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注射液不良反应3例

生脉注射液是根据古方“生脉散”运用现代技术制成的中药针剂,内含红参和麦冬二药。
两药合用可起到增强左心收缩功能、降低肺血管阻力和增加心输出量的作用,对治疗心、肺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广东省连州市北湖医院日前报道生脉注射液引起的3例不良反应。

例1:患者男,50岁,因暴饮暴食后出现胸闷、胸痛伴大汗30分钟前来急诊。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病史。
查体:脉搏50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30/0毫米汞柱。
脸色苍白,大汗淋漓。
双肺呼吸音粗。
心率50次/分,心音低钝,可闻早搏5~8次/分。
心电图示:心脏前壁广泛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
即给予吸氧、抗休克、改善心功能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双管输液,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加生脉注射液30毫升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加多巴胺注射液20毫克静滴。
当使用生脉注射液约15分钟时,患者全身出现风团、丘疹,伴剧烈瘙痒,口唇及咽喉黏膜肿胀,呼吸困难。
考虑为生脉注射液过敏,即予停用,改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加复方丹参注射液30毫升静滴,同时给予抗过敏治疗,约15分钟后患者上述症状消失。
考虑复方丹参注射液有轻度降压作用,对患者病情不利,故重新试用生脉注射液。
约10分钟后,患者重复出现上述症状,给予同样处理和改用葛根素注射液后症状消失。

例2:患者男,6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20年伴心悸3年,加重并气紧3天前来急诊。
患者既往有吸烟史40年。
查体:体温37.8℃,脉搏115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65/95毫米汞柱。
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干性音。
心率118次/分,心律不齐,可闻早搏2~3次/分。
所有辅助检查均支持慢支、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并感染、左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的诊断。
入院后即在综合治疗的同时,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加生脉注射液30毫升静滴,以改善心功能。
当生脉注射液滴至约200毫升时,患者自觉腹胀难忍。
查体:腹软,无压痛,双肾区叩击痛阴性,无大便,小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
考虑可能为生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经改用其他注射液后患者症状逐渐消失,第2天重复使用时腹胀再度出现,经同样处理后消失。

例3:患者女,29岁,因反复头晕、心悸3个月前来就诊。
患者头晕以从蹲位转为坐位时明显,既往有类似病史10年。
查体:体温36.5℃,脉搏107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90/60毫米汞柱。
双肺听诊未发现异常。
心率107次/分,心律不齐,未闻早搏和病理性杂音。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肌劳损。
其他所有检查均正常。
初步诊断:心律失常、低血压症。
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加生脉注射液30毫升及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毫升加能量静滴。
当生脉注射液滴至约30分钟时,患者出现双侧腰部疼痛、欲呕,改用能量后上述症状消失。
滴完能量再用生脉注射液时,上述症状重新出现。

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原因复杂:①个体差异:由于遗传、年龄、性别、体质和病理状态的不同,从而导致对药物的反应性不同;②中药内有效成分非常复杂,其中的蛋白质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加上配伍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产生新的成分,导致少数过敏体质患者产生不良反应;③生产厂家在制备过程中杂质未除尽,不合理的制备工艺导致有害成分增加;④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环境因素不符合要求,均可使中药注射液内的成分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以上3例不良反应提醒医护人员,在给患者使用生脉或其他中药针剂时,也要像使用青霉素和氨基糖苷类药物一样,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以防患于未然。

Processed in 0.049509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