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福韦酯是2002年美国FDA批准的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药物。
现对阿德福韦酯做一介绍。
药理作用
临床研究证明,阿德福韦有抗HBV活性。
ADV属于开环腺嘌呤磷酸核苷,化学结构为6-氨基嘌呤-9-乙氧基甲基磷酸,口服利用度低,变态反应重。
阿德福韦酯是ADV的二吡呋酯,是ADV的前体药物,亲脂性强,实验显示肠上皮穿透能力比ADV增加10倍,生物利用度高于ADV,在组织和血浆中迅速转化为ADV,继而由细胞摄取,或自尿中排泄。
ADV分子结构中有一个磷酸基,可经宿主细胞腺苷激酶作用后再次磷酸化,所得三磷酸盐具有抗病毒作用,能抑制HBV-DNA多聚酶的活性而进入合成中的病毒DNA链中,终止病毒DNA链的延长,抑制病毒复制。
另外,还可通过促进干扰素的生成来激活体内的自然杀伤细胞和免疫应答。
体外药敏试验显示,该药对拉米夫定耐药的HBVYMDD变异株,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临床评价
国外有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治疗515例慢性乙肝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30毫克、10毫克和安慰剂对照治疗,每日1次,疗程48周,治疗前后均作肝组织学检查。
48周后,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患者血清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5%、48%和16%;乙肝病毒e抗原阴转率分别为33%、23%和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分别为54%、51%和27%;治疗后肝组织病变改善率分别为59%、53%和25%;血清HBeAg阴转率分别为14%、12%和6%。
提示阿德福韦酯对HBV的复制有抑制作用,且能改善肝功能和肝组织病变。
在另一项试验中,63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别接受5毫克、30毫克、60毫克/日阿德福韦酯或安慰剂治疗12周。
治疗结束时,大剂量组阿德福韦酯导致HBV-DNA水平呈104下降和ALT水平复常。
6个月随访,20%患者出现HBeAg血清学转阴。
接受每日5毫克治疗的患者,抗HBV病毒疗效差。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相似比例的不良反应出现,无1例发生中毒性肾损害。
还有一项试验中,17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每天接受10~30毫克阿德福韦酯治疗,所有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很快下降,在12个月内,HBV-DNA阴转。
大剂量阿德福韦酯治疗≥20周出现明显中毒性肾损害,立即停药后,肾小管损害可以恢复。
药物相互作用
该药与其他肾毒性药物,如环孢素、他克莫司、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和非甾体抗炎药长期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发生的危险性;与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抗逆转录病毒药合用时,可增加肝脂肪变形和乳酸性酸中毒出现的机会;与其他肾小管竞争性分泌药物合用时,两者的血清浓度均有可能升高。
咖啡因、乙醇、尼古丁等均可能影响该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在临床试验中发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衰弱无力、头痛、腹痛、恶心、胃肠胀气、腹泻、肝功能衰竭和咳嗽增加等。
服用本药若中途停止可能会导致乙肝病情急性加重,肾功能不良患者或合用其他肾毒性药物者应特别小心。
有关新生儿、婴儿及儿童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尚缺。