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子

《中国药典》:急性子

拼音注音
Jí Xìnɡ Zi
别名

透骨草[江苏]、凤仙花、指甲花

英文名
SEMEN IMPATIENTIS
来源

本品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的干燥成熟种子
夏、秋季果实即将成熟时采收,晒干,除去果皮及杂质。

性状

本品呈椭圆形、扁圆形或卵圆形,长2~3mm,宽1。
5~2。
5mm。
表面棕褐色或灰褐色,粗糙,有稀疏的白色或浅黄棕色小点,种脐位于狭端,稍突出。
质坚实,种皮薄,子叶灰白色,半透明,油质。
无臭,味淡、微苦。

贮藏

置干燥处。

归经

归肺、肝经。

性味

微苦、辛,温;有小毒。

注意

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

破血软坚,消积。
用于症瘕痞块,经闭,噎膈。

用法用量

3~4.5g。

备注

全草在南方地区作透骨草用。

摘录
《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急性子

拼音注音
Jí Xìnɡ Zi
别名

金凤花子,凤仙子。

出处

《救荒本草》

来源

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种子
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皮等杂质,晒干。

性状

干燥种子略呈扁球形至扁卵圆形,长2.5~3毫米,宽2~3毫米。
种皮赤褐色,或棕色,表面密布小窝点及橙黄色短条纹。
种脐位于种子的狭端,稍突出。
质坚硬。
以颗粒饱满者为佳。

毒性

妊娠中期豚鼠灌服水浸剂3克/公斤,每小时1次,共3次,数日内未见流产,给家兔灌服同样剂量,亦未见任何异常。

化学成分

含风仙甾醇、帕灵锐酸、皂甙、脂肪油、多糖、蛋白质、氨基酸、挥发油,以及槲皮素的多糖甙和山柰酚的衍生物等黄酮类。

药理作用

①对子宫的作用

凤仙子的酊剂、煎剂和水浸剂对未孕家兔离体子宫及未孕、已孕各期豚鼠离体子宫都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节律收缩增快,紧张度增高甚至强直收缩。
麻醉兔在位子宫试验,静脉或肌肉注射水浸剂0.05~0.3克/公斤,可使子宫紧张度增高,收缩加快。
对离体兔肠,水浸剂或酊剂则为抑制作用。

②避孕作用

雌性小鼠口服凤仙子煎剂10天,有显着避孕作用,并能抑制发情期,降低卵巢及子宫的重量。

归经

①《玉楸药解》:"入足少阴肾经。
"

②《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

性味

苦辛,温,有毒。

①《纲目》:"微苦,温,有小毒。
"

②《医林纂要》:"辛,平。
"

③《本草再新》:"味苦辛,性凉,有毒。
"

注意

内无瘀积及孕妇忌服。

①《中药志》:"虚弱及无瘀积者忌用。
"

②《闽东本草》:"妊娠忌用。
"

功能主治

破血,消积,软坚。
治经闭,积块,噎膈,外疡坚肿,骨鲠不下。

①《纲目》:"治产难,积块,噎膈,下骨鲠,透骨通窍。
"

②《本经逢原》:"软坚,搜顽痰,下死胎。
"

③《玉楸药解》:"软坚,化骨,消癖,落牙。
"

④《医林纂要》:"解蛇虫毒。
"

⑤《本草再新》:"治诸恶疮,败一切火毒。
"

⑥《本草正义》:"治外疡坚块,酸肿麻木,阴发大症。
研末熬膏贴患处,极能软坚消肿。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吹喉、点牙,调敷或熬膏贴。

复方

①治月经困难:凤仙子三两。
研细蜜丸。
一日三回,每回一钱,当归三钱煎汤送服。

②产难催生:风仙子二钱。
研末,水服,勿近牙。
外以蓖麻子,随年数捣涂足心。

③治胎衣不下:凤仙子炒黄为末,黄酒温服一钱。

④治小儿痞积:急性子、水红花子、大黄各一两。
俱生研末。
每味取五钱,外用皮硝一两拌匀,将白鹁鸽一个,去毛屎;剖腹,勿犯水,以布拭净,将末装入内,用绵扎定,砂锅内入水三碗,重重纸封,以小火煮干,将鸽翻调焙黄色,冷定。
早晨食之,日西时疾软,三日,大便下血,病去矣,忌冷物百日。

⑤治噎食不下:凤仙花子,酒浸三宿,晒干为末,酒丸绿豆大。
每服八粒,温酒下,不可多用。

⑥治骨鲠:金凤花子,嚼烂噙化下。
无子用根亦可,口中骨自下,便用温水灌漱,免损齿。
鸡骨尤效。
一方擂碎,水化服。

⑦牙齿欲取:金凤花子研末,入砒少许,点疼牙根取之。

⑧治单、双喉蛾:白金凤花子研末,用纸管取末吹入喉内,闭口含之,日作二、三次。

⑨治肾囊烂尽,只留二睾丸:取凤仙花子和甘草为末,麻油调敷,即生肌。

⑩治跌打损伤,阴囊入腹疼痛:急性子、沉香各五分。
研末冲开水送下。

各家论述

《纲目》:"凤仙子,其性急速,故能透骨软坚,庖人烹鱼肉,硬者投数粒即易软烂,是其验也。
缘其透骨,最能损齿,与玉簪根同,凡服者不可着齿也,多用亦戟人咽。
"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急性子

拼音注音
Jí Xìnɡ Zi
别名

金凤花子、凤仙子。

英文名
Seed of Garden Balsam
出处

出自《救荒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mpatiens balsamina L.

采收和储藏:8-9月当蒴果由绿转黄时,要及时分批采摘,否则果实过熟就会将种子弹射出去,造成损失。
将蒴果脱粒,筛去果皮杂质,即得药材急性子。

生境分布

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原形态

凤仙花 一年生草本,高40-100cm。
茎肉质,直立,粗壮。
叶互生;叶柄长约1-3cm,两侧有数个腺体;叶片披针形,长4-12cm,宽1-3cm,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锐锯齿,侧脉5-9对。
花梗短,单生或数枚簇生叶腋,密生短柔毛;花大,通常粉红色或杂色,单瓣或重瓣;萼片2,宽卵形,有疏短柔毛;旗瓣圆,先端凹,有小尖头,背面中肋有龙骨突;翼瓣宽大,有短柄,2裂,基部裂片近圆形,上部裂片宽斧形,先端2浅裂;唇瓣舟形,被疏短柔毛,基部突然延长成细而内弯的距;花药钝。
蒴果纺锤形,熟时一触即裂,密生茸毛。
种子多数,球形,黑色。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常野生于荒地、路边、宅旁菜园等地。
适应性较强,在多种气候条件下均能生长,一般土地都可种植,但以疏松肥沃的壤上为好,涝洼地或干旱瘠薄地生长不良。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由于种子发芽适温为25-30℃,南方于3月,北方4月播种,穴播、条播、撒播均可,按行距30cm开浅沟,沟宽20cm,深1-1.5cn,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覆土1-1.5cm,稍加镇压,保持土壤湿润。
当温度25℃左右时,4d左右即开始出苗。
每1hm2用种子4.5-7.5kg。

田间管理 苗高5-10cm时开始间苗,苗高15cm左右时,按株距20-25cm定苗,干旱要及时浇水,应适时松土除草。

病虫害防治 白粉病,为害叶、花、果,发病初期喷胶体硫或甲基托布津液。
冬末清园,处理病残体,减少越冬菌源。
红天蛾,幼虫为害叶。
忌连作及与同科作物间作。

性状

性状鉴别 种子扁圆形或扁卵圆形,长2-3.5mm,宽2-3mm。
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细密疣状突起及短条纹,一端有突出的种脐。
质坚硬,剖开后,种皮薄;子叶2枚,肥厚,半透明,油质。
气微,味淡,微苦。
以颗粒饱满者为佳。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外种皮外被腺毛及非腺毛。
下皮层1列细胞。
色素层细胞含棕红色物质,外侧近下皮层分布有大形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
内种皮1列细胞,壁稍增厚。
子叶薄壁细胞含症粉粒及糊粉粒。

粉末特征:浅棕色。
①外种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有腺毛或非腺毛。
③腺毛头部单细胞或2-8细胞,直径20-60μm;柄为单细胞。
③非腺毛为单细胞,与腺毛同含黄棕色物质。
④含草酸钙针晶细胞椭圆形,针晶长约50μm。
⑤内种皮细胞长方形或多角形,壁稍增厚。

化学成分

种子含脂肪油17.9%,油内含十八碳四烯酸约27%。
又含甾醇类成分:凤仙甾醇,a-菠菜甾醇,β-谷甾醉。
还含三萜类成分:β-香树脂醇,凤仙萜四醇-A。
另含9-十八碳烯酸-1-甘油酯[-glycerol-1],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棕榈酸乙酯,硬脂酸乙酯,油酸乙酯,类脂,蔗糖,车前糖,蒽醌甙等。
全株含芹菜素-4'-O-β-D-呋喃木糖基-O-β-D-吡喃葡萄糖甙[apigenin-4'-O-β-D-xylofuranosyl-O-β-D-glucopyranoside]和有抗菌活性的2-甲氧基-1,4-萘醌。

药理作用

1.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本品糖浆对小鼠离体子宫;煎剂、酊剂、水浸剂对未孕免离体子宫及已孕或未孕豚鼠离体子宫都有明显的兴奋作用,使收缩频率增大、张力增强乃至出现强直收缩。
麻醉兔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其水浸液0.05-0.3g/kg,亦有子宫兴奋作用。

2.抗生育作用:小鼠灌胃急性子煎剂3g/kg,连续10天,第5天开始雌雄合笼,停药35天后剖检,避孕率达100%,此作用可能与抑制排卵,使子宫和卵巢萎缩有关。
剂量为80g/kg时,有33%的抗着床作用。
但剂量过小时,如水醇提取物,每只鼠0.5-1g,或醇醚提取的混合物,每只小鼠0.36g生药,则无抗着床和抗早孕作用。
亦有报道,本品水浸剂3g/kg 灌胃 妊娠豚鼠,每分钟l次,连续3次,未见引产或毒性。

3.抗菌作用: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鉴别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20ml,浸泡4h,滤过。
取滤液1ml,置蒸发血中蒸干,残渣加冰醋酸1ml溶解,再加醋酐与硫酸混合液3-4滴,显红色,逐渐变为紫红色、污绿色。

归经

肾;肝;肺经

性味

辛;苦;温;小毒

注意

内无瘀积及孕妇忌服。

1.《中药志》:虚弱及无瘀积者忌用。

2.《闽东本草》:妊娠忌用。

功能主治

行瘀降气;软坚散结。
主经闭;痛经;产难;产后胞衣不下,噎膈;痞块;骨哽;龌齿;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4.5g。
外用:适量,研末或熬膏贴。

复方

①治月经困难:凤仙子三两。
研细蜜丸。
一日三回,每回一钱,当归三钱煎汤送服。
②产难催生:凤仙子二钱。
研末,水服,勿近牙。
外以蓖麻子,随年数捣涂足心。
③治胎衣不下:凤仙子炒黄为末,黄酒温服一钱。
④治小儿痞积:急性子、水红花子、大黄各一两。
俱生研末,每味取五钱,外用皮硝一两拌匀,将白鹁鸽一个,去毛屎,剖腹,勿犯水,以布拭净,将末装入内,用锦扎定,砂锅内入水三碗,重重纸封,以小火煮干,将鸽翻调焙黄色,冷定。
早晨食之,日西时疾软,三日,大便下血,病去矣,忌冷物百日。
⑤治噎食不下:凤仙花子,酒浸三宿,晒干为末,酒丸绿豆大。
每服八粒,温酒下,不可多用。
⑥治骨鲠:金凤花子,嚼烂噙化下。
无子用根亦可,口中骨自下,便用温水灌漱,免损齿。
鸡骨尤效。
一方擂碎,水化服。
⑦牙齿欲取:金凤花子研末,入砒少许,点疼牙根取之。
⑧治单、双喉蛾:白金凤花子研末,用纸管取末吹入喉内,闭口含之,日作二、三次。
⑨治肾囊烂尽,只留二睾丸:取凤仙花子和甘草为末,麻油调敷,即生肌。
⑩治跌打损伤,阴囊入腹疼痛:急性子、沉香各五分。
研末冲开水送下。

各家论述

1.《纲目》:治产难,积块,噎膈,下骨鲠,透骨通窍。
凤仙子,其性急速,故能透骨软坚,庖人烹鱼肉,硬者投数粒即易软烂,是其验也。
缘其透骨,最能损齿,与玉簪根同,凡服者不可着齿也,多用亦戟人咽。

2.《医林纂要》:解蛇虫毒。

3.《本草再新》:治诸恶疮,败一切火毒。

4.《本草正义》:治外疡坚块,酸肿麻木,阴发大症。
研末熬膏贴患处,极能软坚消肿。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060990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