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氯普胺用于治疗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仅次于紧张性头痛的原发性头痛,以反复发作、剧烈、单侧搏动性的颞侧部或眶后疼痛为特征。
甲氧氯普胺是胃动力药,可促进胃蠕动,加快胃内容物排空,改善胃功能,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胃轻瘫等。
近年来,临床上用甲氧氯普胺治疗偏头痛取得较好疗效。

赖氨匹林加甲氧氯普胺治疗

阿司匹林作为治疗偏头痛的常用药物之一,其用药量较大,产生急性胃黏膜损伤等不良反应较多。
赖氨匹林是赖氨酸和阿司匹林的复盐,可减少阿司匹林对胃的刺激。
一项应用赖氨匹林加甲氧氯普胺治疗偏头痛的安慰剂对照试验评价了其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与安全性。
104例经确诊的偏头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
头痛发作时,治疗组病人口服含赖氨匹林0.9克加甲氧氯普胺10毫克的胶囊1粒,对照组病人服安慰剂胶囊1粒。
结果显示,服药后4小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2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单独应用甲氧氯普胺治疗

国内研究人员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法研究大剂量甲氧氯普胺一次口服治疗偏头痛发作的疗效。
195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97例和安慰剂组98例,结果显示,治疗组服药后两小时及4小时头痛缓解有效率为54.6%和59.8%;安慰剂组为23.5%和27.6%,两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给予治疗偏头痛效果较肯定的一线治疗用药舒马普坦6毫克。
结果显示,给药后0.5小时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表明甲氧氯普胺与舒马普坦治疗急性偏头痛发作均有明显效果,两者疗效相当,但静脉注射甲氧氯普胺起效较快。

药理作用机制

偏头痛的发作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较肯定的有神经血管学说、神经递质学说、三叉神经血管学说等。
甲氧氯普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主要与神经递质学说有关。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递质目前均被认为与偏头痛发作有关,其中首推5-HT。
偏头痛前驱期血浆NE升高,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大量5-HT,作用于脑膜血管上5-HT受体,脑膜血管过度收缩;而在头痛发作前期,5-HT水平急剧下降,尿中5-HT代谢产物增加,脑膜血管扩张。
甲氧氯普胺为5-HT3受体拮抗药,可抑制5-HT引起的血管性头痛。
另外,多巴胺与某些亚型偏头痛有密切关系。
因此,甲氧氯普胺作为多巴胺的拮抗药,可能终止某些与多巴胺相关的偏头痛发作。
甲氧氯普胺与赖氨匹林合用,不仅可增强抗偏头痛的作用,加速赖氨匹林的吸收,减轻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还能帮助消除恶心、呕吐等偏头痛伴随症状。
因此,甲氧氯普胺用于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少,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Processed in 0.049344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