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的药物治疗现状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减轻关节损伤。
目前,该病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以减少花生四烯酸代谢为前列腺素,达到控制关节肿痛的目的,是治疗RA的非特异性的对症药物。
目前,NSAIDs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特异性环氧化酶-1抑制剂,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对乙酰氨基酚等;另一类是倾向性COX-2抑制剂,如美洛昔康、醋氯芬酸、尼美舒利等;还有一类是特异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等,其疗效与非特异性COX-2抑制剂相似,但可明显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慢作用抗风湿药

DMARDs能控制RA病情进展,对症状出现小于3个月的早期及明确诊断为RA的患者应尽早应用。

甲氨蝶呤。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及甲酰基转移酶的活性,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等,具有抗炎作用。
每周剂量5~25毫克,可肌注或静脉滴注,4~6周起效,疗效至少半年,为RA活动期的首选药物。

柳氮磺胺吡啶。
此药抗炎作用好,可减慢关节破坏的进度。
常用量为2~4克/天。

羟基氯喹。
此药多用于早期RA患者,剂量为400毫克/天。

来氟米特。
这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疗效与MTX相似,能改善RA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活动。
推荐剂量为50毫克/天,3天后改为20毫克/天维持。

环磷酰胺。
CTX多用于难治性、持续活动的系统症状较重的患者。
静脉途径法:0.75~1.0克/米2体表面积,每3~4周1次,症状控制后改为每次200毫克,隔日1次。
口服法:100毫克/天,每天1次。

其他。
硫唑嘌呤抑制细胞的合成和功能,推荐剂量为每天口服100毫克,病情稳定后改为50毫克/天维持。
金制剂、青霉胺、环孢霉素A、氮芥等均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有一定疗效。

糖皮质激素

GS能迅速有效地减轻炎症,适用于有关节外症状或关节炎明显而非甾体抗炎药或慢作用抗风湿药无法控制病情的患者。
有系统症状患者可给予泼尼松30~40毫克/天,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以每日10毫克维持,其余的每日泼尼松量不宜超过10毫克/天。
当RA的活动局限于一个或几个关节时,关节内注射可代替全身性应用GS。

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应用于RA,目前仍然处于小规模临床试验阶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可溶性IL-1受体和IL-1受体拮抗剂。
应用人重组IL-1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融合蛋白进行关节内注射,可竞争性抑制IL-1的活性,能有效缓解症状。
IL-1受体拮抗剂能与IL-1竞争其受体,应用IL-1ra治疗RA7天后,患者的压痛关节数明显减少,血清学异常也有改善,疗效可持续3周以上。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α参与RA发病,可溶性TNF-α受体能与TNF-α及TNF-β相结合,从而阻断了二者与细胞表面TNF受体的结合,抑制TNF受体介导的异常免疫应答及炎症进程,缓解RA病程。

人鼠嵌合型TNF-α单克隆抗体。
是由鼠抗人TNF-α抗体可变区与人免疫球蛋白的恒定区嵌合而成,主要能降低血清炎症介质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降低RA滑膜组织中趋化因子的表达,抑制淋巴细胞向关节内漂移。
临床证实,inflix鄄imab与MTX联合治疗能明显降低RA活动性,防止关节破坏。

抗IL-6抗体及抗IL-6受体抗体。
用鼠抗人IL-6中和抗体治疗活动期重症RA,可明显改善患者关节疼痛、晨僵和压痛关节数,缓解期可持续数月。
抗IL-6受体抗体用于治DMARDs耐药的难治性RA,每次50毫克,每周两次静脉注射,可使C反应蛋白、血沉下降,症状缓解。

其他。
T细胞受体疫苗、人类白细胞抗原-DRβ1疫苗等尚处于研究阶段。
他可莫司为真菌代谢产物,可作用于淋巴细胞,是T淋巴细胞活化的抑制剂,有很强的抑制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及组胺释放的作用。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重症、难治性RA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
基因治疗RA正在研究中,尚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
晚期的畸形并失去正常功能的关节,则需外科手术治疗,能使病情得到缓解,但不能改善RA本身的病情。

Processed in 0.050322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