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铁杆木香、槽子木香
本品为菊科植物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 Ling或灰毛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 Ling var. cinerea Ling的干燥根。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泥沙及根头上的胶状物,干燥。
本品呈圆柱形或有纵槽的半圆柱形,稍弯曲,长10~30cm,直径1~3cm。
表面黄褐色或棕褐色,具皱纵纹,外皮脱落处可见丝瓜络状细筋脉;根头偶有黑色发黏的胶状物,习称“油头”。
体较轻,质硬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黄色,有深黄色稀疏油点及裂隙,木部宽广,有放射状纹理;有的中心呈枯朽状。
气微香,味苦,嚼之粘牙。
置阴凉干燥处。
除去杂质及“油头”,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煨川木香:取净川木香片,在铁丝匾中,用一层草纸,一层川木香片,间隔平铺数层,置炉火旁或烘干室内,烘煨至川木香中所含的挥发油渗至纸上,取出,放凉。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韧皮部射线较宽;筛管群与纤维束以及木质部的导管群与纤维束均呈交互径向排列,呈整齐的放射状。
形成层环波状弯曲,纤维束黄色,木化,并伴有石细胞。
有髓或己破裂。
油室散在于射线及髓部薄壁组织中。
薄壁细胞可见菊糖。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川木香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归脾、胃、大肠、胆经。
辛、苦,温。
行气止痛。
用于脘腹胀痛,肠鸣腹泻,里急后重,两胁不舒,肝胆疼痛。
3~9g。
为菊科植物川木香Dolomiaea souliei Shih的根。
9~12月间挖根,洗净,晒干或微火烘干。
生于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草地。
主产四川。
多年生草本,几无茎。
根粗壮,圆柱形。
叶丛生,呈莲座状,卵状披针形,矩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20~30cm,宽10~20cm,羽状中裂,具5~7对裂片,或不分裂,裂片边缘具不规则齿裂,两面被毛;叶柄长8~20cm。
头状花序数个集生于枝顶;总苞片6层,革质,绿色带紫,顶端凸尖,边缘有睫毛;全为管状花,紫色,长约4cm。
瘦果扁平,有棱;冠毛芒状。
花期7~8月,果期8~9月。
根呈圆柱形或有纵槽的半圆柱形,长10~30cm,直径1.5~3cm。
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粗糙,可见由纤维束构成的密致的斜方形网纹,有时根头部焦黑发粘。
体轻,质硬脆,难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黄棕色,木部黄白色,可见点状油室及径向裂隙,有的中心呈空洞状,气芳香而特异,味苦,嚼之粘牙。
含挥发油;商品川木香根中含川木香内酯。
性温,味辛、苦。
行气止痛,和胃消胀,止泻。
用于腹胀肠鸣、食欲不振、腹痛、痢疾里急后重。
木香
据《晶珠本草》记载:川木香清培根热。
同园植藏木香除种类区别外,叶茎亦比藏木香小,根单一,白色,很坚硬,状如蝇子草根,味很辛辣。
《如意宝树》中记载:布嘎莫拉能使干瘦者肥胖。
《比喻螺眼》中记载:布嘎莫拉状如蝇子草根。
让钧多吉说:“川木香治肋痛。
”据考,本品与《晶珠本草》记载相符。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川木香及灰毛川木香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p;p,oaea spi;oeo Shih [Jurinea souliei Franch.; Vladimiria souliei Ling]2.dolomiaea souliei Shih var.mirabilis Shih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除去须根、泥沙及根头上的胶状物,切段,晒干。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3700-3800m的高山草地。
2.生于海拔3500-4200m的高山山脊或阳坡草地。
资源分布:1.分布于四川、西藏。
2.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1.川木香 多年生草本。
主根圆柱形,直径1-2cm,外皮褐色,少有分枝。
几无茎。
叶基生,叶莲座状平铺地面;叶柄长8-20cm,被白色茸毛;叶片卵形、长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12-30cm,宽8-20cm,羽状中裂或浅裂,少有不分裂,裂片5-7对,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基部有小裂片,两面被糙估毛,下面疏生蛛丝毛和遥点。
头状花序6-8密集;总苞宽钟形,直径6cm,总苞片6层,全部苞片质地坚硬,先端尾状渐尖成针刺状,边缘有稀疏的缘毛;花筒状,花冠紫色,长35-40mm,檐部长1cm,5裂,花冠裂片长6mm,细管部长3cm;雄蕊5,花药箭形,先端有长尾,子房下位。
瘦果圆柱形,有宿厚冠毛;冠毛刚毛状,向上渐细,淡棕黄色,外层向下皱曲反折包围并紧贴瘦果,内层直立。
花果期7-10月。
2.灰毛川木香 本种与正种主要区别是:叶下面灰白色,被薄蛛丝状毛或绵毛。
性状鉴别 呈圆柱形,习称“铁杆木香”,或成纵槽状半圆柱形,习称“槽子木香”,稍弯曲,长10-30cm,直径1-3cm。
表面黄褐色或暗褐色,具较细的纵皱纹,外皮脱落处可见丝瓜络状细脉纹,根头偶有黑色发粘的胶状特,习称“油头”或“糊头”。
体较轻,质脆易折断。
断面黄白色或黄色,散有黄色稀疏油点及裂隙,木榈较宽广,有放射状纹理;有的中心呈腐朽状。
气微香,味苦,嚼之粘牙。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有残存。
韧皮部有黄色木化的纤维束,与筛管相间排列,纤维束旁有石细胞,略呈成数环层状排列。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纤维束与导管群交互排列,灶伴有石细胞导管成束,呈多分歧状。
韧皮射线、木射线及髓部薄壁组织中散有大型油室。
薄壁细胞中含菊糖。
粉末特征:川木香粉末黄色或黄棕色。
①菊糖多见。
②纤维黄色或近无色,长梭形或长条形,末端斜尖、平截或长尖,直径14-37μm,壁厚5-17μm,木化,孔沟明显,纹孔裂缝状或人字形、十字形。
③网纹及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3-142μm,有的导管分子较短,长仅36μm。
④石细胞少数,长方形,长47-127μm,直径25-40μ,壁厚5-9μm,纹孔及孔沟明显。
此外,可见木栓细胞、油室碎片等。
从川木香根中分得挥发油,得率为0.8%,用GC/MS鉴定了其中26个成分,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去氢木香内酯。
根中含倍半萜内酯:愈创木-4,10,11-三烯-12,6α-内酯 [ guaia-4,10,11-triene-12,6α-olide],3β-乙酰氧基愈创木-4,10,11-三烯-12,6α-内酯[3β-acetoxyguaia-4,10,11-trien-12,6α-olide],3β-羟基-11βH-愈创木-4,10二烯-12,6α-内酯[3β-hydroxy-11βH-guaia-4,10-diene-l2,6α-olide],3β-乙酰氧基-11βH-愈创木-4,10-二烯-12,6α-内酯[3β-acetoxy-11βH-guaia-4,10-diene-12,6α-olide], 10α,14-环氧-llβH-愈创木-4烯-12,6α-内酯[ 10α,14-epoxy-11βH-guaia-4-ene-12,6α,olide],3β-羟基-10α,14-环氧-4β,11βH-愈创木-12,6α-内酯,10β,14-二羟基-11βH-一愈创木一4-烯-12,6α-内酯[10β,14-dihydroxy-llβH-guaia-4-ene-12,6α-olide],3β,11β-二羟基愈创木-4,10-二烯-12,6α-内酯[ 3β,11β-dihdroxyguaia-4,10-diene-12,6α-otide],11αH-愈创木-4,10-二烯-12,6α-内酯[llαH-guαia-4,10-diene-12,6α-olide],3β-羟基-11αH-愈创木-4,10-二烯-12,6α-内酯[3β-hydroxy-11αH-guaia-4,10-diene-12,6α-olidJ,10β,14-二羟基-llαH-愈创木-4-烯-12,6α-内酯[10β,14-dihydroxy-llαH-guaia-4-ene-12,6α-olide〕,1β,2α-羟基-11βH-桉叶-4烯-12,6α-内酯[1β,2α-dihydroxy-11βH-eu-desm-4-ene-12,6α-olide], 1β,4α-二羟基-11βH-桉叶烷-12, 6-内酯,15-乙酰氧基-11βH-大牻牛儿-1E,4E-二烯-12,6α-内酯[15-acetoxy-llβH-germacra-lE,4E-diene-12,6α-olide],lβ-羟基桉叶-4,11二烯-12,6α-内酯[lβ-hydroxyeudesm-4,11-diene-12,6α-olide],4α-羟基-11βH-桉叶烷-12,6α-内酯,11βH-大牻牛儿-lE,4E二烯-12,6α内酯[11βH-germacra-lE,4E-diene-12,6α-olide],15-羟基-11βH-大牻牛儿-lE,4E-二烯-12,6α-内酯[15-hydroxy-llβH-germacra-1E,4E-diene-12,6α-olide〕,15-乙酰氧基大牻牛儿-lE,4E,11-三烯-12,6α-内酯[ 15-acetoxygermacra-1E,4E,11-triene-12,6α-olide〕,大牻牛儿-1E,4E,11-三烯-12,6α-内酯[germacra-1E,4E,11-triene-12,6α-olide],大牻牛儿-1E,4E,11-三烯-12,6α-内酯[germacra-1E,4E,11-triene-12,6α-olide],川木香醇A-F。
1.川木香:取药材,除去杂质及"油头",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煨川木香:取净川木香片,在铁丝匾中,用一层草纸,一层川木香,间隔平铺数层,置炉火旁或烘干室内,烘煨至川木香中所含的挥发油渗至纸上,取出,放凉。
3.饮片性状:川木香为厚片状,余参见"药材鉴别"。
煨川木香形如川木香,色深,质脆。
置阴凉干燥处。
理化鉴别 取本品挥发油加异羟肟酸铁试剂2-3滴,呈橙红色反应。
归肝;胃;磊肠经
味辛;苦;性温
行气止痛;温中和胃。
主脘腹胀痛;呕吐;肠鸣泄泻;里急后重,两胁不舒;肝胆疼痛
内服:煎汤,1.5-9g,宜后下;研末,0.5-0.9.
散剂。
方一:六味木香散:川木香8g,余甘子5g,石榴子、西伯利亚紫堇各3g,小豆蔻、荜茇各2g,另加白糖适量。
共研细粉。
主治培根木布症、急腹症、胃脘刺痛及呕吐嗳气等。
方二:十三味狮鬣散:川木香8g,余甘子、石榴子、五脉绿绒蒿、矮紫堇、西伯利亚紫堇、胡兀鹫粪、信筒子、唐古特青兰各3g,荜茇、干姜、芫荽子、小豆蔻各2g。
共研细粉。
主治培根木保症、血病、胆病、胃病、食积等。
方三:黑草乌、诃子各37.5g,川木香10g,水菖蒲6g,麝香3g。
共研细粉。
主治虫病、疠病刺痛、白喉、炭疽、黄水病及麻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