管散在或呈放射状排列。
内表皮细胞长方形,内壁增厚,角质化;有木化的非腺毛或其残基。
花托粉末特征:淡肉红色。
①非腺毛互至多细胞,长505-1836μm,直径16-31μm,壁木化或微木化,表面常有略弯曲的斜条纹,胞腔内含黄棕色物。
②表皮细胞多角形,壁厚,内含黄棕色物。
③草酸钙方晶多见,长方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6-39μm;簇晶少见,直径27-66μm。
④螺纹、网纹、环纹及具缘纹孔导管直径 8-20μm。
⑤薄壁细胞多角形,木化,具纹孔,含黄棕色物。
③纤维梭形或条形,黄色,长至1071μm,直径 16-20μm,壁木化。
⑦树脂块不规则形,黄棕色,半透明。
果实含枸椽酸,苹果酸。
果皮含多种水解型鞣质:金樱子鞣质A、B、C、D、E、F、G,仙鹤草素,前矢车菊素B-3,他榆素H-4,长梗马兜铃素,蛇含鞣质,仙鹤草酸A和 B。
此外,地上部分还分离到多种三萜化合物:常春藤皂甙元,熊果酸,齐墩果酸,2a-羟基熊果酸甲酯,2a-甲氧基熊果酸甲酯,委陵菜酸甲酯,11a-羟基委陵莱酸甲酯,野鸦椿酸甲酯,委陵菜酸-β-D-吡喃葡萄糖酯甙(tormentic acidβ-D-glucopyranosyl ester,委陵菜酸-6-甲氧基-β-D-吡喃葡萄糖酯甙,野鸦椿酸-β-D-葡萄糖酯甙,甲基-β-D-吡喃葡萄糖甙,谷甾醇-β-D-吡喃葡萄糖甙,7-氧谷甾醇醉-β-D-吡喃葡萄糖甙,7-羟基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豆甾-3a,5a-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
1.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金樱子水提物 6g/kg灌胃,能使腹下神经制备尿频模型大鼠排尿次数减少,排尿间隔时间延长,每次排尿增多。
2.对平滑肌的作用 金樱子水提取物能抑制家兔离体空肠平滑肌的自主收缩,拮抗乙酰胆碱、氯化钡引起的家兔空肠平滑肌、大鼠离体膀胱平滑肌的痉挛性收缩,拮抗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家兔离体胸主动脉条收缩反应,对上述3种平滑肌的抑制作用均呈显着性的量效关系。
3.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家兔喂食胆甾醇并加适量甲基硫氧嘧啶以产生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用金樱子治疗2星期和3星期,血清胆甾醇分别降低12.5%和18.67%,-脂蛋白于给药3星期后亦有明显下降。
肝脏与心脏的脂肪沉着均较对照组轻微。
粥样硬化程度也很轻微,对照组则十分严重。
4.抗病原体作用 金樱子含鞣质,用平碟法作抑菌试验,25%根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很高的抑菌作用,对绿脓杆菌也有效。
鸡胚试验证明,金樱子煎剂对流感病毒PR/8株抑制作用很强,而且对亚洲甲型57-4株、乙型Lee株、丙型1233株和丁型仙台株也有作用。
拣去杂质,切两瓣,用水稍洗泡,捞出,闷润后除去残留毛刺,挖净毛、核,干燥。
取本品lg加水10ml,水浴加热20min放冷,滤过。
取滤液2ml加新配制的碱性酒石酸铜试剂1ml,在沸水浴中加热5min产生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取项下滤液2ml,置具塞试管中,用力振摇1min,生成大量蜂窝状泡沫,放置10min,泡沫无明显消失。
肾;膀胱;大肠;脾;肺经
酸涩;平;无毒
1.有实火、邪热者忌服。
2.《医学入门》:中寒有痞者禁服。
3.《本草经疏》:泄泻由于火热暴注者不宜用;小便不禁及精气滑脱因于阴虚火炽而得者,不宜用。
固精,缩尿,涩肠,止带。
主滑精;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久痢;白浊;白带;崩漏;脱肛;子宫下垂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或熬膏。
水陆二仙丹《洪氏验方》;金樱子膏《明医指掌》;金樱子煎《寿亲养老新书》
1.《梦溪笔谈》:金罂子,止遗泄,取其温且涩也,世之用金罂者,待其红熟时,取汁熬膏用之,大误也,红则味甘,熬膏则全断涩味,都失本性。
今当取半黄时采,干捣末用之。
2.《本草衍义补遗》:经络隧道,以通畅为和平,昧者取涩性为快,遂熬为煎,食之自不作靖,咎将谁执。
3.《本草纲目》金樱子,无故而服之,以取快欲,则不可;若精气不固者服之,何咎之有。
4.《本草经疏》:《十剂》云,涩可去脱。
脾虚滑泄不禁,非涩剂无以固之。
膀胱虚寒则小便不禁,肾与膀胱为表里,肾虚则精滑,时从小便出,止药气温,味酸涩,入三经而收敛虚脱之气,故能主诸证也。
5.《本草新编》:金樱子,世人竞采以涩精,谁知精滑非止涩之药可止也。
遗精梦遗之症,皆尿窍闭而精窍开,不兼用利水之药以开尿窍,而仅用涩精之味以固精门,故愈涩而愈遗也。
所以用金樱子,必须兼用芡实、山药、莲子、薏仁之类,不单止遗精而精滑反涩,用涩于利之中,用补于遗之内,此用药之秘,而实知药之深也。
6.《名医别录》:止遗泄。
7.《蜀本草》: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
8.《滇南本草》:治日久下痢,血崩带下,涩精遗泄。
9.《本草正》:止吐血,衄血,生津液,收虚汗,敛虚火,益精髓,壮筋骨,补五藏,养血气,平咳嗽,定喘急,疗怔忡惊悸,止脾泄血痢及小水不禁。
10.《南宁市药物志》:熬膏治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