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丝皮、思仲、丝棉皮、玉丝皮
本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 的干燥树皮。
4~6月剥取,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
本品呈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大小不一,厚3~7mm。
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或纵裂槽纹;有的树皮较薄,未去粗皮,可见明显的皮孔;内表面暗紫色,光滑。
质脆,易折断,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
气微,味稍苦。
置通风干燥处。
杜仲:刮去残留粗皮,洗净,切块或丝,干燥。
盐杜仲:取杜仲块或丝,照盐水炙法炒至断丝、表面焦黑色。
本品为块或丝。
表面呈焦黑色,折断时橡胶丝弹性较差。
味微咸。
本品粉末棕色。
橡胶丝成条或扭曲成团,表面呈颗粒性。
石细胞甚多,大多成群,类长方形、类圆形、长条形或形状不规则,长约至180μm,直径20~80μm,壁厚,有的胞腔内含橡胶团块。
木栓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直径15~40μm,壁不均匀增厚,木化,有细小纹孔;侧面观长方形,壁三面增厚,一面薄,孔沟明显。
取本品粉末1g,加氯仿10ml,浸渍2 小时,滤过。
滤液挥干,加乙醇1ml,产生具弹性的胶膜。
归肝、肾经。
甘,温。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6~9g。
思仙,木绵、思仲,檰,石思仙,丝连皮、丝楝树皮,扯丝皮,丝棉皮。
《本经》
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
为了保护资源,一般采用局部剥皮法。
在清明至夏至间,选取生长15~20年以上的植株,按药材规格大小,剥下树皮,刨去粗皮,晒干。
置通风干燥处。
生于山地林中或栽培。
分布长江中游及南部各省,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均有栽培。
主产于四川、陕西、湖北、河南、贵州、云南。
此外,江西、甘肃、湖南、广西等地亦产。
落叶乔木,高达20米。
小枝光滑,黄褐色或较淡,具片状髓。
皮、枝及叶均含胶质。
单叶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长7~15厘米,宽3.5~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广楔形,边缘有锯齿,幼叶上面疏被柔毛,下面毛较密,老叶上面光滑,下面叶脉处疏被毛;叶柄长1~2厘米。
花单性,雌雄异株,与叶同时开放,或先叶开放,生于一年生枝基部苞片的腋内,有花柄;无花被;雄花有雄蕊6~10枚;雌花有一裸露而延长的子房,子房1室,顶端有2叉状花柱。
翅果卵状长椭圆形而扁,先端下凹,内有种子1粒。
花期4~5月。
果期9月。
干燥树皮,为平坦的板片状或卷片状,大小厚薄不一,一般厚约3~10毫米,长约40~100厘米。
外表面灰棕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槽纹及斜方形横裂皮孔,有时可见淡灰色地衣斑。
但商品多已削去部分糙皮,故外表面淡棕色,较平滑。
内表面光滑,暗紫色。
质脆易折断,断面有银白色丝状物相连,细密,略有伸缩性。
气微,味稍苦,嚼之有胶状残余物。
以皮厚而大,糙皮刮净,外面黄棕色,内面黑褐色而光,折断时白丝多者为佳。
皮薄、断面丝少或皮厚带粗皮者质次。
树皮含杜仲胶6~10%,根皮约含10~12%,为易溶于乙醇,难溶于水的硬性树胶。
此外,还含糖甙0.142毫克%、生物碱0.066毫克%、果胶6.5毫克%、脂肪2.9毫克%、树脂1.76毫克%、有机酸0.25毫克%、酮糖、维生素C20.7毫克%、醛糖、绿原酸。
种子所含脂肪油的脂肪酸组成为亚麻酸67.38%、亚油酸9.97%、油酸15.81%、硬脂酸2.15%.棕榈酸4.68%。
果实含胶量可达27%,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①降压作用
树皮的提取物及煎剂对动物有持久的降压作用。
用其浸膏5毫升给麻醉犬静脉注射后产生显着的降压作用,可持续2~3小时,呈"快速耐受"现象。
在3只肾型高血压狗,每天以煎剂5~8克/公斤灌胃,共4周,收缩压降低最多时只有8~22毫米汞柱,因此疗效不够满意。
杜仲的炮制与剂型对降压作用有一定影响,煎剂作用强于酊剂,炒杜仲的降压作用较生杜仲为大。
杜仲对猫有降压作用,但持续较短,"快速耐受"现象不显着。
对胆甾醇动脉硬化家兔之降压作用较对正常家兔更为显著,但亦能产生"快速耐受"。
至于降压原理,因尚未确定有效成分,故属于初步性质,已证明急性降压与迷走神经无大关系,亦不受阿托品之影响。
对离体兔心,杜仲小量时先兴奋,后略呈抑制;也有报告其对心脏的抑制作用与其pH有关,经调整后,对大鼠与家兔离体心脏皆呈兴奋作用。
杜仲对正常兔耳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但同样浓度却使实验性胆甾醇动脉硬化兔耳血管呈收缩作用,对正常家兔的冠状血管与肾血管在低浓度时多呈扩张作用,高浓度时则相反,对动脉硬化家兔的冠状血管在低浓度时亦呈收缩作用。
因其降压与心及血管的直接关系不大,故推论其为中枢性者。
②利尿作用
杜仲的各种制剂对麻醉犬均有利尿作用,且无"快速耐受"现象。
对正常大鼠、小鼠亦有利尿作用。
杜仲中含钾0.4%,故推论利尿可能与钾有关。
③其他作用
临床使用杜仲浸剂,能使高血压患者血压有所降低,并改善头晕、失眠等症状,大剂量杜仲煎剂给狗灌胃,能使其安静、贪睡,不易接受外界刺激。
大剂量对小鼠亦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杜仲对大鼠和兔的离体子宫,均能抑制脑垂体后叶所引起的兴奋作用,而使子宫松弛,但对猫的离体子宫反呈兴奋作用。
曾有人报告杜仲煎剂在试管中对结核杆菌有某些抑制作用。
其醇浸剂似能减少大鼠肠道中胆甾醇的吸收。
杜仲:除去粗皮,洗净,润透,切成方块或丝条,晒干。
盐杜仲:先用食盐加适量开水溶化,取杜仲块或丝条,使与盐水充分拌透吸收,然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有焦斑为度,取出晾干。
杜仲经炒制后,则杜仲胶被破坏,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杜仲,先须削去粗皮。
用酥、蜜炙之。
凡修事一斤,酥二两,蜜三两,二味相和令一处用。
"
②《本草述钩元》:"杜仲,用酒炒断丝。
"
入肝、肾经。
①王好古:"肝经气分。
"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经。
"
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
"
甘微辛,温。
①《本经》:"味辛,平。
"
②《别录》:"甘,温,无毒。
"
③《药性论》:"味苦。
"
阴虚火旺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蛇皮、元参。
"
②《本草经疏》:"肾虚火炽者不宜用。
即用当与黄柏、知母同入。
"
③《得配本草》:"内热。
精血燥二者禁用。
"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胎动不安,高血压。
①《本经》:"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
②《别录》:"主脚中酸痛,不欲践地。
"
③《药性论》:"治肾冷臀腰痛,腰病人虚而身强直,风也。
腰不利加而用之。
"
④《日华子本草》:"治肾劳,腰脊挛。
入药炙用。
"
⑤王好古:"润肝燥,补肝经风虚。
"
⑥《本草正》:"止小水梦遗,暖子宫,安胎气。
"
⑦《玉楸药解》:"益肝肾,养筋骨,去关节湿淫。
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
"
⑧《本草再新》:"充筋力,强阳道。
"
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入丸、散。
①治腰痛:杜仲一斤,五味子半升。
二物切,分十四剂,每夜取一剂,以水一升,浸至五更,煎三分减一,滤取汁,以羊肾三、四枚,切下之,再煮三、五沸,如作羹法,空服顿服。
用盐、醋和之亦得。
②治腰痛:川木香一钱,八角茴香三钱,杜仲三钱。
水一钟,酒半钟,煎服,渣再煎。
③治卒腰痛不可忍:杜仲二两,丹参二两,芎藭一两半,桂心一两,细辛三分。
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次入酒二分,更煎三、两沸,每于食前温服。
④治中风筋脉挛急,腰膝无力:杜仲一两半,芎藭一两,附子半两;上三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二盏,入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
如人行五里再服,汗出慎外风。
⑤治小便余沥,阴下湿痒:川杜仲四两,小茴香二两,车前子一两五钱,山茱萸肉三两。
共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
每早服五钱,白汤下。
⑥治妇人胞胎不安:杜仲不计多少,去粗皮细锉,瓦上焙干,捣罗为末,煮枣肉糊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嚼烂,糯米汤下。
⑦治频惯堕胎或三、四月即堕者:于两月前,以杜仲八两,续断二两,以山药五,六两为末,作糊丸,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
⑧治高血压:㈠杜仲、夏枯草各五钱,红牛膝三钱,水芹菜三两,鱼鳅串一两。
煨水服,一日三次。
㈡杜仲、黄芩、夏枯草各五钱。
水煎服。
①治疗高血压病
以10%杜仲酊每次30滴,日服3次。
共治119例,经1~23个月的观察,疗效满意者51例,平均治疗9.1个月;稍进步者15例;无效者53例。
未发现不良反应。
另有以5%杜仲酊每次5毫升,日服3次,治疗124例,对早期高血压病的疗效较好,在治疗1个半月内有4例血压降至正常;对重症高血压则不能遏制其发展。
有人认为杜仲对自觉症状的改善较其它药物显着。
曾用杜仲、利血平、利血平合并肼苯哒嗪三组进行疗效对照,结果降压效果以杜仲最差,有效率为50%,其它两组分别为90%、95%;但自觉症状的减轻则以杜仲为最佳,占82.5%,其它两组分别为65.1%:61.3%。
实验观察证明,炒杜仲的降压作用比生杜仲的降压作用大,醇浸液比水煎液的降压作用小。
②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
用杜仲1.5两,猪脚1只;加水适量,文火熬4小时,取药汁每日2次分服;次日将药渣另加猪脚1只再行煎服,隔日1剂,共服10剂。
治疗1例病史二年的患儿,用过中、西医及新医疗法均无效,经用上方,同时进行肌肉按摩及功能训练,1周后,肌力开始有进步,可独立行走30米;2周后能独立行走200米,步态较稳,肌力显著进步;第3周已能独立行走600米,步态稳健有力。
思仙、思仲、木绵、檰、石思仙、扯丝皮、丝连皮、玉丝皮、丝棉皮
出自《神农本草经》。
《本草图经》:杜仲,江南人谓之檰,初生叶嫩时采食,谓之檰芽。
花实苦涩,亦堪入药;木作屐,亦主益脚。
药材基源: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commia ulmoides Oliv.
采收和储藏:栽培10~20年,用半环剥法剥取树皮。
6~7月高温湿润季节,此时杜仲树形成层细胞分裂比较旺盛,在离地面10cm以上树干,切树干的一半或三分之一,注意割至韧皮部时不伤形成层,然后剥取树皮。
经2~3年后树皮重新长成。
环剥法,用芽接刀在树干分技处的下方,绕树干环切一刀,再在离地面10cm处再环切一刀,再垂直向下纵切一刀,只切断韧皮部,不伤木质部,然后剥取树皮。
剥皮直选多云或阴天,不宜在雨天及炎热的晴天进行。
加工:剥下树皮用开水烫泡,将皮展平,把树皮内面相对叠平,压紧,四周上、下用稻草包住,使其发汗,经1星期后,内皮略成紫褐色,取出,晒干,刮去粗皮,修切整齐,贮藏。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500m的低山、谷地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浙江、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落叶乔木,高达20m。
树皮灰褐色,粗糙,折断拉开有多数细丝。
幼枝有黄褐色毛,后变无毛,老枝有皮孔。
单叶互生;叶柄长1-2cm,上面有槽,被散生长毛;叶片椭圆形、卵形或长圆形,长6-15cm,宽3.5-6.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老叶略有皱纹,边缘有锯齿;侧脉6-9对。
花单性,雌雄异株,花生于当年枝基部,雄花无花被,花梗无毛;雄蕊长约1cm,无毛,无退化雌蕊;雌花单生,花梗长约8mm,子房1室,先端2裂,子房柄极短。
翅果扁平,长椭圆形,先端2裂,基部楔形,周围具薄翅;坚果位于中央,与果梗相接处有关节。
早春开花,秋后果实成熟。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较强。
自然分布区年平均温度13-17℃,年降水量500-1500mm。
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粘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扦插、压条、分蘖、嫁接繁殖。
以种子繁殖为主。
从杜仲树皮的形态特征可分为粗皮杜仲与光皮杜仲两种类型,栽培以光皮杜仲为优。
种子繁殖:选20-40年生的生长发育健壮、树皮光滑、无病虫害和未剥过树皮的植株,9-10月果实成熟后采摘,晾干,扬净,切忌曝晒。
尤以有光泽、饱满、新鲜、色呈淡褐色者为优。
种子寿命短,不宜用陈种。
千粒重57-130g。
播种期为冬播或春播,以冬播为宜。
春播因种子外皮含胶质,干燥后会影响发芽,播前将种子在20-25℃温水中浸泡2-3d,每日换水1次,待种子膨胀后再湿砂拌匀,每隔2-3d,每日换水1次,待种子膨胀后再用湿砂拌匀,每隔2-3d翻动1次,约经15d左右种子即可萌动。
每1hm/2用种量75-150kg.播种方法用条播法,按行距20-30cm开条沟,沟深4cm,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1-1.5cm,稍加镇压,烧水,覆盖草,以防霜冻。
出苗后,幼苗5-7cm时,选阴天时行第1次间苗,苗高15-20cm时进行第2次间苗或定苗。
苗期适量灌水,保持土壤湿润,7-8月生长旺盛时,加强施肥,全年施肥6-8次,有机肥和无机肥交替施用。
培育1-2年移植。
穴栽,行、株距各2.5m×3m.扦插繁殖:剪取一年生嫩枝,剪成5-6cm长的插穗,5月初按行、株距 20cm X 10cm开穴扦插,插入土中三分之二,留三分之一于地面,扦插后搭棚遮荫,保持土壤湿润,待生根后第2年移栽。
亦可用50 X10-6萘乙酸处理24h,可提高插条成活率。
压条繁殖:用普通压条或高空压条。
普通压条在早春植株未萌动前,将母株近根部的健壮枝条,压人土中20cm左右,使枝梢露出地面,1年后即可生根成苗,与母体分离后栽种。
高空压条,3~4月或6~7月,选2~3年生,直径1cm粗的枝条,割伤后用塑料薄膜或对半开竹筒盛装肥土,包裹于枝条割伤部位,经常检查湿度,生根后与母株分离栽种。
分蘖繁殖,用砍树后的技桩培土,促进萌生新芽,初冬劈开分株栽种。
嫁接繁殖:取二年生苗作砧木,选优良品种的一年生枝条作接穗,用切接法于早春进行嫁接。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立枯病,4月下旬至6月中旬病苗近茎基部腐烂变褐,收缩腐烂,倒伏干枯。
防治方法,实行轮作和注意田间排除积水,发病时拔除病株,并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
叶枯病,为害叶片,出现褐色病斑或破裂穿孔,发病期间,可喷50 %多菌灵1000倍液。
另有根腐病为害。
虫害有六星黑点木蠢蛾、褐蓑蛾、黄刺蛾、扁刺蛾。
在杜仲剥皮后再生新皮时遭受相夜蛾、樱桃双斜带卷叶蛾、黑色甲虫为害。
可用5o%西维因可湿性粉剂1:400倍液或50%西维因1:50倍液,加入一定量牛胶涂剧在新皮上、下两端的树干上,形成两个“保护圈”,可防虫害袭击。
其他还有蚜虫等为害
性状鉴别 树皮呈扁平的板块状、卷筒状,或两边稍向内卷的块片,大小不一,厚2-7mm。
外表面淡灰棕色或灰褐色,平坦或粗糙,有明显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的纵裂槽纹,未刮去粗皮者有斜方形、横裂皮孔,有时并可见淡灰色地衣斑。
内表面暗紫褐色或红褐色,光滑。
质脆,易折断,折断面粗糙,有细密银白色并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
气微,味稍苦,嚼之有胶状残余物。
以皮厚而大、粗色刮净、内表面色暗紫、断面银白色橡胶丝多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树皮横切面:老树皮有较厚的落皮层,韧皮部极厚,有5-7条断续的石细胞环带,每一环带为3-55列石细胞,并偶伴有少数纤维,近石细胞环带处尚可见橡胶质团块。
纵切面观,此种橡胶质存在于粉末特征:棕色。
①石细胞众多,大多成群,类长方形、类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0-80μm,长约180μm,壁厚,孔沟明显,有的胞腔中含有胶丝团块。
②木栓细胞成群或单个散在,表面观多角,直径15-40μm,壁不均匀增厚,木化,有明显的细小纹孔;侧面观长方形,壁-面薄,三面增厚、孔沟明显。
③橡胶丝成条或扭曲成团,表面观颗粒性。
④淀粉粒极少,类球形,直径3-8μm。
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氯仿10ml,浸渍2h,滤过,滤液挥干,加乙醇10ml,产生具弹性的胶膜。
本品在紫外光灯下,外表面显暗紫褐色荧光,内表面显黄棕色荧光,断面显紫色荧光。
取杜仲粉末2g,加蒸馏水20ml,在50-60℃水浴上加热1h,滤过。
滤液滴在滤纸上,喷以三氯化铁一铁氰化钾试液,显蓝色斑点。
取杜仲粉末2g加乙醇20ml,在水浴上回流30min后滤过。
滤液滴在滤纸上,喷以20%氢氧化钠溶液,显浅黄色斑点。
品质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用热浸法测定,75%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1.0 %。
杜仲煎剂15-25g/kg给兔灌胃,仅有轻度抑制,并无中毒症状。
小鼠连服同样剂量共5天,亦未见死亡。
给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574.1±1.0g/kg。
小鼠腹腔注射600g/kgl次,动物出现伏卧、安静,2小时后恢复正常活动,有时出现歪扭反应,观察7天未出现死亡。
小鼠腹腔注射500g/kg,每天1次,连续6次,动物未出现死亡。
对于豚鼠,腹腔注射10-15g/kg后,3-5天内半数动物死亡。
亚急性试验,杜仲煎剂对大鼠、豚鼠、兔及犬的肾组织有轻度的水肿变性,对心、肝以及脾的组织无病变。
树皮含多种木脂素及其甙类成分:右旋丁香树脂酚[1],右旋了香树脂酚葡萄糖甙,右旋表松脂酚,右旋松脂酚双葡萄糖甙,右旋1-羟基松脂酚[1],右旋 1一羟基松脂酚-4′-葡萄糖甙,右旋1-羟基松脂酚-4”-葡萄糖甙[2],二氢去氢二松柏醇,苏式二羟基去氢二松柏醇,右旋杜仲树脂酚双葡萄糖甙(medioresinol-di-O-β-D-glucopyranoside)[4];耳草脂醇C-4”,4”-双葡萄糖甙[6],鹅掌楸甙[4],柑属甙B[3].还含多种环烯醚萜类成分:桃叶珊瑚甙[2],杜仲甙即是桃叶珊瑚甙元-1-β-异麦芽糖甙[7],都桷子素[1],都桷子甙,都桷子甙酸[6],筋骨草甙,哈帕甙乙酸酯,匍匐筋骨草甙[8],杜仲醇,杜仲醇甙I(eucommioside I)[6]等。
又含酚性成分:消旋的苏式 1-[9]。
三萜成分:白桦脂醇,白桦脂酸,熊果酸,β-谷甾醇,胡萝卜甙、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酸、胱氨酸、组氨酸在内的 17种游离氨基酸和锗、硒等15种微量元素[10]。
另含杜仲烯醇[11],山柰酚,酒石酸,半乳糖醇;生理盐水0.1ml/kg灌胃,小白鼠活动次数无明显减少,见表3。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1.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2.1.1.对DNCB所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分成六组,每组25只,药物组灌胃杜仲液共10次,对照组分别灌胃去离子水和间日皮下注射环磷酰胺共3次。
空白和药物组在给药第3天,环磷酰胺组在给药后第2天皮下注射7%DNCB丙酮溶液致敏,间隔2天同剂量再致敏1次,于第一次致敏后第10天,用1%DNCB丙酮液0.02ml,涂布左耳攻击,右耳作对照,24小时后处死动物,煎取两耳称重,以两耳重量之差值进行统计处理。
两次结果一致。
表明灌胃杜仲皮、叶、枝、再生皮均能抑制DNCB所致小鼠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2.1.2.对小鼠外周血液中T细胞百分比的影响:动物分组,每组10只,药物组分别按10ml/kg体重灌胃药物,对照组给以同体积去离子水,连续8次,于末次给药后lh鼠尾取血涂片,孵育、染色、镜检,每只动物血片标本均查100个淋巴细胞,计算T和B淋巴细胞的百分比。
结果杜仲对正常小鼠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未见有影响。
用同样方法,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在给药的同时均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40mg/kg,测定药物并用氢化可的松对外周血中T细胞百分比的影响。
由于氢化可的松抑制细胞免疫,使T细胞百分比与空白组比较明显降低,但服用黄芪和杜仲各组的T细胞百分比与正常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别,而与氢化可的松组比较侧均有非常显着的差异,表明杜仲同黄芪一样,能对抗氢化可的松免疫抑制作用,具有调节细胞免疫平衡的功能。
动物分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各组动物均分别在前腋下移植民S180细胞悬液0.2ml,4天后开始灌胃药液,连续8天,空白和带瘤对照组灌胃同体积去离子水,于末次给药后lh,取血同前法制作血片,镜检。
荷瘤动物的细胞免疫水平比正常动物低下,两者T细胞百分比有显着差别,而服用杜仲各组的荷瘤动物的T细胞百分比明显回升,与正常动物组比较无显着差异,与未服药的荷瘤动物组比较则有显着差别,重复一次实验,结果一致,表明杜仲叶、皮、枝、再生皮均有增强荷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但药物各组的肿瘤重量与带瘤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别。
2.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2.1.对小鼠血清溶血素形成的影响小鼠依窝别、性别、体重均分于各组,连续给杜仲水煎剂10ml/kg/d灌胃8天后,眼眶取血测定HC50,结果空白组、药物组的HC50分别为179.91,162.24,两组间无显着差别,环磷酰胺组于致敏当天一次肌肉注射的HC50为96.43,非常显着的抑制正常小鼠血清溶血素的形成。
以环磷酰胺20mg/kg体重于致敏的前一天、同天和间隔l天共3次颈部皮下注射造成小鼠溶血素形成低下。
上述小鼠给予杜仲水煎剂10ml/10天,取血测定HC50。
结果空白组、环磷酰胺对照组和药物组的HC50分别为242.83、34.04和29.460表明杜仲对环磷酰胺所致血清溶血素形成低下小鼠无明显影响。
2.2.2.对天花粉所致小鼠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以天花粉0.1mg/每鼠和0.2mg/每鼠间日颈部皮下注射致敏共2次。
于致敏前一天开始给小鼠灌胃杜仲水煎剂10ml/kg,每天1次,连续5天后改为间日给药1次,共给药10次。
另以天花粉50mg/每鼠一次腹腔注射致敏,并同时按上法给药,共给药9次。
实验于致敏后第15天每鼠静脉注射天花粉0.3mg攻击,记录动物死亡数。
结果杜仲对天花粉可致小鼠速发型超敏反应均未见明显影响。
2.2.3.对蛋清所致豚鼠过敏性休克的影响:按邓文龙方法,给药方法同上述天花粉实验不加致敏后第15天进行攻击。
结果杜仲对蛋清所致豚鼠过敏性休克无保护作用。
2.3.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2.3.1.对小鼠血中炭末廊清率的影响小白鼠100只,体重25-28g,雌雄并用。
均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
药物组按6g/kg,每天口服杜仲水煎剂1次,连续6天。
对照组分别口服同容积常水和党参一黄芪煎剂。
于末次给药后24小时,各组小鼠分别由尾静脉注射印度墨汁0.2ml,注射后2分钟和20分钟分别从眶静脉取血25ul,吸洗至0.1%Na2CO2,2ml溶液中,摇匀,用72型分光光度计测定650mm的光密度,按公式计算吞噬指数K,K=/,式中C1为2分钟血样的光密度,C2为20分钟血样的光密度。
K值与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成正比。
可见杜仲皮、叶、枝、再生皮及党参-黄芪组的吞噬指数增大,与常水组比较相差显着,P<0.05或0.001,表明它们能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活血,提高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2.3.2.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小白鼠129只,分两批进行试验。
药物组按12g/kg,每天口服杜仲水煎剂1次,连续6天,对照组分别口服同容积生理盐水和党参-黄芪煎剂,各组于给药6天后分别腹腔注射鲜牛肉汤1ml/只,24小时后再腹腔注射2%鸡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浮液0.5ml,40分钟后处死动物,取腹腔炎性渗出物涂片,瑞氏染色,镜检,计算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
杜仲皮、叶、枝、再生皮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显着增大,表明杜仲具有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小鼠168只,分两批实验,方法同前,只是从第3天给药起,除空白组外,各组小鼠每天分别再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20mg/kg,连续给药3天。
两批实验结果一致,并计算见表9。
可见由于氢化可的松的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摄取,使氢化可的松组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非常显着减少、而杜仲皮、叶、枝和再生皮组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比生理盐水+氢化可的松组非常显着增高。
而且其值比空白生理盐水组还大。
表明杜仲能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对抗氢化可的松的免疫抑制作用。
动物分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各组动物均分别右前腋下移植S180细胞悬液0.2ml,并分别开始口服杜仲水煎剂,连续12次,对照组灌服同体积去离子水,于末次给药后24小时按上法测定腹腔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
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与正常动物组比较明显降低,其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显着减少。
但服用杜仲的荷瘤小鼠无论是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与带瘤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并使之恢复到正常水平,表明杜仲皮、叶、枝、再生皮有增强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3.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的影响:。
3.1.对大鼠蛋白性足肿胀的影响:大鼠60只,体重115-170g,按体重和性别均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
药物组按6g/kg/d,口服给予醇沉杜仲水煎液,连续给药8天,对照组予生理盐水。
用容积法测量鼠足肿胀值;结果致炎3小时后,服用杜仲皮、叶、再生皮组的鼠足肿胀值减小,与对照组比较,相差显着,但杜仲枝的作用则不明显。
3.2.对大鼠外周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大鼠96只,体重为50-80g,按体重和性别均匀分组。
药物组按6g/kg/d,分别口服给予杜仲皮、叶、枝、再生皮水煎剂,连续给药6天,另用口服同体积生理盐水,并于实验前4小时肌注醋酸可的松50mg/kg作对照。
用直接计数法测定大鼠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分别与各自给药前测定2天的平均正常值比较,计算嗜酸性粒细胞降低百分率。
可见杜仲皮、叶、枝、再生皮和醋酸可的松一样能使大鼠外周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另用95只摘除肾上腺大鼠,同上服药后,杜仲各组大鼠的外周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未见减少,鼠生存期亦未见有延长。
两相比较说明杜仲的作用依赖于肾上腺的存在。
3.3.对小鼠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的影响:小鼠170只。
体重18-22g,均匀分组,分二批进行实验,按10g/kg/d口服给予杜仲皮、叶、枝、再生皮水煎剂,连续给药5天,另用口服生理盐水和肌注氢化可的松组作对照,鼠尾部取血涂片,记录每100个白细胞中的淋巴细胞数。
两批实验结果一致,合并计算。
可见杜仲皮、叶、枝、再生皮均可使小鼠血中淋巴细胞百分率降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相差非常显着,与氢化可的松组比较相差则不显着,表明杜仲和氢化可的松一样均具有使小鼠血中淋巴细胞减少的作用。
3.4.对糖代谢的影响:。
3.4.1.对小鼠肝糖元的影响雄性小鼠122只,体重25-30g,均匀分组,分2批进行实验,药物组按10g/kg给予杜仲皮、叶、枝、再生皮水煎剂,连续给药8次,另用口服常水和肌注氢化可的松40mg/kg组作对照。
实验各组小鼠停食14小时后,每鼠口服葡萄糖,3小时后处死动物,取肝脏测定肝糖元。
两批实验结果趋势一致,合并计算,可见,杜仲皮、叶、枝、再生皮和氢化可的松一样均使小鼠肝糖元含量增高,与常用组比较,相差非常显着。
表明杜仲有促进肝糖元堆积的作用。
3.4.2.对小鼠血糖的影响小鼠130只,体重25-27g,均匀分组。
分二批进行实验,药物按10g/kg次,每日口服给药2次,连续给药9次。
另用口服常水和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30mg/kg组作对照,实验前24小时各组动物禁食,于末次给药后2小时取血浆测定血糖,两批实验趋势一致,合并计算。
可见杜仲皮、叶、枝、再生皮和氢化可的松一样均使小鼠血糖含量增高。
与常水组比较相差非常显着。
表明杜仲皮、叶、枝、再生皮均有使血糖增高的作用。
3.5.对幼年小鼠胸腺的影响:仿AC-TH生物检定法,将体重8-l1g断乳的幼年小鼠,按窝别和体重,随机分组。
药物分10g/和20g/两个剂量进行实验,皮下注射给药,连续给药5天。
另用皮下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和ACTH0.5单位/只鼠作对照,将鼠处死,称重,取胸腺准确称量,计算每100g体重的胸腺重量的平方根值。
可见在剂量为10g/kg时,杜仲皮和ACTH组的小鼠胸腺萎缩,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相差显着,而枝叶则不明显;但当剂量增加为20g/kg,杜仲皮、叶、枝、再生皮,均使小鼠胸腺显着萎缩,表明杜仲与ACTH同样具有使小鼠胸腺萎缩的作用。
但枝、叶剂量要大。
3.6.对大鼠肾上腺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体重60-90g的雄性大鼠37只,均匀分组,药理组按10g/口服给药,连续给药8天。
另用口服生理盐水组作对照。
动物断头处死,取肾上腺测定其中维生素C含量。
实验结果杜仲皮、叶、枝组大鼠肾上腺中维生素C含量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虽有降低,但无显着差异。
3.7.对大鼠血浆皮质醇的影响:大鼠69只,均匀分组。
药物组按10g/kg,每日口服给药2次,连续给药8天。
另用口服常水和肌肉注射醋酸可的松和皮下注射ACTH组对照。
于末次给药后1小时将鼠断头处死,收集血液,离心取血浆测定皮质醇含量。
可见杜仲皮、叶、枝、再生皮和ACTH一样,能使大鼠血浆皮质醇含量增加,与常水组比较,差异非常显着。
表明杜仲使皮质醇分泌增加,并释放入血液中。
4.抗肿瘤作用:制备红杜仲的水提醇沉液A及注射液B,按照筛选规程对此两制剂进行体内抗肿瘤试验。
制剂A对小鼠S180实体瘤的生长有明显抑制,经3次实验重复有效,抑制率31-52%。
对小鼠U14实体瘤的生长也有抑制作用。
制剂B对民S180实体瘤的作用不稳定,三次实验仅一次抑制率为45%,制剂B为制剂A除去鞣质后所得制剂,因此可推测制剂A的抗肿瘤作用可能为鞣质或与明胶一起结合或沉淀的物质所致。
5.抗炎作用:给大鼠灌胃或皮下注射红杜仲注射液400g/kg后,能减轻蛋清所致的足肿胀。
皮下注射给药作用强于灌胃给药。
在前2小时的作用比25mg/kg的氢化考的松的作用强,以后作用相当,均能维持6小时以上。
皮下注射200g/kg红社仲注射液也能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腹腔冲洗液的光密度为0.116±0.055,与对照组0.212±0.047相比显着为低。
6.降压作用:实验动物兔7只,狗2只,雌雄兼用。
动物麻醉后,按常规方法分离颈总动脉及气管并插管,联接于水银检压计,用JL-3三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其血压及呼吸。
以100%生杜仲、炒杜仲和砂烫杜仲的水煎剂分别由颈静脉给药,剂量为1ml/kg。
3种杜仲水煎剂对家兔和狗都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但生杜仲降压作用较弱,炒杜仲炭和砂烫杜仲的作用几乎完全相同,其降压的绝对值数相当于生杜仲的两倍。
7.对子宫的抑制作用:将150-220g的雌性大白鼠猛击头部致死后,立即取出子宫分叉处外的一段,洗去血液,悬挂于YSD-离体器官测定仪上、营养液为洛氏液,调节恒温至31℃±0.2℃,通入空气,在10ml营养液中加入100%杜仲水煎液0.5ml,保证给药、记录时间的一致性,记录3种不同杜仲样品对子宫的影响和对抗垂体后叶素的作用。
结果见表20,可见3种杜仲均能显着抑制大白鼠离体子宫的自发活动,降低其频率。
同时,还可见到其收缩强度降低。
另外,3种杜仲均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对离体子宫的作用。
另盐炙杜仲对中孕小白鼠离体子宫自主收缩的抑制作用增强。
8.强壮作用:。
8.1.对动物活动能力的影响:取体重22±2g的小白鼠,雌雄不拘,随机分成给药组和对照组,按小白鼠游泳法进行抗疲劳试验。
实验时,置小白鼠于水温28℃±1℃、容积为64×34×40cm的游泳槽内,测试鼠沉入水面下7秒所需时间。
结果自饮组:7天组和14天组,自饮100%杜仲皮和150%杜仲叶煎剂,并与对照组比较,游泳时间差异无显着意义。
给药组:21天组给予杜仲皮煎剂15g/kg,杜仲叶煎剂20g/kg灌胃,并与常水对照组相比,皮煎剂组差异有显着意义,叶煎剂组差异无显着性意义。
8.2.对动物抵抗能力的影响:。
8.2.1.小白鼠抗冻实验:取体重22±2g的小白鼠,雌雄不拘,随机分成给药组和对照组,实验前禁食10小时,分别给以杜仲皮、叶煎剂及叶冲剂,以常水对照,按性别将体重相近的小白鼠,每2只置于同一铁笼中,放入-3℃的冰箱中,测试动物生存时间。
结果:自饮30天:10%杜仲皮煎剂组小白鼠生存时间为242.0±74.0分钟;10%杜仲叶煎剂组为249.0±59.0分钟;常水对照组为175.0±58分钟。
用药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显着差异。
自饮28天,20%杜仲叶冲剂组生存时间为261.0±41.0分钟,常水对照组为174.0±53分钟,两组差异有显着意义。
8.2.2.小白鼠耐缺氧实验小白鼠分别给予杜仲皮煎剂和杜仲时冲剂,以生理盐水或常水对照,受试鼠以只为单位,放入容量为250ml的广口瓶内,瓶口涂凡士林密封,测试动物在瓶内的成活时间。
结果:100%杜仲皮煎剂10g/kg灌胃组,小白鼠成活时间为46.0±12.0分钟,生理盐水0.1ml/kg组为32.0±12.0分钟,两组差异有显着意义;20%杜仲叶冲剂自饮28天组,小白鼠成活时间为34.0±6.0分钟,常水对照组为27.0±5.0分钟,两组差异有显着意义。
9.对血浆cAMP和cGMP含量的影响:昆明种小鼠,按窝别、性别和体重,每2只为1对,均分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给10对。
按10ml/kg体重灌胃杜仲醇沉水煎液,对照组予等量去离子水,每天组药1次,连续5天,于末次给药后1h,断头取血,以每一对2只动物血样合为1个样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cAMP和cGMP含量、结果对照组cAMP含量为70.88±4.53,杜仲皮组cAMP含量为100.39±15.45;cGMP含量,对照组为54.50±16.42,杜仲皮组137·84±25.08,表明杜仲可同时使血浆中cAMP和cGMP含量升高,显示杜仲对环核苷酸代谢有调节作用。
同时实验证明杜仲叶、枝、再生皮亦可引起血浆中cAMP和cGMP含量升高。
1.杜仲:除去粗皮,洗净,润透,切成方块或丝条,晒干。
2.盐杜仲:先用食盐加适量开水溶化,取杜仲块或丝条,使与盐水充分拌透吸收,然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有焦斑为度,取出晾干。
杜仲经炒制后,则杜仲胶被破坏,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3.取杜仲块,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色并断丝,但须存性,用盐水喷洒,取出,防止复燃,晾干即得,每杜仲块100kg,用食盐3kg,或取杜仲块,先用盐水拌匀吸尽后置锅中,用武火炒至黑色并断丝存性,用水喷灭火星,取出晾干。
每杜仲块100kg,用食盐3kg。
肝;肾经
甘;微辛;性温
1.
2.《本草经集注》:恶蛇皮、元参。
3.《本草经疏》:肾虚火炽者不宜用。
即用当与黄柏、知母同入。
4.《得配本草》:内热、精血燥二者禁用。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腰脊酸疼;阳痿;尿频;小便余沥;风湿痹痛;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
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或入丸、散。
1.杜仲丸,治妊娠二、三月,胎动不安。
2.杜仲散,治卒腰痛不可忍者。
3.青蛾丸,功能温肾阳,止腹痛,治肾虚腰痛如折,起坐艰难,俯仰不利,转侧不能。
4.右归丸,治元阳不足,命门火衰。
5.杜仲汤,治腰脊伤痛。
6.独活寄生汤,功能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感受风寒湿邪,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痹不仁,畏寒喜温。
7.温胞饮,治妇人下部寒冷不孕。
1.《神农本草经》: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2.《名医别录》:主脚中酸痛,不欲践地。
3.《药性论》:主肾冷JI腰痛,腰病人虚而身强直,风也。
腰不利加而用之。
4.《日华子本草》:治肾劳,腰脊挛。
入药炙用。
5.王好古:润肝燥,补肝经风虚。
6.《本草正》:止小水梦遗,暖子宫,安胎气。
7.《玉楸药解》:益肝肾,养筋骨,去关节湿淫,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
8.《本草再新》:充筋力,强阳道。
9.《本草纲目》:杜仲,古方只知滋肾,惟王好古言是肝经气分药,润肝燥,补肝虚,发昔人所未发也。
盖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屈伸利用,皆属于筋。
杜仲色紫而润,味甘微辛,其气温平,甘温能补,微辛能润,故能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
按庞元英《谈薮》:一少年得脚软病,且疼甚,医作脚气治不效。
路钤孙琳诊之,用杜仲一味,寸断片折,每以一两,用半酒半水一大盏煎服,三日能行,又三日痊愈。
琳曰,此乃肾虚,非脚气也,杜仲能治腰膝痛,以酒行之,则为效容易矣。
10.李中梓:杜仲,虽温而不助火。
11.《本草经疏》:杜仲,按《本经》所主腰脊痛,益精气,坚筋骨,脚中酸痛,不欲践地者,盖腰为肾之府,经曰,动摇不能,肾将惫矣。
又肾藏精而主骨,肝藏血而主筋,二经虚,则腰脊痛而精气乏,筋骨软而脚不能践地也。
《五脏苦欲补泻》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杜仲辛甘具足,正能解肝肾之所苦,而补其不足者也。
强志者,肾藏志,益肾故也。
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者,祛肾家之湿热也。
益肾补肝,则精血自足,其主补中者,肝肾在下,脏中之阴也,阴足则中亦补矣。
12.《本草汇言》:方氏《直指》云:凡下焦之虚,非杜仲不补;下焦之湿,非杜仲不利;足胫之酸,非杜仲不去;腰膝之疼,非杜仲不除。
然色紫而燥,质绵而韧,气温而补,补肝益肾,诚为要剂。
如肝肾阳虚而有风湿病者,以盐酒浸炙,为效甚捷;如肝肾阴虚,而无风湿病,乃因精乏髓枯,血燥液干而成痿痹,成伛偻,以致俯仰屈伸不用者,又忌用之。
13.《药品化义》:杜仲,沉下入肾,盖肾欲坚,以苦坚之,用此坚肾气,强壮筋骨,主治腰脊酸疼,脚膝行痛,阴下湿痒,小便余沥。
东垣云功效如神应,良不爽也。
牛膝主下部分,杜仲主下部气分,相须而用。
14.《本草求真》:杜仲,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且性辛温,能除阴痒,去囊湿,痿痹瘫软必需,脚气疼痛必用,胎滑梦遗切要。
若使遗精有痛,用此益见精脱不已,以其气味辛温,能助肝肾旺气也。
胎因气虚而血不固,用此益见血脱不止,以其气不上升,反引下降也。
功与牛膝、地黄、续断相佐而成,但杜仲性补肝肾,直达下部筋骨气血,不似牛膝达下,走于经络血分之中,熟地滋补肝肾,竟入筋骨精髓之内,续断调补筋骨,在于曲节气血之间为异耳。
独怪今世安胎,不审气有虚实,辄以杜仲、牛膝、续断等药,引血下行。
在肾经虚寒者,固可用此温补以固胎元。
若气陷不升,血随气脱而胎不固者,用此则气益陷不升,其血必致愈脱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