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

《中国药典》:海藻

拼音注音
Hái Zǎo
英文名
SARGASSUM
来源

本品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 C. Ag. 或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 Setch. 的干燥藻体
前者习称“大叶海藻”,后者习称“小叶海藻”。
夏、秋二季采捞,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性状

大叶海藻:皱缩卷曲,黑褐色,有的被白霜,长30~60cm。
主干呈圆柱状,具圆锥形突起,主枝自主干两侧生出,侧枝自主枝叶腋生出,具短小的刺状突起。
初生叶披针形或倒卵形,长5~7cm,宽约1cm,全缘或具粗锯齿;次生叶条形或披针形,叶腋间有着生条状叶的小枝。
气囊黑褐色,球形或卵圆形,有的有柄,顶端钝圆,有的具细短尖。
质脆,潮润时柔软;水浸后膨胀,肉质,黏滑。
气腥,味微咸。

小叶海藻:较小,长15~40cm。
分枝互生,无刺状突起。
叶条形或细匙形,先端稍膨大,中空。
气囊腋生,纺锤形或球形,囊柄较长。
质较硬。

贮藏

置干燥处。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稍凉,切段,晒干。

鉴别

取本品1g,剪碎,加水20ml,冷浸数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3~5ml,加三氯化铁试液3 滴,生成棕色沉淀。

归经

归肝、胃、肾经。

性味

苦、咸,寒。

功能主治

软坚散结,消痰,利水。
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用法用量

6~12g。

摘录
《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海藻

拼音注音
Hái Zǎo
别名

蒋,落首,海萝,藫,乌菜,海带花。

出处

《本经》

来源

为马尾藻科植物羊栖菜海蒿子全草
夏、秋季由海中捞取或割取,去净杂质,用淡水洗净,晒干。

原形态

①羊栖菜,又名:玉海草、灯笼藻、胡须泡、药茶、鹿尾菜。

多年生褐藻,肉质,黄色,高7~40厘米。
固着器纤维状似根;主轴圆柱形,直立,直径2~4毫米,从周围长出分枝和叶状突起;分枝很短;叶状突起棍棒状,长3.5~7厘米,先端盾形,有时膨大,中空成气泡,全缘。
气囊和生殖托均腋生;气囊纺锤形,长5~10毫米;生殖托圆柱形或椭圆形,长5~15毫米,成丛腋生。

生于低潮浅海水激荡处的岩石上。
分布辽宁、山东、福建、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

②海蒿子

多年生褐藻,暗褐色,高30~100厘米。
固着器扁平盘状或短圆锥形,直径可达2厘米;主轴圆柱形,幼时短,但逐年增长,两侧有呈钝角或直角的羽状分枝及腋生小枝,幼时其上均有许多短小的刺状突起;叶状突起的形状,大小差异很大、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和线形均有,长者可达25厘米,短者只2厘米,宽者可达2.5厘米,有不明显的中脉状突起,并有明显的毛窠斑点,狭者只1毫米,无中脉状突起,也无斑点,全缘或有锯齿。
在线形叶状突起的腋部,长出多数具有丝状突起的小枝,生殖托或生殖枝即从丝状突起的腋间生出。
气囊生于最终分枝上,有柄,成熟时球形或近于球形,顶端圆或有细尖状凸起,表面有稀疏的毛窠斑点。
生殖托单生或总状排列于生殖小枝上,圆柱形,长3~15毫米或更长,直径约1毫米。

生于低潮线下海水激荡处的岩石上。
分布辽宁、山东等沿海地区。

性状

①小叶海藻:为羊栖菜的干燥全草,呈卷曲的团状物。
黑棕色,表面有白色盐霜,质脆易碎。
浸软后肉质、粘滑、柔韧。
主轴圆柱状,上有短枝,叶状突起呈棍棒状,略扁,有时先端膨大,中空成气泡,或成盾状。
腋间有纺锤形的气囊,长5~10毫米,丛生。
气腥,味咸。

主产福建、浙江、广东等地。

②大叶海藻:为海蒿子的干燥全草,呈卷曲的团状物,与羊栖菜相似,浸软后,粘滑、柔韧,叶状突起略呈革质。
主轴圆柱状,表面有多数短小的刺状突起。
分枝多。
叶状突起呈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及线形,表面有黑棕色略突起的斑点。
最终分枝上有气囊.球形或椭圆形,较上种为小,有柄,有时顶端具尖突起。
气腥,味咸。

主产山东、辽宁等地。

毒性

海藻供食用。
在对家兔灌胃时,与甘草并无明显的毒性相加作用,即并未发现中药中所谓"相反"的情况。
藻胶酸钠对小鼠有毒性,对大鼠则无;故用藻胶酸钠作混悬剂以测定药物毒性时,不应使用小鼠。
对猫静脉或腹腔注射藻胶酸钠能引起心内血栓或伤害脑、肾、肝等器官。
藻胶酸对小鼠无致癌作用。

化学成分

羊栖菜含藻胶酸20.8%,粗蛋白7.95%,甘露醇10.25%,灰分37.19%,钾12.82%,碘0.03%。

海蒿子含藻胶酸19.0%,粗蛋白9.69%,甘露醇9.07%,灰分30.65%,钾5.99%,碘0.017%。
又含马尾藻多糖,其组成中含D-半乳糖、D-甘露糖、D-木糖、L-岩藻糖、D-葡萄糖醛酸和多肽。

药理作用

①对甲状腺的作用

参见"昆布"条。

②对血液的作用

早年报道,海藻提取物有抗血液凝固作用,与肝素、水蛭素相似。
后经证明,藻胶酸及其硫酸酯并无甚抗凝作用;但经处理后,即在其降解物中再引进一OSO3H,使成为含硫达9.2~12.3%时,其抗凝作用约为肝素的1/2。
藻胶酸本身却可防止血凝障碍。
藻胶酸钙作成外科敷料,有止血作用。

③降血脂作用

国外曾报道多种海藻能降低大鼠血清中胆甾醇水平或脏器中胆甾醇含量,并认为其中所含之甾醇,特别是β-谷甾醇作用最强。
藻胶酸钠虽有些降低血胆甾醇作用,但不显著,而且能抑制大鼠的生长。
藻胶酸的硫酸化物有抗脂血症的作用,效力与肝素相同;一般而言,分子量降低,其抗血脂效力也随之降低,但如将藻胶酸硫酸酯进一步磺化,则又可使作用消失。
将此种藻胶酸硫酸酯给家兔注射5~10毫克/公斤,不仅可降低脂血症,且可显著降低血清胆甾醇水平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血液凝固性并无显著改变;此时兔体重增长速度受抑制,其大网膜及腹膜后脂肪较少,而脾脏增大,且有脂质积累,故其作用除有肝素样作用外,还可能与网状内皮系统吞食脂粒之能力增强有关。

④血液扩容剂

藻胶酸钠可制作血浆代用品,Alginon即0.4%的藻胶酸钠、5%葡萄糖及0.9%盐水的混合物;据报道,其扩容效力与右旋糖酐相似,对肝、脾、肾、骨髓无伤害,一般无过敏,能增进造血功能。
经消毒后,产品可保存数年。

⑤对病原体的作用

曾报道海藻、昆布流浸膏对血吸虫的作用;海藻水浸剂对某些真菌的抑制作用;含海藻的复方-化癌丹对小鼠腹水癌的作用。
藻胶酸钠并无抑菌作用,此种多糖类常能降低抗菌素的活性。
也曾有报告品种不同的海藻的水、醇提取物在体外有抑菌作用者。

⑥降压作用

海藻在较大剂量时对麻醉犬、兔有较明显持久的降低血压作用,水剂较酊剂为强。
藻胶酸钠较大剂量也能使动物血压短暂下降,中等量则使血压短暂上升,对离体兔心有短暂的兴奋作用,对平滑肌则无影响。

⑦其他作用

藻胶酸之用途颇广,其钠盐可作为维生素丙水溶液的稳定剂;在酸性食物中如用藻胶酸钠32毫克%及0.05N枸橼酸,作稳定剂的效果更好。
对口服碱土金属放射性同位素Ra226、Ba140、Sr90均有保护作用,能促进其自机体排出;人口服藻胶酸钠1.5克,可使Sr85的吸收降低一半;即使服用8克,也不影响钙的吸收。
藻胶酸与等分子的苯丙胺制成的合剂可作为食欲抑制剂,能减轻肥胖而不引起失眠。
与三硅酸镁、氢氧化铝等制成抗酸剂,可减轻沙石感或收敛性。
亦可用于消除药剂的不良气味。
此外.藻胶酸钠在作为外科敷料、制药工业、食品保存、纺织工业、造纸工业、照相等方面也有广泛的用途。

炮制

拣去杂质,用水略漂,稍晾,切段,晒干。

归经

入肺、脾、肾经。

①《本草新编》:"入脾。
"

②《本草求真》:"入肾。

③《本草再新》:"入肺、胃二经。
"

性味

苦咸,寒。

①《本经》:"味苦,寒。
"

②《别录》:"味咸,无毒。
"

③《药性论》:"咸,有小毒。
"

注意

脾胃虚寒蕴湿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反甘草。
"

②《本草经疏》:"脾家有湿者勿服。
"

③《本草汇言》:"口脾虚胃弱,血气两亏者勿用之。
"

功能主治

软坚,消痰,利水,泄热。
治瘰疬,瘿瘤,积聚,水肿,脚气,睾丸肿痛。

①《本经》:"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症瘕坚气,腹中上下鸣,下十二水肿。
"

②《别录》:"疗皮间积聚,暴癀,留气,热结,利小便。
"

③《药性论》:"治气痰结满,疗疝气下坠,疼痛核肿,去腹中雷鸣,幽幽作声。
"

④孟诜:"主起男子阴气,常食之,消男子癀疾。
"

⑤《海药本草》:"主宿食不消,五鬲痰壅,水气浮肿,脚气,奔豚气。
"

⑥《本草蒙筌》:"治项间瘰疬,消颈下瘿囊,利水道,通癃闭成淋,泻水气,除胀满作肿。
"

⑦《现代实用中药》:"治慢性气管炎等症。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浸酒或入丸、散。

复方

①治颔下瘰疬如梅李:海藻一斤,酒二升。
渍数日,稍稍饮之。

②治颈下卒结囊,渐大欲成瘿:㈠海藻一斤,清酒二升。
上二味,以绢袋盛海藻酒渍,春夏二日。
一服二合,稍稍含咽之,日三。
酒尽更以酒二升溃,饮之如前。
渣暴干,末服方寸匕,日三。
尽更作,三剂佳㈡昆布、海藻等分。
末之,蜜丸,如杏核大。
含,稍稍咽汁,日四、五。

③治蛇盘瘰疬,头项交接者:海藻菜、白僵蚕等分。
为末,以白梅泡汤,和丸,梧子大。
每服六十丸,米饮下,必泄出毒气。

④治石瘿、气瘿、劳瘿、土瘿、忧瘿:海藻、龙胆、海蛤、通草、昆布、矾石、松萝各三分,麦曲四分,半夏。
上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忌鲫鱼、猪肉、五辛、生菜诸杂毒物。

各家论述

①张元素:"海藻,治瘿瘤马刀诸疮坚而不溃者。
《内经》云,咸能软坚。
营气不从,外为浮肿,随各引经之药治之,无肿不消,亦泄水气。
"

②《纲目》:"海藻,咸能润下,寒能泄热引水,故能消瘿瘤、结核、阴溃之坚聚,而除浮肿、脚气、留饮、痰气之湿热,使邪气自小便出也。
""按东垣李氏,治瘰疬马刀散肿溃坚汤,海藻、甘草两用之,盖以坚积之病,非平和之药所能取捷,必令反夺,以成其功也。
"

③《本草崇原》:"海藻,其味苦咸,其性寒洁,故主治经脉外内之坚结。
瘿瘤结气,颈下硬核痛痈肿,乃经脉不和而病结于外也。
癥瘕坚气,腹中上下雷鸣,乃经脉不和而病结于内也。
海藻……主通经脉,故治十二经水肿,人身十二经脉流通,则水肿自愈矣。
"

④《本草新编》:"海藻,专能消坚硬之病,盖咸能软坚也,然而单用此一味,正未能取效,随所生之病,加入引经之品,则无坚不散矣。
予游燕赵,遇中表之子,谈及伊母生瘿,求于余,余用海藻五钱,茯苓五钱,半夏一钱,白术五钱,甘草一钱,陈皮五分,白芥子二钱,桔梗一钱,水煎服,四剂而瘿减半,再服四剂而瘿尽消,海藻治瘿之验如此,其他攻坚,不因此而可信乎。
"

⑤《本草便读》:"海藻,咸寒润下之品,软坚行水,是其本功,故一切瘰疬瘿瘤顽痰胶结之证,皆可用之。
然咸走血,多食咸则血脉凝涩,生气日削,致成废疾不起者多矣。
"

⑥张寿颐:"海藻,咸苦而寒,故能软坚散结。
瘿瘤结核,皆肝胆火炎、灼痰凝络所致,寒能清热,固其专长,而阴寒凝聚之结核,非其治矣。
痈肿癥瘕,多由血热淤滞而生;腹鸣水肿,更多湿热停顿之侯,凡此诸症之属于阳实有余者,固可治之,而正气不及,清阳不运诸症,不可概施。
《别录》特提结热二字,最当注意,非谓阳虚血瘀之癥瘕痈肿,及寒水泛溢等病,皆可以此统同论治也。
十二水肿,盖以十二经而言,诸经积水,固皆有湿热不利之一侯,此类寒滑泄水之药,固可用之。
又甄权谓治心下满,疝气下坠疼痛,卵肿;李珣《海药本草》以治奔豚气,脚气,水气浮肿,皆当以热壅有余一面而言,正与肾水泛滥之奔豚,及寒水凌心、寒疝结痛诸症,两得其反,此皆读古人书者,不可不辨之门径,非谓凡此诸病,不问虚实寒热,皆以此物一例通用也。
"

备注

此外,少数地区尚用三角藻海黍子、鼠尾藻等的全草作海藻入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海藻

拼音注音
Hái Zǎo
别名

落首、海萝、乌菜、海带花、海藻菜

英文名
Seaweed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1. 陶弘景:海藻生海岛上。
黑色如乱发而大少许,叶大都似藻叶。

2.《本草拾遗》:海藻,有马尾者,大而有叶者,《神农本草经》及注,海藻功状不分。
马尾藻生浅水,如短马尾,细,黑色,用之当浸去咸。
大叶藻生深海中及新罗,叶如水藻而大,《神农本草经》云主结气瘿瘤是也。

3.《本草图经》:海藻,生东海池泽,今出登莱诸州海中。
凡水中皆有藻,周南《诗》云:于以采藻,于沼于是也。
陆玑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尾藻科植物羊栖菜及海蒿子的藻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rgassum fusiformeSetch.[Hizikia fusiformeOkam.];Sargassum pallidumC.Ag.[S.confusum C.A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由海中捞取或割取,去净杂质,用淡水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长于经常有浪水冲击的低潮和大干潮线下的岩石上。

2.生长于低潮带的石沼中和大干潮线下1-4m深的岩石上。

资源分布:1.分布辽宁、山东、福建、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

2.分布辽宁、山东的黄海和渤海沿岸。

原形态

1.羊栖菜 多年生褐藻,肉质,黄色,高7-40cm。
固着器纤维状似根;主轴圆柱形,直立,直径2-4mm,从周围长出分枝和叶状突起;分枝很短;叶状突起棍棒状,长3-7cm,先端盾形,有时膨大,中空成气泡,全缘。
气囊和生殖托均腋生;气囊纺锤形,长5-10mm;生殖托圆柱形或椭圆形,长5-15mm,成丛腋生。

2.海蒿子 多年生褐藻,暗褐色,高30-100cm。
固着器扁平盘状或短圆锥形,直径可达2cm;主轴圆柱形,幼时短,但逐年增长,两侧有呈钝角或直角的羽状分枝及腋生小枝,幼时其上均有许多短小的刺状突起;叶状突起的形状,大小差异很大,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和线形均有,长者可达25cm,短者只2cm,宽者可达2.5cm,有不明显的中脉状突起,并有明显的毛窠斑点,狭者只1mm,无中脉状突起,也无斑点,全缘或有锯齿。
在线形叶状突起的腋部,长出多数具有丝状突起的小枝,生殖托或生殖核即从丝状突起的腋间生出。
气囊生于最终分枝上,有柄,成熟时球形或近于球形,顶端圆或有细尖状凸起,表面有稀疏的毛窠斑点。
生殖托单生或总状排列于生殖小枝上,圆柱形,长3-15mm或更长,直径约1mm。

性状

性状鉴别 小叶海藻 全体皱缩卷曲,黑褐色,有的被白霜,长15-40cm。
主轴圆柱形,具短枝,叶状突起呈线形、长棒形,略扁,先端有时膨大,中空或成盾状。
气囊纹锤形、梨形或球形,丛生。
生殖托圆柱形或长椭圆形。
气腥,味咸。

大叶海藻 主轴表面有短刺状突起。
分枝多,基部叶状突起呈披针形,全缘或有粗锯齿,革质,上部叶状突起呈狭披针形或丝状。
气囊球形或卵形,顶端圆或有短尖。
生殖托圆柱形。
气腥,味咸。
均以色黑褐、盐霜少、枝嫩无砂石者为佳。

显微鉴别 小叶海藻 主轴横切面:表面细胞长椭圆形,内含大量载色体,外壁角质化,径向排列,排列紧密。
皮层小,细胞较大,类圆形,接近表皮的皮层细胞较小,内含载色体。
髓部较大,由类圆形小细胞紧密排列而成。

叶状体横切面:表皮细胞狭长,外壁被蜡质薄膜,内含大量粘液质,纵向紧密排列。
接近表皮的一层细胞为类圆形,排列紧密。
中间为横向排列的长方形或类椭圆形细胞。
无类似叶脉状结构。

大叶海藻 主轴横切面:表皮细胞长椭圆形,内含大量载色体,外壁角质化,径向排列,排列紧密。
皮层较大,细胞类圆形,接近表皮的皮层细胞类圆形,较小,内含载色体。
髓部为多角形细胞组成,细胞较小,大小为皮层细胞的1/2-1/4。

叶状体横切面:表皮由椭圆形纵向紧密排列的细胞组成,外壁被蜡质薄膜。
中间部位隆起,具有类似叶脉状结构,细胞长椭圆形,径向排列。

毒性

毒性海藻供食用。
在对家兔灌胃时,与甘草并无明显的毒性相加作用,即并未发现中药中所谓相反的情况。
藻胶酸钠对小鼠有毒性,对大鼠则无;故用藻胶酸钠作混悬剂以测定药物毒性时,不应使用小鼠。
对猫静脉或腹腔注射藻胶酸钠能引起心内血栓或伤害脑、肾、肝等器官。
藻胶酸对小鼠无致癌作用。

化学成分

1.羊栖菜 含褐藻酸15.32%-32.18%,甘露醇2.21%-7.87%,碘32.2%-84.2%,氧化钾3.23%-11.67%,总灰分19.72%-37.53%,羊栖菜多糖A,羊栖菜多糖B,羊栖菜多糖C及褐藻淀粉即海带淀粉。

2.海蒿子 含褐藻酸,甘露醇,碘,钾,粗蛋白,灰分,马尾藻多糖,还含以脑磷脂为主的磷脂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1.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体重18-22g小鼠,给药组腹腔注射100mg/kg褐藻酸钠溶液,对照用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天,结果褐藻酸钠能明显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吞噬百分数为对照组的1.43倍,吞噬指数为对照组的2.96倍。

2.对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取正常人肝素抗凝血0.2ml,加入含有培养液2ml的试管中,分为对照、PHA、褐藻酸钠和褐藻酸钠加PHA等4组。
每管加入3H一TdR或3H一UR,计数并计算刺激指数SI值。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褐藻酸钠能促进3H一TdR和3H一UR渗入淋巴细胞,但都比PHA弱,在TdR实验中,褐藻酸钠与PHA合用有拮抗作用;在3H一UR实验中,褐藻酸钠与PHA合用有加合作用。
其Sl值分别为1.000,3.827,1.514,1.840。

3.对白细胞数的影响:取体重18-22g昆明种小鼠30只,分为生理盐水、环磷酰胺和药物加Cy组。
给药组腹腔注射l00mg/kg褐藻酸钠,连续给药8天,第7天除生理盐水组外,其余每鼠腹腔注射2mg/0.4mlCy,第9天检查各鼠白细胞数。
结果表明,褐藻酸钠对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均有对抗作用,对抗率达54.35%,与对照组比较P<0.001。

4.对小鼠溶血素生成的影响:取体重18-22g小鼠20只,分2组。
给药组腹腔注射 100mg/kg褐藻酸钠,对照用等量生理盐水。
连续给药8天。
对照组与给药组半数溶血值分别为7.913±1.335,29.29±4.236,HC50为对照组的3.70倍,表明褐藻酸钠具有增强体液免疫的功能。

5.对60Co射线辐射作用的影响:取体重18-22g昆明种小鼠40只,分2组。
给药组腹腔注射100mg/kg褐藻酸钠,连续给药7天,第8天给药后l小时,以0.2064c/kg总剂量进行60Co r射线照射23分钟,观察30天。
结果褐藻酸纳对60Co射线照射所致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能降低死亡率,延长存活时间。

6.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取体重20-22g小鼠20只,分2组。
给药组腹腔注射l00mg/kg褐藻酸钠,连续7天。
第6天腹腔注射75%蛋黄乳液0.5ml,20小时后取血,测定血清胆固醇含量。
结果对照组胆固醇含量为49.11±56.23mg/100ml,给药组为311.21±30.87mg/100ml,下降率为36.50%。
表明褐藻酸钠具有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7.抗肿瘤作用:按文献方法接种S180于18-22g小鼠,次日给药组腹腔注射200mg/kg褐藻酸钠。
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9天,处死动物结果对照组平均瘤重1.807±0.117g,给药组为1.151±0.140g,抑制率为36.30%海藻中多糖B和多糖C抗肿瘤试验结果,SFPPR对小鼠S180和EAC的抑瘤率分别为48.8%和 38.5%;SFPPRR抑瘤率分别为28.8%和12%。

8.抗内毒素作用:海藻中提取的多糖A、多糖B和多糖c对抗小鼠内毒素中毒效果为:SFPP、SFPPR、SFPPRR和 对照组的存活率分别为6/10,9/10,3/10,和0/10。

9.对I型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海藻多糖对I型单纯疱疹病毒在同时治疗、管外给药途径的最低有效剂量分别为<25mg/ml,<50μg/ml,<100μg/ml。
按6种不同剂量的平场对数值来初步评价4种给药途径的疗效时,同时给药途径优于治疗途径,治疗给药途径优于管外给药途径,管外给药途径优于预防途径。

10.其它作用:褐藻酸钠对大鼠红细胞凝集有明显促进作用,其凝集率为53.63%,与对照组比较P<0.001。
海藻对枯草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炮制

拣去杂质,用水略漂,稍晾,切段,晒干。

鉴别

取本品粗粉1g,加水20ml,冷浸数小时,滤过。
滤液浓缩至3-5ml,加三氯化铁试液3滴,生成棕色沉淀。

归经

肺;脾;肾;肝胃经

性味

苦;咸;寒

注意

脾胃虚寒蕴湿者忌服。

1.《本草经集注》:反甘草。

2.《本草经疏》:脾家有湿者勿服。

3.《本草汇言》:如脾虚胃弱,血气两亏者勿用之。

功能主治

软坚;消痰;利水;退肿。
主瘰疬;瘿瘤;积聚;水肿;脚气;睾丸肿痛;疝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浸酒或入丸、散。

复方

①治颔下瘰疬如梅李:海藻一斤,酒二升。
渍数日,稍稍饮之。
②治颈下率结囊,渐大欲成瘿: 一、海藻一斤,清酒二升。
上二味,以绢袋盛海藻酒渍,春夏二日。
一服二合,稍稍含咽之,日三。
酒尽更以酒二升渍,饮之如前。
渣暴干,末服方寸匕,日三。
尽更作,三剂佳二、昆布、海藻等分。
末之,蜜丸屈口杏核大。
含,稍稍咽汁,日四、五。
③治蛇盘瘰疬,头项交接者:海藻菜、白僵蚕等分。
为末,以白梅泡汤,和丸,梧子大。
每服六十丸,米饮下,必泄出毒气。
④治石瘿、气瘿、劳瘿、土瘿、忧瘿:海藻、龙胆、海蛤、通草、昆布、矾石、松萝各三分,麦曲四分,半夏。
上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忌鲫鱼、猪肉、五辛、生菜诸杂毒物。

各家论述

1.张元素:海藻,治瘿瘤马刀诸疮坚而不温者。
《内经》云,咸能软坚。
营气不从,外为浮肿,随各引经之药治之,无肿不消,亦泄水气。

2.《纲目》:海藻,咸能润下,寒能泄热引水,故能消瘿瘤、结核、阴肿之坚聚,而除浮肿、脚气、留饮、痰气之湿热。
使邪气自小便出也。
按东垣李氏,治瘰疬马刀散肿溃坚汤,海藻、甘草两用之,盖以坚积之病,非平和之药所能取捷,必令反夺,以成其功也。

3.《本草崇原》:海藻,其味苦咸,其性寒洁,故主治经脉外内之坚结。
瘿瘤结气,颈下硬核痛痈肿,乃经脉不和而病结于外也。
症瘕坚气,腹中上下雷鸣,乃经脉不和而病结于内也。
海藻主通经脉,故治十二经水肿,人身十二经脉流通,则水肿自愈矣。

4.《本草新编》:海藻,专能消坚硬之病,盖咸能软坚也,然而单用此一味,正未能取效,随所生之病,加入引经之品,则无坚不散矣。
予游燕赵,遇中表之子,谈及伊母生瘿,求于余,余用海藻五钱,茯苓五钱,半夏一钱,白术五钱,甘草一钱,陈皮五分,白芥子二钱,桔梗一钱,水煎服,四剂而瘿减半,再服四剂而瘿尽消,海藻治瘿之验如此,其他攻坚,不因此而可信乎。

5.《本草便读》:海藻,咸寒润下之品,软坚行水,是其本功,故一切瘰疬瘿瘤顽痰胶结之证,皆可用之。
然咸走血,多食咸则血脉凝涩,生气日削,致成废疾不起者多矣。

6.张寿颐:海藻,咸苦而寒,故能软坚散结。
瘿瘤结核,皆肝胆火炎、灼痰凝络所致,寒能清热,固其专长,而阴寒凝聚之结核,非其治矣。
痈肿瘕,多由血热淤滞而生;腹鸣水肿,更多湿热停顿之候,凡此诸症之属于阳实有余者,固可治之,而正气不及,清阳不运诸症,不可概施。
《别录》特提结热二字,最当注意,非谓阳虚血疯之瘤痈肿,及寒水泛溢等病,皆可以此统同论治也。
十二水肿,盖以十二经而言,诸经积水,固皆有湿热不利之一候,此类寒滑泄水之药,固可用之。
又甄极谓治心下满,疝气下坠疼痛,卵肿;李《海药本草》以治奔豚气,脚气,水气浮肿,皆当以热壅有余一面而言,正与肾水泛滥之奔豚,及寒水凌心、寒疝结痛诸症,两得其反,此皆读古人书者,不可不辨之门径,非谓凡此诸病,不问虚实寒热,皆以此物一例通用也。

7.《本经》:主瘦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瘕坚气,腹中上下呜,下十二水肿。

8.《别录》疗皮间积聚,暴,留气,热结,利小便。

9.《药性论》:治气痰结满,疗疝气下坠,疼痛核肿,去腹中雷鸣,幽幽作声。

10.孟诜:主起男子阴气,常食之,消男子疾。

11.《海药本草》:主宿食不消,五鬲痰壅,水气浮肿,脚气,奔豚气。

12.《本草蒙筌》:治项间瘰疬,消颈下瘿囊,利水道,通癃闭成淋,泻水气,除胀满作肿。

13.《现代实用中药》:治慢性气管炎等症。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Processed in 0.114367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