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阴

中医强调,秋季养生宜养阴。
中医认为,四时八序,春夏属阳,秋冬属阴。
春华夏长,秋实已成,粟黄粱红,一派丰盈。
自然界万物因成熟而阳承收敛,阴精内蓄,及至严冬,天寒地冻,万物蛰伏,阳气潜藏。
人体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就必须在秋冬之际顾护阴气,使其收敛潜藏,以为来年生发的物质基础。
这种适应四时阴阳,顺从生长收藏自然规律的养生之道,就是《内经》“秋冬养阴”的真谛所在。

具体而言,入秋以后,宜早睡早起,安神宁志,调摄精神,以顺应秋令的特点,保养机体的适应能力,减轻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若平素感觉唇干舌燥、口渴欲饮、舌红少津者,为胃阴不足,宜予益胃汤以生津液,养胃阴。
若口干鼻燥、干咳无痰、舌干无苔,为肺阴不足,可予百合、麦冬、雪梨干之类,以养阴润燥,甚者可与清燥救肺汤加减。
药用沙参、麦冬、玉竹三味,清养肺胃,也深合秋冬养阴之旨。

Processed in 0.312347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