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血藤

大血藤
大血藤
大血藤

《中国药典》:大血藤

拼音注音
Dà Xuè Ténɡ
英文名
CAULIS SARGENTODOXAE
来源

本品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 Rehd.et Wils.的干燥藤茎
秋、冬二季采收,除去侧枝,截段,干燥。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长30~60cm,直径1~3cm。
表面灰棕色,粗糙,外皮常呈鳞片状剥落,剥落处显暗红棕色,有的可见膨大的节及略凹陷的枝痕或叶痕。
质硬,断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有多数细孔状导管,射线呈放射状排列。
气微,味微涩。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细胞,含棕红色物。
皮层石细胞常数个成群,有的含草酸钙方晶。
维管束外韧型。
韧皮部分泌细胞常切向排列,与筛管群相间隔;有少数石细胞群散在。
束内形成层明显。
木质部导管多单个散在,类圆形,直径约至400μm,周围有木纤维。
射线宽广,外侧石细胞较多,有的含数个草酸钙方晶。
髓部可见石细胞群。
薄壁细胞含棕色或棕红色物。

2、取本品粗粉 5g 左右,加甲醇 50ml ,超声处理 30 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 2%NaOH 水溶液 10ml 溶解,用盐酸调节 PH 值至 2 ,用乙醚振摇提取 3 次,每次 10ml ,合并乙醚液,挥去乙醚,残渣加甲醇 2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大雪虅对照药材 5g 左右,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各 2 μ 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以氯仿:丙酮:甲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2% 三氯化铁乙醇溶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归经

归大肠、肝经。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祛风。
用于肠痈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肿痛。

用法用量

9~15g。

备注

检查

杂质 照杂质检查法测定,不得过 1.0% 。

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测定,不得过 13.0% 。

总灰分 不得过 4.0% 。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 0.3% 。

浸出物:醇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项下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 5.0% 。

摘录
《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大血藤

拼音注音
Dà Xuè Ténɡ
别名

血藤,红皮藤,千年健,大活血,五花血藤,红藤、赤沙藤,蕨心藤,活血藤、血通、血木通,穿尖龙、半血莲、过血藤、血灌肠、花血藤,黄梗藤、八卦薛、黄鸡藤、血陈根、红牛鼻陈,山红藤,五花七、五花血通、大血通,红血藤、黄省藤、鱼藤、红菊花心。

英文名
Sargentgloryvine Stem
出处

《简易草药》

来源

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
8~9月采收,晒干,除去叶片,切段或切片。

生境分布

生于林下、溪边。
分布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陕西等地。
产湖北、四川、江西,河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原形态

落叶攀援灌木,高达10米。
茎褐色,圆形,有条纹,光滑无毛。
3出复叶,互生;叶柄长,上面有槽;中间小叶菱状卵形,长7~12厘米,宽3~7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有柄;两侧小叶较中间者大,斜卵形,先端尖,基部两边不对称,内侧楔形,外侧截形或圆形,几无柄。
花单性,雌雄异株,总状花序腋生,下垂,具苞片,花多数,芳香;雄花黄色,花萼6片,长圆形,花瓣小,6片,菱状圆形,雄蕊6枚,花丝极短;雌花与雄花同;而有不发育雄蕊6枚,子房上位,1室,有1胚珠。
浆果卵圆形。
种子卵形,黑色,有光泽。
花期3~5月。
果期8~10月。

性状

干燥茎呈圆柱形,略弯曲,通常截成长约30厘米的段状,直径1~3厘米。
外表棕色或灰棕色,粗糙,具有浅的纵槽纹及明显的横裂纹,有时可见膨大的节部及略凹陷的枝痕或叶柄痕,栓皮常呈鳞片状开裂,脱落处露出淡红棕色的内皮部。
质坚韧,有弹性,折断面裂片状;平整的横切面,本质部黄白色,导管呈细孔状,髓射线棕红色,放射状排列。
气异香,味淡微涩。
以条匀、径粗者佳。

炮制

用水浸泡,洗净泥屑,润进,切片,晒干。

归经

《四川中药志》:"入肝。
大肠二经。
"

性味

苦,平。

①《浙江民间草药》:"性平,味酸涩。
"

②《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无毒。
"

注意

《闽东本草》:"孕妇不宜多服。
"

功能主治

败毒消痈,活血通络,祛风杀虫。
治急、慢性阑尾炎,风湿痹痛,赤痢,血淋,月经不调,疳积,虫痛,跌扑损伤。
清热解毒,活血,祛风。
用于肠痈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扑痛。

①《本草图经》:"攻血,治血块。
"

②《简易草药》:"治筋骨疼痛,追风,健腰膝,壮阳事。
"

③《中药志》:"祛风通经络,利尿杀虫。
治肠痈,风湿痹痛,麻风,淋病:蛔虫腹痛。
"

④《湖南药物志》:"通经补血,强筋壮骨,驱虫。
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血晕,血淋,筋骨疼痛,疮疖,血丝虫病。
"

⑤《闽东本草》"治心腹绞痛,赤白痢疾。
"

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肢节酸痛,麻木拘挛,水肿,血虚头昏。
"

⑦《陕西中草药》:"抗菌消炎,消肿散结,理气活血,祛风杀虫。
治阑尾炎,月经不调,崩漏,小儿疳积,蛔虫、蛲虫症。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研末或浸酒。
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肠痈,生于小肚角,微肿而小腹隐痛不止者是,若毒气不散,渐大,内攻而溃,则成大患:红藤一两许,以好酒二碗,煎一碗,午前一服,醉,卧之。
午后用紫花地丁一两许,亦如前煎服,服后痛必渐止为效。
然后以当归五钱,蝉退、僵蚕各二钱,天龙、大黄各一钱,石礍蚆五钱,老蜘蛛二个,共为末,每空心用酒调送一钱许,日逐渐服自消。

②治急、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红藤二两,紫花地丁一两。
水煎服。

③治风湿筋骨疼痛,经闭腰痛:大血藤六钱至一两。
水煎服。

④治风湿腰腿痛:虹藤、牛膝各三钱,青皮、长春七、朱砂七各二钱,水煎服。

⑤治肠胃炎腹痛:大血藤三至五钱,水煎服。

⑥治钩虫病:大血藤、钩藤、喇叭花、凤叉蕨各三钱,水煎服。

⑦治小儿疳积,蛔虫或蛲虫症:红藤五钱,或配红石耳五钱,共研细末,拌白糖食。

⑧治小儿蛔虫腹痛:红藤根研粉,每次吞服一钱半。

⑨治跌打损伤:大血藤,骨碎补各适量共捣烂,敷伤处。

⑩治血虚经闭:大血藤五钱,益母草三钱,叶下红四钱,香附二钱。
水煎,配红砂糖适量调服。

⑾治血崩:红藤、仙鹤草、茅根各五钱。
水煎服。

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性阑尾炎

以红藤为主,配合其它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药物组成复方治疗。
初步观察对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有较好疗效。
上海地区用复方红藤片内服,每日3次,每次4片,先后治疗急性单纯性、早期化脓性阑尾炎1213例。
其中首批观察354例,有效率达98%,服药后在3~4天内腹肌紧张、腹痛、触痛均消失,平均在2天和2.5天白细胞和体温分别恢复正常;其后观察的859例,有效率亦达90%。
随访146例,除25例复发外,余均良好。
复发后有14例作手术治疗,11例继续服中、西药物治愈。

②治疗胆道蛔虫病

以红藤1两,加黄酒4两,煎至60毫升为1剂。
成人日服2次,每次1剂。
小儿用量酌减。
初步观察5例,分别于服药1~4日后腹痛消失;治疗期间有4例排出蛔虫。

③治疗瘤型麻风结节反应

红藤1斤,研粉,制成丸剂,日服2次,每次3钱,或用红藤根1斤切片,白酒10斤浸泡10~20天,每次服10~20毫升,每日3次。
分别治疗瘤型麻风结节反应18例和38例,服药后症状均减轻而渐消失。

④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用大血藤、透骨香、香樟根各1两,水煎,两次分服,每日1剂。
连服数天可见关节红肿消退,疼痛减轻。

⑤治疗灼伤

以大血藤、金樱子根各1斤,水煎成500毫升,对已发生感染的创面可行湿敷,能促使创面清洁,加速愈合。

备注

本品在华北、东北、中南地区作鸡血藤使用。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大血藤

拼音注音
Dà Xuè Ténɡ
别名

血藤、过山龙、红藤、千年健、血竭、见血飞、血通、大活血、黄省藤、红血藤、血木通、五花血藤、血灌肠、花血藤、赤沙藤、山红藤、活血藤。

英文名
Stem of Sargentgloryvine
出处

出自《简易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rgentodoxa cuneata Rehd.et Wils.

采收和储藏:8-9月采收,除去枝叶,洗净,切段长约30-60cm,或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深山疏林、大山沟畔肥沃土壤的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及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大血藤 落叶木质藤本,长达10m。
茎圆柱子形,褐色扭曲,砍断时有红色液汁掺出。
三出复叶互生;有长柄;中间小叶倒卵形,长7-12cm,宽3-7cm,侧生小叶较大,斜卵形,先端尖,基部两侧不对称。
花单性,雌异株,总状花序出自上年生叶腋基部,长达12cm,下垂;萼片6;花瓣6,黄色;雄花有雄蕊6个,花瓣对生;雌花有退化雄蕊6个,心皮多数,离生,螺旋排列,胚珠1粒。
浆果肉质具果柄,多数着生于一球形花托上。
种子卵形,黑色,有光泽。
花期3-5月,果熟期8-10月。

栽培

1.气候土壤 以低山地区的溪沟两旁和林边,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坡地为宜。
2.种植 一般以压条繁殖为主。
四川地区在冬季落叶后,把母株较长的茎藤分枝,分别绕成直径约30cm的圈,每枝1圈,在株旁开穴,把圈斜放穴里,然后盖土压紧,使半圈埋入土里,半圈露在地面,以利在土中的一半能够生根,露出地面的一半能够长出新的枝条。
至来年冬季将所压枝条挖起,按照根的生长情况,将其剪断,使成单株。
然后在选好的土地上,按株行距1-1.4米开穴,穴要深大,以能把新株茎藤栽入2/3长较好。
栽后覆土打紧,并适当浇水。
3.林边成片栽培的第1、2年内,适当中耕除草,追肥。

性状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略弯曲,通弯曲,长30-60cm,直径1-3cm。
表面灰棕色,粗糙,外皮常呈鳞片状剥处显暗红棕色,有的可见膨大的节及略凹陷的枝痕或叶痕。
质硬,断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有多数细孔状异管,散孔型排列,射线呈放射状。
气微,味微涩。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面胞,细胞含棕红色物。
皮层石细胞常数个成群,有的含草酸钙方晶。
维管束外韧型。
韧皮部分泌细胞常切向排列,与筛管群相间隔;有少数石细胞群散在。
束内形成层明显。
木质部导管多单个散在,类圆形,直径约400μm,周围有木纤维。
射线宽广,外侧石细胞较多,有的含数个草酸钙方晶。
髓部可见石细胞群。
薄壁细胞含棕色或棕红色物。

化学成分

大血藤含大黄素,大黄素甲醚,β-谷甾醇,胡萝卜甙,硬脂酸,毛柳甙,右旋丁香树脂酚二葡萄糖甙,右旋二氢愈创木脂酸,大黄酚,香草酸(vanillicacid),原儿茶酸以及对香豆酸-对羟基苯乙醇酯(p-hydroxyhenylethylcoumarate)和红藤多糖。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1对离体蟾蜍心脏的作用 按八木氏离体心脏装置,以20ml任氏液灌流,将0.1g大血藤加入灌流液中,发现对离体心脏呈轻度抑制,表现心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放置lh,0.2ml提取液加入20ml克氏液中,结果血管开始出现明显的收缩作用,该作用可被酚妥拉明阻断,提示其收缩作用可能与a-受体有关。
随后又渐出现持久的松驰作用。

1.3对离体猪冠状动脉的作用 实验方法同上,以0.2ml提取物加入20ml克氏液中,以去甲肾上腺素与氯化钾作正负反应对照,出小时的作用与家兔主动脉条相似。
但在氯化钾引起的收缩状态下,加入药物,则收缩作用不再出现,而且立即使血管松弛,提示对治疗冠脉痉挛有利。

1.4对动物实验性心肌梗塞的影响 1.4.1血藤水溶性提取物对家兔实验性心肌梗塞的影响 大血藤水溶性提取物。
取健康家兔24只,随机分3组,对照组,大血藤水溶性提取物组,心得安组。
用戊巴比妥钠iv麻醉,进行胸前多导联心电图标测。
开胸,在左前降支的根部用4号丝线结扎。
关胸,描记胸前心电图后立即iv药物,以后每隔6小时推注1次,共4次。
在结扎后4小时及24小时再分别进行心电图标测。
24小时际测后取出心脏,计算心梗范围的百分率,结果各组家兔在结扎左前降支后4小时,大血藤组与心得安组心电图ST段抬高的总毫伏数相似,两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揭示结扎左前降支所致的心肌缺血程度3组间可能基本相似。
心肌梗塞动物给生理盐水或药物后l小时,心肌梗塞组在心梗后l小时,心肌组织中乳酸含量显着增加,而大血藤组和心得安组均不增加,差异极其显着,由此表明大血藤水溶性提取物能改善心肌乳酸代谢的紊乱。

1.4.2大血藤水溶性提取物对狗实验性心肌梗塞的影响 实验用杂种狗19只,随机分为3组:心肌梗塞对照组,在结扎左前降支后不用任何药物治疗;大血藤组,在结扎左前降支的同时,ivl00mg/kg,以后每隔6小时重复1次,共4次;心得安组,在结扎左前降支的同时,iv心得安0.5mg/kg,以后每隔6小时注射1次,共4次。
结果表明,大血藤组在结扎左前降支后5分钟心外膜心电图ST段与对照组一样明显抬高,无明显差别P<0.05。
但抬高的ST段恢复较快,在结扎后30分钟,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别,P<0.05。
与心得安组比较,大血藤的作用较缓慢而弱。
大血藤组对结扎后30分钟的心率和股动脉血压影响不大,但左心室峰压下降和左心室舒末压上升,两者变化幅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显着P<0.05。
血液乳酸含量结果与心肌梗塞家兔心肌组织中乳酸含量的变化一致。
心梗范围,大血藤组心梗范围缩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其显着P<0.001。
心得安组效果更为明显,但与大血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

1.4.3红藤水溶性提取物100mg/kg静脉注射,能使兔实验性心肌梗塞已抬高的ST段显着下降,改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所致的心肌乳酸代谢紊乱,并缩小心肌梗塞范围。

1.5大血藤水溶性提取物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缺血的作用 大鼠体重150-200g,按体重随机分为用药组及对照组为生理盐水,每只0.5mL,共5组,每组15只。
Ip给药30-40分钟后,麻醉并将四肢与心电图机联接,测定肢体标准导联Ⅱ的EKG后,给ISO4mg/kg观察1、5、10、30、60分钟时EKG的变化。
24小时后,按前一天给药、记录的顺序重复一遍。
48小时后麻醉、测EKG后即开胸取心,制片,进行病理学检查。
结果大血藤多糖对EKG变化的影响,dlP<0.05,d2P<0.01。
要能具有潜在的治疗意义,病理检查对心肌坏死的保护作用最强。
Liriodendrin对EKG的作用弱且慢,到d2才出现差别,病理检查也有保护作用。
毛柳甙组与盐水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
植物性多糖主要具有增强或抑制免疫功能,过去未见有抗心肌缺血的报道。
其作用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

1.6对麻醉猫血压的影响 健康猫4只,麻醉后按常规切开气管,插气管套管,分离颈动脉测血压,股iv0.1g/kg大血藤水提液后,出现一过性的降压作用,该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切除两测迷走神经,降压作用无影响,提示其降压作用要能与外周胆碱能系统有关。

2.对小鼠血浆中环核苷酸的影响 取健康雄豚鼠,体重18-24g,分3组,每组5只,第1组每天ip大血藤水提物3g/kg,第2组每天ip丹参素200mg/kg,第3组每天ip生理盐水作对照,连续7日,在最后一天给药后l小时,眼眶取血,测定血浆中cAMP和cGMP量。
结果大血藤组和丹参组血浆中cAMP量均明显增加,cCMP量减少不明显。
另取小鼠,每组5只,1次ip3g/kg,每隔15、30、90和120分钟,分别从眼眶采血,每组有生理盐水对照。
观察不同时间血浆中cAMP和cGMP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在给药后50分钟内,cAMP和cGMP量均上升,其中cAMP增加更明显。
cAMP/cGMP值下降,但在60分钟后,cAMP与cCMP量均逐渐下降,cAMP/cGMP值上升。
红藤水溶性提取物100mg/kg,使兔血浆cAMP明显增加。

3.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红藤水溶性提取物体外试验对ADP诱导的兔的兔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和促进解聚作用,ID50为14.6mg/ml。
红藤水溶性提取物40、100mg/kg对大鼠ADP诱发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本品二氯甲烷的提取部位,包括二氢愈创木脂酸在内,能抑制PAF与受体相结合。

4.对小鼠常压下耐缺氧的影响 取健康雄小鼠,体重17-22g,分3组,每组10只,大血藤水提物2g/kg,小鼠ip的LD50为l1.83±2.12g/kg),对照用同体积生理盐水,定时观察,以呼吸停止为死亡指标,结果表明在不同间隔时间均有明显作用。

5. 抑菌作用 用平碟法试验,25%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有极敏感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均有高敏感抑菌作用。

6.对动物胃肠道平滑肌的作用 将小鼠或豚鼠离体肠段,置于20ml不断通空气的洛氏液中,1%及5%大血藤对小鼠肠段当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对豚鼠只需0.5%及2.5%即表现先兴奋后抑制作用,大剂量时还能减弱乙酰胆碱的作用。
对小鼠肠蠕动实验表明5-10g/kg的大血藤水提液均能显着抑制小鼠肠蠕动速度。

7.其它作用 本品与丹皮合用可预防实验动物的腹腔内粘连。
毛柳甙有抗疲劳作用;Liriodendrin有抑制cAMP磷酸二酯酶的作用。

炮制

用水浸泡,洗净泥屑,润透,切片,晒干。

归经

肝;大肠经

性味

苦;平;无毒

注意

孕妇慎服。

功能主治

解毒消痈;活血止痛;祛风除湿;杀虫。
主肠痈;痢疾;乳痛;痛经;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酒煮、浸酒。
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各家论述

1.《本草图经》:攻血,治血块。
2.《简易草药》:治筋骨疼痛,追风,健腰膝,壮阳事。
3.《中药志》:祛风通经络,利尿杀虫。
治肠痈,风湿痹痛,麻风,淋病,蛔虫腹痛。
4.《湖南药物志》:通经补血,强筋壮骨,驱虫。
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血晕,血淋,筋骨疼痛,疮疖,血丝虫病。
5.《闽东本草》:治心腹绞痛,赤白痢疾。
6.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肢节酸痛,麻木拘挛,水肿,血虚头昏。
7.《陕西中草药》:抗菌消炎,消肿散结,理气活血,祛风杀虫。
治阑尾炎,月经不调,崩漏,小儿疳积,蛔虫、蛲虫症。
8.《植物名实图考》:大血藤,今江西庐山多有之。
蔓生,紫茎,一枝三叶,宛如一叶擘分,或半边圆,或有角而方,无定形,光滑厚韧。
根长数尺,外紫内白。
有菊花心,掘出曝之,紫液津润。
浸酒一宿,艳红如血。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血藤

拼音注音
Dà Xuè Ténɡ
别名

血通、红藤、槟榔钻、大血通、大活血

来源

为大血藤科大血藤属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Rehd. et Wils.的

生境分布

生于深山疏林、大山沟畔肥沃土壤的灌木丛中。
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原形态

落叶木质藤本,长达10米。
茎圆柱形,褐色扭曲,有条纹,砍断时有红色液汁渗出,故称“大血藤”。
三出复叶互生,有长柄;中间小叶倒卵形,长7~12厘米,宽3~7厘米,侧生小叶较大,斜卵形,先端尖,基部两侧不对称。
春季开黄色或黄绿色花,有香气,单性,雌雄异株,总状花序出自上年生叶腋基部,长达12厘米,下垂。
萼片和花瓣均6片;雄花有雄蕊6个,雄蕊与花瓣对生;雌花有退化雄蕊6个,心皮多数,离生,螺旋排列,胚珠1。
浆果卵形,肉质,有柄,多数着生于一球形的花托上。
种子卵形,黑色,有光泽。

栽培

喜温暖气候,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坡地栽培为宜。
用压条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但因种子不宜多得,且生长缓慢,故以压条繁殖为主。
冬季落叶后,把母株长的分枝,分别绕成直径1尺的圆圈,每枝1圈,在株旁开穴,把圈斜放穴内,然后盖土压紧。
埋在土里的半圈生根后,于第二年冬季落叶后剪断移栽,行株距为4×3尺。

药理作用

大血藤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乙型链球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状球菌、卡他球菌、甲型链球菌及绿脓杆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性味

苦、涩,平。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经,祛风除湿,驱虫。
主治:阑尾炎,经闭腹痛,风湿筋骨酸痛,四肢麻木拘挛,钩虫病,蛔虫病。

用法用量

0.3~1两。

复方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大血藤2两,蒲公英1两,大黄3~6钱,厚朴3钱,水煎服。

2、风湿关节炎:大血藤1两,五加皮、威灵仙藤叶各5钱,水煎服。

3、闭经:大血藤鲜根2两,益母草1两,水煎服。

制法

栽培4~5年后可采收。
冬季落叶后,用刀把直径3分以上的茎藤砍下,去净细枝,再砍成2尺长的节子,晒干。
野生者全年可采。

备注

北京等地以本品作鸡血藤入药。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Processed in 0.069784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